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熱傳 84 消毒液不能與酒精混用,點進去看那些文章也沒有說兩者不能混用,我的化學常識也並不能辨別這件事的真假。


我不禁仰天長嘆,各位真是讀書讀太,久,了,沒一個說到點子上。。。

不要把酒精和84消毒液混用,最最最重要的原因是:

酒精太貴了!浪費可恥啊,同志們!

建議只用84消毒液,而且請不要直接用!不要直接用!兌水稀釋20-100倍再用,效果更好,傷害更小!!!

這樣,一瓶10塊錢買的84消毒液,你可以用到疫情結束都還剩半瓶,就不要去搶醫用酒精了,媽蛋,醫用酒精都炒到快50塊錢一斤了,就別用了吧。這尼瑪都快接近還算不錯的白酒的價格了。。。。

求求不要瞎搶了,把物資用到真正該用到的地方去吧。。。

//補充一下,評論區大家關心的,洗手和洗衣服的問題。除非你非常確定自己接觸了病毒,否則,正常香皂洗手,洗衣粉洗衣服就可以了,不要糟蹋自己皮膚和衣服。。。84即使稀釋500倍,對皮膚還是有輕微腐蝕作用,長期擦酒精,對皮膚也不好。

84消毒液稀釋後,效果已經好到不得了了,我們搞科研的,在實驗室玩病毒,事後消毒也就是用這個,加酒精不會提升效果!

回過頭來,為什麼一定要稀釋20-100倍?

因為市售84消毒液一定是加了氫氧化鈉的,為的是穩定消毒液,降低分解速度。因此使用時,為了讓次氯酸根分解快一點,就要充分稀釋,搖勻,讓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參與進來,中和部分氫氧化鈉,降低pH,從而大幅提高殺菌滅病毒效果!同時,稀釋了也能降低其腐蝕性,使用更安全。

該效果強於醫用酒精!強於醫用酒精!

當然,最重要的是便宜。。。用來洗公共廁所,防止糞口傳播也不錯。

化學原理太複雜,不解釋了,直接上結論吧。

就算你把84和醫用酒精混合用了,也就是炫富費錢,浪費戰時物資,很欠揍的,可能會被打死吧?這就是最大的風險。。。

84消毒液,絕對不可以混用的,是酸(潔廁靈,醋),胺/氨(某些,季銨鹽不含氯 的清潔劑/殺菌劑)。醇類是完全okay的,因為有氫氧化鈉在,次氯酸根和醇反應速率慢到可以忽略不計,但是,除非腦子進水了,我實在沒看出來這麼做的必要。


看了一圈本問題下面的回答,基本都是在說,84和酒精可能會發生各種化學反應,但反應程度很低,就算產生有害氣體也很少。而且兩者混合不僅不會提升效果,反而會相互降低效果。

個人覺得都沒答到點子上,因為「有害氣體很少」是多少?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要論述,產生的那一丁點氣體究竟達沒達到有害的標準?

先說結論:有文獻明確指出,84和酒精混用,會產生氯氣和氯仿,而且濃度可能超過人的安全範圍。下面詳細解釋一下。

01 一個實驗探究

我先自己做了個實驗,取20 mL未稀釋的84消毒液、20 mL酒精,充分混合。(註:84在實際使用中都是要稀釋100倍再用的,本實驗為了探究,不作稀釋。)

混合後會產生許多小氣泡,在淺黃色溶液中緩慢上升、逸出。

所以84和酒精混合的確會放出氣體!但是不是氯氣還需要進一步探究。

實驗中發現84和酒精混合會放熱,主要原因是酒精稀釋放熱。小氣泡的產生應該與升溫有關。而次氯酸鈉不穩定,升溫時它會發生歧化和分解兩個反應[1,2]。分解反應產生氧氣。

此外84溶液中時刻存在下面幾個平衡反應[2],升溫會促進氯氣跑出來

因此,84與酒精混合產生的小氣泡可能是氧氣,也可能是氯氣。

很遺憾我家裡沒有氣相色譜,無法進一步實驗了,期待本實驗啟發後人開展更為詳細的研究。

02 一篇文獻實錘

到目前我們的實驗結論其實有點尷尬。如果產生的是氧氣,你倒是可以上去吸個神清氣爽;但萬一84和酒精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產生氯氣甚至是其他有毒氣體,我豈不是要被冠狀病毒笑死了?

