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資本卻非要當賭徒,明明是聲勢很大卻沒有穩固的基本盤。為名聲所塑,也為名聲所累,一生家裡爭正統,外面爭皇帝,可惜能力不足,生性傲慢,最後沒人認賬,淪為小丑。

沒有清晰的戰略(不會像袁紹學劉秀穩喫河北從而平定天下,只會蝸居淮南欺軟怕硬,手下人才也極為鬆散,委任各處太守,卻沒有核心人才)也看不清楚形勢(看不出漢室氣數雖盡,卻還未完全到頭,諸侯興起,就敢自立為帝),又碰到厲害的對手(曹操、劉備、劉表、呂布等)。

歸根到底,所謂無知與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纔是。佔了南陽就想打兗州,結果荊州給了劉表,得了淮南就想喫徐州,江東又便宜了孫策。沒有戰略,不會抓主要矛盾,老家汝南也丟了,四周全是敵人。集結兩三個人,就想打團一波帶走別人,但他自己又沒裝備,死的最快,最後就是隊友都看不下去,不跟著送,讓你自己崩盤。就是又浪又菜。

袁術一生的悲劇主要在於其眼高手低,急於求成,但可能真的就是嫉妒他那個優秀得多的哥哥,作為嫡出,怎麼也不能屈於奴婢之子,既然主要就靠四世三公的家底,那正統的就一定要贏!何況董卓已經把袁氏都殺光了,有出息的只剩袁紹袁術了。在袁術眼裡,那就是袁家自己內部爭天下。所以他和袁紹互相安排,聯合勢力,拉攏馬仔對打。只不過袁紹的馬仔(曹操)厲害太多了,袁術親自下場也打不過袁紹的馬仔(曹操、劉表),所以孔融說他冢中枯骨,徐州也不給他了。但徐州畢竟屬於同盟陶謙公孫瓚勢力範圍,不給他他居然就要去打,活該最後便宜曹操統一中原。所以是袁家兩代兄弟相爭,成就了曹魏基業,沒有袁術與袁紹對立的話,曹操可能一輩子就是袁紹馬仔,當個徵西將軍。

曹操能從四戰之地的中原統一北方,很大程度是袁家玩到一半玩脫才造成的,故而花費了大量時間征伐,又得花大量時間消化,以致終曹操一世不能統一天下,因為本來按正常情況不該是曹操來的。

但是這纔是現實,現實就是有大量的偶然性。你袁術就是要考慮問題的複雜性,不能覺得短時間就能平定天下。如果以袁紹袁術一生的時間段來看,在這個時間段裏確實基本就是他倆在爭天下,但是哪有那麼簡單呢

私以為袁術他骨子裡就認為袁家起點很高,董卓已死,平定天下如果他這一代就會完成的話,只能是袁家人來(事實就是如此),既然只剩他們哥倆,還是他看不上不承認的哥,怎麼也要博一博。確實當然大家也基本認為天下以後大概率姓袁,不然呂布也不至於想著嫁女。

所以私以為袁術認為他的目標就是打敗袁紹,但性格又急於求成,所以袁術選擇的方法就是靠起勢而不是靠搞一大塊地盤作基本盤,他的基本盤極小,也沒啥成本,靠名聲玩龐氏騙局,多詐唬少真打,看上去架勢很大。只要一起聲勢,大了就好上去打,別人一慫大概率就贏了,問題別人也不是喫素的真的就打了,這就露餡了。一直打不過最終明白自己是烏合之眾,但又要穩定人心,只能封官許願,關門起來當土皇帝瘋狂內卷,最後變成必死之局。這個和公孫瓚特別像,公孫瓚敗黃巾,私屬四州刺史,被袁紹打敗,人心綳不住,又去幹掉自己的長官劉虞,想穩坐幽州結果反彈,最後幽州一州都控制不了,只能窩家裡等死。

袁術只有貴族的命,卻有賭徒的心理(能力不夠卻唯我獨尊,格局不大卻總想一波搞定),一不小心正好碰到亂世,起了皇帝的心,又一定要打敗他哥。死之前終於想明白自己送得曹操都超神了,甚至可以代替他跟他哥打了,這才知道自己一輩子白乾了,不得不認賬輸給了哥哥,北上認親了,最後被劉備幹掉,極盡諷刺(私以為袁術敗亡的起點就是和劉備開打的時候,一個假天子同時打兩個真天子(曹劉),也就袁術幹得出來了吧)

不過在我看來,袁術最後大部分家當全當嫁妝(孫權後來娶了袁術女兒)給了曾經的小弟孫氏,成就了孫吳霸業,也算是變相地一種存續,不算完全滅亡(比他哥後代下場好),孫吳的興起多多少少宣示著袁術系曾經的輝煌吧。


年少時期好遊俠,重義氣,也算是個熱血青年。

和袁紹一起策劃剷除宦官,也算有勇有謀。

提拔孫策,算是能識千里馬。

雄距南陽,曾經的頭號軍閥,領導能力不容小覷。

不過中後期愈發好大喜功,能識人而不能馭人,能拓地而不能安民。

作為袁家的嫡子,疑似有不知民間疾苦的傾向,也太重名利,抱著玉璽就不放

作為割據一方的勢力,所作所為可謂目光短淺,遇事不決,馭才無方,盲目高估自己的實力

雖非庸人,但也夠不上梟雄的境界。


他應該是將才,而不是帥才,當將軍不錯主公就不行。

他們兄弟挺像的,袁紹被文若看不上選了曹操,袁術被周瑜看不上選了孫策,他倆眼光真毒知道兄弟倆不是幹大事的料。

後來孫堅進攻董卓尚未返回豫州,袁紹以會稽周昕為豫州刺史,想奪取孫堅的地盤,袁術引兵擊退周昕。正好袁紹想立劉虞為帝,但是袁術行事放縱,不願意見到成年的漢朝皇帝,於是託辭公義不贊同袁紹的提議。

