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聖誕,校園裡偶爾能見到賣花的,賣聖誕禮物的,但是相較於前些年,今年的聖誕相對冷清,或許未來這種現象會持續下去,一些洋節也可能會徹底的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它們本來就不屬於我們。


提問的人是大學小賣部的?或者西餐廳的?又或者禮品店,首飾店,情人旅店的?

別急,2月份西方情人節你多少賺點,不過今年天寒地凍,疫情嚴峻,你還是少進點貨吧。另外別老盯著幾個洋由頭賺錢了,疫情都從外面輸入了,還不趕緊加強檢疫?加大內循環都號召消費下鄉了,從黃曆裡面找點民間傳說故事做新文案吧。


首先

我非常反感很多人在那裡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需要洋節

在我看來 洋節的興衰和文化的關聯並不大

崇洋媚外不是好事 但是捧與埋都是非常危險的思想

說白了現在的快節奏生活讓我們平時壓力很大 僅僅依靠傳統節日是不夠緩解壓力的 況且很多時候我們的傳統節日反而更會讓年輕人心力憔悴 所以年輕人需要其他的時間來釋放自己 很多時候又自己找不到理由 洋節因此成為了年輕人很好的精神依託

前幾年資本家早就想通了 他們不會錯此良機的 在他們的宣傳下本來就要依靠洋節緩解壓力的人們也產生了很多的隱形消費

這也是為什麼聖誕節被叫做白色失身節

然後來解答為什麼你說的今年洋節似乎銷聲匿跡

第一 資本家的陷阱被越來越多的人看穿 但是畢竟大多數人只是跟風 他們並不瞭解太多 在這次跟風後他們相信資本家是萬惡的 認為他們主導的過洋節方式也是萬惡的 但是缺少了資本家的引導他們又不知道怎麼過 索性就不過了

第二 疫情的影響 疫情讓室外活動大幅衰減 但是洋節非常注重活動 因此相對來講洋節活動減少了

我是肥波 肯定很多人不認同我

但是做好自己就行

祝你開心


對自己國家信心了,對自己的文化自信了。

從各種傳統文化類節目大量出現,就在慢慢提高著,再就是發生的災難,讓我們現在更重視自己的文化。

大概。


不管什麼洋節,之前在國內都是商家用來促進消費的噱頭,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消費能力有所下降,所以也就不那麼熱衷過洋節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