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就劇作來說的話,我所受的訓練之中,最常作的是對於劇本結構的分析。在學習劇本的寫作的時候,劇作結構一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切入點,而在觀影時,我們主要關注影片在結構上的劃分和關鍵事件上的設置,譬如激勵事件(inciting incident)為何,幕與幕的轉變(act break)發生在何處,故事的中點(midpoint)是哪裡,高潮(climax)又是哪裡等等。

最近練習時常用的一種分析法是9 essential scenes,即故事中的「九個重要場景」,雖然關於這個九個場景的說法不唯一,不過我在課上常用的有:

  1. Opening Scene - 開場:用於做鋪墊和介紹的部分,用來向觀眾介紹故事中的主角、世界、背景,並為故事奠定整體的風格與基調。
  2. Page 10 moment - 「十分鐘」時刻:點出故事主題與主旨的時刻。由於在西方(主要是好萊塢)的劇作準則中,劇本中的一頁可以等同於銀幕上的一分鐘(電視劇中因為節奏普遍更快,所以一頁少於一分鐘),所以劇本中page 10(第十頁)對應的便是電影時間軸中十分鐘左右的部分。到了這個節點,觀眾一般會對故事形成了一個最基本的整體認識,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明白了『這部片子是關於什麼的』、『想講一個什麼故事』。
  3. End of Act 1 - 第一幕的結尾:這個節點往往是主人公脫離了自己所處的常態世界,進入了新的世界/踏上了冒險的旅程,第一幕中原本建立起的規則和秩序被打破,一切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4. Pinch Point 1 - 夾點 1:Pinch Point近似於障礙(obstacle),是主人公在故事中與阻礙的他的敵對力量(antagonistic force)的第一次正面對抗。
  5. Midpoint - 中點:故事整體的中間點,同時也是矛盾的激化點,或者重大反轉的發生點。這個節點是故事走向「無可挽回」的場面的關鍵點。
  6. Pinch Point 2 - 夾點 2:近似夾點1,與敵對力量的第二次對抗,不過也可能是次要情節點的展開。
  7. End of Act 2 - 第二幕的結尾:又稱lowest possible point,主人公陷入最大危機,被逼的走投無路。
  8. Climax - 高潮:主人公得知了一切的真相,得知了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故事中的一切謎團得到揭曉,而主人公面臨最終的抉擇。
  9. Final Scene - 終幕:故事的收尾,劇作者需要在此告訴觀眾故事要以何種方式結束。

類似的體系有很多,比如更傳統的三幕式結構或者以序列為單位八序列結構等等,但這些方法的共同之處都是幫你梳理清故事的脈絡和展開方式。在看電影的時候,嘗試去扒出故事的結構和脈絡,會幫助你對故事的架構形成更清晰的認識,因而在自己落筆的時候會對情節設計更具大局觀。

當然,故事結構也只是編劇需要關注的方面之一,其他方面如文字描寫如何得以視覺化地呈現、故事的推進節奏、場景的轉換與銜接、台詞的使用等等,也是需要關注的地方,所以在寫觀影筆記的時候,如果能加入自己對於劇本寫作的思考和疑問,通過他人的作品來為自己的疑惑尋找答案,那麼寫分析筆記的效果會更加顯著。


先說結論。

把扒電影練習對於新手編劇是非常有幫助的,只不過要注意方法。

每個人的方法不同,上面的答主也有介紹自己的方法論體系,我的方法是一個老編劇教的,和大家的都不一樣,所以來分享一下。這套扒片子的方法基本和編劇創作的步驟基本相同,雖然費時費力,但有助於新手建立完整的劇作體系,培養戲劇意識。

第一步:一句話概括電影內容

編劇創作中這個步驟叫一句話故事梗概。不少新手覺得一句話梗概是拿來應付甲方的,其實不然。一句話梗概是故事的起點,是故事的核心。編劇們創作的靈感來源有所不同,新聞,真實人物,一個漂亮的場景都可以成為我們開始寫故事契機。但是等到開始寫故事的時候,必然需要有一個需要圍繞的核心。靈感不等於故事核心。一句話講述的就是故事的核心。

