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二十歲,學過美聲


我坦率地說,

首先,你得先把你學過美聲這件事忘了。不然你再怎麼下功夫范兒都不對。

其次,大量重複記憶,多聽,先形成一種概念性的直觀感覺。建議不要拘泥於一位演員,最好同一流派多聽幾位。

第三,找一位真正專業的人來輔導一下。純從藝術角度來說,資深票友或專業演員都可以。主要是技術層面,用氣,吐字發音,板眼什麼的,也就差不多了。

順便說一句,不是愛聽戲能唱敢唱就能稱為票友的。


孫毓敏講話了,虛音上提。


自問自答一波

程硯秋先生的獨特唱腔,是他在絕境中走出的一條絕路。後人要學的是這個路,而不是把自己逼到絕境里難以掙脫。

唱程派,首先字音要咬准,在尖團上口字里要下足功夫,程派唱腔的特點是依賴字音的正確性的,修改原本字音的程派也可能會伴隨腔的調整。以《鎖麟囊》為例,春秋亭一宮中尖團上口字摩肩接踵層出不窮,需要花功夫念大字,一個個念正確。

王吟秋先生說過,程派要有力度,也要秀氣。演唱時嘴型不能大張開,腮幫子和舌根要使勁,要有立音,如「何處悲聲破寂寥」的「寥」,一定要咬死「l」,立住「i」,再把「ao」輕輕地甩出去圓潤地收回來。程派也要有亮音,寬而高,厚而亮,低而穩。以「鎖麟囊 選妝奩」為參考,「怕流水」三字有亮音,有立音,後邊的唱詞也有高有低。這裡可借鑒荀派名家孫毓敏的「亮點發聲法」,把自己最亮的音找出來。當四平調一起,以亮音唱出,必有好。另外也可觀看呂東明先生的「譙樓上二更鼓聲聲送聽」,特別注意「聽」字的唱法,字字入耳。

程派大多劇目是已婚女子的悲劇經歷,蘊含盛衰之理和家國之恨,唱詞雅緻優美。一定要像學語文課文一樣研讀戲詞,揣摩人物情緒變化。程派之人物情緒向來眾說紛紜,這也是其閃光亮點,能備受名家思索,足以說明其人物的真實性。如「鎖麟囊 數寶」一折,數寶之時心情該當悲傷欲絕還是悲中帶喜,還是忘記悲傷喜形於色,還是既要剋制情緒又要表露自豪?若能有人將這百千衷情全部唱出,則為世間絕響。

程先生是堂堂正正的奇男子偉丈夫,他充分發揮了男旦的優勢。以氣御聲,把氣息匯於小嗓,渾厚雋永,中氣十足,達到了金聲玉振的效果!切不可男的掐死嗓子學女性,女性悶倒嗓子學男性。

