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上課講到現代體育工作的各項發展,其中提到一個問題說,現在許多有體育天賦的在校學生,因為家長不願孩子練體育,而很難被挖掘並進行培養,所以有許多學校會給學生一些福利或者特殊福利,而讓家長同意對孩子進行體育培養。這時我就想到了舉重。。感覺這是一項本身就小眾的運動,需要有特定天賦的選手來完成這個項目,而且未來的前景也並不看好,所以想問 這項運動存在的意義除了人類力量的競賽以外,還有其他意義嗎?


我的理解:

舉重對於運動來說,就好像理論物理對於物理的其他二級學科。無論你是從事凝聚態,光學,無線電……,你越學就越覺得做理論物理的都是大佬啊!

就好像無論你是三鐵的,還是短跑的,跳高跳遠,還是拳擊柔道。只要你從事的運動需要力量訓練,你就會接觸到舉重,然後你就不僅感慨,真是猛啊!

但如果你是沒什麼運動經驗的人,你的確實很難理解舉重的魅力的。就好像你要讓你個文科生理解做理論物理的有多牛x,他真的是理解不了。

所以我覺得舉重的推廣得依賴於其他基礎運動項目的普及,準確的說普及都不夠,得提高,因為得在其他項目上有足夠的積累,才能夠有更多的人能理解舉重。

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吧。


謝邀。

舉重是力量訓練的王者,任何的運動項目都要以舉重訓練作為基礎的體能訓練,也被稱為GPP(一般性體能儲備)。

舉重訓練分為基礎力量訓練與奧林匹克舉重兩種,基礎力量訓練的代表動作一般是深蹲、硬拉、卧推、實力舉等動作,奧林匹克舉重則是以抓舉、挺舉為代表的動作。

而我本人已從事舉重運動員八年之久。

很多人反對舉重,認為練舉重長不高,又容易胖,而舉重運動員的選材就是需要身材比較矮小的運動員。

所以舉重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1. 舉重能夠增強骨密度,防止骨質疏鬆症。

當我們年紀慢慢變大,肌肉和骨質會自然流失。這種現象對於女性尤為突出,女性骨頭生來就細一些,骨質流失造成的傷害也就更大。

怎麼形容骨質疏鬆症呢,就是骨頭「豆腐渣工程」,而骨質疏鬆會造成:

腰酸背痛;年紀大了後身高縮短和駝背;非暴力骨折(輕輕碰了一下就骨折了,而且很難癒合的那種)

而通過骨骼強度理論也就是著名的沃爾夫定律(Wolffs Law)

健康的人的骨骼會適應所在部位所需要承受的負重;若特定骨骼的負重增加了,骨骼會慢慢變得強壯來承受負重;相反,若骨骼負重減少,骨骼也會變細,因為該骨骼的新陳代謝不需要那麼大的體積和材料(「豆腐渣工程」的開始)

2. 舉重會立即改善伴隨你已久的腰酸背疼。

如果你在辦公室工作,你應該比誰都了解在電腦前做一天你的背要斷掉的感覺,肩頸僵硬,腰背酸疼。 舉重可以幫助你加強你的核心,特別是加強後背那些幫助你支撐你脊柱的肌肉,本來孤軍奮戰的脊柱現在有了友軍的支撐之後會很大程度上減輕支撐所帶來的壓力,更能緩解久坐帶來的不適。

3.舉重會幫你提高臀線,顯得腿部修長。

世界上最性感的臀部都在舉重房,

舉重可以練出別的運動非常難練出的上臀線,也就是傳說重的蜜桃臀。而臀線高了,腿也自然顯得長了。

4. 舉重會讓你身體自然學會挺胸抬頭,讓你生活中不用刻意就會有良好的體態。

而學習舉重正好能學會放鬆我們的斜方肌和胸大肌,而加強我們的肩頸力量和中/下背部的力量

以上。

舉重是非常有魅力的運動,也是絕大多數運動的基礎,但是不參加不會明白,好處有人說了我不再多言

如果把體育比作科學,那麼舉重就是數學,脫離數學運算的科學就如同脫離舉重訓練的體育,是無以為繼的

從前,有人問,數學有什麼用,有什麼意義?在他們眼裡數學用來去菜市場買個菜算個賬就夠了。今天,同一類人問,舉重有什麼意義?因為他們的目光還是在菜市場里,覺得舉重的力量夠把菜提回去就夠了。

至於看不看好舉重這個問題,我可以負責任的說,這運動永遠無法像足球一樣大紅大紫,但是卻會永遠伴隨人類的歷史走下去,就像它千萬年來做的一樣。它的存在是一種必然,是人類進化的必然結果,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如果機械降神在我們這個世界線里把籃球這項運動刪了,以及刪去人們對籃球所有的記憶和影響,那麼籃球這項運動會徹底消失,同等地位取代為手球什麼的,籃球很可能再不會發明出來,但是如果把舉重完全刪去(實際上根本無法做到,就和把跑步刪去一樣,因為牽扯的歷史太長,不過無所謂了,世界線的自我修復不是重點)不消百年,舉重又會出現,這也應了存在即是合理,存在就是一切,一切為了存在。