扒片子的具體操作是,試著用一句話去概括電影,盡量抓住片子的核心。新手可以多寫幾個,然後給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去看,哪句話最貼合原著,揣摩不同表述中的微妙區別。

例子:《肖申克的救贖》

故事講述了銀行家安迪蒙冤入獄,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逃出生天的故事。

這句話是不是看起來講了故事的部分內容,但又覺得哪裡不對?看過《肖》的人可能知道,故事的核心是自由和希望。上面的這個梗概重點放在了逃出生天,會給觀者營造出一種懸疑片的感覺,觀者會期待這個故事有大量精巧的越獄細節,重點在於反轉和燒腦。有悖於原片的氣質,因此,這樣的表述就是不太恰當的。

這個過程有助於編劇圍繞主題核心來發展故事,同時提升編劇文字表意的能力

第二步:簡短的故事梗概,300-1500字不等。

這一步驟是上一步驟的升級版,主要是為了抽出故事的主線

300字左右梗概要求交代清楚故事的主要矛盾,同時保留一句話梗概的影片氣質。

1500字左右的梗概則要求寫清故事主要的情節發展節點,起因發展高潮結局等等,可以帶部分輔線劇情,但不適合太多,副線部分的要求不涉及劇情的部分略寫,交代矛盾即可。

提示:這一點練習可以從國產影視入手。一般來說新出國產影視的百度百科中,劇情簡介一欄是比較規範的梗概。新手在練習時,可以把自己寫的和這個梗概進行比對,查漏補缺。主要看自己羅嗦在哪裡,主要矛盾為什麼沒寫清楚等等。

下面是《傳聞中的陳芊芊》百度劇情簡介。

母胎單身七流編劇陳小千嘔心瀝血寫了一部古裝題材大劇,原可順利開機,卻因為演員韓明星對劇本感情戲質疑過多而崩盤。憤懣難平發誓要證明自己能力的她,意外卡進了自己的劇本,變身花垣城地位尊貴但惡評滿國的三公主陳芊芊。原本一個活不過三集 的小女配,為了活命開編劇副本,逆轉荒唐人生,在不懂套路的犬系少城主韓爍和人設外貌滿分的花垣城司學裴恆之間,最終學會愛與成長[2]。

第三步:複寫劇本

之前見過一個專門發布新片劇本的公眾號,基本上能看得出來是公眾號寫手自己扒的,而非原版劇本。能看得出來這個中間的區別就是第一步。

這一步驟涉及的要點比較多,我撿我想起來的說。

  • 拉劇本不要拉鏡頭。公眾號版本最大問題就在於此處。雖然我們是從成片中扒的劇本,但我們是編劇拉片不是導演拉片。充斥著大量鏡頭描寫的劇本本質上是不合格的。
  • 注意劇本節點。上面的答主也有提及,此處不贅述,具體更加細緻的可以參考《救貓咪》中的情節表。
  • 注意一場戲中的變化,在單場戲中做出起承轉合的劃分。老編劇和我們講過一點,好的劇本里的單獨一場戲,都會構成完整的起承轉合,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小事件。最簡單的來說,情侶之間的一場吵架戲,是怎麼吵起來的。哪怕男女主角之前就已經有矛盾了,但是在大家真正分手、撕逼的那場戲裡,也會先壓著,後爆發。主角們怎麼壓制的?是先說起最初在一起的美好時光,還是提議好好吃一頓飯再散夥?爆發的點是什麼?誰先爆發的?此處cue一下《婚姻故事》裡面的情侶對峙戲寫的都很好,建議對比參考上面的文字去扒幾場,有收穫。
  • 注意潛台詞。我們老師又說過一個觀點。通常來說劇本被認為是由動作和台詞構成的。但說到底,台詞也是動作的一種。我問你吃了嗎?其實並不是真的想知道你中午吃了啥,而是想和你套近乎/寒暄/打破沉默,通常來說我問你吃了嗎是一個主動示好的行為。比如說《隱秘的角落》第四集的一場戲。