我仔細查了文獻,找到了答案:84和酒精混用會產生氯氣,而且濃度很可能超出安全範圍。

2015年一篇刊登在《Australian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澳大利亞法醫雜誌)》上的論文[3]討論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在法醫實驗室裏,我們搞衛生的時候應該把桌子、儀器上殘留的DNA除乾淨,否則會干擾後面的師弟師妹做實驗。

然後作者還真就測試了84(當然,84在澳洲並不叫84)和酒精混合搞衛生的效果,並用氣相色譜-質譜儀檢測了它倆混合用會不會產生有毒的氯仿和氯氣!

作者實驗中的擦桌子手法是這樣的:先噴84溶液,5分鐘後擦乾,再噴70%酒精,5分鐘後再擦乾。這個手法和媽媽們還是比較像的,實驗結論如下:

  • 單獨用次氯酸鈉溶液擦桌子,完全不會產生氯氣(如下圖1abc);
  • 用次氯酸鈉擦完桌子,再用水擦一遍,也不會產生氯氣(如下圖1c);
  • 用次氯酸鈉擦完桌子,再用酒精擦一遍,突然就產生了氯氣!而且已經超過了安全濃度!(如下圖1a)
  • 用次氯酸鈉擦完桌子,再用水擦一遍,再用酒精擦一遍,只產生少量氯氣,在安全範圍內。(如下圖1b)

註:「擦桌子」是個代稱,作者測了擦玻璃、塑料、金屬

用次氯酸鹽和酒精清潔過程中氯氣(1a-c)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2a-c)的排放,紅線代表澳大利亞的安全濃度標準

作者都擦了三次取平均,數據肯定沒問題。總之這個搞衛生實驗嚴格證明瞭:即使是先噴84,擦乾後再噴酒精,就那點殘留的接觸,也會產生有害量的氯氣。(這可能是酒精促進了84中氯氣的揮發,而不一定是化學反應)

他還在封閉空間(一個58×55×47 cm的手套箱)中將1%的次氯酸鈉溶液與酒精直接混合,檢測到了高濃度的氯仿!不過只要在開放的屋子裡做實驗,就完全檢測不到氯仿。

這個實驗說明,84和酒精混合會發生複雜的氧化還原反應,產生氯仿。不過我們在家裡完全不用管這回事,只要你別悶在被窩裡直接混合84酒精。

【一個提醒】作者用的次氯酸鈉濃度是0.25~1%,平時我們用84是要稀釋100倍的,濃度大概0.05%。所以只要你規範使用84,就不用太擔心氯氣。但如果你為人豪放,喜歡玩濃度大的,就還是會有危害。

03 84和酒精混合究竟發生什麼反應?

有機反應十分複雜,可能發生很多亂七八糟的小反應。

首先,伯醇和次氯酸鈉在酸性條件下會發生極慢的反應,但得到的產物不是醛,而是二聚酯[4,5]。這可能是因為反應機理是經過半縮醛中間體[6]。

但我們的84是鹼性,所以只能以微乎其微的速率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是一種低毒性、聞起來很香、喝起來有點甜的易揮發液體。

84的水溶液、乙醇的乙酸乙酯溶液在相轉移催化劑比如四正丁基溴化銨的催化下,乙醇會氧化為乙醛[7]。

如果不加催化劑,這個反應其實也會以極其緩慢的速率進行。

在鹼性條件下,乙醛和氯氣會發生鹵仿反應生成氯仿和甲酸根[8]。氯仿也會水解變甲酸根[9]。甲酸根和84又會氧化變成碳酸根[10]。它們碰到氯自由基又會發生奇怪的反應。

在有機化學的世界裡,這些亂七八糟的副反應就像語文閱讀理解,只要願意寫,總能編出一堆來。

綜上所述,84和酒精混合的確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產生氯氣、乙醛、乙酸、乙酸乙酯、氯仿、甲酸、碳酸……但量都非常少

04 結論與展望

綜上所述,我們得到了以下幾個結論:

1、84和酒精混合會放熱,併產生小氣泡,可能是氧氣或氯氣;

2、有文獻明確指出,84遇到酒精會產生氯氣和氯仿,且濃度可能超出安全範圍;

3、84和酒精會發生複雜的有機反應,產物包括但不限於氯氣、乙醛、乙酸、乙酸乙酯、氯仿、甲酸、碳酸……

所以,84和酒精混合產生氯氣不是一則謠言!它倆單獨都能殺冠狀病毒!你想消毒隨便拿其中一個就行!別自己瞎混合搞創新!

