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 发展 发展

我在继续走以及完善自己

警惕洗脑 平缓心情 所谓的intp怎么怎么样走开乀(ˉεˉ乀) 不会再被这样的东西所迷惑

一个很蠢的事是 我发现删不了问题巴拉巴拉

hhh 多么痛的领悟

*各位的答案我有好好看 也在努力改善自己中

各种各样的发展 破开框架的发展也许会更好 会更坏?随便

愿君不要停止进取的脚步 警示自己 也给你们


※ 因为之前忘记了四位的Fe在其中的大作用,安利 一下@林川登罗 老师的回答

※ Fe是外部价值的来源

※ Si大约用于加深与存储印象

※ 原回答描述里有些混淆了抱歉

插个嘴,我觉得S(尤其Si本格的ISJ,Se本格的ESP,不过后者遗忘得也很快)意识到了这种情况,会低落得更快——他们是靠对现实的深感而活著的,现实不济即当头重锤。

不是鄙视链,因为我对S比较熟自己本身也是两个S功能双高的S。

回到INTP那边,INP对现实冲击的敏感度大约没有ENP高,虽然阳面S相关功能Si在INP的#3而在ENP的#4,但它对ENP而言是其人格虚弱的另一面,对INP仅仅为左手而已。

(NJ对这些现实中分类性概念的意识更加微弱,ENJ就直接整个人一全自动柴油机)

所以INTP要做的是左右手结合,在积累对现实印象的基础上,通过关联思考进行未来规划。

不可放任左手单独辅佐大脑(本格#1 Ti)(那样会造成内倾loop,而loop中的Si是远离现实的,它难以随著一次又一次的客体交互而更新印象),尽管左手刚熟悉时看起来比较好玩。


逛了逛突然发现:咦,题主改问题了。现在从:「意识到世俗上的失败后,它会死吗」变成了「它会如何发展」。原来我基于问题之中的各种碎片,判断为题主因为遇到了问题,需要个人层面上的解决措施。既然从解决个人问题过渡到了分析观摩判断,那我就基于这个来改一下回答吧!

说intp不在意世俗成功还是真的过于虚假了。脑子再怎么浮在云端,躯干还依旧停在三维空间里。人就算再不关心物质世界带来的满足,需要的精神满足归根结底还是基于在物质世界上做出的努力带来的回报。如果硬著嘴说什么类似「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话,但是依旧死赖在原地,选择与大环境被动地格格不入,在我看来只是一种自我欺骗的架势而已,并不是一个足够健康的,积极成熟的个体。

「意识」到自己的弱项本身就是个进步。那么最健康的解决方式当然是去改变它。哪有病就治哪里,但是前提别把自己的强项也给治没了。

我以前听说intp相对成熟之后对待工作上的态度会倾向于像istj,现在我确实能看到这一点。

众所周知,intp的弱项也就那么几项,比如说类似行动上的矮子啦,拖延症啦,情感沟通无效啦,太愣了没有与实体世界构成完全同步啦。一个intp的广泛目标则是和第四功能fe相关联的,类似:「在现实这个庞大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将自己的强项作用于它」。

要克服自己的弱项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意识到现实世界并不像游戏那么好起步,不会有新手教程,更不会开局送一张卡一块地。所有事情必须自己去开垦自己拎著袖子干,没有行动力以及一定的行动精准度是干不出什么的。所以,te很重要。而si则是一种对处理细节漏洞至关重要的能力(俺有点慕,俺现在总眼大漏神)。虽然工作上像istj,但是温和的本性必须被保留下来,还有我们独一无二的ti与ne的分析能力。

ni这玩意,我想了想,总觉得这玩意被过分神化了。我个人现在ne与ni双高且基本齐平,但是我自己都不知道ni这玩意怎么来的,平时一般也不会感知到ni的存在。我怀疑是因为ti的主导强项在压制ni,不愿意相信没有缘由的判断。所以让ni配合ti可能会导致水土不服(个人猜想)。