△徐靜躺在床上,正在對著一本臨床藥學考試教材寫寫畫畫。
△張東升走進卧室,半躺在徐靜旁邊,距離有點近。
張東升:燈暗不暗,調亮點吧。
徐靜:不用。
△徐靜往邊上挪了挪。
徐靜:我明天去趟廣州,去醫大交流學習,後天回來。
張東升:幾點的車?我開車送你去車站。
徐靜:不用了,我跟同事一起走。
△張東升把手搭在徐靜腿上。
張東升:看一晚上了,休息休息吧。
△徐靜拿開張東升的手下床。
徐靜:我不困,你睡吧。
△徐靜起身離開卧室,張東升訕訕。

這場戲當中,張東生和老婆聊了三個話題,都是代表主動的、關心的行為,卻被老婆一次又一次的拒絕,最後一次其實是暗示了一種我們可以做點羞羞的事情,但是仍舊被拒絕了。戲中,張東升的地位低、生活的壓抑感就從三次關心中隨之而來。

所以說,張東升問的話就不一定會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他台詞背後「關心」的動作,只不過用台詞的方式呈現出來了。如果把一開始問燈亮不亮的話換成「坐著看書累不累?我給你墊個枕頭吧」,其實是不影響表達效果的。

「燈暗不暗,調亮點吧」的這種話,背後的人物動作,也是我們在複寫劇本中,需要關注和分析的部分。這種東西通常被稱作是,潛台詞。

如果是新手,上手分析的時候可以擇選一些潛台詞比較明顯的劇來培養這樣的意識,而最明顯的就是宮斗戲,《甄嬛傳》一類的。華妃和皇后頂撞,說我用的東西多好多好,其實本質上都是示威。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有空再補充)

總結

之前有知名編劇很明確地和我表示過,編劇拉片沒用。但對於我來說,在拉片過程中卻是受益良多,而我自己用的一直就是老教授教的這個辦法。這個拉片的步驟非常繁瑣,過程也會很漫長,但相比於導演專業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的去看,還算是比較輕鬆的。

編劇沒有捷徑,只有在生活閱歷和觀影經驗積累上來以後才會寫的越來越好。

共勉~


觀影筆記不僅有幫助,而且能對你有極大提升。

但是拉片有兩個前提:

1.你本身有寫故事的基本功,對如何架構故事有一定了解。

2.你拉的是非常好的片子。

這樣才能保證你鞏固知識點的同時,學到別人好片子里的精髓。

再說一遍——不要拉爛片!不要拉爛片!

國外找公認的經典影片拉,國內也是如此,特別是多找一些近幾年的口碑片,十分有借鑒意義。

這裡,我把我很久以前拉《葯神》的記錄貼出來,給你參考一下。

之所以選葯神,因為它的故事線和人物展示手法很適合新手學習。雖然《葯神》的故事用的是典型的英雄之旅的套路,但是用的很到位,編劇的基本功十分深厚。之所以這麼說,因為你拉片的時候能明顯的感受到,英雄之旅只是這個編劇的工具,真正牛逼的是這名編劇深刻展示人物,給人物上弧光的手法。

通過這次拉片,你能體會到的最大收穫是——好的故事,是對人物的充分展示,是人物牽著故事走。而爛的故事,是故事線強行拉著人物走,人物毫無生氣。

而《葯神》,是典型的前者。不僅適合新手,也適合絕大多數編劇學習。

好了,話不多說,我們開始。

————————

我不是葯神 拉片

場景1.男主店鋪

時間2002,地點 小巷子里男主店鋪 ,人物 男主

隔壁就是小賓館,男主店鋪賣王子神油的,賓館老闆找他收房租,說他欠房租了。

場景作用:交代故事時間地點,以及男主的職業,和他的生活現狀1-缺錢。

(展示主角生活重要之物的欠缺)

