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jo圈大佬們提問,為啥西撒死的這麼早,中途出場沒到最終戰就退場,在線不到整部一半時間。而且1v1送的感覺也好強行,二喬lisalisa已經決定趕去幫忙了,看著也不遠一直沒走進去導致遲了,看的特別難過。要說第一部齊貝林大叔也送的早,是早有死亡flag,那西撒這一莽就送了也太意難平了,而且和二喬吵架那段,感覺也好突兀orz(我補的動畫不知道是不是刪減了劇情導致的

因為我是先補的567部,感覺男二就應該從旅途開始陪主角到最後。特別是布姐和傑洛這種人格魅力完全不輸主角的這種男二,本來以為西撒也有這戲份待遇的結果是我想多了orz


原因很多。

1.西撒的波紋割刀可以羣攻,包括泡沫波紋……

這代表卡茲大人的人海戰術失效。

2.在電視節目中荒木飛呂彥面對重溫伊奇慘死的劇情,為什麼要讓伊奇戰死的質問,荒木飛呂彥表示「雖然很想讓伊奇復活,但也有漫畫作者無能為力的時候」荒木飛呂彥明確表示自己討厭角色死而復生的漫畫,討厭角色完全死亡結果又復活,而什麼神重新給予生命讓角色復活這樣的劇情也很討厭。


怎麼說呢?每個人的理解不同吧。一二部篇幅較短,後面幾部篇幅比較長主角團的塑造應該比較飽滿吧。一路的歷程刻畫下來,給了很多表現人物的機會。

以下全是私貨


一二部兩部的年代比較早,可能一些套路沒被後面的作品用爛吧。我大致歸納為講石鬼面與波紋戰士的宿命。第一部給我的感覺就是講大喬與狄奧的恩怨。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從今天的眼光看齊貝林也好艾莉娜也好他們的出場都感覺有點突兀。

像大喬英雄救美,一出場就有美女給主角救,雖然看著有些爛俗,但它交代了背景。工業革命後,貧富矛盾激化,社會上出現了仇富的人。

我們換個角度看是這樣的沒文化的底層小混混欺負中產階級,被貴族阻止。

狄奧就是出生於這樣底層的家庭的,是那個社會誕生出的畸形的怪物。

在第一部我真的看不出他的任何具有「惡人救世主」的感覺,狄奧一出場那種卑鄙無恥的行為讓我真的噁心他。對母親的那種感覺讓我覺得他倒是在純粹的惡人和被逼的惡人之間搖擺。但是後來他馬上很果斷不做人。我最欣賞他的就是不洗白,有人性又怎麼樣?明知有人性還要作惡,過去悲慘又怎麼樣?不過是給自己找個作惡的藉口罷了。為什麼邪惡?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可能只是社會上的種種醜惡的化身罷了。所以他大難不死,捲土重來。和正義光明形成對立,惡人的救世主和救世主形成一道平衡。jojo(正義)不死,狄奧(邪惡)亦不亡。所以,從理性的角度去看就是狄奧為什麼這麼壞也可能會讓人感覺突兀。

不過這些都成背景板了。。。。

如果有個心大點的導演翻拍jojo的電影估計會深挖,從社會矛盾和人性入手,把石鬼面作為人性邪惡的象徵。批判一下社會和人性,可能又一個《黑暗騎士》,最後還是主角和反派同歸於盡的結局。

第二部麼則就是在第一部的鋪墊之上講石鬼面的故事了。沒有這麼深刻的對立了。因為有了第一部的鋪墊,所以就沒有這麼單純地對人性的刻畫了,注重的是劇情。表現人物也就弄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劇情。比如瓦烏姆和二喬的大戰,大家都很感動。卡茲關愛部下,就弄個被瓦姆烏踢,這個討厭別人踏進自己影子的設定全篇就用了兩次,一次是卡茲,一次是西撒。

所以我認為西撒之死的確是劇情安排。可能是因為動畫的作畫原因大家都沒有看漫畫的那種自己理解的感覺吧。


按臺版單行本來估算一下:

第一部44節(1~44),齊柏林死於第35節(35節) 35/44=0.795

第二部69節(45~113),西撒死於第48節(92節) 48/69=0.696

第三部152節(114~265),阿布德爾死於第126節(239節)126/152=0.829

第四部174節(266~439),沒死親密的同伴

第五部155節(440~594),阿帕基死於111節(550節) 111/155=0.716

第六部158節,F·F死於95節 95/158=0.601

第七部95節,老謝死於84節 84/95=0.884

就數據而言,西撒的死亡時間較主角團出現第一個傷亡的整體數據而言是較早的,而且出場時間也同樣較短(僅有28節活著出場,僅佔0.406的比例,與出場率0.409的齊柏林男爵相似,比阿布德爾更糟糕)。

按照上述提到的數據,西撒似乎是繼承了齊貝林家族的宿命,或者說是與齊貝林男爵有著相似的角色定位。作為第二主角於故事的中途加入,與主角一同戰鬥,然後在故事的後半段將自己最後的力量交給主角。

第一部裏,與主人公有著敵手關係的夥伴、親友這種角色我沒有畫,喬納森與迪奧並不是這種關係。於是,第二部裏我讓與喬斯達家族一樣繼承了謝皮利家族血脈的西撒登場了。果然《週刊少年jump》就是一本名副其實的少年漫畫雜誌,而我也很想傳達「去結交朋友,有夥伴很棒這件事。

關於友情的同伴本就是自第二部開始的...

肥皂泡很容易破掉,可能大家對此會抱著虛幻的印象。我不光讀少年漫畫,還讀了各種各樣的書,對「拿到無敵武器的主人公」不是很喜歡。我覺得變得強大之後就會在那裡迎來結束,而我更喜歡角色拿著不完美的武器在作戰中前進,有長處和短處所以畫起來也絕對很有趣!實際上也和我想的一樣,西撒與自己背負的因緣宿命相互碰撞,我覺得肥皂泡則正好將這些包圍了起來。球體的肥皂泡讓其變形,而割刀把其劈開,再用上透鏡,如此一來波紋的構思在視覺效果上也得以體現。就像肥皂泡那樣的「球體」能讓人感受到,有什麼就要孕育出來的可能性。在《JOJO》裏我很珍惜這種感覺,第七部《SBR》的傑洛、還有第八部《JOJOLION》的定助,我讓他們都繼承了「球體」,而這種態度從畫西撒開始就從未改變過。

「齊柏林的宿命」與「虛幻的肥皂泡」,自開始荒木應該就已經設計好了這個角色的故事和結局,並且用家族的命運向讀者們表明了Flag。


因為劇情設定,齊貝林家就是給Jo絲噠家白給的。(大概

第一部的齊貝林蜀黍送完功夫送內力,

不好意思,波紋。

第二部裡面西撒又被二喬挑釁,自己一個人帶著情緒去打瓦姆烏,臨死前還搶了個解藥。

姓齊貝林遇到Jo絲噠就太慘了


因為當年是荒木沒攔住他

————————————————————————

因為齊貝林家族的命運,

西撒是抱著死志去的旅館

而且真的打不過瓦姆烏


其實我也覺得西撒死的太突然了 其實沒必要死的

但是 第一部齊貝林大叔也是死的突然 雖然他早就知道這天一定會到來 他也願意為此付出生命 這種對命運的坦蕩或許就是齊貝林家族世世代代的黃金精神吧

西撒更是如此,他父親 祖父 都是為了一個方向而努力然後遺憾死去 我覺得西撒雖然死的突然 但是也是荒木對齊貝林家族的肯定

還有第三部花花的死亡 JOJO前三部都是荒木一起想好的 熱血動漫主角光環強大但主角的良師益友男二號只能在觀眾心裡遺憾退場 JOJO中死人跟常見 但是死的絕不是沒有意義 大概這也是JO廚的奇妙內心體驗。


突兀,但是有問題嗎,沒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