——原回答——

还是那句话,每个人格都有属于自己的强项,同样也有弱项。被分进这个人格类型不代表自己就强或者弱。理解这个模型,吸取信息进行取舍,然后发展自己就好啦。

对于普通人不适用这点,环境总不能依靠自己的意志改变,只能尽量适应,比如说以前一个答主说的,用第五功能te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如果由于被分进这个类型而自身产生优越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代表一种进步啦,比如说因为自己是intp而感觉自己就nm是天选之子,然后因盲目自恋而故步自封不改正自己的缺点。

如果是因为观点的碰撞而感到难过的话,不妨动用自己的ti分析分析对方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或者找对方聊聊(前提是对方态度并不过激),把这种观点看成一种新的信息。可能产生三种结果:

  1. 对方就是扯淡。
  2. 对方的观点对,自己的观点也对。达到对双方都理解之后,可以求同存异。
  3. 对方的观点里确实有自己没意识到的,是自己的问题。

第三种情况之下,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可以做到没有厌恶地直接接受,一种是会产生很分裂的抵触情绪。后一种就需要让ti与fi打一场长期的战役,让自己珍视的内核保留的同时,弥补自己的漏洞。举个例子。我有点厌恶功利主义,比如死记硬背式学习为了考试,但是不得不承认它是应对生活比较有效率的方式。需要达成的平衡就在于,接纳功利主义的同时还要保留自己在功利人眼中「高大上」的态度,譬如会因为热爱一件东西所以去做,的纯净之心。


不怎么在意。intp并不肤浅世俗,也不会唯结果论。真理才是最高价值,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

世俗成就?关我什么事?

才高气傲说的就是intp。赛亚人都是高傲的,intp都是自命不凡的,不接受世俗的审判。不以成败论英雄。

INTP怎么掩饰脸上的傲气/不屑??

www.zhihu.com图标

不高傲的intp怎么能称作intp呢?

如果说,entj得不到世俗成功会怨天尤人,有可能。但intp一般不会,intp可以淡然处之。

事实上,远离世俗、纯净无干扰的环境更适合思考。intp的理想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生活。

世俗成功学是内卷式的。

如果不靠信仰支持,试图仅凭自己的力量去追求幸福,很可能会从极致的生理快乐,或社会公认的最具吸引力的事物著手。因此,财富、权势成为多数人奋斗的主要目标。

然而这些并不能改善生活品质一一唯有直接控制体验感受,从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此时此刻中汲取快乐,才能真正得到满足。

intp怕的不是缺乏世俗认同,怕的是缺乏自我认同。

intp钢琴家古尔德说:「一个人可以在丰富自己时代的同时并不属于这个时代,他可以向所有时代述说,因为他不属于任何特定的时代。这是一种对个体主义的最终辩护。一个人可以创造自己的时间组合,拒绝接受时间规划所强加的任何限制。」

安贫乐道的天才和学者太多了,其中不乏intp:康德、斯宾诺莎、庄子、马克思、加缪、维特根斯坦、卢梭、第欧根尼、法拉第、莱特兄弟、居里夫人、特斯拉、佩雷尔曼、华盛顿、邓稼先、钱学森、陈景润、金克木、屠呦呦、孔子、陶渊明、杜甫、徐渭、曹雪芹、海子、弥尔顿、哥白尼、米勒、毕加索、梵高、常玉、卡夫卡、托马斯乔伊斯、马勒、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

何况,我们普通人根本不需要做天才,不必定那么高的目标,有一些独到的思想和才学就知足了。明白自己的价值,就不会妄自菲薄。

其实,做艰深或前沿的学术、文学、艺术都是大概率贫穷寂寞的第一,发不了财;第二,出不了名,尤其是得不到当世名声。真正艰深的成果很难被大众所理解。多数学者在生前不容易获得认可,不是说完全不能获得认可,而是非常困难。而且,对于学术成果,尤其前沿学术成果的理解,往往是严重滞后的,许多很好的学者,往往在出成果的当时,尤其是他做出最好成绩的年龄段是得不到认可的。