場景2.醫院

男主在養老院的朋友催他去交錢。

男主來到養老院,給癱瘓的老爸餵食,養老院的朋友勸他趕緊把老爸帶去檢查,趕緊拉走,免得死在醫院。

男主表示不看醫生,越看越病。

養老院的朋友讓他趕緊把老爸的房費付了,按年。男主給他塞了一包煙溜了。

場景作用:交代了男主生活現狀2-缺錢並且要照顧癱瘓老爸。也交代了男主對醫院的態度,不信任。再一次,更加強烈的交代了男主的窮,因為窮,無奈沒法給父親就醫。

(進一步展示生活重要之物的欠缺。同時第一次選擇來臨,生活重要之物如此欠缺,以至於影響到的不只是自己,更影響到自己的家人。由於沒錢,連帶父親看病都拿不出來,甚至連養老院的錢都交不出)

場景3.洗澡堂子

男主給兒子搓背,陪兒子玩耍。兒子長大了,雞雞也大了。

場景作用:展示男主的快樂時光,也在觀眾心裡留下強烈的想法,男主這麼窮,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又沒什麼正業,老人要看病,孩子長大都要錢,他該怎麼辦?

(主角心愛之物登場)

場景4.餃子館

男主帶著兒子吃餃子。

兒子吃餡不吃皮,男主教育他。

兒子說想買雙球鞋,男主一愣(拿不出錢),但是還是咬牙問,多少錢。

兒子說260,男主問怎麼不讓他後爸買?兒子說不想讓他買。男主猶豫了下還是從沒多少錢的錢包里掏出錢給了兒子(想到兒子不喜歡後爸,還是喜歡自己,再窮也得拿出來)。然後叮囑兒子別浪費,並把兒子沒吃的餃子皮夾了吃。

場景作用:揭示男主對兒子的愛。男主已經離婚(可能因為窮),兒子跟著老婆和後爸住,兒子也不喜歡後爸。

(第一次抉擇,心愛之物和生活重要之物間的選擇。所謂悲劇,就是先呈現美好,再將美好的東西給毀掉。我們寫作時,第一步,要先呈現這種美好,比如主角深愛之人,重要之愛好等心愛之物;第二步,要呈現主角為了心愛之物付出重要的東西,讓他做出選擇。(選擇的天平一端是心愛之物,一端是生活重要之物。並且第一二場景就要先展示主角生活重要之物的匱乏,然後在這一場景,呈現心愛之物要消耗生活重要之物來維持,這樣就能讓主角在兩者間進行選擇,讓他為了心愛之物,寧可失去生活重要之物)

場景5.

毀掉心愛之物的前奏

男主送兒子上車,前妻問他那件事考慮清楚了嗎,男主斷然拒絕,前妻表示那隻好讓律師和你聊了。

場景作用:危機預警,揭示矛盾衝突。「想好沒有?」,「不行就是不行!」,「找律師跟你聊吧。」。。。針鋒相對毫無妥協的對話,吊起觀眾的胃口,同時也是下一場景危機來臨的暴風前夜。究竟是什麼事情?

(反方勢力登場,搶奪心愛之物。我們在自己寫作的時候也要製造一個類似的危機過度場景,時間設置在展示了心愛之物之後)

場景6.律師事務所。

男主和前妻就孩子出國移民一事爭吵。前妻表示只要男主簽字就能獲得一筆錢。男主果斷拒絕,前妻表示他不答應只能向法院訴訟了。爭吵中男主不小心將懷孕的前妻推倒了。

(用生活重要之物利誘主角交出心愛之物,主角拒絕,對方只好威逼)

場景7.警局。

前妻弟弟曹警官登場,告誡男主再敢動他姐姐就弄死他。(鴻溝)

場景8.弟弟車裡

弟弟讓姐姐放心,先去國外,幫孩子移民這件事,他自己可以解決。

(反方角色之間的對話。反派也有自己不得已的原因。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反派,有的只是立場不同)

