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簡單嘛……

在他們眼裡:假面騎士=奧特曼

你真的隨便抓個不看假面騎士的傢伙出來他們也分不清這東西叫什麼,你跟他們講他們會來一句:我又不看Σ( ̄。 ̄?)?

他們都不看了=根本不了解,這麼理解沒錯吧?

假面騎士復興是平城系列空我開始的,也就是2000年。我91年的,我覺得再大點不是沒有,但是不多……

畢竟2000年上下你要是過了16歲也就去談戀愛考試,之後屁事一堆入坑的人比較少。

那群說你幼稚的不就是這個年紀開外的所謂大人么?

在他們眼裡假面騎士是這樣的:

之所以混一張奧特曼進去,說實話……他們真不見得分得出來……

而我們眼裡的假面騎士是這樣的:

這群傢伙會說出幼稚二字擺明了就是不看的傢伙,這就跟你沒看電影就寫影評一樣,有病吧?

這跟你說的對錯沒關係,你都沒看瞎說屁啊?

你看完再說幼稚唄?

所以下次有人(A)說:你怎麼在看奧特曼?這麼幼稚?

你(B)就回:你怎麼長得這麼丑?

A:我哪裡丑了?

B:假面騎士哪裡幼稚了?

A:我覺得很幼稚啊。

B:我覺得你丑啊!

有毛病嗎?沒毛病!

這和假面騎士本身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因為他又沒看。


我很奇怪的是,為什麼看古裝仙俠宮斗不是幼稚,看傻白甜總裁劇和實際上「不校園」的校園戀愛劇不是幼稚,就連觀影《小豬佩奇》都可以是一種潮流算不得幼稚,那麼為什麼假面騎士就幼稚了?

確實現在的來打作品在子供向的道路上比平成前五作走得遠多了,但是我認為這是東映對來打觀眾的定位改變了的緣故:大部分的少年加上一部分青年就是來打片的主要觀客。所以子供向是必然的,但是子供不代表幼稚劇情啊!別的不說,一部EX-AID劇情就夠不錯的吧。

大多數說幼稚的,其實我覺得他們並沒有看過假面騎士,或者他們只是初步了解,看到了東大媽的怪異的審美風格就退避三舍了……


幼稚的意思是:頭腦簡單,見識不夠開闊,思考比較帶有主觀性。

題主所謂的「很多人」在年齡層面上是千禧一代往前6-8年,以及他們的父母輩。這些人的年齡正好趕上了國內的特攝熱潮,從此特攝(以奧特系列最為著名)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影片類型,實際上,大眾眼中定義依然是「真人動畫」,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少特攝在部分視頻網站歸入「動漫」一欄。

被歸入「動漫」是什麼概念呢?讓我們看看,在特攝「黃金十年」內中國製作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動畫。

中國第一部系列科普教育動畫長片《海爾兄弟》(1995年)

中國第一部3D系列動畫片《玩具之家》又名(老箱子和小電腦)(1996)

國產3D動畫《太空特警》(1996)

剪紙水墨系列動畫片《人蔘王國》(1998年)

長篇系列動畫片《西遊記》(1998年)

系列動畫片《封神榜傳奇》(1999年)

青少年校園音樂動畫片《我為歌狂》(2000年)

民間傳說動畫片《梁山伯與祝英台》(2003年)

動畫片《樂樂熊》(2004)

圍棋題材《圍棋少年》(2005)

另:《喜羊羊與灰太狼》(2005年)

有沒有發現什麼?這些動畫的受眾均為6-12歲的兒童,最高的《圍棋少年》定位也是16歲及以下。在這一代的心中慢慢打下烙印:特攝這種真人動畫和動畫一樣,都是小孩子看的東西。

再來看,中國(內地)特攝黃金十年內播出的是什麼:

《奧特曼》1993

《傑克奧特曼(歸來的奧特曼)》1993

《艾斯奧特曼》1994

《泰羅奧特曼》1994

《雷歐奧特曼》1995

《愛迪奧特曼》1995

《迪迦奧特曼》2004

至於《賽文奧特曼》,並沒有被引進,同樣的《假面騎士》系列,則是完全沒有正版引進。從兩大特攝引進的數量和內容就可以一窺端倪。在十年內,特攝在電視台上的播放就是反反覆復上述幾部,外加《恐龍特急克賽號》之類的円谷系特攝,以及少得可憐的東映系特攝,例如《鐵甲小寶》。至於松竹系,大映系,這些「其他」特攝公司的作品完全不被人所知。

而國內盜版市場特攝影片泛濫,許多特攝都被盜版商包裝之後打著「奧特曼」之名進入市場。比如著名的「古迦奧特曼(假面騎士空我)」,濃濃的昭和風填滿了特攝市場。就敘事性而言,相對於平成,昭和的特攝確實整體上顯得有些簡單直白,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假面騎士的開山之作《假面騎士》,一共93集,即使中途腳本添加了很多變數,依然讓整部劇顯得模式化。

由於受眾年齡普遍偏小的問題,導致他們在觀看的時候更多注意到的可能不是劇情,而是打鬥。這進一步削弱了作品的表達深度,無論是《奧特曼》裡面種族的問題,還是《假面騎士》裡面改造人的悲哀,都不能讓家長和孩子們理解,更別提《被禁止的語言》《我的故鄉是地球》裡面一些只有日本特定環境下的隱喻。

由於模仿格鬥而增加了打架事件,和部分家長認為「看奧特曼影響學習」,《奧特曼》一度被搬上社會熱點話題,討論是否需要禁止這類「暴力血腥」的作品在電視上播放,「給孩子夢想」的作品給了國內大眾一個負面印象。

因此,請不要覺得奇怪。

這並不是假面騎士一個系列的遭遇,而是整個特攝片的現狀。

特攝到現在絕大部分依然是子供向的作品,受眾主打就是未成年人,而部分地方特攝受眾更是在12歲以下。少量成人特攝不被主流特攝界接受,而且本身帶有的銫晴鮑力情節也不宜進行宣傳。少部分人成年人還在看特攝,但是現在特攝的基本盤就是青少年與低齡兒童。

即使遠在1966年,特攝史上最為著名的導演圓谷英二,在拍攝《奧特曼》的時候,說出的話依然是:" 給孩子……給孩子,夢想。"

特攝本身是給人以夢想的故事,非要爭論成熟與幼稚,才是最大的幼稚。


別人的回答里盜的圖,侵刪


從特效上看,甩國內某馬破蒼穹十條街。

從內涵上看,ooo講的是慾望,魔法師談理想,亞馬遜則是兩個種族之間不可避免的戰爭,亞極陀里甚至有對人性和神性的探討。

從創意上看,從最開始的改造人,到超古代文明遺迹,到鏡子里的世界,到卡牌,到時間穿梭,到汽車,火箭頭,眼魂,遊戲,水果,腦洞打破天際。

從演員上看,盡職盡責,該有的特效動作完全不含糊,沒大牌,沒流量明星,所有預算幾乎都花在該花的地方了。

所以,為什麼覺得它幼稚,只是自以為是的人沒有去深入了解而已。我自認為,假面和奧特曼兩大特攝是全年齡都能看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