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讲究后发制人,但是太极拳拳理里面,没有说一定要后发制人,事实上是听清对方劲后(「知彼」以后),接上对方的劲就可以发的。抢先机出手,在武术上总是占优势的,前提是掌握了对手虚实后的先出手!

太极十三字用功诀中说:「按定四正隅方变,触手即占先上先」,其中后面半句就说了要用先发制人的方式,而不是以静待动,尤其是对方靠近或偶然接手的时候,应主动出击。

拳论中说「彼不动,己不动」,并不是说对手不动,我就一直等著,说的是对手劲力情况不明,不贸然出手。事实上,水平高的对手,在你不主动出击的情况下,通常是通过向对方「问劲」,即先以意念去问出对方之劲,然后根据对方之来劲,接定彼劲,然后进行松随沾化使对方落空拔根,进而将人发出。

通俗的说,就是给你一个力(这个力不是顶出来的,也不是冲出来的)。这时候,他是棚著的,他还是一个整体),类似于派出个侦查尖兵。这时候,两种情况,一是你化不掉这个力,对方力进来以后,拿住了你的劲,然后他就出劲发了。这时候,他其实并不等你发劲,然后再化发你。这时候,他是主动进攻的,相当于排出的侦察兵直接把你干掉了;二是如果你对这个试探性的力做出反应,则对方可以根据你的反应(你的劲力情况),决定是否出劲。相当于通过派出的侦查兵掌握了敌情(你力的方向、大小、落点等),就用后续力量,对你的薄弱处出击,这时候才是「彼微动,己先动」。当然,如果你能听出来力的情况,顺利化掉,这时他摸不到你的虚实,接不上你的劲他是不会出劲攻击的。

如何做到。在方法正确的情况下,就是天天练拳架,慢慢「知己」;多推手,逐渐「知彼」了。说说很简单,太极前辈陈鑫说:「」每一势拳,往往数千言不能罄其妙,一经现身说法,甚觉容易,所难者功夫,所尤难者长久功夫」。了解方法不难,能长期坚持练习的人真不多。


太极拳论拳谱里好像没有出现过「后发制人、以静制动「的说法。

太极拳论里是这么写的:

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

要求的是比对方还要先动,怎么做到的?是多练,通过对方的动作预判,或者接触后通过感觉对方劲力的大小和方向做出下意识的应对动作。这和现代体育运动是不谋而合的。没有通过大量的正确的训练,是无法做到的。

再说」以静制动「

怎么可能以静制动?这只是个比方,类似于战争中的以逸待劳,其实是早做准备,诱敌深入,以逸待劳。怎么才能做得到?纸上谈兵肯定是做不到的,没有理论也不行,有了理论指导,还是在实战和模拟实战中增加经验值。

所谓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真理,理论就是明师对太极拳有深刻的理解和实际认知,然后还有教学方法,然后学生、徒弟掌握后,再去磨炼,反过来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了,误解也许很多的。

是不是有了理论,就一定能够成功?未必,古人看兵书的人多了,但能在战争中带兵活用的,又是另外一件事了。所以中国才有了」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讽刺的就是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的人和行为,告诫人们理论和实践都很重要。现在很多练太极拳的人或靠此为生的人,很多是理论不扎实,玄而又玄自欺欺人,同时实践也没有,故弄玄虚,所以讨人厌,被称作是骗子,所言非虚。


少侠,玩过剑盾吗?你举盾可以先进攻吗?可以的话,我佩服你


太极拳并不需要后发制人....也不需要以静制动按你这个理论,如果对面不先出手,你还没法打他了?


