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尼人和智人是人屬下的兩個不同的種,那麼尼人和智人應該是存在生殖隔離的,為什麼現代人的基因庫里會有尼人的基因?

第一次編輯:如果尼人和智人沒有生殖隔離,那麼為什麼尼人和智人在分類差別上是種而不是亞種?


因為生殖隔離(生物學物種定義)這玩意兒並不是什麼黑白分明的判斷標準,而且還充滿了各種局限性。化石物種的鑒定一般是以形態學指標為主要判斷依據,並不在乎什麼生殖隔離。


生物學物種定義源自偉大的進化生物學家恩斯特·邁爾(Earnst Mayr),他在1940年正式提出了這個被廣泛追捧的生物學物種的概念,原話是這麼說的:

Groups of actually or potentially interbreeding natural populations which are reproductively isolated from other such groups.

翻譯過來大概是這麼個意思:可以互相交配繁衍後代的自然種群組成的群體,並且與其他這樣的群體之間具有生殖隔離。

顯而易見的,這個生物學物種定義只適用於那些需要通過跟其他個體交配來繁衍後代的物種。所以對於很多無所謂交配的生物而言,比如什麼無性生殖的微生物啦,自體受精的植物啦等等,就不能生搬硬套這個定義來用。

同樣顯而易見的是這個生物學物種定義只適用於現存的生物,無法追溯過去。比如說地里挖出來的化石物種,什麼霸王龍劍齒虎之類的自然也就幾乎不可能用生物學物種定義去進行物種的分類鑒定。(當然了,偶爾也能找到正在交配的動物化石。另外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有時候也可以從化石中提取出基因資料,通過比對基因序列推斷生殖隔離也是有可能的)


生殖隔離,如果是在同屬同類的前提下,沒有那麼簡單粗暴的是和否。生物是逐漸過度的,我們是由魚演變過來,但可不是魚生下的我們。

舉個例子,亞洲人和非洲人。我們知道是沒有生殖隔離的,但是亞洲人和非洲人,膚色,面部輪廓,毛髮等等都有一些細微的差異,基因裡面的差異肯定比亞洲人和亞洲人之間的差異大的。但是,基因究竟差別大到哪一步,才會完全隔離呢,才可以判定是一個新物種呢?目前誰都沒有準確的定論。

每繁殖一代,其基因和上代都會有一小部分不同(突變)。但不會一下變得差異很大,是逐漸過度的。現在的亞洲人和非洲人,我可以拍拍胸脯保證沒有生殖隔離。但是如果把非洲人分到其他星球十幾萬年,那可能就是一個新的物種了,和現在的亞洲人有生殖隔離。(尼安德特人就是這種情況)可是,分界線是在哪裡呢?

第一千代的非洲人還是非洲人,第一千代非洲人的孩子就是一個新的物種?

因此就會出現部分隔離這個情況。


當然是通過性傳播。

既然現代人的基因庫里有尼人的基因,說明二者沒有生殖隔離,或者沒有完全的生殖隔離。


其實嚴格來說應該是亞種,現在分成種很大程度上是智人中心主義作祟。不完全的生殖隔離也是亞種,參考環物種


同源染色體間的基因互換。就整個染色體來說,尼人基因太落後,雙方雜交後代的回交世代,一定偏向智人方向,以人類染色體的數量來說,二十個世代,基本可以將尼人染色體剔除乾淨的。有交換的部分只佔少數,可能是有部分的表達優勢。


2010年的研究發現部分現代人其實是尼安德特人與智人混血後代。說明這兩個人種在那個時間點應該不存在生殖隔離

故事是這樣的,在遠古時期,一波智人分隊在某個區域遭遇了尼安德特人,戰爭與交易在所難免,雜交也就順利成章(比如現在很多歐洲人據說就是成吉思汗後代)。如果你具有尼安德特人的一些特性,比如眉骨突出、鼻腔發達、頭骨突出、適應寒冷環境等,很可能你與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有很多相同成分

現在的基因檢測產品已經可以進行祖源分析,各位如果好奇自己基因成分,不凡測測。以下是本人的基因檢測數據,具有2.09%尼安德特人成分。

祖源分析報告


尼安德特人與人類祖先,在大約60萬年分道揚鑣,雖然地理隔絕了,但是時間還不夠久,還未達到完全的生殖隔絕。

物種的概念是模糊的,只是為了讓人方便認識而已。

現在對物種的定義都是建立在標本上的,是以特例代替一般的。

而生物在很多特徵上是連續的,兩個物種交叉的地方是很難判斷的。

比如紅和橙色之間的某些色到底是橙色的還是紅色的?

在比如多高算高個子?

水溫多少是高溫?


因為智人是尼人基因突變進化來的

(原諒我想到了X-man第一戰里X教授曾經發表的論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