請盡量用普通話,初中生都能懂的語言。至於後面,是指很多杠精的問題如:一花一世界,一原子一宇宙能否定嗎?科學人不該討論在可預見的將來都沒有辦法驗證的東西。


謝邀。我的回答可能有些偏題。我讀本科的時候,有一個老先生告訴我們,一個比較合理的做科研的態度是,對於我們力所能及的問題,我們去研究,去討論,對於我們尚不明確、又找不到研究手段的問題,我們既不應輕易肯定,又不應輕率否定,最好不置可否。我個人的看法是,科學是對世界中的現象建模,讓人能夠理解,模型建立以後,其適用範圍和正確性,則需要用實驗去驗證,對於暫時無法驗證的東西,不要去輕易相信,否則就是迷信,同樣,對於自己不了解的東西,也不要輕易去否定,那也是迷信,換言之,做科學研究,要承認自己的無能和無知,然後在自己能力和視野範圍內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加以驗證。


謝邀

科學家和杠精的最大區別在於討論的目的,科學家的討論目的是交流和最終生成有助於人類的觀點和理論,杠精的的目的是駁倒對方。


很簡單。

這句話就是: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能被實踐檢驗的,是科學。實踐不能檢驗的,終究只是你一拍腦袋想像出來的東西,那個要分類到科幻或魔幻。


一則新聞如下:

一棟大樓出現火災,多人受困,上百人圍觀,但竟只有兩人報警。

John Darley 和 Bibb Latané :根據此新聞,我們發現了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一個人援助他人的幾率和在場人數呈反比,也就是說人越多,參與施救的人數幾率越小。

Albert Bandura : 根據以上研究,我引申出了責任分散效應( 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不僅僅是施救方面,工作也是。當員工越多時,員工越注重個人利益,而非團體利益。

Irvine Janis : 根據以上結論,我推斷出了團體盲思 ( Groupthink )。由於團員思考會無意識的傾向集體,導致一個團體的思維往往缺乏多樣性,也不能進行客觀的分析。

白楊:這些都是醜陋的中國人的劣根性。

John Darley、Bibb Latané、Albert Bandura、Irvine Janis:......傻逼。

白楊:你們這幫杠精,我說錯了嗎!!!難道不是嗎!!!舉例啊!!!


謝邀。

簡而言之,科學就是人類以一種特定的方式探索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這種特定的方式就是主觀與客觀必須相結合反覆印證修正,以達到主觀真實反映客觀的目的。

(分割線以下是對上面這句話的解釋)


這句話實際上帶有多個哲學思想的成果。首先,科學的主體是方法論,科學與其它學科的主要區別不在於目的,而在於一套經過反覆實踐驗證的方法論理論,因此說科學是個「過程」而不是「結果」。其次,科學強調客觀是主體意識是客體,所以才會有「反映」一說,即客體永遠不可能超出主體的範圍,即便「看上去」超出了主體,實質上也只是反映的扭曲變形而已。再有,科學強調主觀服從於客觀,並且需要不斷實踐才能實現主觀對客觀的「正確」反映。

「可證偽性」則是近代哲學家科學家總結出來的最能體現科學特點的一個性質,這是基於唯物論的思想基礎總結出來的一個結論。而唯物主義是科學最重要的基石之一。要正確理解可證偽性的含義,「可」不是可以的意思,而是可能、允許的意思。可證偽性不是必須驗證是錯的,而是承認意識的發展性和不完整性。因此,科學自己認為,科學不產生「終極真理」,科學只產生「相對真理」。

人類探索自然的方法很多,科學只是其中的一種。但從目前的實踐來看,科學是其中最為有效可靠的一種。我們選擇相信科學,不是因為它有天然的「正確性」,而是因為我們從這種方法中獲得了比其它方法大得多的利益,科學是我們目前探索自然最好的工具。科學之所以容易被信賴,是因為它將自己定義為一種工具而不是宗教信仰。宗教的「正確性」不容置疑,而科學卻是在懷疑中發展和進步的。

懷疑和猜測從來不是科學的絆腳石,恰恰相反,拒絕懷疑和猜測才會使科學無法進步。只是,科學從來不會止步於懷疑和猜測中,它要求任何思想和觀點都必須無條件接受實踐驗證,沒有經過實踐驗證的東西統統不能下結論。