個人贊成,旦角不是單純的女性藝術,而是一種著力表現女性的中性藝術。台上是女嬌娥,台下是男兒郎。「娘氣」不會讓人感到美,只能讓人作嘔。

借鑒一句忘記來源的話,「為什麼要讓男人演旦角,因為男人才知道女人該怎麼演」。

個人看法,恭請指正。


和聲帶的寬窄有關係吧,高個聲帶偏寬,聲音粗些,學程派容易些。瞎說的,我就是個傻大個,本來的聲音就偏低啞,想學梅派都不行


謝謝邀請。

先說一下,我並不是票友。不過倒的確很喜歡程派京劇並為之費盡心思。

我是張雲雷粉絲,聽他相聲發現程派京劇太好聽了。下決心要學會,我學會了一點越劇,感覺也能學會這個程派京劇。

身邊沒有專業老師指導,我只能反覆聽,所有可以利用的時間都是張雲雷的春秋亭,哈哈哈。

到處查閱並琢磨程派發聲方式演唱技巧等。這樣大概一個多月吧,學差不多了,別人聽了說還不賴。


謝邀

我最多就是聽聽,自己是那種五音丟了仨剩倆還找不著的人,從未動過學習的念頭,此題超綱了


嗐,別邀我啊,我也正想問呢,最近一直在琢磨


不會唱戲,就聽一些片段,也不是光聽程派,所以在技術上根本無法幫助答主。

但京戲作為一門表演藝術,基本功必不可少,但是學好基本功之後,要有自己的見解,要能夠融合到角色里去,揣摩細節。不管哪一派,學的是韻味,不是規矩,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程先生開始的嗓音不是這樣,遭遇倒嗓之後,並不氣餒,能夠用這種嗓音表達出女性哀婉,動人的韻味。老生中的周信芳先生也是如此,並不出眾的嗓音在他的揣摩下,反倒韻味無窮。所以唱程派,不應該就看啞喉嚨。老旦不但有奎爺那種蒼勁十足的唱法,也有被人譏為大嗓青衣(其實最初是褒義,後來不知怎麼成了貶義詞)其他老旦,如袁慧琴,張靜,包括老一輩的王晶華等等。

感覺現在京劇圈太拘泥於派系,學什麼派,必須從嗓音到唱法到表演做到復刻。不然就是魔改。對此我持不同的看法,只要對於這齣戲里的人物改動是合理的,就應該得到肯定,而不是被攻擊。

我看過一部電影叫《南海十三郎》片中,唐滌生向十三郎學習編寫粵劇,十三郎就對他說了一句,學我者生,像我著死。學的是內在的韻味,如果從內而外都是和先人一樣的,你最多也是一個收成者,而不是一個開拓者。

廢話較多,希望對你能夠有些許幫助。


第一不要在找到自己的小嗓前盲目認定唱哪一個派,第二順勢而為,根據嗓音的條件聽老唱片靠。程派是真不容易,發聲特殊不說,尖團字一錯就變味了,我覺得在四派唱腔中最難。

講講我的故事,我入京劇坑3年。

大概3年前加入劇社,剛開始沒有小嗓,聽了前輩的建議學梅,從海島冰輪初轉騰開始。完全不對,大概有5個月停滯不前,每天咿咿呀呀的一出都唱不出來,因為沒嗓子,加上四平調真的不是很好學。

後來突然粉上張雲雷,因為有「大合唱」傳統,就逼著自己一定得在下次專場前學會。跟著練鎖麟囊的團圓流水,因為這時候已經聽了很多了,就輕鬆找到的流水的調,突然在愧我當初贈木桃的「桃」字中找到了小嗓的感覺,就轉去唱了春秋亭。忽然能跟上張雲雷的調了,接著就跟遲小秋老師的視頻學。然後是全民K歌,練燈神的版本現在聽那時候的錄音發聲還是不太對,聲音虛,沒用上氣。時值過年,2月份重新回到劇社後,開始堅持喊嗓,劇社老師幫忙指點了四平調的板眼,跟弦突然有了大的進步,每次唱不同派的小段,聽琴師和劇社老師的建議改進。到這個時候大概用了1年功夫,我才發現我最適合荀派,因為我的嗓子比較高,發音習慣靠前,從此就專註練荀派。

現在回頭唱鎖麟囊和春閨夢,我發現以前練得純熟的曲目一下子唱不出來了,就是發聲、斷句、歸韻、吐字完全不一樣,怎麼唱怎麼彆扭。

所以,先找嗓子。找到嗓子各派的代表劇目都試一試,等到一定時機了,才知道自己更適合哪派。一開始就下定目標學程,可以用流水—二六-四平調起步,最後再試試梅妃、孔雀東南飛里的慢版這樣難一些的。先聽尖團、換氣,再學唱。


戲劇不是那麼好學啊應該要找個專業老師


最好能去院團找個專業老師(能找專業演員盡量別找票友),程派聲音位置靠後,不太好找,自己琢磨不到位容易傷嗓子。多聽程祖錄音,程派的很多傳人個人特點還是很明顯的,聽程祖的最好。


學過美聲就難了,不過既然是學程那還不至於那麼糟糕。

這年頭學派不是學派,而是看你學誰。

至於具體怎麼學,要不就是趙老師,要不就是陸老師。

有不清楚的再問我。

對了,給你說一下,現當代程派的一些藝術特色,你自己琢磨琢磨,這些特色你之前注意到沒有。

其一,程硯秋前中後三個階段唱腔不一樣,沒辦法,大師都這樣。

其二,二代有名的演員各有特色,多數聽著都不太像程硯秋,看著也不像,但不代表他們不好。

其三,三代來說,目前火的有「燈」和「遲」,各有優缺點,這玩意兒沒有絕對的誰好誰壞,燈是好聽不像,你不能拿程派的要求去套她。遲現在是實在沒嗓子了,但是她的唱是最細的。

其四,真聽還得是四代演員,畢竟現在三代很多都五六十了,特別是女演員狀態下得快,三十多歲的就很好。

最後再問你一個問題,你學過美聲,一般來說男生學美聲不會是假聲,所以你假聲怎麼樣?千萬別是戴玉強那樣的。


謝邀!我是張雲雷粉絲,都是聽他的學的!建議你聽聽遲小秋等名家的,挺不錯的!


