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系統邀的,那就謝系統吧。

消極影響:引起了一大幫人有意無意的,善意惡意的,想當然,蹭熱點,帶節奏,輸出私貨,隨意發散,向更多的人傳遞焦慮情緒,卻並沒有什麼卵用。

然後熱點一過,99.99%的人會把一切忘的一乾二淨,只留下不知來由的焦慮感,直到下一個熱點出現。

積極影響:

真正相關的專業人士里,一萬個人里哪怕有一個,能在忙碌的工作之中抽出一點點個人時間,寫一點普羅大眾能看懂的科普文章,無論篇幅多長,無論能獲得多少閱讀量,也算難能可貴了。雖然仍會有更多的局外人會站在這些有限的科普水平上,繼續蹭熱點帶節奏。

而在觀影的青少年之中,一萬個人里哪怕有一個,能就此深切感受到生存之艱辛,從此立志投入相關行業,無論是醫藥、保險、司法哪一種,並且終生不渝,哪怕一輩子無法做出值得稱道的貢獻,也算功德無量了。雖然在下一次熱點話題來襲之時,他們可能會被當成尸位素餐者或者既得利益者的一份子,被群體炮輪番轟炸。


今天有空,多解釋幾句,國內的例子一說就容易敏感,那麼舉國外的,道理是一模一樣的。

《葯神》上映後,被大家拿來跟各種國外優秀電影作比較,其中有一部《熔爐》,深受國內觀眾好評,被冠以「改變國家法律的電影」美名,然而,《熔爐》到底改變了什麼?

《熔爐》2011年9月在韓國上映,上映37天後催生了「性侵害防止法案」,又稱「熔爐法」,於2012年7月正式實施。

但是韓國的性侵害案件卻並未因此得到絲毫抑制。

2010和2011年,在《熔爐》上映的同年及前一年,韓國全年的性侵害案總數為1.9-2萬件;

2012年,《熔爐》上映的第二年,「熔爐法」實施的第一年,韓國全年的性侵害案總數上升到2.2萬件;

到了2013年,韓國上半年平均每25分鐘發生一起性侵害案,這個頻率擴展到全年,又是2.2萬件。

韓國以平均每10萬人發生40起性侵害案件的發案率,力壓「強姦大國」印度和盛產痴漢的日本,成為亞洲頭號性侵高發國家。

2013年以後的數據找不到,請大神補充,但是能查到2014年韓國僅僅發生在地鐵上的性侵害案,上半年就超過了2013年的61%,韓國媒體也據此推斷2014年全年各類型性侵害案件數將繼續上升。

近年來轟動韓國全國的性侵案更是每年爆一兩個,受害者以未成年為主。

請問,《熔爐》到底產生了什麼實質上的社會影響?

別誤會,我無意嘲諷貶低《熔爐》的主創團隊和攝製組,他們深度挖掘案件,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的行為讓人由衷敬佩,但是面對自「殺人回憶」時代便已成為社會頑疾的性侵,《熔爐》只不過是一個單薄可憐得像小學生獲獎作文一樣的小小插曲。

而韓國社會的普通民眾,貢獻過票房,上影評網站點個贊發表一篇感言,酒足飯飽後談資一番,然後媒體消費一下,偶爾再被鄰國當成別人家的孩子吹捧一番。

在議員們通過「熔爐法」的那一刻,所有的事情便好似就此圓滿結束了一樣,絕大多數人從此似乎終於撫平了那顆無處安放的良心,不再去關注執法,不再去挖掘性侵發生的土壤,不再去審視發達的經濟之下人們心理的扭曲,不再去重視韓國婦女兒童地位的實質性提高。

否則,如何解釋《熔爐》之後依然連年走高的案發律?

《熔爐》從此變成一個拿來口嗨的虛名。替主創團隊感到不值。然而「不值」也並沒有什麼卵用。

好了,回到原來的話題。《葯神》的攝製組和演員們也許真的用心良苦不下於《熔爐》,但是這部電影真的能產生什麼深遠的社會影響嗎?

