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如果通勤距離不變的情況下,要用最有效率的通勤工具來縮短通勤時間,以及通勤本身帶來的負面效果(例如堵車情況下的無效油耗以及精神煩躁)。

我的通勤距離是單程25公里左右,其中16公里是幾乎不擁堵、也沒有紅綠燈的城市高速。另外9公里是標準的市區道路,經常會有局部擁堵。為了避開擁堵,我的方案是隻要不下雨,前16公里開車,停車(我這裡免費,而且車位充裕;我的車可以塞下我的單車),後9公里騎單車(單車可以抄近路,所以實際騎車距離大概7-8公里)。這個方案的整體通勤時間很穩定、可預測,比全程開車無擁堵的情況耗時長10分鐘左右,和普通擁堵的情況通勤時間相仿,但是比極端擁堵的情況更快。額外的好處是,單車可以鍛煉身體,7-8公里的距離也不至於汗流浹背。鍛煉本身可以愉悅心情,而且從堵車長龍旁邊騎車快速通過更是讓心情好上加好。

從題主的描述來看,快速路,紅綠燈少,開車是具備足夠的通勤效率的,不至於累或煩躁。

長遠來看,題主糾結的應該是要不要直接在市區買房子吧?題主工作的城市如果未來發展可期,那城市擴張是必定的,屆時這條快速路還能不能做到「快速」就不好說了。當然,題主的工作會不會有變動也不好說。這其中的權衡,只能題主自己來做了。


才20Km,有啥不合理的,我就是,每天通勤40多公里,走機場高速雖然有點堵車 但是也還好,一般半個小時也能到家。

買車不就是方便自己麼,只要算上油錢保養維修費,每年費用基本就清楚了。

要麼錢遭罪,要麼人遭罪,自己選一個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