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微信支付非現金。


我覺得值我就買,不砍價。

我覺得不值我就換一家,不砍價。

現在很難為了一兩塊錢做出砍價的事情。因為現在很多東西 都是一口價,店主欺生報高價你可以不買。

只有一種情況我會砍價。就是旅遊路上景點裡遇到很喜歡的小物品,我會在周圍沒多少人的時候偷偷問店主能不能便宜點。一般問兩次老闆還不降價的話,要麼買,要麼走,不會糾纏。

不值得為了一兩塊錢拉低自己的高度。如果這個東西你覺得很值得,你也不在於多花個一兩塊錢。


何不食肉糜

雖然我可能理解不了,也許別人家裡比較貧困呢


一個是家庭薰淘形成的習慣,一個是生活困難。因為一塊錢討價還價這種生活沒有人願意過,包容吧!


沒啥的啊。大家生活都不容易。我感覺你沒窮過吧。窮過就知道了。

還有的人,講價就是為了樂趣。就當鍛煉技能了。覺得樂在其中,我也覺得還好,也不是什麼大事。


我覺得吧,你要看是什麼,如果一雙成本不到一元的襪子賣給你六塊,砍一塊可以理解,但是那種成本啥的比較貴的,就得謝謝人家老闆還要開店費啥的,那就不值當了


高考出去打工,窮到一塊錢的公交都不捨得花,走著去。我當時的工作是,健身卡推銷員,小縣城裡,沒有底薪,只有辦卡數額破三千纔可以有底薪


如何看待將六百塊的東西砍價到五百塊?

答:批量的將六塊錢的東西砍價到五塊,很有效率

這一行為的產生可能出於兩種判斷,也可能是兩種判斷疊加的結果。

一種是在價值判斷上認為商品只值5塊錢,多花一塊錢是當冤大頭,因此無法容忍這種情況;

一種是通過對商品利潤判斷認為,還價一塊是在店主可接受的利潤範圍內,甚至以一種博弈的心理在進行討價還價。

如果再疊加上五塊錢和六塊錢以及微信支付的限制條件,意味著當時的場景不存在找零的困難,資金是充裕的,還價應付金額極少,甚至不足一單位人民幣。

其中成本最高的事情,應該是「討價還價」這件事了,這一行為對個體內在的影響是花費了起碼超過兩句話的時間,外延影響可能在於會給外界造成一種貪圖便宜的印象。需要衡量行為帶來的成果跟投入的成本是否是一筆合算的買賣。

如果對於「討價還價」行為,沒有進行思考,那麼可以說是一種對某些交易行為表象的拙劣模仿,應該摒棄這種行為。而如果充分考慮了行為的目標、投入成本以及後續影響,仍然做出相同的判斷,那麼這就是一個經過充分考慮計算認為產出高於投入的理性行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