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移民澳洲14年了。最近回國發現父母越來越老了,真的是突然發現。以前一直以為他們還年輕,現在真覺得老了。父母不想移民過去,去了幾次都覺得不適應。我是獨生女,沒兄弟姐妹。每次一想到父母孤孤單單在國內,心裡很不好受。以前年輕還好,現在年紀大了,覺得特別需要我在身邊。這種情況怎麼辦?我也想回國發展,但是也考慮自己年齡也不小了,還要說服老公跟我一起回來,孩子帶回來,在國內重新開始。覺得沒信心。也不知道該往那方面發展。想聽聽大家有沒有同樣情況的人都是什麼想法?謝謝


這個問題我以前回答過。答案就是無解。移孝不兩全。除了移民的,那些小城市出來然後在北上廣深安家的人也會有同樣問題。


移民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相當大的決定。

在決定移民之初,父母就一直是決定的考量因素。

澳洲對於中國老人來說,並不算太難的環境。

氣候適宜,華人聚集,買東西有亞洲超市,不想做飯有中餐廳。

身邊很多朋友的父母來澳,平時幫忙帶帶孫子孫女,逛逛公園買買菜。

閑著時候去圖書館去小廣場跟大夥兒聊聊家常,在哪都是這麼過日子吧。

說到家裡的親戚,在國內的時候也沒常聚,平時打電話多,逢年過節聚一次。

所以,隔幾百公里和隔幾千公里了沒多大區別。

對於移民一代的我們來說,最緊要的還是賺錢。

並不是自己多物質,只是希望父母在往返中澳的時候,坐飛機能舒服點。

自己常年飛,每次看到老人家在經濟艙辛苦的飛行十來小時,很心疼。

就算真的回國發展,我們的適應能力也絕對比老人家強吧。

有緣分成為一家人,如果可以,就多點陪伴,一輩子也就那麼長。

加油,我們。


答主來澳10年,已婚,雙方都是獨生子女。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態度是堅決要求父母辦理移民。辦好了之後,只要滿足5年住滿2年的最低要求即可。不強求他們在澳洲長期生活,想來就來想回就回,兩邊生活,兩邊都不耽誤。

原因可以說很自私,可是也很現實:我爸心臟不好,我媽身體也有一些小毛病。如果日後有一天他們其中一人,甚至兩個人都病了,我作為獨女,必定要負責人照顧他們。而我不希望是我要在自己的小家和他們之間做出選擇。身邊很多例子都是,兒女在國外,要不就辭職、夫妻分居、離開子女回國照顧老人;要不就是全部請保姆護工照顧,其他的親戚家人再幫忙盯著點。這兩中情況都是非常不理想的。子女移民國外,在國外成立自己的家庭,打拚事業,父母大多數都不會願意自己的事拖累子女,這樣一來身體的問題都是瞞著,自己對付。如果是年輕(70歲以下),可能對付對付自己也能夠照顧自己,或者老伴照應一下再請個保姆,也可能對付得了。可是年世高了的話,70歲以上的老人,自己都需要人照顧,怎麼照顧老伴,又怎麼能完全委託和信任一個非親非故的保姆照顧(子女都可能會不耐煩,不細心,何況保姆只是一份工作)?

給父母辦理移民(有條件的話付費移民,速度快;沒條件的話,先排著隊,說不定排的到呢?),我的概念是,根本不是圖什麼pension什麼養老福利,就只是圖一個Medicare醫療。老人身體有毛病了,來澳洲治病我能盡量少花錢,能夠在能力範圍內的去更好的照顧。老人有家人的陪伴,對康復或者病情的延緩能夠有正面作用。如果老人在國內,一旦生病,老人也好,子女也好,在經濟、精力、能力各方面都是不如在這邊的。