初中課本的化學簡單,因為它只教你,84和酒精幾乎不會反應。生活中的化學複雜,因為人民羣眾真正關心的是「幾乎不會反應」背後,剩下的「那一丁點反應」有多大危害。

生活遠比書本複雜,實驗遠比理論微妙,次要矛盾有時候就會轉化為主要矛盾。

生活中的奇葩實驗探究,畢導可能會遲到,但從不會缺席。最後給大家看一下我今天沾過84的餐巾紙(我家紙本來就是黃色的……)

參考文獻

1、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pharmacology-toxicology-and-pharmaceutical-science/hypochlorite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dium_hypochlorite#Reactions

3、Ballantyne K N, Salemi R, Guarino F, et al. DNA contamination minimisation–finding an effective cleaning method[J]. Australian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 2015, 47(4): 428-439.

4、Nwaukwa S O, Keehn P M. The oxidation of alcohols and ethers using calcium hypochlorite [Ca (OCl) 2][J]. Tetrahedron Letters, 1982, 23(1): 35-38.

5、Stevens R V, Chapman K T, Weller H N. Convenient and inexpensive procedure for oxidation of secondary alcohols to ketones[J]. 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1980, 45(10): 2030-2032.

6、Stevens R V, Chapman K T, Stubbs C A, et al. Further studies on the utility of sodium hypochlorite in organic synthesis. Selective oxidation of diols and directconversion of aldehydes to esters[J]. Tetrahedron Letters, 1982, 23(45): 4647-4650.

7、Mirafzal G A, Lozeva A M. Phase transfer catalyzed oxidation of alcohols with sodium hypochlorite[J]. Tetrahedron letters, 1998, 39(40): 7263-7266.

8、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loform_reaction

9、El Din A M S, Arain R A, Hammoud A A. Kinetics of hydrolysis of chloroform and bromoform in aqueous solutions[J]. Desalination, 1998, 120(1-2): 41-51.

10、Savinell R F, Ota K, Kreysa G. Encyclopedia of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M]. Springer, 2014.895-900


歡迎關注我的同名公眾號「畢導」


2月15日更。

說明一下,我發表回答本意就是闢謠,沒想到一些科普大佬發表專業性的回答(帶有文獻引用)之後,就有一些人就來槓我,非要在我面前秀一下智商,說我怎麼怎麼不對,我…… 我就想問一下,我再怎麼不對,你覺得你比我更專業?還是你化學比我好?還是化工經驗比我更豐富?事實上你都沒有!答主這裡不針對「畢導」,只是讓那些槓我的人好好看!好好學!「畢導」引用文獻中實驗採用的是1%的次氯酸鹽和乙醇(密閉環境中)混合成液體,原文結論如下

文獻中英文版,想要的可以私信@文軒

實驗室創造了密閉環境條件,1%的次氯酸鹽與乙醇混合,檢測出6ppm的氯仿,低於10的接觸標準;開放的環境下,更是檢測不到氯仿,氯氣更是「有時」才會超過建議的暴露標準!(這裡我想說,就算沒有乙醇,84也會自發釋放少量氯氣)

84日常稀釋使用濃度遠遠低於1%,而且都是開放空間,怎麼可能得到高於接觸標準(10ppm)的氯仿濃度呢?更何況,84自發釋放少量氯氣本就不可避免,難道單獨使用84就會中毒嗎?知乎同志們!我的回答沒有問題!你們別再看到專業回答與我觀點相悖就來槓,文軒很無辜!有時間好好學習不好嗎?