先说说成名较早的,再说说一度失意甚至生前无名的。

成名较早,但不在意世俗成功的:

佩雷尔曼靠母亲退休金生活,他获得了菲尔兹奖,却拒绝领奖,奖金100万美金。平时深居简出,像隐士一般。

为什么有些伟大的科学家那么穷??

www.zhihu.com图标https://zhuanlan.zhihu.com/p/128665691?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法拉第拒绝被封为贵族。按照英国皇室的传统,要授予杰出人物以贵族的称号。内阁几次派人来说明此意都被法拉第拒绝了。官员说:「远至牛顿,近至你的恩师戴维都曾获此殊荣。凭借你对科学的贡献,当之无愧。」法拉第拒绝贵族头衔原因是:「我以生为平民为荣,并不想变成贵族。」名誉地位是多数人追求的目标。法拉第却拒绝了成为贵族的机会。对于法拉第来说,他一生只追求纯粹的科学,真理的发现便是对他最好的回报。

居里夫人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奖后,婉言谢绝前往到现场领奖,皮埃尔居里也对公共仪式越来越感到不适。由于诺贝尔奖得主必须做报告,居里夫妇最终于1905年去了斯德哥尔摩领奖。有了这笔奖金,居里夫妇就可以招募他们的首位实验助手。后来,居里夫人还放弃了镭的专利权,钱财、荣誉对她都没有吸引力。

斯宾诺莎拒绝了贵族的聘请,一心研究哲学,靠打磨镜片为生,过著清贫的日子,终生未婚,去世时年仅45岁。

马克思拒绝了俾斯麦高官厚禄的收买,宁愿过穷困潦倒的流亡生活。马克思在思想上是富有者,在经济上却是严贫户,这位对资本主义经济有著透彻研究的伟大经济学家,本身一贫如洗。马克思没有固定的工作,经济来源主要靠他极不稳定而又极其微薄的稿费收入,他常常囊空如洗,衣食无著,在困境的泥沼中挣扎。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经济上长期无私的援助,马克思无法从事领导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专心理论创作。

维特根斯坦主动放弃了巨额遗产的继承权,宁愿去乡下教书,过清贫的日子。

更不必说第欧根尼那句著名的:「别挡住我的阳光。」那是哲学家的黄金时代,哲学家个个穷得像乞丐,傲得像帝王。

卢梭一生居无定所,漂泊无依,追究原因,是卢梭有意而为之。卢梭性格坚毅刚烈并固执,不受利诱,不畏强权。从卢梭一生所坚守的生活上的清贫中,可以看出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操守与信念。

(插播一段,本文主要说的是正常intp。保证生存和自由,就够了,人生路线不会受影响。

特殊情况下,如果一个intp很介意世俗成功,原因可能是:

1.缺乏安全感,所以才向外界寻求证明;建议重建自信和安全感,必要时求助心理医生。

2.不认可自己的智力;建议:第一,多读哲学,把价值判断、人生意义等想明白,会不再妄自菲薄;第二,和高智商的人交朋友,多请教,这就等于间接体验了高智商的快乐,求知的快感还会让你忘记世俗成功这回事,有那么大的世界等著探索呢。人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在内心空虚时更容易屈从世俗标准。

3.身处恶劣环境,缺乏最基本的尊严和自由;建议尽可能换个清净自由的环境。

4.被世俗价值观洗脑;我曾经一度如此,争强好胜,野心勃勃,有许多的欲望。但是后来发现,那些并不是我骨子里想要的,只是一时被洗脑的结果。当我手握权力时,并不感到快乐,真心对权力无感;当我被人吹捧时,只感到浑身不适,至于大肆炫富更是我永远不会去做的;抛头露面的事我非常讨厌,还是更喜欢独处。当我失去了世俗认可,日子也一样过,我本身并不是渴望功名利禄的人,这样反而更悠闲和自由。其实,当一个人的野心超过了能力必然会悲剧。知足常乐。为了兴趣而学习,与为了功利目的而学习,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5.倾向性不高。)

