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孩子「坐不住」很正常

坐不住,專註力短暫這件事,其實跟孩子大腦發育階段有關。

由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前額葉皮質尚未發育完全,所以他們控制感官信息(如圖畫,視覺信息)出入丘腦的能力較弱,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大量湧進大腦的各種信息給分散,所以難以在單一事件上停留較久的注意力。

這是大腦生長發育的必經階段,我們不能強行要求孩子跳過這個階段,一味地要求學齡前的孩子「專註、別分心」其實是在和人的自然生長規律過不去。

很多父母發現,孩子長大一點後,就能在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上集中更長時間的注意力了。

有時候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被幹擾了

對於孩子專註力的幹擾可以分為兩種,環境的幹擾和人為幹擾。

1. 外部環境

如果你處在一個雜亂的環境中,注意力其實是很難集中的,環境的凌亂導致你沒法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上,可能你四周都是吸引你的東西,反而一個都專註不了。

堆滿房間的玩具,擺滿繪本的書架,這是很常見的兒童房場景。沒有規律的擺放,過多的選擇,這些都在無形之中消耗和分散著孩子的注意力。

100本繪本和2本繪本的選擇,從簡單到複雜的規律擺放的玩具和一堆沒有分類的玩具,這些對孩子的影響顯而易見。

書和玩具可以採取輪流擺放的方法,這周放這些,下週換一批,而不是一股腦全堆在那裡。

尤其是3歲以下的孩子,房間的佈置需要簡化,不要提供過多的選擇,花裏胡哨的裝飾。

2. 人為幹擾

有時候家長的一些行為其實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幹擾,比如在孩子專心看繪本的時候,問一些無聊且顯而易見的問題,這是隻熊嗎?這個是他哥哥嗎?這些問題不會引發他思考,而是對孩子的一種打斷。

想像一下,孩子興緻勃勃地看書,被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拉回到現實,再想進入到這種專註的狀態裡面,可能就找不回當時那種感覺了。

就跟你在專註打遊戲時,你媽媽突然揪著耳朵叫你喫飯,就是那個感覺。

雖然你有可能並沒有意識到那是一種打擾,在明白之後希望能給孩子一個相對自由和安全的空間,讓他幹他想乾的事情。

沒有興趣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時候我們只是把興趣缺失和「專註力不足」搞混在了一起,他坐不住不是沒有專註力,而是沒興趣。

你讓他端端正正坐著練字,他坐不住,但是放他一個人玩沙子時,一個小時都停不下來;你讓他去跑步,他可能跑幾步就停下來,但是聽你講故事卻要求再來一個,再來一個;你讓他讀英語單詞,讀幾個就跑,搭積木能搭上半個多小時。

有沒有發現,在某些領域,孩子特別專註,但很多我們認為他坐不住的時候,恰恰是我們想讓他去完成某項「任務」的時候,其實沒有絕對的「專註力不足」,只是沒有激發起孩子的興趣。

只要孩子感興趣,他們就能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把周圍調成靜音。

可以採用CAT法則:

C(curiosity)指好奇心。提有趣的問題來獲得孩子的關注,鼓勵他們嘗試。

1、利用提問讓事情變有趣

要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上,最好的辦法就用有趣的問題來勾起他們的好奇心。

孩子不願意繼續看回繪本了,你可以這樣問:「你知道我們昨天沒讀完的那個故事後來發生了什麼嗎?」

「我昨天新買的那本還沒看過,看封面好像是講恐龍的。」

「哇,我們可以跟著這本書裏的人一起畫畫。」

拋出一個有趣的問題,等待孩子「上鉤」,自然地沉浸在有興趣的事物裏。

A(anticipation)指期望值。把重複的事情用多樣的方式來做,每次都值得新的期待。

2、把重複的事,玩出新花樣

我們都知道,重複是對興趣最大的消耗,所以我們要通過改變做法和創新來讓孩子已經做過、或者重複了很多遍的事情重新變得值得期待,也就是提高孩子對事情的期望值。

比如家務活,你已經示範很多遍如何去拖地、擦桌子、擺放碗筷等,孩子第一次做的時候充滿興奮,認認真真按照你示範的步驟,打水、拖地,這一切對於他來說都是新奇好玩的,但多做幾次他可能就厭煩了。