更一下,有些人一直質疑我說乙醇在84中的存在。我一個化工行業的告訴你們,84裏就是會加入一些無水乙醇,你再怎麼覺得不可思議,實際上就是會這樣,就是能抑制某些反應產物的穩定存在。(答主之前說是抑制反應,難道產物都不能穩定存在的反應,不叫抑制反應嗎)很多事都是實踐出真知,別老是沒頭沒腦的槓,自己親身體驗一下才是真的知道!


這是?一篇關於84揮發氣體的探究(僅供參考)

感謝這位老哥的提議 @竡麥十里

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3%D0%B8%D0%BF%D0%BE%D1%85%D0%BB%D0%BE%D1%80%D0%B8%D1%82_%D0%BD%D0%B0%D1%82%D1%80%D0%B8%D1%8F?

ru.wikipedia.org

下面進入主題!


最近,各大媒體以及朋友圈瘋傳「84消毒液與酒精不可混用,會產生氯氣,有毒!」

作為化學畢業生,目前也從事於化學工作,這幾天來對於朋友圈以及各大媒體的謠言也已見怪不怪,可當看到「84與酒精混合產生氯氣」,我覺得我幾年來的化學教育受到了侮辱,不得不開篇立文,對此謠言予以糾正!

一、源頭

這個謠言是84和潔廁靈不能混用的變版,84主要成分為次氯酸鈉(NaClO),潔廁靈主要成分為鹽酸(HCl),兩者混合會發生歸中反應生成氯氣,為劇毒氣體。造謠者為了提高點擊率與熱度,故作「84消毒液與酒精混合產生氯氣」,此為妖言惑眾,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二、混用

討論84和酒精的反應之前,我們必須知道兩個現實問題。首先,工廠在生產84消毒液時都會在其中加入少量的乙醇(即酒精)作穩定劑,目的是為了保持化學平衡,抑制其中的各種化學反應(氧化,光、熱分解等),那些說84與酒精反應生成氯氣的,合著生產完了最後瓶裏都是氯氣唄?所以說84消毒液本身就含乙醇!其次,對於大家來說,不可能存在84與酒精的混合,84與酒精本來就是單獨使用的為什麼要混合呢,大家都說化學有多可怕,那提出讓84與酒精混合的那個人豈不是更可怕呢?

三、反應

大家最關心的,就是84與酒精的反應。這裡告訴大家,84中的次氯酸鈉與酒精當然會反應,而且是一系列的複雜反應,需要把氧化和鹵仿過程分開討論,一步一步的分析,同時還要考慮乙醇與次氯酸鈉相對量的多少以及溶液的鹼性強弱(條件)。具體反應(反應樹)如下

這裡借鑒了一些專業人士的分析

總之,84與酒精混合不會得到氯氣,但不建議混合使用,會降低殺毒效果甚至產生諸多有害物質,不僅84與酒精,各種類型消毒劑都應單獨使用,安全第一!

最後,希望大家不信謠不傳謠,讓我們一起抵抗疫情,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到了關鍵時期,除了減少外出、出門戴口罩、勤洗手之外,還要對經常使用的東西多消毒,比如手機屏幕、電腦鍵盤、門把手、水龍頭、鑰匙等等。它們有可能造成病毒間接傳播。

「消毒」這個詞經常在生活中聽到,那麼,究竟什麼是消毒?

● 消毒與滅菌 ●

消毒是指利用化學藥品或其他方法消滅大部分微生物,使常見的病原微生物數目減少到安全的水平。但是會有細菌孢子、濾過性病毒、結核桿菌及真菌等無法完全殺滅。如果要追求徹底消滅任何形式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孢子、芽孢等),那就是「滅菌」了,需要使用高溫、高壓、放射線輻照等方法 [1]。

高壓蒸汽滅菌鍋

從消毒的定義就知道,可以用於消毒的化學藥品大都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的,不然怎麼能用來殺滅病原體呢?常見的消毒藥品有75%醫用酒精、84消毒液、碘伏、對氯間二甲苯酚(具有殺菌功能的洗手液就含有它)等。

常用的就是75%醫用酒精和84消毒液了。下面就主要介紹一下這兩種消毒劑。

● 醫用酒精 ●

我們都知道,乙醇可以和水任意比互溶,而消毒用的75%醫用酒精中乙醇的體積分數是75%。那麼為什麼就要75%濃度的酒精,其他濃度的酒精難道不行嗎?這就要從乙醇消毒的機制講起。