場景9.男主店裡

鄰居老王給男主介紹了一個生意,有位來訪者希望男主可以幫他去走私藥品。藥效一樣但價格只要十分之一,男主拒絕,來訪者留下自己的電話離去。

至此,場景1-8向觀眾穿著男主的靴子,親身體驗了一次他的生活中的困境,美好,以及危機。他將如何面對危機?(正常世界。激勵事件孩子要移民。自覺慾望-金錢,不自覺慾望-親情。)

場景9是典型的使命召喚,拒絕召喚。接下來將要發生更加強烈的激勵事件(見導師),將男主的生活推向不可逆轉的絕境,逼迫他必須立刻行動,否則失去一切。

場景10.

養老院,護士開門,男主老爸倒在地上。

場景11.

男主找醫生求情,能否降點治療費用,太貴了,被醫生回絕。

場景12.

車上,男主神情茫然地開著車,後視鏡里老爸躺在車裡。

場景13.

男主在路邊攤吃飯,一邊吃飯一邊打電話,準備借錢,但都沒人接。飯桌邊有張寫著電話的廣告紙條,讓男主想到了之前那個走私的留下的紙條。

(一開始主角不會立刻接受召喚,而是尋求身邊的人的幫助,直到得不到任何幫助,才肯接受召喚)

場景14.

男主回到店,發現由於拖欠房租被鎖了,只好砸窗進去,翻箱倒櫃找到了那張紙條。

場景15.

醫院裡,男主向醫生詢這個葯的信息。

場景16.

醫藥公司門口,慢性白血病患者集座抗議葯價太貴被轟走,而在一邊的方受益同時也接到了男主的電話。

場景17.

男主和方受益再次約見,男主答應替他去印度走私一些葯回來,但要先付錢。

場景18-若干

男主來到印度,想要拿些葯,對方嗤之以鼻不肯,男主說自己可以拿下中國市場的代理權,並且說動對方中國是個很大的市場,很多人等著葯來救命,命就是錢。對方被說動,答應給他一些葯,並且說一個月內賣掉1000瓶就能拿到中國市場代理權。男主歷盡艱辛中午成功賣掉,拿到了代理權,賺到了第一桶金。

(第一道坎。主角在英雄之路還很稚嫩,但還是一波三折有驚無險的完成了第一次任務,並且認識了同伴們)

場景19若干.

幫助女主角的忙,幫助神父老頭揭穿賣假藥的講座,打群架,得知賣假藥會判刑。

去方受益家裡看他的孩子,和他們夫妻兩口吃飯。

收到錦旗。

(接近,練級。通過各個事件,增加主角和夥伴間的糾絆,進去他們的內心生活)

場景20.

賣假藥的廠長來找男主,要求接替他的渠道,否則報警。男主最初不受到威脅,店裡被警察抄了一次,退縮了,決定退出。和夥伴們吃分手飯,大家不歡而散。(危機來臨)

——————

沒了。

當時就拉了這麼多,想接著拉的小夥伴們可以繼續拉下去,會非常受益。

我之所以只拉到《葯神》前期,因為這也是它體現編劇功力最深的地方。從一開始展示主角,他的第一個姿勢,第一句話,第一個動作,第一個場景,就把主角的正常世界充分展示出來,主角的生活有小瀟洒,也有小無奈,有奸詐,也有溫情,隨著劇情發展他的反抗和掙扎空間一步步被壓縮,最後不得不鋌而走險踏上故事征途。故事開始前,先讓觀眾穿著主角的靴子走一遭,切身體會一下他的處境,才能理解他的境遇。這也是很多故事編劇欠缺的,上來就上故事線,強行讓角色出征,憑什麼啊?主角明明有那麼多選擇,憑什麼非要走你這一條?連主角的後路都沒封死,就趕鴨子上架,邏輯都說不通,後面就更不用談了。