莱特兄弟,即维尔伯.莱特(Wilbur Wright,1867―1912)和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1871―1948)是美国发明家。1903年他们成功地完成首次飞行试验后,兄弟两人名扬全球。 虽然成为世界知名人物,然而他们却完全没把声名放在心上,只是默默地工作,不写自传,不参加无意义的宴会,也从不接待新闻记者。 有一次,一位记者要求哥哥维尔伯发表讲话,维尔伯回答说:「先生,你知道吗,鹦鹉喜欢叫得呱呱响,但是它却怎么也飞不高。」

弟弟奥维尔和姐姐一起用餐,吃到一半,奥维尔顺手从口袋摸出一条红丝带擦嘴,姐姐看见了问他:「哪来的手帕这么漂亮?」 奥维尔毫不在意地说:「哦,这是法国政府发给我的荣誉奖章,刚刚嘴巴沾油没手帕用,我就拿来擦嘴了。」

特斯拉放弃了交流电的专利权,于是交流电成了一项免费发明,他临终时几乎一无所有。在往后的日子里,他把自己所有的收入都投入到了新的科研当中。1943年1月7日,终生未婚的特斯拉在纽约人旅馆因心脏衰竭逝世,享年86岁。

邓稼先,钱学森,陈景润,金克木,屠呦呦…

钱锺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 中央电视台 《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锺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锺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表现出追求理想的君子之风。

陶渊明不愿为了做官向小人献殷勤,果断辞官,彭泽县令这个官职陶渊明只做了短短八十多天。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出自《庄子·秋水》。庄子想去见老友惠子。有人对惠子说:「庄子这次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啊!」惠子欲阻止庄子前来。庄子知道惠子的疑虑,于是给惠子讲了一个故事:「南方有只凤凰。这凤凰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竹子的果子不食,非甜美的泉水不饮。有一次,一只猫头鹰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巧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愤怒地大喝一声:『吓!你也想来吃鼠肉吗?』凤凰鄙视著猫头鹰,哈哈大笑,扬长而去。老朋友,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庄子的这个故事一讲完,惠子顿时羞愧无语。在庄子看来,无论权势有多大,对于他而言都只是「腐烂的老鼠「!

华盛顿带领美国人民打赢了美国独立战争,1783年9月3日,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11月2日,华盛顿向追随他征战多年的将士们发表了告别演说,他公开表达了自己即将退役、过平民生活的热切愿望,「分离的帘幕不久就要拉下,他将永远退出历史舞台了。」「平民生活的俭朴、谨慎和勤劳的个人美德与战场上更为壮丽的奋勇、不屈和进取精神同样可贵。」两天后,华盛顿乘船离开纽约港。12月23日,华盛顿向大陆会议辞去一切公职,亲手交回了大陆军总司令的委任状,正式解甲归田,然后,回到他日夜思念的故乡弗农山庄。华盛顿的这一决定令人大感意外,这也体现了他的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令后人称颂敬仰。

在给一位朋友的信里,华盛顿说:「亲爱的侯爵,我终于成了波托马克河畔一个普通的百姓,在自己的葡萄架和无花果树下休闲纳凉,看不到军营的喧闹和公务的繁忙。我此时所享受的这种宁静幸福是那些贪婪地追逐功名的军人们,那些日夜图谋策划、不惜灭亡他国以谋私利的政客们,那些时时察言观色以博君王一笑的弄臣们所无法理解的。我企盼能独自漫步,心满意足地走完我的人生旅途,我将知足常乐。」


一度得不到世俗认可,甚至生前无名,但并不妄自菲薄的:

康德清贫一生,一心研究哲学,五十多岁才出名。康德身高仅152cm,其貌不扬,终生未婚。

叔本华一生从未放弃哲学研究,65岁才出名。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一直不得志,过著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