乙醇主要通過兩種機制殺死細菌:蛋白質變性和溶解脂質膜[2]。從這點看,酒精濃度貌似越高越好。但是高濃度的酒精具有很高的滲透壓,吸水性強,會使細菌的細胞壁快速脫水而凝固,形成一層堅固的包膜,阻止了酒精進入細菌內部,影響了酒精的殺菌能力。而濃度為75%左右的酒精不會使細菌表面快速凝固,使得酒精能不斷向細菌內部滲入,進而使內部的蛋白質變性,最終殺死細菌。經過實驗總結,消毒用的酒精最佳的濃度是70~75%。

病毒具有核衣殼結構:遺傳物質位於病毒的內部,組成病毒的核心;而蛋白質則圍繞在遺傳物質的外側,形成衣殼。稍複雜一些的病毒的外側還有著由脂質和糖蛋白組成的包膜。包膜的主要功能是維護病毒結構的完整性,並參與病毒入侵宿主細胞的過程 [3]。而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就具有包膜,酒精可以破壞其脂質分子包膜並使蛋白質變性,因此75%醫用酒精可以用於殺滅新型冠狀病毒。

正確使用酒精的方式是擦拭。就像醫院裡面那樣,用無菌棉球沾取醫用酒精在物體表面擦拭一段時間。千萬不能為了省事兒或者想著「擴大打擊面」,向空氣中噴灑醫用酒精,不僅沒效果,並且還非常危險。

我們都知道酒精可以用作燃料,有乙醇汽油、燒烤時用的固體酒精等產品。那麼來看一下一些常見燃料的爆炸限度,從中就可以知道在空氣中噴灑酒精有多麼危險。

常見燃料的爆炸限度 [4]

閃點指的是揮發性物質所揮發出的氣體與火源接觸下會閃出火花(短暫)的最低溫度。當處於閃點溫度時,把火源撤除,揮發出的氣體就無法繼續燃燒;如果低於閃點溫度,就算有火源存在,也不會閃火;因為氣體沒有揮發性一說,所以也就沒有閃點。

閃點低的燃料容易點燃,也容易引起火災。乙醇的閃點是12.8℃,比柴油的閃點都低。75%的酒精因為含有水的緣故,它的閃點約為22℃ [5],接近室溫。所以使用醫用酒精擦拭物體都應該小心,避免火源引燃酒精,更別說將酒精直接向房間內噴灑,要知道乙醇的最小爆炸限度是3%,比氫氣的最小爆炸限度都小。

乙醇爆燃 [6]

麵粉爆燃 [7]

現在75%醫用酒精比較難買到了,如果手頭上有更高度數的酒精,其實也可以自己配製。下面這張圖是《GB 26373-2010 乙醇消毒劑衛生標準》中的一段話,可以知道,其實醫用酒精也是用高度酒精配製的。工業酒精和食用酒精的酒精度都大於95%,那為什麼「用於手、皮膚消毒的消毒液不得使用工業級原材料」?

這是因為工業酒精相比於食用酒精(畢竟是用來喫的),雜質含量比較高(含有重金屬離子、氰化物之類的),尤其是裡面含有甲醇,甲醇是一種有毒的物質,會致人失明。食用酒精的甲醇含量小於150mg/L,優級工業酒精中甲醇含量只需要低於800mg/L即可。所以如果要自己配製75%的酒精,那麼只能用食用酒精。

貼心的小編已經幫你們計算好了配比,食用酒精中乙醇的體積分數是95%,要配成體積分數為75%的醫用酒精,需要向100mL的食用酒精中加水定容至126.7mL。

如果沒有食用酒精,用高度烈酒也是可以的,比如這款「生命之水」,就是有點暴殄天物的感覺。

生命之水

● 84消毒液 ●

另一種生活中常見的消毒劑就是84消毒液了。小編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的時候還是在高一課堂上,在講到次氯酸鈉的時候。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小編一臉懵逼,為什麼取個這麼難懂的名字,有什麼含義?小編至今記得,化學老師解釋84消毒液名字由來的時候皮了一把,說:「因為84消毒液的活性成分NaClO是在你們課本上的84頁第一次出現,所以叫84消毒液。」