不如和他玩個遊戲,把「翻翻樂」的遊戲加入其中,給每一種家務製作卡片,還可以製作一些其他內容的卡片:看一小時動畫、喫一個冰淇淋、請媽媽念一個故事等(也可以請孩子把他想要加的內容說出來,放置進去),將這些卡片打亂放置在一個平面上,卡片外部都是一樣的圖案,每次讓孩子抽取一張,翻牌之前,誰都不知道今天會是什麼驚喜。

當然也可以直接地替換一些工具或流程來創新,平時都用拖把拖地,今天用吸塵器吸地,平時都用洗碗布洗碗,今天用海綿洗碗,平時都整理自己的房間,今天可以整理爸媽的房間。

T(timely interest)指定時轉換任務。根據注意力的時限來調整孩子所做的事情,用分段式小目標防止他們陷入昏昏欲睡的「省電模式」。

3、給孩子休息的時間,集中注意力

就像我們在學校上課那樣,我們都會在課間休息十分鐘,人不可能一直轉一直轉的,人能連續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產生分神很正常。

我們要設置合理的分段小目標,給孩子休息的時間,而不是磨時間,讓孩子習慣於低專註力、敷衍的運作方式。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換換腦子,如果看書看了20分鐘,那可以鼓勵孩子去戶外玩玩;如果覺得家務無聊,不如來唱首歌;語文作業做膩了,換數學作業。

有充足合理的「換腦」休息時間,孩子才會更加專註和有精力。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正常現象

不要焦慮,更不要急著懷疑孩子有毛病。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正常現象。你想想,假設有這麼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在教室裏一坐就是一小時都不動彈,回家做作業,一口氣做了半小時都不開小差,那你不擔心嗎?

說一下我自己的建議吧:

1.要少幹擾孩子

有些家長,對孩子過度關注,恨不得每時每刻都要指導孩子,你要這麼做,你要那麼做。比如說,孩子在紙上隨便畫畫,你坐在旁邊,一邊看一邊著急,「太陽不可以塗綠色,草地要是這樣的! 這樣的家長,雖然他口口聲聲要孩子注意這個注意那個,其實孩子自己在集中注意力,是家長在破壞孩子的注意力。

2. 要有計劃

有的家長就是想起一出是一出了。只要他想起了什麼,那不管孩子在做什麼,都要先做他想出來的事,家長跟孩子互動的時候,不要過度幹擾孩子,你要真正去注意孩子的需求

3.在你需要孩子專註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提供給他們做這件事情的一個合適的環境。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內源性刺激和外源性刺激影響,孩子對外源性刺激,比如說環境的刺激,這方面抑制能力很糟糕。所以想要孩子集中注意力,我們可以給孩子營造一個沒有這麼多刺激的微環境。其實很簡單,就是你把他的房間收拾好。僅僅提供他想要玩的,不要給他過多的選擇。

4.給孩子樹立一個專註的榜樣

其實孩子最愛模仿大人了,他的行為模式受你的影響非常大。你就算做到了前面三條,孩子做作業,你也不打攪他,但是你在幹嗎呢?你坐在他旁邊玩手機,孩子是會注意到你的,如果看到你坐立不安,因為孩子會學大人的行為模式,所以,怎麼讓孩子變得專註呢?就是你也盡量變成一個專註的人!而不是孩子在專註,你在旁邊表演不專註。


1.首先要正確認識幼兒園階段孩子的注意力特點。好動,愛玩是這個階段的孩子特點。

在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些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都能夠提升孩子的全方位狀態。不僅如此,運動還能提高孩子的心肺功能、血管功能,改善代謝,提高身體靈敏性和平衡能力,調節體脂,讓孩子更有活力!要知道,只有孩子的身體好,他才能學得好玩得好,才能交到好朋友,才能獲得受益一生的各項能力,擁有一個好未來。

2.不要刻意去套孩子的多動症等各種問題。

這個階段的孩子一般建議通過運動來刺激孩子的大腦發展進而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在神經科學研究中最常見的研究發現,在長期運動的效應這方面,就是改善注意力功能,而這功能取決於你的前額葉皮質。

你不但會有更佳的專註和注意力,海馬回的容量也會增加。

最後,你做運動會得到的不只是心情上的立即效應,還會有長期的效應。所以,你的好心情神經傳遞質就能得到持續增加

博主可以私信溝通一下哦!


