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幾千年來連這個理論基礎的問題都不能解決,是釋迦牟尼生前沒有講清楚嗎?

大家都知道佛經裏的內容要分了義和不了義。如《涅槃經》經雲:「不依不了義。不了義者如經中說,一切燒燃一切無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無我,是名不了義。何以故?以不能瞭如是義故,令諸眾生墮阿鼻獄。所以者何?以取著故於義不了。」這樣看來,有才是真諦。

但是有的佛經又在講,「無佛無法」「無佛可成」是真諦,「有法有法」「有佛可成」是有前提條件的俗諦。如《觀無量壽經》雲:「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天台疏》曰:「是心作佛者,佛本是無,心凈故有。亦因三昧心終成作佛也。是心是佛者,向聞佛本是無,心凈故有,便謂條然有異。故言即是,心外無佛,亦無佛因也。」

從前禪宗祖師大德「以實遮權」 就是用「無佛可成」的真諦去遮止「有佛可成」的俗諦,所以叫做「出世破邪宗」。雲門祖師文偃和尚在讀到《釋迦牟尼本生經》中講世尊初生下來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雲「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時居然說:「可惜老僧我當時不在場,若是我見了,一棒打殺,丟去餵狗,好圖個天下太平!」

所以都在講以實遮權,用真諦遮止俗諦,到底哪些是實實在在的真諦,哪些又是不了義的戲論、權論,這個都區分不清楚,一股腦全盤接受,自相矛盾,自我混亂……這個問題不大嗎?為什麼佛教協會不統一一下,像基督教那樣開幾次大公會議,集體研究,爭取做到「車同歸,書同文」?

抄來兩段偈語。

其一曰:

此空非斷滅,緣起故性空

是故諸法空,成立一切有

以一切有故,能顯一切空

猶掌所擊聲,本無聲自立

二掌所擊故,緣起聲方起

諸法亦如是,如龍樹所彰

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

不共不無因,是故名無生

若知畢竟空,應知緣起有

無桌何桌空,無樹何樹空

是故緣起有,成立畢竟空

謂空謂緣起,何空何緣起

若空是斷滅,則世間無有

無問無作說,今有問有說

知此空非斷,亦如中觀論

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

遠離此八相,此是真實空

而諸法如斯,真實之空性

非斷滅非常,故佛亦無說

如前所說義,本無佛可成

亦無涅盤得,亦無三乘果

皆一真實性,如如不動義

諸法離生滅,能所成皆無

其二曰:

深寂法界緣起空不二,離五蘊外尋空更邪見。

色空無別本互不相違,二空所顯三無自性門。

諦實一真遠離二我障,妙道一乘成顯為究竟。

本無佛及眾生之名相,輪涅有別生死則無出。

若雲眾生本佛佛本眾,亦未離於名言施設中。

故云如是如是更無他,度無能所度法三輪空。


兩者都對,每個人站的位置不一樣,佛要給他們指示月亮在哪,自然會有時往東指,有時往西指,要指的月亮都是同一個,指示方向因人而異。法門只是工具不是結果。


中觀和唯識並不矛盾。


都是喫飽了撐得,明明一個東西,非要掰成兩樣說!

一個意思,那就是:真空生妙有。

一個把生出的「妙有」說成空,因為本質空,一個把能生妙有的空說成有,因為「它」能生有。

把佛法分成這樣那樣,都是喫飽了撐得,除此之外,還有針對不同根基的學佛人,方便選擇不同法門,本質說的都是一回事。


大道都是一樣的,只不過表述不一樣。老子說過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你的這個問題不就是這樣,兩儀變太極,太極變無極,無極變道。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理論只能意會不可言傳,所以怎麼能統一呢!有佛,陽極、無佛,陰極,陰陽變太極,有中生無,無中生有。就是這麼一回事。自性妙用纔是關鍵。


真諦超越語言,如果能說清楚,表達明白,就世間人人皆已成佛了,權說容易,做一個經典復讀機就可以了,實說也不難,條件是開悟,開悟者橫說豎說,正說反說,都是在呈現實法。

未開悟者說什麼都是權說,未開悟者,也不能真正聽得懂實說。


謝邀!

一個東西

從左往右看 和 從右往左看,看到的是不一樣的

即真之有,是法相宗

即有之真,是法性宗兩不相離

不過話說回來,要研究的話,先研究一門深入就好了,一會兒從左往右看,一會兒從右往左看。。。不怕錯亂麼?

等一門修完,再換方向看,這時候隨你怎麼看怎麼搞都木慢抬啦

祝好!


看的角度不同而已,強分對錯是自找麻煩


有即是空,空即是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