我真的沒騙你,真的是在84頁

84消毒液其實是年份的名字。1984年,地壇醫院的前身——北京第一傳染病醫院成功研製了能迅速殺滅各類肝炎病毒的消毒液,定名為「84肝炎洗消液」,後更名為「84消毒液」,這就是84消毒液名稱的由來。

上面提到了,84消毒液的活性成分是NaClO,它的製備方法也很簡單,就是下面這個方程式。

84消毒液消毒的原理和酒精不一樣,它之所以能消毒是因為其中的次氯酸根離子具有氧化性,能夠使病原體的蛋白質氧化變性,而氯離子也能顯著改變細菌和病毒體的滲透壓,使之死亡。正因為這個特性,它對人的皮膚也具有腐蝕性,直接接觸後手上會有種滑爽感,這就是皮膚被腐蝕了,所以用它的時候要戴上手套,並且根據使用說明進行稀釋後再用。84消毒液用於衣物消毒的時候也要小心,它會使衣物上的染料因氧化而褪色,變成大花臉,如果要給衣物消毒,需要將84消毒液稀釋到比較低的濃度。

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根不穩定,在光照的條件下會發生分解,要注意避光保存,不然就會發生下面這個反應。。。

84消毒液使用的時候千萬要注意,不要和酸性的東西一同使用,比如潔廁靈、醋等等。潔廁靈中的主要成分是鹽酸,它遇上次氯酸鈉就會發生下面這個反應,氯氣是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劇毒氣體,如果被吸入就會損傷呼吸道。

不僅僅是潔廁靈,其他的酸性物質也不行。因為反應物中的次氯酸根和氯離子在84消毒液中都有,萬事俱備,只需加一些酸,這個反應就能發生。

● 酒精+84消毒液=?●

有人可能會想,酒精可以消毒,84消毒液也可以消毒,那這倆混合在一起,強強聯手,能不能消毒能力翻倍呢?(這都是些什麼想法。。。)

現實很殘酷,混在一起消毒能力翻倍是別想了,減弱消毒能力倒是有可能。

曾經有人考慮過怎樣處理實驗室中的次氯酸鈉,人家用的就是醇 [8],在相轉移催化劑下,次氯酸鈉將醇氧化成醛或者酮,而次氯酸鈉中+1價的氯就被還原成了-1價的氯離子。如下面這個反應一樣,乙醇被氧化成了乙醛。

如果將酒精和84消毒液混在一起,就有可能發生上面這個反應,乙醇和次氯酸鈉都被反應掉了,生成了沒什麼用的乙醛,不過幸好這個反應的速率很慢。值得注意的是,生成的乙醛有可能會被過量的次氯酸鈉氧化成乙酸甚至會發生氯仿反應,生成有毒的有機氯化物。

那乙醇和84消毒液混合會不會產生氯氣?答案是,不會。用很簡單的化學知識就能解釋,為了穩定次氯酸根,84消毒液中會添加少量NaOH,呈強鹼性,在強鹼性的環境下,氯氣是不會跑出來的。

總之,酒精與84消毒液混合不會得到氯氣,但不建議混合使用,會降低消毒效果甚至產生一些有機氯化物。所以,放棄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

最後,小編想說:熱乾麵,你要趕快好起來啊!(超大聲)

參考資料

[1] 消毒

[2] When is 70 isopropyl rubbing alcohol better than 91

[3] 新型冠狀病毒:結構簡單、成分簡單,但破壞力絕不簡單

[4] 爆炸極限

[5] https://www.engineeringtoolbox.com/ethanol-water-d_989.html

[6]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5889396

[7]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7044400

[8] Mirafzal G A, Lozeva A M. Phase transfer catalyzed oxidation of alcohols with sodium hypochlorite[J]. Tetrahedron letters, 1998, 39(40): 7263-7266.