以下是我個人的建議

首先,從模仿開始,這是為了找到發音區。建議模仿對象依次為程硯秋(這個大概是最難的,我本人聽不出來程先生的發音區在哪)、新艷秋(強推);趙榮琛、王吟秋、李薔華、李世濟等二代弟子早年的唱段;三代弟子呂東明、鍾榮,以及遲小秋早年

其次,注意咬字,程派的咬字很講究,看過有文章說程派在咬字上學余(叔岩)派,不過我本人聽余派很少,所以暫時還沒有這種體會。不過有一點,字咬得不對,味道肯定不對,可能相都破了

再次,


親 你看我知乎上啥時候研究程派了?^_^我並不喜歡程派和京劇,只是單純喜歡張雲雷唱的而已,而且只聽並不學!可能張雲雷有些粉絲會學,為了在張雲雷相聲專場唱給他聽,我還沒到要去學的程度 所以 不好意思


如果要唱程派的話,希望先學梅派,因為掌握了正規的旦角發音技巧有助於對其他旦角流派的學習。個人認為,梅派應該是學習旦角時最好的範本。

在這之後進行程派京劇的啟蒙,這裡推薦啟蒙戲有《三娘教子》和《賀後罵殿》兩出傳統戲。長度比較適合初學者,板式相對齊全,同時這兩齣戲往往也是一些程派名家的啟蒙戲。用心揣摩程派「聲、情、美、永」的藝術特點。

另外應多聽一些程硯秋先生的老唱片,推薦從1925年到1938年的唱片,記錄了程硯秋步入他風華正茂的黃金時期和京劇程派藝術的成熟時期。

在程硯秋的眾多弟子如「程派五老」中可以適當汲取他們的優點,個人不推薦死學某一人的唱腔,但初學程派必須要多聽多學程腔。

最後分享一句我曾經對同學們說過的一句話:「正宗標準的繼承藝術,正本清源的傳承藝術。」


我算半拉票友吧 也二十歲

加入了學校的戲曲部 兩位部長都正經學過戲

一個學過程派 一個在學梅派 每周活動都會教我們一些

首先就是你要找好自己的發聲位置 把位置放在嗓子前面 我這麼說不夠清楚

就是你放在一個自己唱著不累的地方

這個b站有很多教學視頻你可以先從吊嗓子學起

然後就是音不要走的太高

我就有這個毛病 唱出來給人感覺不著地

完全沒有程派的感覺了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 你一定要在唱戲的時候忘掉關於美聲的一切!一切的一切!

我就知道這些啦

有說的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


首先,什麼是票友,票友是業餘的戲曲演員。

所以,我還是建議你找個老師學習吧,成為票友並不簡單,還是程派的。程派發音很有特色,唱出來幽咽婉轉,但絕對不悶,可現在的都有點悶,可見不好學呀


瀉藥

雖然但是,我不是票友,也不太學程派,有一說一,程派我只聽過全本的鎖麟囊,其他的不太了解

京劇的話我其實更喜歡梅派,聽起來大方自然,內里又感情豐富,聽起來很有自己的味道。音色上面一般是圓潤、寬甜或是明亮的,旋律一般是簡逸、精鍊或趨於平淡的,節奏也相對舒展平穩 。這些特點如果只從表面上去理解,去學習,很難學到位,只是學唱或者圖自己的樂還好,真心喜歡的話非得下苦功不可。

京劇是國粹,是傳統藝術,向來是帶著一些傳統美德或者傳唱古今的故事為人所知的,這一句君子風儀,實實在在是失了格局,總覺得有些人過於拿著「傳統」的免死金牌當矛做盾了,實在是污了程派的名頭,也失了京劇藝術的氣度

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群體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