费马,生性内向,谦抑好静,不善推销自己,不善展示自我。因此他生前极少发表自己的论著,连一部完整的著作也没有出版。他发表的一些文章,也总是隐姓埋名。《数学论集》还是费马去世后由其长子将其笔记、批注及书信整理成书而出版的。我们现在早就认识到时间性对于科学的重要,即使在l7世纪,这个问题也是突出的。费马的数学研究成果不及时发表,得不到传播和发展,并不完全是个人的名誉损失,而是影响了那个时代数学前进的步伐。 (费马太过于低调,但他的淡定心态值得学习。)

哥白尼写了《天体运行论》,但是等待他的不是金钱荣誉,而是教会的各种迫害和侮辱,可是他仍然坚持真理。

莎士比亚,生平资料稀缺,说明生前名气不大,直到1616年莎士比亚去世后,他的作品才被人们喜爱。

舒伯特、梵高、曹雪芹、海子,生前穷困潦倒,死后作品不朽。

伽罗华,19岁就离开人间的数学天才,死后30年才有人发现了他的数学成就。

17世纪英国诗人弥尔顿,晚年双目失明,但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了著名史诗《失乐园》,这部诗长达1万行,共计12卷,可是手稿给出版商后,只得了5磅钱。然而弥尔顿并不在意,他所表现出来的君子本色令人佩服。正如马克思所说,弥尔顿是"出于春蚕吐丝一样的必要而创作",并非为了金钱。

安徒生生前并不出名,死后他的作品才开始出名,结果他死了18年以后,奥登塞的市民们你一元我几块的捐钱在市中心的公园里为他铸了一尊铜像,上面只写了一行字:「他出生在这里。」

卡夫卡生前为默默无闻的小职员,死后好友整理发表其作品日记,轰动世界。

米勒35岁时,在巴比松村结识了科罗、卢梭、特罗容等画家,形成了巴比松画派。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他一住就是27年之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就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

常玉一生大起大落,在艺术上坚持我行我素。1966年在巴黎因煤气泄漏去世时仍默默无闻、不被赏识。想到这里,更会被常玉画里的童真感动到落泪。童真的线条,童真的色彩,画里女子童真的目光。好像这才是这个世界本来的模样。常玉去世时,画作只能论斤贱卖。但是,现在常玉不仅备受欣赏,而且已经是最「值钱」的华人画家之一,画作拍卖价格过亿。

常玉活著的时候,经常卖不出几张画,穷困潦倒,甚至去世时连一块像样的墓地都买不起,只能下葬在公墓里,连墓碑都没有,只有一个编号。

为了画画,他把大部分的钱都花在请模特上了,他说:「饭都吃不出,衣都穿不全,可是模特儿——我怎么也省不了。」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做自己往往也可能意味著要在漫长的人生挺住一切,承担一切不理解、不认同、不看好的声音。30年代初,常玉的才华早在巴黎艺术圈初露头角,连毕加索的经纪人侯谢都非常看好他,还买下他的画。但常玉不愿迎合画商,画商们都是趋利而往的,看到常玉这么执拗,也不捧他了。渐渐地,画也卖不出去,经济来源也中断了,妻子也与他离婚。

试想,那时候如果常玉稍稍迎合一下世俗,以他当时的名声,也许还是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但他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没钱时,他就去打工,甚至还想去推广乒乓网球,希望能赚点钱维持生活,继续作画。

50年代,黄永玉等人到巴黎访问常玉时,他一个人住在小阁楼里,一年到头只能卖个三四幅小画,勉强度日。有人看他这么辛苦,便劝他回国,说好歹还能当个美术学院的教授。常玉听了后,淡淡地说:「可是,我早上起不来床,也做不了早操。」这个理由很「常玉」,随性得很。

他像极了阁楼的小窗望见的白月光,幽美而清冷。那样的美,是一个人在无数个夜晚饮尽孤独这杯酒后的坚定与决绝:我既已知道我是谁,我便永远只是谁。孤独不仅是生命的常态,更是为了坚守自我。