當然父母在這邊可能也會有諸多不便和不習慣。我個人是覺得魚和熊掌不能兼得。要想子女能夠放寬心,老人能夠沒有後顧之憂,這個父母移民是非辦不可。


距離提問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過去了。

答案似乎我已經找到了。

其實很簡單,就是強大自己。 自己牛X了以後會覺得可以走的路多了,可以選擇的事情也多了。

所以,不管是處在什麼階段,努力強大自己,(努力提高賺錢能力),很多問題回頭再來看,就不是不能解決的問題了。

共勉~~


這位朋友你好,看你的介紹,猜測你應該是眾多的80後的一員,遇到的情況,也是大多數移民國外後的獨生子女所必須要面對的。對於你這種情況,想談談我的一點看法。

首先,通過你的描述,你已經在國外成家立業,並且有了自己的孩子。再大膽猜測,你和老公已過而立之年,現在正處在事業的關鍵時期。常年在國外,你已經適應了國外的工作環境和人文環境,對國內的工作環境以及思維模式是陌生的。如果這時候放棄國外的事業,改為國內重新開始,這必定是一個很艱難的開始。國內的工作環境,更講究的是人情往來,同事間相處以及工作模式都與國外大相徑庭。如果你們全家都搬回國內,一定會遇到可預見的很多困難和不適應。這些困難不僅會影響你們的家庭收入,還會引起家庭矛盾,更甚至,會讓你老公對你有怨言,不利於你自己小家庭和諧。這一點,你一定要考慮清楚。還有,國內的教育也比不上國外教育的,國內的教育課業繁重,而且競爭很強,孩子壓力很大。每年都大把的父母把孩子送出去留學深造,也是因為中外教育有差異。從這方面來說,選擇留在澳洲,更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

其次,父母不想移民過去,不適應澳洲。那可以把父母送到養老院,這需要你多番考察,為父母選擇一家靠譜的養老院。這樣父母的生活起居都有人照應,自己也能及時瞭解父母的身體狀況,也會更放心。或者,如果父母不想住養老院,覺得不隨便,給父母請位保姆,讓父母身邊能有人照顧。但家裡要安裝攝像頭,隨時監控保姆照顧是否周到,人品是否可靠,並一定要確定至少一位國內的緊急聯繫人,關鍵時刻,讓這位緊急聯繫人能去父母家裡聯繫到父母。

不過,其實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讓父母移民澳洲。你說父母去過幾次澳洲,不適應那裡也不想移民澳洲,那應該找出來父母不適應的點,然後去解決。父母對澳洲的不適應,應該一個是對環境的不適應,另一個就是對語言的不適應。父母前幾次去澳洲,應該很少出去熟悉環境,除了自己的女兒一家,一切都很陌生。其實也不僅是父母,咱們年輕人初來乍到一個陌生環境也會極度不適的。以後,要多帶父母到處走走,多去華人區,讓父母多跟華人華僑溝通,慢慢熟悉這個國家這個環境,逐漸融入澳洲這個國家,讓父母明白即使他們移民澳洲,也能跟國內一樣生活的很好。相信這種方式,一定會讓你父母慢慢愛上澳洲這個美麗的國家。說起來,澳洲生態環境真的好,空氣新鮮,醫療先進,還是很適合養老的。您可以多跟父母多溝通交流一下您的想法,說說您對他們的擔憂和顧慮,相信父母一定會理解你並接受這種方式的。

囉嗦這麼多,還希望真的能幫到你,祝一切順利!


本人情況簡述,澳洲剛拿PR即將26獨生女已婚無子女父母還未退休和我很親,我留學移民他們出錢支持,也是完成他們想移民的心願。最近也在搜尋相關信息,看到這個話題想來分享一下自己現階段觀點。我肯定是想幫父母移民的,澳洲有父母貢獻移民三四年能下,明年可以開始準備申請。硬體軟體我自己認為都是國外好,不然出來幹嘛。個人不喜人多不喜熱鬧,不在乎蠅頭小利,所以不考慮我回國的情況。如果他們不願意留澳,至少拿PR,滿足2年續簽。這是我的底線,否則每個人五萬澳幣就白給了。相信他們也不會把十萬澳幣這樣浪費掉,何況他們目前還是想移民的,如果不喜歡在澳洲生活可以兩邊跑。而且我外公外婆都健在,我媽也要陪他們的,所以肯定會出現兩邊跑的階段。我能做的就是多賺錢點努力給他們買商務艙。

利:福利好(Medicare和其他老年福利),父母年紀大了總是需要醫療福利來支持。國內條件不考慮,自己不是大富大貴的家庭,獨生子女不得不考慮最壞的情況。我自己和父母的經濟和身心都折騰不起。何況我媽相信中醫,我是不相信的,現階段科學醫療澳洲條件不會差。我們在這邊家人朋友中有醫生,比較信得過。來澳洲住在一個城市或住在一起,有需要我可以照顧。其他社會自由等等都不提了,大家都清楚。他們也明白在國外沒有人judge別人的生活方式行為打扮等等。壓力相對小一點,喫穿住行放心。我不會要求或希望他們幫我照顧孩子,本來就是我和我老公的責任,而且我們希望對自己的孩子有絕對話語權,孩子可以自己選擇,別人不能干涉。

