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时代的发展,大众的出行方式也有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权,除了传统的出行方式以外,顺风车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环保的出行方式,今年春运大潮已经来临,你会选择搭乘顺风车回家嘛?


用或者不用,其实就是两个问题,供求和安全。

先说供求问题。

如果你有过春节期间搭乘火车返乡的经历,那你肯定熟悉下面的场景,

2018年春运期间,全国总发送人次为29.7亿,今年有小幅度增长,预计将达到29.9亿人次,相当于全中国人出两次远门。

全国十多亿人口同时进行迁徙,给中国的交通运输网路带来了极大的负荷。

那顺风车的加入能够帮助缓解春运期间的运输压力吗?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滴滴出行2016年春运期间共运送旅客190万人次,2017年为848万人次,且这个数据在2018年到达了3067万人次,占到了民航的46.9%;根据嘀嗒出行的数据统计,嘀嗒出行在2018年2月1日到3月2日期间,总运载旅客突破1608万人次,相当于嘀嗒出行去年春运期间服务人数的3倍以上。

截止2018年年底,全国私人小客车数量已经达到1.9亿辆,其中独自驾驶私人客车数量占90%,若其中有50%的私人客车能够加入春运大潮,承担一部分的运输任务,将会极大的缓解春运期间的运输压力,帮助更多没有买到车票的人顺利返乡回家。

顺风车业务帮助缓解了春节期间的运输压力,如果未能买到返乡车票,相信很多人并不介意搭乘顺风车回家。

再说安全问题。

中国人讲究平安喜乐,安全问题当然是重中之重。本来发展势头良好的顺风车行业,因为滴滴司机杀人事件,一下子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我不否认顺风车在运营过程中确实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但安全问题不应该成为顺风车行业发展的阻碍。实际上,目前并没有详实的数据显示顺风车业务的事故发生率高于快车、计程车等出行服务。因此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一些偶发性的安全问题,就全盘否定顺风车的存在,这对于顺风车的发展是不利的。

2018年春运前,交通运输部就曾明确提出,鼓励并规范顺风车、营运车辆城际拼车等新业态新模式参与春运。但滴滴顺风车恶性事件的发生,让顺风车行业的发展陷入僵局。

而在我看来,完善好事前审查机制、事中响应体系,已经能够规避一大部分潜在的安全隐患。

至于滴滴顺风车的事,完全是其傲慢的企业态度一手酿成的。

相比滴滴出行,哈啰顺风车在安全这一点就做的很好。哈啰顺风车车主除了需要身份证、驾驶证和车辆行驶证3证认证外,还设有犯罪记录筛查、失信行为筛查等多种审核制度,能够对不良人员进行排查,从源头减少危害的发生。

前有滴滴前车之鉴,后有芝麻信用分认证,哈啰顺风车在运营上将会少走很多弯路,安全得以保证,如果没有买到回家的车票,我并不介意搭乘哈啰顺风车回家。

2019年春运大潮已经开始,身边有的朋友已经早早请好假打算提前回家,而有的朋友还在苦恼没抢到回家的车票,不过不管怎么样,

我都祝每一个中国人,能平平安安回家,开开心心过年。


如果我买到了火车票,我会回答你:辣鸡滴滴,安全没保障,傻bi才去坐,黑心资本家倒闭了才好。

如果我没买到火车票,面对八百多块钱的计程车打表价和三百多块的顺风车价,我会回答你:真香!

人嘛,总会在需要自己付出代价的时候才能不放任感性思维~


先说背景:三线小城市工作,毕业未满1年,月薪2000-3000,离家300多公里。

因为薪水比较低,所以平时生活基本都是能省就省,这是工作后第一次赶春运,看了一下回家的票单程差不多要一百块,而顺风车拼下来每个人也就50来块,而且也不会比大巴车慢很多。

所以对于我们这种无产阶级来说,还是顺风车划算一点。


在省内读大学的学生党选择顺风车~

因为离家不算特别远,抢票然后挤公交去车站坐车实在是太折腾了(放假那几天的公交车简直让人窒息),还不如找几个老乡一起拼个顺风车,直接从校门口出发,这样还方便一些。关于安全问题的话,反正我打了很多次顺风车,司机大哥都挺热情的,也没出啥事,每次都是安全到家,感觉还挺放心的。,大家也不用对顺风车那么诚惶诚恐~


其实大众对顺风车有一个误解,一提到顺风车,大家首先想到滴滴顺风车事件,觉得顺风车就是不安全的代名词。

但是滴滴顺风车的那几起事件,很大程度是由于滴滴平台在监管审查上的不作为导致、原本是完全能够避免的。

同为顺风车平台的嘀嗒、高德,就很少曝出安全问题,我对顺风车整体行业水平,是信得过的。

最近哈啰推出顺风车业务,对司机审核超严格,在安全方面会比滴滴高出很多,大家可以放心乘坐。

至于我坐不坐顺风车,

我肯定不坐,

因为我自己有车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