國內外都不缺好的作品,多多學習別人的優點,多看,多思考,多寫,才是每一位創作者應該做的。

最後,再強調一遍,最重要的一點,所有的編劇都知道,但極少數人能夠做到的是——

人物的深刻塑造。

一個故事好,不是因為它的故事線設計的多精巧,而是因為它的角色打動人心。

你看《西遊記》,永遠記不住每個妖怪是如何被打敗的,但一定會記住孫悟空豬八戒。你看《權游》,永遠記不住全部七季的劇情,但它裡面的每一個角色都栩栩如生,你能倒背如流。你看《絕命毒師》,永遠記不住所有的劇情,但你一定記得住老白。


感謝邀請。

作為一個職業編劇,觀影筆記我分兩種記。

一種是手邊正在創作同類型的電影,看類比片單的電影,這一種就需要詳細記(稍後展開);

一種是純粹因為喜歡看,或者是覺得好,那麼看的時候就想記一下要點,這一種就比較隨心記。一般覺得哪裡好的,無論是台詞、人物設定、鏡頭的運用,甚至是服化道的亮點,我都會去記。

我們重點來說一下第一種的觀影筆記。因為是編劇角度的觀影筆記,尤其是要與自己創作的電影做同類型對比,我會嚴格按照劇本結構記錄。比如,開場戲,是定故事基調的戲,一部電影Fade in之後,讓觀眾看到的第一場戲是非常有講究的。哪怕是同類型故事,同樣的主題設定,差不多的男女主人關係,也會完全不一樣。再比如,故事事件的插入,inciting incident,每個電影也會不一樣。這些關鍵的劇本結構點,你仔細記錄,就能獲得該影片成功與否的關鍵秘匙。

另外,有一個點工作要點可以分享,建議記錄的時候一定打開時間進度條,這樣你就能看到類型片的結構以及事件進入,幾乎相差無幾。

最後一個問題,把電影還原劇本是否有幫助。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更加建議你在把電影還原成劇本後,找到原編劇的真正劇本,你對比一下看,更加能看出原編劇的用心,以及你自己對這部電影獨到的理解。

以上簡要幾點,與您分享。祝好。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肯定有幫助。

再回來第一個問題。能收穫的幫助也就是那點幫助。

(ps:這個意思可以參考《士兵突擊》里老團長回答高連長那個問題的回復。高連長離開鋼七連升副營長,高城問團長「這事跟我父親有關係嗎?」因為高城的古琴是軍區首長,他的意思是,這次晉陞是不是因為父親的關係。老團長跟他說,有,但也就那麼點關係,軍官的調動都得他簽字,有關係也就這麼點關係。意思是,高城作為軍官的調動,從流程上,是需要他父親簽字的,但他的升遷並不是靠父親的關係。)

接著回答第一個問題。

編劇扒片子不是根本,扒片子主要還是準備做導演的人需要做的。你要明白一件事,一個邏輯,電影是導演的藝術,完稿的劇本在導演手裡還是需要二次加工的。影片呈現出來的樣子,其實是對原劇本加工後的產物,可能刪了一些東西,可能加了一些東西,可能改了一些東西。

所以,與其扒片子,不如去分析它的故事布局——如何開始,如何轉折,如何高潮,如何結束。

而這些東西,單純的靠扒片子,又費事勞神,最好還是結合一些編劇類的書籍進行參考。像樓上岸邊的回答里的「九個重要場景」就是某編劇書上的提到的結構。如果你準備寫個電影劇本,扒十部電影,都不如掌握這個「套路」更順手。而且,電影的故事結構類型,有很多種,像什麼「千面英雄」了、「英雄之旅」了、「西部客」了,等等,這些故事結構,實際上並不是原創型的東西,而是通過一些電影總結出來的,之後編劇再用這種「套路」編寫劇本,之後再回到新的電影里去。所以,適當去運用這些「套路」會讓你的創作如虎添翼。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頭幾年想寫個劇本,立意和概念都挺好,屬於公益性質的。然後就看電影扒電影,琢磨,之後就給故事設計了好多精彩的情節,再把這些情節連起來。費了好大的勁,終於搞完了,自我感覺良好。然後過了兩三個月,再看自己寫的東西,感覺狗屁不是。