有人说,常玉就像梵高一样,生前孤独寂寞无人晓,死后功名利禄加一身。其实,那只是因为我们看不见常玉的世界里的繁盛与绝美,便妄以世俗的标准来评判他。

马勒说:「我的时代终会到来。」马勒的作品长期不被接受(部分原因可能来自于他的犹太人身份)。二十世纪中期,马勒去世四十年后,他的话应验了,他的时代的确来临。那些早已认识他的人与包含莱奥纳德·伯恩斯坦在内的同世代指挥家拥护马勒,渴求于探索音乐新浪潮的广大听众织成了拥护支持他的时代。马勒的作品全集很快地被录制,他的作品成为许多指挥登上职业颠峰的验证。

巴赫生前埋头创作,作品数量庞大,质量也非常高,有「西方音乐之父」之称,但是他生前名气不大,死后杳如烟消,很快被人忘记。他身无长物,去世后妻子靠施舍度日,最后死在救济院里。他八岁的女儿一生颠沛,到晚年得到贝多芬的救助。他留下的音乐作品,也很快散佚无存。在他死后很长时间里,只有少数人知道莱比锡曾经有过一个叫巴赫的老管风琴师。他的传世名作《勃兰登堡协奏曲》手稿,被估价40芬尼,这只是一堆废纸的价格。然而,人类的艺术史证明,巴赫是永远令人难以忘怀的。19世纪,门德尔松使这部湮没一个世纪的名作《马太受难曲》重见天日。据门德尔松传记作者所写,门德尔松有一次陪妻子去肉铺买肉,肉铺老板娘用来包香肠的是旧得发黄的乐谱手稿,回家以后门德尔松仔细读了谱子的内容,发现非常不俗,于是跑回肉店,买下了全部包装纸,这就是遗失的《马太受难曲》总谱。经研究,才知道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于是门德尔松克服重重困难,指挥上演了这部作品,从此掀起演奏、研究巴赫的热潮。虽然这个故事真实性存疑,但《马太受难曲》上演的艰难和曲折是真实的。这次演出之后,对巴赫的研究得以复苏,成立了巴赫学会,以搜寻、整理并研究巴赫作品。

莫扎特虽然成名,但是没多久就「过气」,穷困潦倒。在莫扎特短短的一生之中,他的音乐才华没有获得广泛认可,他尝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但只有莫扎特,才能在穷困潦倒又绝望的时候还写得出最欢快的音乐,因为他不是凡人,他是天才莫扎特。天妒英才,莫扎特逝于35岁,在世时运高地起伏,即使在每月作出新的钢琴协奏曲去取悦贵族们,在后期还惨被认为过时。他的一生是阴云密布的,但他带给人们的音乐却是海滩边柔软细腻的一缕阳光。他用微笑著面对著世间的种种丑陋和不平,面对著所有的苦难和辛酸。他的音乐就像水晶一样的晶莹剔透,它高贵的似乎不沾染一丝人间的烟土。他的人生经历了那么多的悲哀,但他却常常感慨 「人生多美啊!」他坚信自己的音乐是最好的,不接受世人的审判。

类似的还有贝多芬,不到50岁他就双耳失聪,在作品产出上开始停步不前,进而收入也锐减,生活日渐拮据。维也纳的流行换成了义大利式歌剧,贝多芬成了「昨日的英雄」。贝多芬童年不幸,脾气古怪,生活邋遢,其貌不扬,没有爱情,没有家庭。收养侄子后,贝多芬因为童年阴影的影响,对待侄子很苛刻,导致侄子自杀未遂,最终离开了贝多芬。

悲伤与孤独包裹著贝多芬。但这种纯净无干扰的环境能逼迫人用更多的脑力深入思考。这一阶段贝多芬仅有的几部作品体裁上都更加宏大(如《庄严弥撒》),同时产生更多新的音响效果。英雄人物都敢于直面内心的恐惧,都能在绝地成就不世之功业。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第九交响曲》展示的技巧性、创新性,在艺术层面都是顶级。