二袁相爭,袁紹先下的手,全責卻落到了袁術的。

兄弟兩人因此積怨翻臉,袁術轉而與幽州公孫瓚以及陶謙結盟,袁術為盟主,與紹相互爭霸。術一方曾一度佔據上風。但是羣雄大多依附袁紹,袁術怒罵他人寧可追隨自己「家奴」(指庶出的同父兄長袁紹)也不追隨自己,還寫信給公孫瓚說袁紹不是袁氏子孫。

這就是袁術智硬,羣雄只是在制衡兩兄弟,但你也不能如此得罪羣雄,袁家勢大明顯是忌憚和分化卻看不出。

後來孫堅徵討劉表戰死,術同朝廷任命的正統兗州刺史金尚向兗州,術屯封丘。之後袁術得到黑山賊的餘部以及匈奴於扶羅等助戰,與曹操戰於匡亭,但是大敗。袁術退保雍丘,南迴壽春,守將陳瑀不讓其入城,袁術退守陰陵,集合軍隊攻擊陳瑀,陳瑀逃回下邳。袁術又率領餘部前往九江郡,殺死了楊州刺史陳溫而自領揚州牧,又兼稱徐州伯。李傕入長安後,想交結袁術為援,於是授左將軍,假節,進封陽翟侯。

老曹是真的很厲害,袁術打不過他,打打雜魚沒任何問題。

194年攻劉備。《三國志·袁術傳》:「袁術來攻先主,先主拒之於盱眙、淮陰。」英雄記:「陶謙故將曹豹在下邳,張飛欲殺之。豹眾堅營自守,使人招呂布。布取下邳,張飛敗走。備聞之,引兵還,比至下邳,兵潰。收散卒東取廣陵,與袁術戰,又敗。」袁術打敗了劉備,佔領了徐州廣陵等地。以吳景為廣陵太守。

《魏略》:「曹真本姓秦,養曹氏。或雲其父伯南夙與太祖善。興平末,袁術部黨與太祖攻劫,太祖出,為寇所追,走入秦氏,伯南開門受之。寇問太祖所在,答雲:"我是也。"遂害之。」

老曹運氣真不是蓋的,袁術部下不認識他,讓他逃過一劫。

後面就悲劇了,袁術最不好的地方就是讓孫氏坐大為孫策自立埋下隱患,他稱帝操作跟慈禧向萬國宣戰差不多,太順了想捱打。

至於怎麼打的,就略掉吧。

這時,袁術在第二次遭到曹操擊潰後,於197年冬季碰上大旱災與大饑荒,實力嚴重受損,江淮之間處處可見人喫人的慘劇。為了重整士氣,術以周瑜為居巢長,以臨淮魯肅為東城長,並且有了沛相舒仲應散糧救饑民的故事,但軍隊衰敗無法逆轉,後來仍然發生軍亂與部曲雷薄、陳蘭等率軍自立的事件。呂布派許汜、王楷求救於袁術,術乃嚴兵為布作聲援。後呂布被其部將所擒而投降,被曹操處斬。

可惜兩人才都不上袁術,魯肅後來投奔了孫權,袁術本性倒不壞稱帝侮所有,不救呂布想不到呂布會被部下出賣不能未補先知。

術於199年投奔袁紹長子,時任青州刺史的袁譚的路上為劉備軍所擋下,術不得過,復走壽春。六月,至江亭,坐簀牀而嘆曰:「袁術乃至是乎!」

劉備幹掉袁術純屬扯蛋,真要那麼強就不會被袁術打倒了,至於蜜水那段娛樂一下就算了吧。

袁術能放得下身段向袁紹服軟,還是難能可貴的,若真成功到了袁紹那邊,至少官渡不會送成那樣。

能跟曹操劉備呂布交手的,肯定不是泛泛之輩,能在中原怪物房活這麼久,換袁紹一個公孫瓚就夠受的還來四個,也不會戰敗殺田豐。

不是誰都能遇到曹操劉備兩條真龍,還放了條真龍到江東,可惜他誤認為自己是導致了一生的悲哀。

本來兩兄弟就沒被作指望,袁家新一代領軍人物是袁基,正真受過正統培養的,兩人輔佐就好了。

如果生在盛世,一個當混混,一個當花花公子,然後讓大哥給兄倆擦屁股扛黑鍋。


怪異的富家遊俠,居然在山賊裡面那麼有聲望。


刀是什麼樣的刀?金絲大環刀。

劍是什麼樣的劍?閉月羞光劍。

招是什麼樣的招?天地陰陽招。

人是什麼樣的人?飛檐走壁的人……


好嫉妒,善猜忌

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


胡亥是什麼樣的人?

楊廣是什麼樣的人?

李煜是什麼樣的人?

袁克文是什麼樣的人?

張伯駒是什麼樣的人?

張學良是什麼樣的人?

王思聰是什麼樣的人?


我就三國演義中袁術形象回答下。亂世幹大事業領導所要有的性格與各類能力他一個都沒,有的僅僅是袁世家族這張光鮮外衣。所以曹操評價精準到位。關鍵沒這能力還想要坐著這個位子,那不好意思了肯定悲劇了。


野心有餘,度量不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