老师讲打人,对方来多少力,给他返回多少,自己打自己。
太极、形意、八卦三大内家拳的发力原理是一样的,均使用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这种发力方式是在肌肉不紧张状态下生成并传簇能量的。对这种发力方式的不同使用方式导致了内家拳的百花齐放。形意是内家拳始祖,使用力催三节的方式在重心腿上生成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下行脚蹬地的能量,使身体获得地面给与的上行上下贯通之力,再用力催三节将上下贯通之力上行传簇并发出体内打击对手------此为内家拳共有的上下相随的能量传簇方式。也就是说,形意直接将上下贯通之力发出打击对手,凭借以心行气力催三节生成的巨大能量硬打硬进。但是形意习练到高层次,则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这种力催三节的能量传簇方式自然而然地使身体产生能够双向传簇能量的通的功夫,这就是形意的化劲,即不但可以发出自身能量打击对手,还能够将对手打来的能量反向传簇回自身脚下,让对手劲力落空并转换为自身的下行能量,使身体获得自身与对手能量总和的上下贯通之力,即借力打力。

形意虽然能够练到化劲,练出通的功夫,但是其发力是不连续的,劲力是断的,只能够使用一次引进落空借力打力--------这从形意一蓄一发一行气的外形动作就能够看出来,即蓄发是分离的,蓄完力才能发出,发出后再蓄力。

好,内家拳有了形意,就已经能够发出比肌肉紧张发力更加巨大的劲力了,是不是就到头了呢?人类总是不断进取的!以心行气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只是解决了周身整劲的问题(大家看看浑身肌肉排列顺序及方向就能够看出,没有任何二块肌肉的紧张收缩方向是相同的,所以肌肉紧张发力不可能发出周身整劲,只能协调到最好),但是依然没有解决技击的其他问题,比如形意依然使用硬打的方式,这就在与对手能量对抗中消耗体力,并容易在能量对抗中受伤,所以并且是必然的,前辈大师必定会沿著双向传簇能量的方向继续发展技击术!于是,利用身体能够双向传簇能量的通的功夫来不与对手能量硬顶而是传簇对手能量的技击方式被逐步发展出来,即用自身的压缩旋转引进对手能量,让自身能量与对手能量阴阳转换合一为自身所用,引进落空借力打力,这就是太极拳!要达到此目的,就需要连绵不绝的劲力以能够沾练粘随紧逼对手劲力,所以太极拳就要改变形意的一蓄一发的发力模式,改进为蓄发合一的发力模式,让自身能量的蓄发阴阳转换合一,让自身与对手的能量阴阳转换合一,蓄发能量的不断阴阳转换合一就形成了太极拳连绵不绝的劲力,即我们在打一套太极拳套路时,劲力是不断阴阳转换合一的,一个劲力一打到底从不间断的。太极拳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完全改变了以前二人之间能量硬顶的技击方式,不与对手能量硬顶,而是传簇利用对手能量为我所用,将发出能量打击对手的技击方式转变为引进并传簇对手能量,让对手落空并用对手自己的能量打击对手。这就完全解决了消耗体力和容易受伤的问题,将技击术发展到一个新的层次。太极拳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的技击方式就决定了太极拳要后发制人,以静制动,用一句大白话来说就是要等到对手的能量到达自身后再开始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并且对手被引进落空后,即丧失了还手的机会与劲力的,所以太极拳是一招制敌的。后发为引进之先,对手落空为先至,所以太极拳后发先至;通为静,发为动,即以自身双向传簇能量的通迎接对手打来的劲力,引进落空借力打力为制敌。但是太极拳要振兴,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振兴太极拳是绕不开擂台的,但是包括太极拳在内的传统武术的习练方法与技击理念是与格斗术有很大区别的,尤其是对付以点数计算输赢的擂台上,对手灵活的击打躲避,导致了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的困难,除非太极功夫练到极高的程度,否则无法做到引进落空借力打力,这就是太极拳要与格斗术融合的困难所在。了解太极拳请看我主页文章或关注知乎专栏 传统实战太极拳。
有过对抗经验的很容易理解,后发制人需要有强大的实力支撑,动作上后发气势上已经先发,还有隐忍诱惑,需要灵敏的感觉和快速的反应来支撑
太极拳有个词叫「舍己从人」,也不是说不主动进攻,还有一句话说「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而不是一定要后发制人,以静制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