就在最绝望的时刻,他却写下了充满欢乐的第二交响曲。他当时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要我向他弯腰,这是不可能的。——啊,把生命活上他一千次,这该多么美呀!。」

(《西方音乐简史》-徐志刚 编著 版,第168面第二段最后一点的原文,引自贝多芬1801年11月16日至魏格勒信,严宝瑜译文(未发表)。)


我来说一下,对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的。

首先我的价值观天天被洗脑。intp这个标签也掩盖不了我是普通人的事实啊。

哪里我测出来我是intp我就变聪明,就变得成绩好了?没道理啊。我测出我是intp只是可以更好的分析我自己可能是个喜欢干啥的人,以及我可能喜欢干这些事情的原因。(应该有人和我一样觉得intp这个标签不好吧,太孤单了)

伟大是人赋予的哦(也是虚无的),而且在世俗里intp也没什么成就,成功的永远是少数人,和其余的intp没什么关系。

不过代价不是我能决定的,我的人格确实是基因决定的,我从一出生就没变过我的人格。

不是天才不就不是,反正只要能思考就行,(难道让我和高斯比?我可以和他比中文!)而且天才人均自恋也推不出我不是天才,人们大多数是s系,偏偏我就是n系,说不定哪天我突然基因突变,我又向聪明迈进一步。还有,intp喜欢自己的价值观和别人的碰撞,找到真理。比如我以前一直觉得做人要上进。但是现在改为生命是用来浪费的。比如现在我在某乎答题就是浪费时间(。。。)

被现实重创这个有啊。应该谁都会有,没关系,自己瞎分析失败的原因,以及改进的方向,听一听成功学都好了(比如枭哥,比如岑怡诺,比如十万买t恤的那个,哈哈哈哈哈哈,很下饭)

一个普通人的能力与生活不适用?其实是适用的,intp完全是可以去分析资治通鉴,权谋书来分析为人处世,但是大部分人不想去而已。

会不会死这个吧?看人。

目前我是站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世界都有可能是完全虚无的。其实这里的意义也就是原因。我没有活著的意义,一切的意义是人们自己给自己加的。我只能这么说:目前我没有活著的理由,也没有死去的理由。


更新一下答案。给几个建议:

在觉得自己失败的时候,不要横向比较。真的只能走自己的路。intp能变黑马的一个优势是能够跳出惯性思维。但是如果你横向比较就很难做到了。

交谈得来的,能在ta身上学到东西的朋友。绝对不是网传的intp只和intp/intj聊得来。你可能和某人只在一件事上有共鸣,但是至少这样让你不觉得孤独。

推荐一本书,我觉得对我的人生观帮助挺大。「少有人走的路」


同为轻度抑郁intp发表一下看法。

首先,intp确实容易抑郁,但是一般来说(除非有其他人格或心理缺陷)不会发展成有自杀倾向的严重抑郁。你现在是因为事情没想通。其实某些问题,「无解」就是答案(文末解释)。

主要抑郁原因是虚无主义,追求的那个答案本身就是没有界限的固定答案。所以intp的抑郁其实是幸福感低。世俗认为很牛掰的成就,对intp来说根本不值一提。确实,intp很少自认为智商超人,天才,因为他们更看重「将来」和「可能性」,往往会忽略已经达到的成就或天生的优势。

所谓的世俗失败,自我和现实的矛盾,对于intp来说,主要不是办不到,而是不屑于向那个方向努力而已。一旦能够自己说服自己,把世俗的目标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还是能够达到很多目标的。关键的一步在于说服自己:这事值得去做。

其实intp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模仿能力。

可能性很多,超出你的想像,这也会让你乱了阵脚。mtbi是偏好,不是能力,也不是残疾缺陷。intp的发散思维能够帮他们(比别人更容易)通过学习和练习来强化不擅长的维度。

任何选择都不一定是真正完美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眼看穿道路的尽头。目前来说,我找到的一个自救法则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一天都和自己的昨天相比更好一点就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