美國大片如《指環王》、中國動漫如《搖滾藏獒》,說實話我看了好多遍都不會總結他們的結構,但是了解到「英雄之旅」這個結構模式後,豁然開朗。

有個老師跟我講了「西部客」這種故事套路(美國西部片常用套路),並給我推薦了《天狗》後,我也有了一些頓悟。

之後又看了些編劇入門的書,簡直感覺之前拉片子白白浪費了時間。

不過扒片子也不是說一點幫助都沒有,起碼你扒的多了,能很上手的把影片里的場景用文字描述出來,那將來在你寫自己想像出來的場景的時候,也會很上手。

樓上岸邊給你推介了一種「九個重要場景」的結構,我再給你推薦一個「七個情節點」的結構,其實本質是差不多。

1.日常生活:主人公是誰,他所處的環境是什麼樣的,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有什麼優缺點,他的生活怎麼樣,他有什麼問題,他的生活有什麼問題,等等。

2.激勵事件: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主人公目前的處境。這個事件可能是主人公自己發起的,也可能是突然到來的……總之就是有個事件發生,這個事件將會改變主人公目前的生活狀態。

3.第一幕終點:主人公為了應對激勵事件做出選擇。我個人認為這個選擇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主觀一是客觀。或者是主觀、客觀上主人公都要邁出一步,或者主觀上他想邁出去但客觀現實不允許他邁出去,或者主觀上他不想邁出去但客觀現實逼著他邁出去,就這三種情況,如果他主觀和客觀都不讓他邁出去,故事就無法展開了。

4.轉折點:基本上到了故事的中間,事情來了個急轉彎,或者前進的路上遇到了阻礙,脫離了主人公對未來的預料,甚至目標也發生了改變,這讓主人公猝不及防又讓主人公左右為難,他需要做出選擇。

5.低點(第二幕終點):主人公徹底絕望了,他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的選擇,甚至他開始頹廢,他似乎要一蹶不振了。

6.最後的挑戰(高潮)(第三幕):主人公聽到一些話,或者看到了一些事,或者經歷了一件事,或者感受到一些事……總之,主人公像打了興奮劑似的,他再次崛起了,他開始奮力抗爭,開始竭力大戰……結果也許是成功,也許是失敗,但總之,結果是主人公在道義上正確的選擇,並且很激勵人心。

7.回歸(日常生活):是的,「戰爭」總要結束,主人公又回到了日常生活,但相比之前,他的日常生活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也或者絲毫沒變,但主人公在經歷了一系列事情之後肯定發生了改變。又或者主人公在最後的挑戰里犧牲了,沒能回來,但這個世界(故事裡的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亦或者仍沒有改變。

你知道了這個結構「套路」後,就會發現很多影片都是這樣的「套路」,如《夏洛特煩惱》、《我不是葯神》等等。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故事都是如此的結構,也不是讓你必須按照這種結構才行,只是,入門的話,按照這類已有的結構模式會給你一定的幫助。而且,這也只是基礎。你還要在這些情節點上去豐富內容,想想,如果大家都用這個套路,那你的故事亮點在哪裡呢?

再推進一點,你可以列一個表格。

一部電影90分鐘,列90行。

第一列合併成一行,寫片名。

第二列合併成三、四行,寫三四幕,每一幕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三列按上述的七個情節點或樓上九個場景或其他的模式合併成相應數量的內容概況。

第四列90行根據相應的設定結合描述相應的情節概括進行適當合併。

然後再下手寫劇本,就順手多了。

另外要說一下,我不是專業的,只是喜歡,然後接觸過一些老師,看過一些書,略知一點。這個表格方法,也是我自己琢磨的。

所以,我也只是總結了下個人經驗,可能不怎麼成熟,希望能幫到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