也許會有吧,只要一萬個人里哪怕有一個…………算了不說了。


吐槽潑冷水的原因很多,解釋一下其中一個比較切身的原因。

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兩個全民熱點話題居然分別與我和我老婆有關,或者說,明明有關卻無關。

中興事件發生後,我參加了一次聚餐,自然是幾句話便聊到了毛衣戰,聊到了中興,聊到了晶元。

然後特別有意思的是,在飯桌上霸佔話語權夸夸其談的,事後諸葛亮的,批判社會風氣浮躁的,嘲諷炒房興邦的,偏偏就是那幾個炒房發家,愛在朋友圈裡發國最贏的。反正有錢就能為所欲為嘛。

二十多個人的餐會,只有兩個人的職業真正的跟中興事件相關,卻從頭到尾沒有機會表達一下看法,因為沒人想起我們(肥宅沒有存在感),更因為話題壟斷者一些極其粗淺的常識性錯誤,我們一旦開口就容易變成打臉撕逼,於是我倆默默相視一笑,埋頭吃飯。

也許這種全民話題,本來就跟我們無關。畢竟大多數人無非是借題發揮,發泄一下情緒罷了。

到了《葯神》,聚餐倒是暫時沒有,不過網路上的言論氛圍,跟飯桌上如出一轍,唯一讓人欣慰的,是總算有一些業內人士出來介紹一點實際情況,但是仍然難以說清楚問題全貌——因為千頭萬緒,一言難盡。老婆是葯企的,但是對行業越是了解,就越不知道從何說起。

醫藥和晶元行業很像,都是資金需求量大,周期長,門檻高,風險高,回報高的行業,而且細分行業多如牛毛,能說清楚一個方向已經是費時費力,更考驗語言組織能力,更加不要說《葯神》還牽涉到醫藥以外的種種社會問題。所以我們很佩服那些能清晰明了寫科普文的答主,尤其佩服他們的耐心和無私。很遺憾的是,這樣的回答往往被一些簡陋的二元論和無腦的撕逼給淹沒甚至歪曲。

所以我只能建議,多聽,多問,多討論,真有那個心,就做點實事,然後少下結論少撕逼 少扣帽子少站隊。

不過我看也沒什麼卵用,嘴長在別人身上,說什麼是個人自由,誰也擋不住誰宣洩。

反正下一個熱點也許明天就來,過了今晚,誰還記得?

結論:短期影響很熱鬧,長期影響微乎其微。


餐飲行業受到了嚴重打擊,40元左右一張票,看過的窮比都下定決心吃一個星期的土!


這部電影的上映,最高興的除了主創們,應該就是保險公司了吧。

保險公司們在這段時間一直在積極組織客戶包場看《葯神》,放映之前來一通保險理念的宣講和產品推銷,包場的票還有部分是便宜的手寫票,簡直是精明地連仨猴都不換。

但是怎麼說呢,儘管這也是保險公司的一種營銷手段,但是這也實實在在地是一種提醒,一種有必要的未雨綢繆。

當日本人的人均保單已經達到了400%的時候,我們國人還停留在50%(這是幾年前的數據)這意味著我們當中還有很多人沒有一份完整的保單。

有一句話廣為流傳:沒生病的時候,覺得買保險沒用。生病了的時候,又後悔沒買保險。

雖然話已經說到這份上了,而且每個人聽到的人似乎都點頭贊同。但是落到行動上,又有多少人真的好好考慮給自己買一份重疾險呢?

少之又少。

一位保險從業人士曾經這麼跟我說過:人有兩大弱點,一是僥倖,二是貪婪。

因為僥倖,所以覺得根本沒必要買,因為自己肯定不會那麼倒霉;

因為貪婪,所以會被某些保險騙子忽悠,最後人財兩空。

但是,當人們看著電影中呂受益的無奈自殺,看著那位抓著警察曹斌求情的老奶奶,說:「誰家還沒有個病人的時候」。人們的想法和態度多多少少有了些轉變。

所以,《葯神》的上映,確實給社會帶來的變化,人們甚至開始在微信群里著重討論重疾險等話題。

這樣的變化是讓人欣慰的,雖然不知道能影響多久,但至少是一次推動吧。


中國社會的體制和發展來說,一切有因才會有果。主流操縱下的我們小民開開心吧


這電影要是放到十五年前或許會產生一些影響。


李克強總理都發話了,你說影響有多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