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近些年的碰瓷,還有最近的疫苗事件,遊客事件。我都不知道到底中國還是不是那個四方來朝的禮儀大國了……


近可賴文革,遠可賴滿清。但是實質上還是中國古代的道德規範太嚴苛了。人性不能暢快接受。。。

謝邀

1,經濟發展因素:倉廩實而知禮儀。一國之國民素質如何評判?如何平均?從信息碎片來看,地方經濟相對發達,則相對規範措施更多。基礎條件更好,人更願意支付遵守道德禮儀的成本。

2,文化發展的停滯。傳統文化沒有發展,經史子集最終會成為制約人性,制約進步的桎梏。中世紀歐洲的宗教,現在的YSL教,其他什麼什麼主義,不變革,就會培養出暴戾的原教旨主義。當然,文化的變革並不是『文革』可以完成的。因為變革要有破有立,破少立多,要進步不是要毀滅。優秀的文化變革應該是『文藝復興』式的『復興』,應該是多元化價值觀滋生髮展的過程。我們沒有經歷這個過程,也不願意吸收(類似脫亞入歐的日本那樣)西方現成的文化革新成果。所以,當傳統道德被破後,並沒有真正的改善後的道德體系被建立起來。

3,信仰的缺乏,信仰解決兩大問題:終極關懷(死亡)。還有對人的教化。不是用知識而是用條例儀式言行來教育人,這種教育是需要絕對相信服從崇拜的。因為宗教具備擴張需要,所以宗教同時具備擴張中的向善一面以收納新信徒,和向惡的一面以排斥異教。宗教的『教化』作用正是『擴張需求』對向善的副產品。(邪教不以此為生存擴張根本)。所以,有宗教信仰的民族會更容易遵守一些具備了道德制約的『教條』(參考佛教國家尼泊爾)。

4,教育發展嚴重滯後。沒有宗教,經濟發展不好,但是有個好的父母或者好的老師,一樣可以教育出好孩子。為什麼好的老師那麼少?即使有優秀的老師,大多作為教育資源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或者經濟發達的中心城市。因為收入作為篩選條件將自身條件和受教育程度更高的人篩選到官場和商場。學而優則仕,沒有學而優則教。教師的收入和社會地位,同教師的作用嚴重不匹配,所以,知乎上的問題『有一個壞老師是怎樣的體驗』裡面才會怨聲載道,血淚滿天。有人說老師不配有高收入,而忽略了這個收入不配有那麼多好老師。

這個話題太龐大了,說再多也是片面和偏激的。


1、倉廩實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

人均收入擺在那裡,中國還是正兒八經的發展中國家。

2、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禮儀本來就不是普通老百姓的東西,或者說,所謂的禮儀之邦,其實指的是一小部分人。因為他們倉廩實、衣食足,所以才有禮儀。

3、世界上190+的主權國家,題主所謂的很多國家指的是誰?是中東的?還是黑非洲的?

4四方來朝的禮儀大國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看來美國當世界老大一定是因為民主自由而不是飛機大炮。
個人認為是源於新文化運動中被摒棄和盲目批判的傳統文化禮儀太多了,以及文革動蕩之後中國大陸那種近乎變態的心智理智嚴重摧殘了文化的古風。跟是不是發展中國家沒什麼關係


分成幾點來談:第一點,「禮儀之邦」的「禮」是什麼?中國歷代民間主流思想是儒家,儒家的禮是一種意識形態,也是一種道德規範,但這種道德規範是約束「士」的,也就是說P民沒有資格談論禮,而恰恰這群人是大多數。第二點,近代禮的現狀

儒家思想在近代備受批評,其禮也多被視為糟粕而遭擯棄。與此同時,西方禮儀並未及時跟進,愚昧的大眾剛剛從赤貧中走出,這些原因綜合導致了目前的情況。


這個提問的問題在於你沒有用毛澤東思想考慮。

你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古代一直是禮不下庶民的。古代我國被稱為禮儀之邦意思在於國家強盛,更細一點,就是大哥 你有這麼車馬 大軍的,咱兩好好的別打架,大哥你最厲害最牛逼的意思。

而近代現代化進程下,每個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即使是你我這種屁民也可以懂禮了。而現代化進程我國晚了發達國家近100年,近來飛速追趕也確實有所不足,比起最發達的地區人民素質有所欠缺是歷史的必然,就像日本當年成為暴發戶的時候也是那麼沒素質。
疫苗是因為法律和監管不力,放在什麼國家都有的奸商,人性的貪婪,那個國家沒有,只是看籠子關不關得住而已。搶蝦?媒體潑的髒水而已。中國人素質低?呵呵,別看新聞這些抓眼球的,這種不低媒體不報。評價中國人素質如何,從你身邊的人,你自己身上來看再做評價!
因為文革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