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主唱永駐。從今天晚上的節目中,應該已經有很多人知道讓我寫了這首歌的原因。可是我心裡卻覺得,當我把歌唱出來被人聽到之後,這首歌就不再只屬於我了。而屬於我的故事依舊是那樣,它卻不屬於你的。你會和這首歌曲成就另一個專屬於你的故事。

當時決定在節目唱這首歌,主要是因為19年,都是從這首歌曲開始的。我們希望許久不見的朋友,我們又重新從這首歌曲開始吧。

我們喜歡當天的狀態,因為當我們看到臺下一起唱歌搖擺的人們,心裡就覺得足夠了。這是我們想來參加的原因,己經達到了,剩下的就留著下次現場見面再說吧。


就算觸動到了吧……因為挺像Coldplay的,尤其是吉他的套路就是模仿早期Coldplay,聽過《Yellow》吧,就是那個味兒……

這首歌最精彩的就是pre-chorus部分「如果我」的那四句(節目裏大張偉說錯成副歌了),副歌的地方反而流行味太足了,有點cheesy。

如果理解不了cheesy的點在哪裡,就想像一下楊坤來唱「別哭,前面一定有路」這句歌詞吧,一定比原唱好聽得多。


隱隱有預感會唱這一首,但是還是被驚喜到了。

我記得我第一次被康姆士觸動就是因為這首歌,大一也一直知道並且聽過康姆士,但是一直沒有被打動的感覺。

後來是在一個傍晚,我洗完澡,隨手放著網易雲的今日推薦,聽到這一首歌的時候我突然被驚艷了,聽到「你要如何,我們就如何」,我腦海里突然出現了和愛人流浪人間的畫面,好像在這個茫茫人世也會有一個人牽起我的手帶我一路狂奔,逃離世俗的喧囂,片刻間也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天地。這首歌讓我感受到了充滿煙火氣浪漫和溫暖,既有出世的浪漫也有入世的氣息。

後來去了解了這個故事背後的故事,也就是永駐今晚在節目上所說的。再去聽這一首歌時又有了不一樣的解讀,除了浪漫,我還感受到了希望。永駐真的是一個很浪漫很善良的人,康姆士樂隊總給我一種雖然看過人間苦難,瞭解人生艱難,但始終懷有希望,浪漫到死的感覺。

後來的後來,我患上了精神方面的疾病,我的情緒時而崩潰時而絕望,我沒有辦法安撫自己,後來發現康姆士的歌卻能在某些時候給我安慰和希望。現在我狀態很好,也會健康。我很感謝世界上有康姆士。很幸運我有一支屬於自己的樂隊。

Your music saved me.

今晚的表演讓我很感動,相信他們的歌聲、歌詞,康姆士的浪漫一定也打動了很多人。希望我愛的康姆士可以永遠熱愛世界,亦被世界熱愛。


如果說內地樂隊們常有的是兄弟情、江湖氣和直男氣息,而臺灣的樂團們則特點不同。

不管是蘇打綠,旺福,還是熊寶貝,或者今天的康姆士,似乎這些臺灣團的人情味更重,大家打打鬧鬧氣氛更相對輕鬆,少了很多跟現實死磕的血淚史,音樂相對來說也更加溫暖細膩。(這點來講草東是個異類,笑……)

作為島嶼樂團的創作風格,似乎大多小而精緻,富有人文關懷。還有隨處可見的臺腔臺味。不管是伍佰還是現在的茄子蛋,似乎臺灣音樂人都擅長將歐美音樂風格本地化,也就是「臺味」起來。

比如這首《你要如何,我們就如何》,從副歌的人聲假音,以及整體的編曲配器,其實使用了很多英倫搖滾中常見的元素,但並沒有很多樂隊進行風格COPY後「不洋不土」的違和感。

個人來講,感覺康姆士,是一隻「旋律」「歌詞」「唱腔」驅動的樂隊,旋律入耳,歌詞走心,唱腔,雖然塑料普通話,但極富有辨識度。這三點,比起樂夏中其他主打小眾風格具有聽眾門檻的樂隊,其實更適合市場,更適合網路傳播,也更具有「出圈」的可能。


(把島嶼樂團看成島嶼心情的,自覺反省一下,笑……)


本來他們上來我覺得很普通,曾經也沒有聽過。既不像後鯊一樣,有明顯可見的樂迷基礎,主唱唱歌的時候超級像我的一個姨夫,然後我就想唱的挺認真的,我聽歌最愛看的就是詞,我也沒想到這樣樸素的詞,「如果我,我是說如果我」,感覺可以勾起人的回憶,然後想起來好多人與生活的搏鬥。超喜歡的就是這樣聽一遍然後後續只要聽見旋律就喜愛的樂隊,這是其中之一。

人總是狹隘的看著歌詞覺得一切都是情感,都是兩個人的愛,然後主唱講了這首歌表達緬甸的那些孩子,長時間喝帶有汞的水,然後寫出這首歌,我就覺得好難過:) 算是激起了一個冷漠的人的最真摯的情感。話說我從未對除了親人的任何人產生共情,然後我反過頭來覺得,哦,原來我還是有感情的。So,超愛這首歌(._.)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