可解釋現象可預測現象可證偽的假說。

按你後面的說法,一花一世界什麼的不可證實也不可證偽,是一個純粹的假設。相信這個假設的唯一原因是你願意相信而不是因為客觀原因。


被發了讀書卡就去讀書,讀完了回來提出新問題再杠的就是科學。不去讀書,也不認錯,死扛的就是杠精。


科學人講科學是客觀的,不帶感情,可能因為本身學識原因會有偏差或者不詳實,但絕不會濫竽充數。

杠精就簡單啦,「你說的不對,我知道的才是真理,不接受反駁」,他們發言不是為了科普,而是為了表明「我知道」,所以對不一致的觀點抱有敵視。


謝邀。

科學就是人類認知探索的經驗的總和。很早以前分辨哪種石頭能打火,哪種能磨鋒利就是科學,嗯現在已經在研究粒子架構了。一直在探索未知的就是科學研究,經驗現在是各種公式定理。是不是世界的全部真相?遠遠不是。嗯,有人說大概是全部的5%,不知道怎麼推出來的,反正已知科學知識佔比很小,大家都得悠著點,別瞎解釋過頭嘍,啪啪打臉的事常有。

科學人與杠精的根本區別是。

科學人認為有很多未知需要去努力探索發現,了解未知就是全部的樂趣。知道了後告訴想知道的人,別人認可不認可無所謂。

杠精認為就沒有自己(或他認可的大神)解釋不了的,你的看法與他不一樣恨不得刨你祖墳,你要敢對他跪舔的大神不敬也想刨你祖墳。你要問他觀點依據他會說與他的大神一模一樣,背的都挺溜,反正背錯一個字都挑你,理解嗎?理解是啥?要這幹啥,有別人理解就行了,自己用不著。杠精都是想沾光撿便宜的懶人,探索太累,動嘴就比較省勁了。杠精的樂趣是「找不同」。

所以,發現是抬杠的就趕緊撤吧,沒討論的必要。


最有用的就是科學。

最沒用的就是杠精。


事實求是科學人與杠精的根本區別。

科學研究講究用事實和邏輯說話。而杠精則不同,是用空話和套話來詭辨。


可由不同人物時間地點,進行驗證並能預測新現象的,關於人類世界的規律知識體系。

請注意必須符合預測新現象,否則不能稱為科學。例如我們發現太陽東升西落的規律,並可以驗證,但由於沒提出相關新現象而不能稱為科學。而牛頓力學則不同,它起源於蘋果落地,卻可應用到天體運行。這才是科學。


一花一世界,是意向派的描述,不是真實的具體的指代,如何能證偽?

A說花花是由原子組成的,所以是世界,證實成功。

B說原子核內部絕大多數空間都是空空如也的,所以不是世界,證偽成功。

C說一棵植物的功能,都能在社會學上找到對應的,所以又是世界,證明成功。

excuse me?

」世界」在這句話中有什麼準確的意思嗎?

科學是一種理論體系,用來解釋世界客觀現象的東西。民科,宗教們也都有各自的理論體系用來解釋世界,但是。

科學是能夠給出具體的現象的預言的,宗教只能給出模稜兩可的預言,民科表示呵呵,我的理論我最大,才不屑給愚蠢的人類預言。╮(‵▽′)╭

科學預言對了,投入應用,世界大進步,預言錯了,趕緊研究改改改。

宗教預言對了,愚蠢的異教徒們快來信我,預言錯了,不好意思,xx經其實是這麼解釋的,預言時間沒到…

民科,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你怎麼結算都沒用了!╮(‵▽′)╭


一句話說清的都不是科學。


我認為科學就是認識世界解釋世界的一種方式。它用自己的方式解釋世界的運行規律。科學人和杠精的區別就是科學人容得下不同的看法,只要看法得出的結論和現象一致,科學人就允許它的存在。也就是說,科學人以某個觀點的結論是不是符合現象來決定它是不是錯的,(沒辦法證明是對的,證明一個理論是正確的太難了。)杠精則不然,他以對方的看法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觀點為標準,如果不符合他的觀點,他會用各種方法抹黑,包括選擇性的瞎,偷換概念,不承認事實。一朵花一個世界是對的,一個原子一個宇宙是對的,但把花的世界和原子的宇宙等同於我們的世界宇宙,這就是偷換概念了。


科學人有時候也需要有點杠精的精神。把握一個度就好。


科學:嚴謹論證,事實為準。以描述客觀事實為目的。

鋼筋:清奇詭辯,抓錯重點,脫離事實,文字遊戲。以駁倒別人為目的。

鋼筋常見理論:

道德制高點;強行換位思考;邏輯不嚴謹所導致的矛盾或與客觀事實不符;斷章取義或強行重新定義;我弱我有理;你強你欺壓;你反駁我你就是鋼筋/keyboard man;重新解讀重點;強詞奪理(你xxx就是xxx,xxx都是xxx)


科學是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它有兩個根本特點,一是得出結論要有依據,因果關係符合邏輯,二是得出結論後要設計方法進行驗證。目的是尋求真相。

杠精對真相不感興趣,只受好勝心驅使,目的是駁倒對方。


最終會被大部分人接受的理念叫科學,只給小部分人提供歡愉的叫杠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