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首先說感光度是最後考慮的,因為畫質差總比拍不到好,更何況還有Noiseware等軟體、堆棧降噪等手段。

考慮的順序是:

快門速度&>光圈&>感光度

其次,大家可以到官網嗖嗖自己相機的測光能力,日落以後弱光下,相機的測光功能其實是失效的。所以也要多看拍攝完畢回放。能用三腳架就用三腳架,如果拍攝人物,一定要加燈光,因為三腳架解決不了人體運動的模糊。

如果為了凝固或者虛化運動物體,要優先考慮快門速度。

一般光圈和虛化效果有關係、如果不為了虛化,就使用f/5.6或者f/8拍攝就好。


順序可以根據使用習慣自己摸索,並沒有刻板規範,但是根據拍攝內容不同應當有所側重

不知道你是什麼相機,因為目前佳能和索尼的CMOS有一些特性上的差異,使用起來略有一些差別。

先說限制最少的

1.使用三腳架拍攝靜態圖像,按照ISO原生最低—鏡頭選擇全像場綜合最佳解析度光圈—匹配相應快門速度,前兩者順序可以自由調換因為其實是固定值。比如使用D850+14-24/2.8G這套組合,設置就應該是ISO64、F5.6,快門速度根據測光調整+實拍檢查直方圖微調

2.光線充足時手持拍攝人像、動態物體,此時存在一個限制條件是快門速度不能過慢。當然了在這個光線強度下,安全快門還是有保障的。無論是快速運動的人或是動物,1/500-1/1000s的速度肯定可以完成定格,步行或者原地變化動作的人像要求可以更寬鬆一些。從畫質角度考慮,應該首先開放光圈,因為此時全景深不是必要項,保障通光量/信噪比優先順序更高。ISO依然維持原生最低即可。如果光圈已經全開而快門速度不夠定格物體影像,再考慮提高ISO增益。如果光線正在變弱,比如在黃昏時段打鳥這樣的場景,ISO要捨得往上開。為了保障快門速度的話3200-6400都可以。

3.弱光/夜景條件拍攝靜態風光,這種情況和1操作是一樣的,但是區別在於測光可能不準,需要依靠經驗和多次拍攝調整曝光時間。這部分場景包含極光和星軌拍攝。

4.弱光/夜景條件拍攝人像,首先確定快門速度,在人物可以保持穩定和手持穩定的臨界值里取相對更快的速度,保證不糊片。通常光圈是全開,而ISO跟隨測光匹配。這裡索尼三代機以後、尼康D750/Z6及以上的機型可以有一個任性操作,ISO可以保持在400(雙增益機型保持在二段增益值起點通常也是400),後期通過直接拉動曝光值恢復曝光,從而儘可能保護高光。2ev的調整範圍基本上不會有信噪比損失(相對於ISO1600直拍)但是高光細節保留充分。佳能機器則沒有這樣的操作空間。

5.極限低照度,比如星野(無赤道儀)螢火蟲。三腳架是必須的,單說參數。無論後期想用什麼樣的方式提高信噪比,單幀素材的可靠性都是第一位的。首先開放最大光圈以獲得最大進光量,佳能機器的ISO和不拖線曝光時間之間需要經過實拍檢查做博弈,以6D2+16-35/2.8 III來說,F2.8 15s ISO6400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值。如果銀河質量很高(環境乾淨無污染)可以用ISO3200。前面說到的索尼/尼康機器理論上仍然可以用ISO400,光圈和曝光時間通過實拍來調整,高像素機器對拖線的要求更嚴苛一些。當然了,後期縮圖的話也可以放寬鬆,具體要看個人的後期流程。以我自己目前輸出4K解析度為例,D800+14-24/2.8,F2.8 ISO800 15s後期+2ev補償即可。如果有14/1.8這樣星空專用鏡,在拖線情況可以接受的前提下,降ISO而不要升快門速度。螢火蟲可以把曝光時間全面開放,ISO通常800-1600就可以留下熒光軌跡,具體看鏡頭,F2.8的鏡頭可能需要3200。

總結,根據不同的照度和拍攝的對象,曝光參數是隨時在動態變化的,沒有固定操作規範。等到拍攝熟練之後會形成自己的一套手法、這裡講的更多是需要怎樣的參數,至於誰先誰後並不重要。


光圈快門感光度的作用你知道了嗎?

在快門感光度不變情況下,光圈越大,景深越小,畫面越亮。

在光圈感光度不變情況下,快門越快,越能凝固瞬間,畫面越暗。

在快門光圈不變的情況下,感光度越大,噪點越高,畫面越亮。

首先根據需要的景深選擇光圈,根據物體移動速度選快門速度,最後根據需要的曝光選感光度。

無論什麼曝光模式都是按照這個順序


首先是設置好快門,因為快門涉及拍不拍到的問題,如果有三腳架,可以使用慢快門長曝光(適合拍風景,如果拍人,拍光繪,就要和模特說清楚,拍攝期間不能移動)。如果是手持,就必須設置好安全快門(理論上是鏡頭焦距的倒數,實際上跟相機的防抖性能,拍攝者的手持穩定程度有關,每個人的安全快門會有所不同),設置好快門後就設置光圈,一般來說弱光下都會使用大光圈保證進光量,但如果是上架拍夜景,想將燈光拍成星芒就要使用小光圈,所以光圈也是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定。最後就是設置ISO,設置ISO的原則就是在光圈和快門不變的前提下,能保證曝光正常的最低ISO。ISO越低,畫質越好的前提是曝光正常,千萬不要用低ISO拍一張欠曝的照片,然後試圖用RAW文件後期提亮,這樣子噪點會更多,特別是佳能用戶。所以不要怕用高ISO,如果低ISO能搞掂一切,為什麼相機廠商還努力提高相機的高ISO性能呢?


個人經驗是沒順序,看拍攝需求。

如果畫面中人、物不能有任何殘影(或反之需要殘影),則先確定快門。然後看景深需求,確定光圈。最後感光取正常曝光狀態最小值。

如果景深在這張照片里最重要,就先確定光圈。然後依據照片中內容需要靜態還是動態確定快門。最後感光取正常曝光狀態最小值。

如果最看重畫質,則優先控制感光,之後光圈、快門如上,看景深和是否需要殘影而定。

極端狀況下,無論在最後調節的是光圈、快門抑或感光,如果參數到了極限依舊過爆或欠爆,依情況使用減光鏡、閃光燈、三腳架、拍攝多張後期合成等方法解決。

弱光環境同理,純自然光情況下,能接受畫質差一點兒就拉高感光,能接受影像稍微糊一點兒就降低快門,能接受強虛化就開大光圈。

如果因為環境太暗而加了閃燈或腳架,基本可以按問題一的辦法取捨、判斷。

不過如果加了燈,三要素就得和閃燈綜合來設置。大體來說,閃光燈的曝光量由自身設置功率、相機光圈值和距主體距離(距離每增加一倍,光量削弱四分之三)決定,而快門高低隻影響環境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