弊:父母要適應新的社會環境,要適應在國外開車,其實比國內簡單安全,所以未嘗是弊。我在國外讀書生活七八年,需要和他們的生活方式磨合。雙方都要努力,所以有條件最好住得近但不一起住或者造一個granny flat雙方有獨立空間但又在一起。目前沒孩子,已被父母催生,剛微信通話,交談並不愉快。他們現在一年來兩次,來的時候和我們一起住也需要磨合,大部分時間愉快。但難免有摩擦。但不是原則性衝突,目前可以handle。以後可能存在對我的孩子干涉過多的情況,我自己會在要孩子之前立好規矩,嚴格實施。一步一步打預防針。可見親子關係也是要戰略佈局的。

觀點:我個人是不贊同父母的人生和子女的人生捆綁在一起的。我爸也一直宣揚自己是這樣,具體怎麼做有爭議哈哈。我媽並不是主張移民的一方,我爸是,也許他們兩人之間會有分歧,不過這要他們自己決定。我尊重他們的選擇權,畢竟是他們的人生,我不會插手,需要我出錢出力給建議我肯定盡我所能。但不管他們選擇留在國內還是來澳,都是成年人,後果自己承擔。聽起來可能是挺冷血,但是事實,我不可能替他們決定他們的人生,這不公平。我自己選擇了移民,現在的情況也是我自己該承擔的後果。我老公是移民二代不是獨生子女不是中國人,公婆已經計劃好自己退休生活有能力顧自己不會依賴子女,基本不需要管。所以情況相對好一些,我和我老公只要考慮我父母。(感恩老公願意一直和我爸媽一起住並且一起照顧我爸媽,憑心而論我不一定能做到和他一樣,因為底線首先是我不可能和公婆一起住)

有什麼想到的再更新吧。歡迎大家來討論,不接受反駁和反對,因為是個人觀點沒有對錯好壞,只看你自己具體怎麼取捨,並且你怎麼想魚我無瓜哈哈哈狗頭保命


走143 貢獻移民啊

3年下籤 把國內房子賣了買個apt

別回國 回國更養不起老

父母不願意來就給錢 說白了 都是成年人 沒誰說什麼就是什麼的

錢給到其他都不重要


哇被邀請答這道題,有點小激動。

答主今年26馬上27,技術移民德國,和題主姐姐一樣獨生子女。這個問題我最近也思考了很多。首先澳洲的中國人應該要比歐洲多,再一個澳洲至少是說英語,而歐洲這邊德語法語都比英語還要難學,因此如果說什麼父母適應環境之類的,還是澳洲容易些。也和爸媽提過這個問題,他們其實都不是很想來,感覺還是國內呆的習慣。而且歐洲老年人居留證根本辦不下來,不可能有什麼長期簽證給他們。

我認為最大的一個誤區是,大多數人認為養老是子女的義務。我認為這個觀點本身就不對。我的父母也處於五十五到六十歲這個口,算老年人嗎?肯定不算。因為他們的父母還都健在,他們還需要照顧他們的父母。而我這邊呢,買房買車都得支持一下吧。另外明年要了小孩,小孫子得照顧吧。然而我的父母現在也有非常多的身體問題,他們需要照顧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孩子外加自己的孫子。這涉及到四代人,而並不是兩代人。一般如果問祖輩是否應該帶孫子,答案都是肯定的。但是很少有人號召說孫輩也應該盡孝照顧祖輩。年輕人自己都照顧不過來養不起孩子卻還要照顧奶奶爺爺,不可能的。

但是想想,萬一我奶奶暈倒到地上,我快六十的父親能夠親自把她背起來送到樓下的救護車上嗎?扶到牀上可能可以,背肯定背不動。最關鍵現在六十歲還沒退休,可能等我爸忙完去看奶奶已經太晚了。當然我家裡的條件可以請護工照顧。我的祖輩都是兩到三個孩子,而且孩子們都在一個城市,一樣年紀大了需要請護工,那麼到獨生子女時代呢?

別說移民了,就是在國內的話,倆人照顧四個老人兩個小孩以後倆小孩再生四個孫子,這將是我們這一代人五六十歲可能面臨的任務。就算退休年齡不會往後推吧,我認為仍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可怕的是,國內的獨生子女政策是大面積推行的,也就是絕大多數家庭都是這種情況。這可能是盤死棋。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問題,移民只是突出了個別家庭相關問題的嚴峻性。移不移民父母都應該不止靠子女。回國發展只可能暫時的解決幾年的矛盾,長期來看並沒有太大用處。

