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堅定的無神主義者,也是一位高二生,因為一些瑣事,我陷入了宿命論的陷阱,在我看來一切行動由你主觀能動和客觀規律來決定,可主觀能動卻又由客觀規律所影響決定,比如你的個人性格與社會環境決定了你是否做一件事和怎麼做一件事。而你的個人性格又屈服於社會環境之下。在這種看法看來,你所做的一切從出生就被社會安排好了。這種情況下我感受不到前進的動力,我只知道我要前進,可卻是機械性的前進。


一個高二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有點早了,這說明你有點早慧,早慧不是什麼好事。你高二開始考慮這個問題,這決定了你會感到不幸福。

為什麼這樣說,若是真的聰慧的話,你應該在初中就把這個問題想明白了,知道了哲學三問,知道了人生的意義,就不會在高二才提出這個問題。如果是那樣的話,你會感到幸福的。

又或者是大學畢業後,也沒有這樣的疑問,相信你該相信的,不相信你不該相信的,像孔子說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又或者一直在「放羊、娶老婆、生娃、放羊」的循環裏,當你五十歲的時候,再提出這樣的問題,這樣你奮鬥過,也失敗過,回憶往事的時候,才提出這樣的問題,你的一生就是幸福的。或者一直還停留在「放羊——娶老婆——生娃——放羊——給娃娶老婆。」的循環裏,你就一直是幸福的。

可惜,在不該提出這樣問題的年齡,提出了不該提出的問題,是你的不幸。別的我不說了吧。


宿命論並無什麼實質性的消極影響。

真正產生消極影響的是大運流年,一般衰運走兩年也就過去了。到時自然忘掉了。

人在逆境的時候總是相信宿命,在順境的時候總是相信自己的。


你需要喝一碗雞湯,打雞血?

你只不過發現了真相罷了。

孔乙己他自己能夠走出自我欺騙的框架麼?

「真正的英雄主義只有一個,那就是知道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仍舊熱愛生活。」


宿命論,從根本上說就是讓你接受現實,成敗得失都是安排好的。的確有的人天生就是來做大事的,有大成就,但是要做到這種狀態就是要經歷別人所沒有的事情,大部分挑戰別人一輩子都不能遇到。這樣的人是少數,普羅大眾都是在下面或更下面的層次,也的確有的人一生註定是窮命,老天每年都在批量生產好人壞人病人窮人,請相信,老天讓你來喫苦,沒喫完的時候是不會讓你輕易結束的,反過來,老天讓你來享福,不到時候你也享不到……


主觀能動卻又由客觀規律所影響決定,

——任何一句話,包括這一句,你都要證明它「正確」,而不是認為、認定它正確。

你說的所有的話,都是你的感覺,而不是推演的結果。每一句,包括第一句:你是個堅定的無神主義者。

你不能你認為自己是,就是「是」。你得去證明。

你,呃,或者他,可能對自己並無所知。

[2]個人性格又屈服於社會環境之下。

——同理,你要去證明這句話。而不是一個「判斷」。

你,呃,或者她,也不能通過舉例的方法論證「一個論點」。

[3]你所做的一切從出生就被社會安排好了。

——總之,或許,每句話,都漏洞百出。比如:即使被安排好,為什麼是被「社會」安排好,而不是其他「施動者」安排好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