@魯超 魯老師的回答可謂是典範式的知乎回答,但其中存在著幾個硬傷問題。

網傳酒精不能與 84 消毒液混用,會產生毒氣,是真的嗎? - 魯超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9661174/answer/1004631279

1. 鹵仿反應的機理:

魯老師給出他查到的反應機理如上圖所示,我在bing上翻看了幾十個結果,也沒有看到這個機理的來源,希望魯老師把來源給一下。

其次,第一步反應中,乙醇直接和氯離子反應讓我有些不知所措。從有機的角度講,取代反應不是這樣取代的,醇的取代是醇與鹵化氫反應,羥基被鹵素源自取代;從氧化還原的角度講,兩個都呈還原性的物質發生了反應,居然還給出了電子,讓人懷疑這個方程式只是急匆匆配平的產物,絲毫沒有考慮反應的本質。

魯老師引用了孫博士的觀點,醇首先被氧化成醛甚至酸再發生鹵仿反應,如果魯老師贊同的話,希望更正一下自己的錯誤。

2. 氯仿的毒性:

對於氯仿的毒性,魯老師未免有誇大之嫌。知乎上常言,拋開劑量談毒性。魯老師第一段描述的主要是氯仿的急性毒性,什麼是急性毒性?指的是短時間內大劑量地吸入引起的毒性,如下圖所示

氯仿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最低限是2.73g/m3,相當於把兩毫升的氯仿灑在一方的密閉空間裏,對於一個普通家庭(100平記),差不多相當於把一瓶實驗室用的氯仿(600mL)撒在家裡,然後把門窗封閉,讓它充分揮發,才能達到這個濃度。換算成84消毒液(500mL,有效氯6.5%)中的氯,差不多相當於23瓶84消毒液中的有效氯全轉換為氯仿。

說完急性毒性,再說慢性毒性:

好像濃度還高一點?

再說致癌,魯老師好像沒有真正理解2B類致癌物質的含義:

這是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2B類致癌物質的定義,只是懷疑會致癌,基本上沒有證據能證明其能能夠致癌。那麼氯仿的致癌性到底怎麼樣呢?大家常喫的油炸食品是2A類致癌物質。所以與其擔心氯仿致癌,不如少喫一點油條。

5.84消毒液的反應毒性:

這個又花了我很多時間查資料,一無所獲。用次氯酸、氯胺、胺作為關鍵詞啥都沒查出來,把魯老師這句話「次氯酸鹽漂白劑與胺類物質混合會產生氯胺」作為關鍵詞檢索,只找到了魯老師的回答。希望魯老師能給一下出處。

氯胺是氨氣和氯氣反應生產的一種比次氯酸更為有效的消毒劑,可以用來製備次氯酸,急性毒性我只找到了經口毒性。

4.實驗室次氯酸儲存方法

魯老師說次氯酸鈉和有機物混合會發生爆炸,我以這句話為關鍵字檢索了一下,果然,相關性最高的就是魯老師的回答,其他都是基本無關的結果。於是我又找到了既有混合危險的常用化學品,次氯酸鹽與酸混合有燃燒的危險,我又找了50種實驗室常用化學品混合危險(見鏈接),表中所有的有機物都沒有提及與次氯酸混合的危險。

如果真的有風險的話,請魯老師給出證明。

https://wenku.baidu.com/view/5ed025af69eae009591becc0.html

5. 84消毒液的腐蝕性:

為了防止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根水解成次氯酸然後光解導致失效,一般會在裡面加入氫氧化鈉使其呈鹼性。除了鋁之外,我實在想不到哪些金屬會在鹼性條件下反應生產氫氣。

在84消毒液裡面,金屬被腐蝕發生的反應應該是金屬與次氯酸根發生氧化還原,與水解離出來的那一點少的可憐的氫離子沒有關係,不存在產生氫氣。

6. 84消毒液和什麼混合都有風險:

至少和水混合一起產生不了啥危害。


希望魯老師可以給一個正面的回答,同時建議魯老師作為人氣答主,要對自己的回答負責,回答問題時該做的功課做好。我贊同魯老師是一個優秀的化學話題回答者,但是隔行如隔山,無機和有機雖然都是化學,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最後祝您,身體健康,再見。

https://mp.weixin.qq.com/s/MGF1v8jc8Mi4x_irDO8lBA

最新打臉,大家都錯了,畢導賽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