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討厭日常社交


這樣很累,真的很累。在生活中難免會與人交往,如果處處都要在意別人的感受,會給自己心裏面造成不快,心裡想的比較多,也不利於自己身心愉悅。如果稍微在意別人,會給人留下有禮貌,體諒別人的印象,但總是在意別人的感受,懷疑自己,杞人憂天,會讓人覺得和這個人相處會沒有樂趣。

有時候發生一些事我也會把錯事都往自己身上推,覺得是自己的錯,但其實可能別人也不在意,並不覺得有什麼,只是我們想多了,還是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吧,想說的話就直接說出來,不用顧慮那麼多,你會發現,展現一個自信,瀟灑的自己會覺得很好。


我也是這樣的,這是我的解決辦法

一,給自己找事做,能佔用自己全部注意力的那種

二,把生活安排的充實一點,跑步打球,做兼職,自習課學習技能,學習樂器,學習廚藝,事情多了你就不會一直記得一件事情了

三,自信一點。相信自己這世界不是圍著你轉的,怎麼可能別人都是因為你不開心的呢。這是嬰兒的全能理論,自我和世界沒有分開,所以會把世界當作是和自己有關的事,再加上不自信。你要相信都是大人了,別人也有他們的生活,他們的生活不是隻有你。再說了,你不開心關我什麼事,就算是我導致的,我又不是故意的。而且別人就算不開心了,過一會兒也就忘了。放輕鬆~


其實我第一看到的是「討厭日常社交」這幾個字,因此我覺得可以以此為出發點去理解你的苦惱。

可以看出你對自己的社交是有所期待的,因此你會很在意身別人的一些反應,繼而也提升了自己對於社交對象的標準。日常社交中不免存在一些不太符合你的標準的社交對象,他們可能使你有些反感,從而對日常社交有了不好的印象。這可能也強化了你對於已有社交的珍重,最終纔有了問題描述中的反應。當然這只是個人猜測。

接著,你對自己思維上的問題已經有了認識:別人不開心都歸因為自己、放大了消極情緒的影響面(「杞人憂天很久」)。可能曾經交往中的一些負面情況,讓你經常選擇性的提取一些消極信息。

事實上,思維也是可以鍛煉了。已經認識到了問題,就朝著自己認為對的地方改變吧,時間久了,情緒穩定了,歸因與認識就不會再是一個過分自責的狀態了。社交態度也會變得更平和的。


太在意和自我懷疑,你的這種狀態就是玻璃心,太彌感又小心習翳,無謂擔心,神經兮兮。

對應解決,不在意和自我肯定,鈍感力,整天處在這樣的狀態活得很累。你要學會放鬆,把懸掛的心和驚繃的神經放鬆下來。

你要弄清你這樣的情形是因為什麼事情?值得你這樣嗎?你的擔心有用嗎?如果不值得,沒用,甚至是不必要的一方情願,那你這純粹是自我折磨,需要當頭棒喝,立即停止,不要再自作多情。

如果你擔心的確是值得的,重要的,那你要從情緒焦慮上升到考慮解決問題,這纔是理智的做法。如果事件你無能為力,那你力求尋求幫助,只能這樣。


文中人物信息均已經過修飾。

小萍很討厭過節。過節代表著會有一堆親戚聚在一起,對他們這些小輩評頭論足。她特別討厭大阿姨和姨丈,當他們看到小萍,總是可以挑出一堆毛病,包含:不會打扮、太胖、太醜….小萍雖然不喜歡他們的批評,但長期下來,小萍也忍不住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醜、很糟糕,「否則他們怎麼會這樣說我呢?」;最後,小萍對自己越來越沒自信,也越來越討厭鏡中的自己。

偉文覺得自己老闆常常有意無意地貶損他,小至桌子太亂,大至工作沒達到老闆的標淮,甚至連自己的穿著打扮、自己帶便當或喫外食….都會成為老闆批評他或貶損他的材料,好像任何事情,都是老闆用來證明他「不夠好」的線索。

妮妮跟男友的關係狀況非常差,男友時常會用輕蔑、無情的態度對待妮妮,甚至大聲咆哮、罵她髒話、叫她滾開。面對男友無情的嘲弄、辱罵與動輒對她暴怒的情緒,妮妮覺得自己好糟糕,好像是自己很差勁、才會招致男友如此的對待。男友辱罵她時,甚至會讓妮妮覺得:「會讓他這麼生氣,都是我的錯!」

生活在關係中,我們很在乎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對我們的態度;當面對別人的負面態度時,我們也時常因而受困:「他會這麼對我,是不是我的問題?」

但真相是:「你以為的,不是你以為」。

你以為是因為你不夠好,所以他這麼對你;

你以為如果你達到他的標淮、滿足他的需求,他就會用你想要的方式對你。

事實上我相信,身處在一個主觀的世界中,你所認識的任何人,他們都會用他們自己獨特的方式去理解你、對待你。也就是說:

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取決於他們自己是怎樣的人,而並非因為你是怎樣的人。

所以,你發現有些人對你很和善,但有些人對你說話很尖銳;有些人很愛跟你比較,但有些人很願意幫助你。如果你將所有被別人負面對待的方式與別人的負面情緒,都歸因在自己身上,那將讓你無所適從、非常苦痛。你將承擔一些並非你需要承擔的情緒責任,因而掙扎、憂鬱、惶惶不安。

要怎麼做到不去承擔別人的情緒責任?

重點在於「建立自我界限」。

如有適當的自我界限,你會瞭解別人的情緒、行為跟你並沒有關係,也不會如此容易被影響、甚至懷疑自己。

或許你會問:「我真的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嗎?這樣會不會變成自我感覺良好?會不會我真的特別容易引發別人某些情緒?」

實際上,這並非要你「把錯都怪在別人身上」;面對你自己出現的感受、想法、行為,或是你對別人行為的反應方式等,這仍然是你必須要負擔的責任。

唯有劃清人我界限,將不需要自己承擔的責任還給對方,把自己的心力與注意力回到自己應該負的責任,也就是:自己的情緒、感受、想法與行為,瞭解自己的行為動機。為自己的感受、情緒、行為負起責任,如此能夠更瞭解自己、強化自尊心,也減少把心力放在沒有幫助的事情上,更能促進心理健康,不再容易隨著別人的情緒、行為而起舞。

當然啦,每個人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這裡只是簡單的概括一下,如果你還有什麼疑惑,可以隨時私信我們。


謝邀.

適當尊重他人感受,是情商高和禮貌的表現.但太大意別人的感覺,則不同了,也不好了.

那往往是自我不確定的表現,敏感,而很多的敏感本來就來源於不自信.找到不自信的根源吧.或者找有責任心的水平還可以的心理諮詢師交談也是很好的.比自我摸索強多了..因為自我摸索的路,太黑,太長,也容易走偏.

別人開不開心,有時候,不一定是我們的原因,有時候,可能是她的生活中出現了什麼狀況,不是老是懷疑自己和自責.自責無助於問題,且習慣自責的人更容易抑鬱,且讓周圍人察覺後,感知也不好.

末了,不多說了,祝你早日走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