像德國這邊老齡化問題也很嚴重,德國政府大量進口東南亞的護工,這當然是一個辦法。子女唯一能做的就是年輕時候多賺錢保證老了以後既給自己請得起護工也給父母請得起護工。另一個方法就是指望著科技能夠發展得快一些,一些比較高科技的服務護理機器人能夠早一點的投入市場。通過VR技術能夠戰勝空間距離和父母有更多的互動,通過實時生命體徵檢測能夠第一時間告知醫生父母的健康狀態。現在很多醫療機械公司也研究機器人手臂做手術的,可以多瞭解一些這方面的信息資料。最後一個可能有用的方法是自己多生幾個孩子來繼續填補整個家庭。

最後,在父母還沒完全老之前教會他們用手機電腦等信息化電子產品,為未來使用這些高科技產品打好基礎。

如果父母老去的速度要比科技發展的速度快,那麼很遺憾,這種情況下確實沒有更好的辦法照顧到父母,但是生命的延續本來就是更迭而不是永遠,我覺得老人也不會有太大遺憾的。


謝邀…我可能不適合回答,因為我父母親都過來了…只不過爸爸在國內時間多,但是每個季度都過來,但是他說事情忙完還是會過來定居的,我媽媽是來這邊很久了。

也要因人而異…但對我來說,父母在哪,我就在哪。

應該都會有可以申請父母過來的簽證的…不管花多少錢,都應該儘力申請。

移民與父母比,我覺得可以兩全的話,比如你先移民之後申請父母等等等都是很好解決的辦法。現在是也有探親簽證,但這些都不及拿綠卡好,畢竟老人家有時候看病坐車免費,他們會開心,以及方便許多,但是無法兩全,我首選父母。

希望早日團聚哦。


單親,正在移民楓葉。與父親關係平平僅有象徵性問候,母親不願隨遷英語也不好。雙方都在(準)一線城市。

母親錢比父親多,但想去養老院,本人反對。提出保姆論,結果莫煥晶案讓她徹底不相信保姆。

但一方面我肯定要移(仍不能信任父親這個人/這幾年發生了很多眾所周知的事),另一方面又想不出比養老院更好的方案。

登陸後先拿著PR。與父親的關係一旦惡化,立即逃回加拿大,攢夠1095天唱歌,拒絕給他出邀請函,再讓母親出邀請函辦中國探親簽證就是。

努力賺錢,多回來看看母親,她也多過去待待吧,也只能這樣了。


多帶你父母出去旅行,在你父母還能自立的情況下,讓他熟悉一切出國的事宜,讓他學會可以隨時從中國出發前往澳洲並且找到你的住址,讓這些成為習慣,給你父母辦好長期簽證這些,鼓勵父母經常去找你們,吧自住權交給父母手中,而不是被動給他們或者你自己去做選擇,你能移民澳洲說明經濟條件還可以,所以只要錢沒問題,最大的問題一定是觀念和習慣了,父母會想著我去了澳洲得多久才會回來一次,我想念我的朋友怎麼辦?我適應不了澳洲怎麼辦?但是留在國內他們會想念自己的孩子,孫子,所以其實重要的是轉變觀念和習慣至關重要,讓你父母學在出國方面學會獨立,在這個方面讓他們可以更加能依靠自己而不是作為孩子的,如此你父母才會心存安全感,在你鼓勵下他才最有可能去習慣和喜歡澳洲的生活吧。否則真的就是為實現你自己想念父母的思緒作出對父母不公平的選擇。這個也是我給我的一個客戶的建議,他移民奧地利,最後聽了我的建議他的父母慢慢接受並喜歡上了維也納的生活,並且兩人已經把歐洲當做旅行目的地,常年出入在歐洲各個國家,越活越年輕。

移民問題歡迎點擊主頁和我交流


其實出去了就很難回來,除非之前國內外都在同步做著生意還算可行,要不然,適應了國外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再回來一起不光是從頭開始的事兒

這種時候對於移民者是最難的時候

其實你自己都清楚,無非就是兩種選擇,回國或者把父母接過去,現在如果身體還算可以趕緊選擇,這個不是誰給建議的,要麼說服父母妥協,要麼如喪自己妥協,沒有奇遇更好的辦法,距離差異很難兩全。


有些父母不願意移民的原因是語言不通,不會開車,不能幫助家庭,讓他們感覺到自己幫不上忙而導致挫敗感。如果是這類原因,可以找華人區,且購物,尤其是買菜方便的地方居住,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如果不是以上原因,那隻能有所放棄。權衡一下放棄某一方的成本和代價。做好溝通,給出替代方案。以求獲取相關方的一致


這個只有辛苦自己,兩邊跑了。舍和得,只能自己權衡,我們作為外人,也不能給你任何建議。只能說辛苦自己,孝心還是不能忘!


可以做家庭團聚 讓父母也跟著移民過來~~


去各好點的養老院。目前是唯一的辦法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