像幼兒園孩子的注意力一般在十分鐘左右,家長應該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對孩子的注意力有一個合理的認知,不能過分強求。

相信家長也看到了很多關於培養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包括家長不去打擾孩子做事情的過程,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做一些提高注意力的遊戲,還有一些專業的注意力訓練,像舒爾特注意訓練等等,所以我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孩子注意力訓練的相關方法了。我在這裡想強調孩子的注意力提高的系統幹預問題,更側重兒童的心理發展,因為孩子的成長是全面發展的也是受孩子各方面心理能力影響的。像孩子注意力提高的訓練固然重要,但是單獨把孩子的注意力提出來進行訓練是不太現實的。可以說像上述提出的一些訓練方法只是在一定的理想環境下才可以的,當家長單純地使用注意力訓練來培養孩子注意力的時候會發現效果並不是很好,甚至適得其反,效果更差。因為這其中忽略了一個因素,就是孩子注意力也會受心理狀態,以及自我抑制的影響,這也是諸多通過大量注意力訓練改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卻效果甚微的家長經常困惑的地方。

孩子的注意力通常會受孩子情緒狀態的影響,孩子如果處於一個比較焦慮、緊張、壓抑的情緒狀態時,是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的。家長應該首先關注孩子當下的情緒狀態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如果孩子當下的情緒低落,煩躁,焦慮,家長就有必要去探究孩子是不是遇到了一定的困難,是否在生活中遇到的一定的壓力呢?這種壓力包括家長對孩子的訓斥、批評,也包括孩子在幼兒園受到老師的指責、批評,也包括孩子在幼兒園與其他小朋友相處不愉快,產生同伴矛盾。這樣的事件會讓孩子產生一定的負面情緒,由於孩子年齡比較小,處理自身負面情緒能力偏差,孩子通常會被這些負面情緒所困擾,有些孩子表現為明顯的不悅,急躁,焦慮。而有些孩子則表現為相對的壓抑,可能不為父母所覺察。這些情況都會導致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如果這個時候家長不注意去疏導孩子的情緒還是一味地給孩子做注意力訓練,往往會收到相反的效果。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先去觀察孩子當下的情緒狀態,去詢問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如何,是否跟其他小朋友產生矛盾了呢?如果孩子有一定的情緒,要引導孩子說出當下的感受,去支持理解孩子,引導孩子正確地面對這些問題。

除此之外,會有一些生理性的因素影響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情況,像孩子的氣質更多是否是活潑好動型的孩子呢?像這樣的孩子自我抑制能力較差,就相應的需要更多的意志活動來完成當下的任務。也可能是孩子轉移注意的能力相對較弱,在轉移注意力的能力上有所缺乏,也不排除自閉症,自閉譜系障礙的可能。關於孩子行為抑制差,出現多動衝動的行為,經常情緒不穩定,易怒,暴躁的情況並且持續的時間在6個月以上,就有必要考慮孩子是否有多動症的可能。如果孩子長時間表現為在自我沉浸,轉移注意力的能力偏差的情況,就有必要考慮孩子是否有自閉或自閉譜系的可能。不管屬於上述哪種情況,都有必要及時帶孩子去專業的醫院及時就診,及早讓孩子接受專業的心理行為幹預。

綜合上述所說,我們家長應該樹立這樣的觀念,即孩子的注意力不是單獨拿出來進行訓練幹預的,應該考慮到孩子改變的整體因素。所以家長有必要平時對孩子多進行觀察,多去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心理生理評估,在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基礎上再去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採用那些方法才會有一定的效果。

兒童多動症的表現


  可惜,大多數教育者及教養者都不明白一件事:

  在孩子不存在軀體疾病的前提下,只要你能做到「不去破壞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注意力就根本不需要你刻意去培養。

  當然,在幼兒園階段,由於學前兒童大腦抑制系統的發育尚不完備,注意力難以持久,所以在教育教學上我們需要做到:生動有趣、直觀形象、動靜交替……

  最最關鍵的是:「寓教於樂」!

 謝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