為什麼有人會覺得舉重沒有意義,舉重的意義是什麼?我有時候思考人生的意義,人類存在和我自身的意義,也會覺得沒有意義,因為我們過於去關注那些細枝末節的東西,看問題過於片面了,越去無用的思考,越無法獲得真正的真相,一個人生命的意義不是在於他能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影響,而是他的呼吸,他看到的世界,感受到的陽光和雨露。舉重的意義也不是說一個運動員或一個團體是否從中能賺多少錢,而是通過舉重強壯肌肉與關節,造就驚人的爆發力與意志力。體會生命的意義是去活著,了解舉重的意義是放下鍵盤,拿起杠鈴桿


看了你的問題,很好,無論練什麼,都應該思考一下這項運動的意義,這對於認識自己所練運動項目,並在此基礎上作為自己堅持的依據,是有益的。我談談我對舉重的幾個觀點,

1,所有體育運動項目,指奧運會競賽項目,都有舉重的影子,換句話說,都多多少少練過舉重。

2,運動訓練離不開力量,力量提高來自負重訓練,這是人類社會從勞動過程中發現的規律和道理,舉重是最原始的運動訓練方式,從舉石鎖,石擔,舉炮彈,舉壺鈴,舉杠鈴,這一系列發展過程,說明舉重是訓練,提高力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原始的方式。這也能解釋,為什麼舉重是奧運會最早就是競賽項目之一。

3,舉重對人體的健康十分有效,已有的研究結果表明,舉重訓練可以:1對人體肌肉收縮力量增大,2對人體骨骼骨密質增粗,3對血管有擠壓促進流通效果,4可以釋放緊張感,壓抑感等精神癥狀,改善人的情緒。

4,這一條與前條有類似,但質不同,就是舉重可以治病。最近幾年,國家體育訓練總局下屬的體育科研所所郭建軍提出,並已經實施的一項科研活動,體醫融合,正在全國各體育局陸續建立和展開,郭建軍的觀點是,醫院治病已意識到運動是治癒有些病的最好方式,比如,醫院的康復治療,而很多優秀運動員的訓練方法和經驗,其中也一定有對人體有益的效果,但現在是,醫院不了解體育,體育不碰醫院。這是大意,具體你可詳查,但,體醫融合證實,體育是人類健康密友。

總之,舉重與奧運會親密,奧運會與人類身體健康親密,這就是我看舉重這項運動的邏輯關係。


首先,舉重在歐美並不小眾,至少油管上舉重的視頻那是挺火的。呂小軍廖輝這些人在歐美健身圈特別是近年大火的cf圈,那是被當做神來膜拜的。

從練習者的角度來說,練過舉重就知道,舉重不是比力氣這麼簡單,有他獨特的魅力,一瞬間的發力,融合了技巧,平衡,勇氣,力量,速度,在感受這種瞬間的融合中,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這是能獲得極大樂趣的。觀賞者角度比較見仁見智,就不多說了,刨除動作本身的美感,比賽技戰術角度也有得看,反正我覺得好看。

然後,舉重對爆發力的訓練無出其右,這一點是力量舉無法做到的,而其負重可調的功能也是徒手訓練做不到的。此外舉重對力量,柔韌,協調性,心肺的鍛煉都是極好的,特別是其對全身整體發力能力的鍛煉,是別的訓練項目難以達成的。所以,只要有健身強體的需求,舉重就有存在的意義。

而各個其他項目的運動員,也都需要舉重訓練來提升運動表現。美國橄欖球隊,高翻是必備訓練,劉翔也是下力氣練過高翻的,以80多公斤的體重練到高翻120多kg,博爾特練高抓的視頻很多人也看過,哈登最新的暑期訓練視頻主要就是練高翻接上挺。正是舉重這種爆發力訓練,才能帶來球場和田徑場的好成績。要不然你以為要跑得快就一直練跑,跳得高就一直練跳嗎?

最後,只有舉重需要身體天賦?哪個運動不需要身體天賦?從這個角度說,舉重反而給了一些身體天賦在別的運動中毫無機會的選手以機會。舉個例子,身高一米五的成年人,能參加什麼高水平運動?籃球排球不說了,就是乒乓球羽毛球,甚至田徑游泳,有什麼機會嗎?沒有!但是可以在舉重賽場可以參加奧運會!

