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設不可知論已被絕對嚴格證明。

2.假設目前的所有科學成果已將所有表象概括,再無發展可能。

3.1.假設只有一小部分人(假設這一小部分人可以是任何人)知道,他們會選擇公佈嗎?

3.2.假設不可知論被公佈,科學研究者會選擇相信還是不相信?

3.3相信或不相信會對其研究造成什麼影響?

所有事件均為假設發生,請不要討論不可能發生。


問題太複雜了,實際上不可知論並不是一個統一的認識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有各自的派別支持這一觀點,但論證的本質完全不同。

不可知論在邏輯上是無法自洽的,所謂的絕對證明是不可能的。既然人的認識能力有絕對的限制,那麼人如何認識到不可知論的絕對正確呢?

那麼回到題主的問題上,假定不可知論被證明絕對正確,那麼我們需要看一下要得到絕對正確的結論需要哪些條件,也就能夠明白這一結論導致的後果了。

綜合各個流派的說法,大致上有這麼幾點:

意識能力有極限;

意識感知客觀世界所依賴的認識能力有極限;

人類的實踐活動有極限;

意識自身並不能真正感受到客觀世界,所謂客觀世界實際上意識自我設計的結果。

還有一些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大同小異。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條件本身延伸出去,又會產生更多的問題,但無論是從唯心還是唯物出發,終究是指我們的意識活動相對於世界是渺小的,且無論其是否發展,最終都遠小於這個客觀世界的尺度。

事實上,科學的發展其實是有不可知論一部分功勞的,因為不可知論中有一部分派別認為的是宇宙是無限的,人類的實踐活動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只要不斷探索,總會發現新事物。這裡的實踐活動有限,並不是說實踐活動有極限,而是說實踐活動不可能涵蓋整個世界,因為後者是無限的。

所以題主說不可知論被證明,還要搞清楚究竟是誰的不可知論。如果是唯物主義這邊的,那麼科學當然還會繼續發展,因為它實際上給科學規劃了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

如果證明是唯心主義(相關派別)這一邊的對,那麼現代意義上的科學將消失,因為實踐活動已經失去了意義。盲人摸象,只能摸到腿的盲人就是摸一萬次,大象也只能是柱子。

有些人一聽不可知論就立馬聯想到唯心主義,這是錯的。我們熟悉的辯證唯物主義其實只是唯物主義的一個派別,它不僅僅否定唯心主義,也否定其它某些派別的唯物主義。

實際上相較於唯心主義,唯物主義更容易導向不可知論。只是當實用主義與唯物主義結合以後,可知與不可知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既然遙遠的未來不可知,不如當下先走起來,畢竟發展和生存是我們人類的一種基本的需求。


假如科學不能繼續發展,說明世界是有限可知的,這與不可知論矛盾。而不可知論被證明正確,那科學只能向前發展,即便向前發展,也依然存在不可知處。人類一旦有目標就早晚可知,可對目標外的世界只能一無所知。以上說明是持續更新的未知不可知,凡確定的未知都是可知的。


真是哲學的悲哀。浮於表面是不可以給出合理的解釋的。哲學與科學的思維完全不一樣。這個問題很好解決。

用不可知論如何證明「不可知論」成立呢?

顯然,不可知論無法證明「不可知論」成立。

那麼,不可知論真實的意義在哪裡呢?

實際上,哲學上的不可知論告訴世人,不要執著,不要為所謂的科學、真理癡迷。真理與科學在哲學意義上並非是真實的存在,只是我們人類假設它存在而已。

真實的科學是否存在,沒有人知道;

我們所謂的科學是人慾唸的產物。

如果你讀透了《道德經》第一章,你的哲學就會通透,便不會如此發問了。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科學是有關感覺經驗的知識。科學本身就假定感覺經驗為真,並以此出發進行觀察、歸納、演繹獲取知識,除非有新的感覺經驗出現來否認它。不可知論是從源頭出發懷疑感覺經驗並不能反映真實的客觀世界。

就算不可知論被證實,科學也可以發展,因為人總是要生活的。大多數人是否幸福還是會取決於他的日常感覺,就算不可知論講日常感覺可能不是真實的也一樣。況且不可知論只能夠去懷疑,它也拿不出證據證明說感覺經驗就一定是假的從而完全否認科學,不然也不是不可知論了嘛。


假設你是個18歲的孩子,你會拒絕變成19歲嗎?

科學原理就是表達一個18歲孩子變成19歲孩子的情況,而科學本身是18歲的孩子變成19歲孩子的實際過程。

假設孩子是不懂這個原理的小烏龜,那麼小烏龜就沒有18到19這個實際過程了嗎?

有些問題客觀看待比主觀假設更符合事實。

科學是事實,不是空想。


不可知論跟科學並不衝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