你要說舉重沒啥意義,那田徑有啥意義,你用來思考舉重的理由,放到田徑項目里多數也成立。『跑百米除了人類奔跑速度的競賽 還有什麼意義?』『鉛球除了人類投擲距離的競賽 還有什麼意義?』『馬拉松除了人類耐力的精神,還有什麼意義?』可以說除了對抗性項目,特別是球類和搏擊格鬥類,這種觀賞性高的項目,剩下的項目都沒啥意義。

或許題主應該思考一下,體育到底有什麼意義。

其實舉重這個運動,巨大的杠鈴片+壓彎的杠,給人的視覺衝擊過於強烈,那麼重的重量像是隨時會壓垮人體,潛意識裡就覺得會給身體帶來巨大的潛在危害。而運動員粗壯的身材更是讓不接觸這項運動的人覺得這就是個拼蠻力的運動,誰肌肉多誰就贏,沒多大的對抗性,缺乏觀賞性。沒錯,我就是這麼想的,舉重也是我在奧運會中特別不喜歡看的幾個項目之一,要不是因為中國在這個項目里有沖金的實力,可能完全不會關注。

直到我自己開始健身。

深蹲,最喜歡的動作,調動全身肌肉維持平衡,穩定杠鈴。大腿啟動,臀部發力,力量從腳底有條不紊的傳遞給上半身,穩穩的抬起。大重量給脊椎製造壓力,帶給人一種奇妙的爽感。

硬拉,特別喜歡的動作,雖然也比較爽,但感覺比深蹲累,應該是我下背太弱了。

卧推,看起來莽,其實發力技巧很多,起橋充滿了儀式感。

直立推舉,又一個調動大量肌肉的好動作。

再回來看地面抓舉,先要用硬拉的技巧,將杠鈴從地上提起,然後做一個杠鈴划船的動作將杠鈴拉向自己,然後通過一次從地面開始發力的爆髮式提拉將杠鈴舉起,同時身體配合下蹲,完成一個類·直立推舉,最後,支撐住重量,完成一個深蹲。

可見一個完整的抓舉,包含了大量動作的技術要點(和爽點),還要掌握爆髮式發力技巧,以及動作時機的配合。在親身體驗了抓舉的樂趣和難度後,再觀看優秀運動員的抓舉,真的是一種賞心悅目的體驗。一套動作下來行雲流水,時機的把握恰到好處,都是極限重量,差一分一毫都舉不起來,這是一場技巧與技巧的比拼,也是力量與力量的對抗。

運動員為了比賽成績,必然會以極限重量為目標進行訓練,就必然會捨棄掉許多其他的東西(比如一個更為大眾審美接受的體型)。但比賽是比賽,在比賽之外,舉重首先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運動,更不用說舉重對身體基礎素質的好處。而現在國內健身才剛剛成為趨勢,有舉重台和舉重片的健身房也寥寥無幾,當然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人連基本的力量基礎都極其缺乏,根本沒有機會了解抓舉的快樂。而普通人真的不需要挑戰大重量,雖然技術細節多,比較難練,但不妨礙有人沉迷其中。所以說這個運動的冷門,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外部條件與環境的限制導致的,並不是這項運動本身有多無聊、或者說用處有多單一。


抱歉,我沒練習過舉重。礙於場地,也沒練習過高翻,不過,下一步有練習高翻的打算。所以,對於舉重是純粹的外行。

對於外行人來說,舉重的觀賞性應該比較差。之前奧運比賽的時候,從沒注意過舉重比賽的技術性觀賞性,更多的是關注有沒有中國選手,能拿什麼名次。

後來,聽說呂小軍的技術可以用「美如畫」來形容,加上自己也在健身,所以對舉重也算有了興趣。不過,對於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練練高翻就夠瞧的了,舉重只能祈求能年輕二十年再玩兒了。


謝邀。

想起小學同桌,一個壯壯的男生,曾經被學校體育老師軟磨硬泡叫去練舉重,結果被孩子家長嚴重鄙視。孩子最後玩籃球去了……

在很多人眼中,舉重這種運動缺乏美感,不高級,枯燥,而且還容易受傷。看看咱們國家練舉重的那些運動員,很多家庭條件都不是很好。

有時候會看舉重比賽。舉起杠鈴時大家齜牙咧嘴,青筋鼓爆的樣子真的不好看。讓人挺心疼的。真正最吸引我的,其實是運動員衝擊極限的那個過程。不斷地加碼,不斷提高重量,一次次地去拼。尤其是兩個人之間競爭焦灼,到了一把定勝負的時候,最後舉起杠鈴那個贏家,身體承受力已經到了極限,身體發紅,嘶吼,卻讓人動容。

所以,我想,舉重除了是運動項目中最能體現人類力量的項目,更體現了一種挑戰自我的精神。到了競爭白熱化的階段,運動員「究竟舉不舉得起來」的懸念感也是這個項目吸引人的一大看點。

不可否認,我們內心中都有一種對力量強大的人本能的讚賞和崇拜。


霸王舉鼎聽過嘛,舉起自己體重2,3倍的重量帶給人們的震撼不過如此。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