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跟我兩天前答過的一個問題一樣,直接複製粘貼了,別罵我懶哦(⊙o⊙)哦)其實,樓主的這種想法古代就已經有對應的劑型了,最早是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提出來了。 煮散,是將藥物製成細粉或粗粉,分裝或用時稱取,加入水或引葯煎煮,連同葯沫一起或去渣服用的一種劑型。

在宋金元時期使用已較廣泛,但是煮散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難以複查藥方。如果是直接拿飲片去煮,藥渣一看就知道是用了什麼葯,但是煮散是粉末,根本看不出來醫生用了什麼葯,導致複查藥方困難。如果涉及醫療事故時,根本就無從查起。後來漸漸就不怎麼用了。當然,放在現代就不是問題了。不過煮散還有其他的缺點:

(1) 有些藥物製備不易。如質地堅硬的礦物類、富含油脂的種子類、膠質類、角質類和含黏液質的生地、枸杞子等,在臨牀實地應用時,粉碎有難度。 (2) 由於國家對於中藥「煮散」暫時還沒有成熟完備的標準, 所以應用和推廣還有難度。 當然,煮散有它獨特的優點:

(1) 「煮散」可以縮短煎煮時間,節約能源。(2) 臨牀研究顯示, 以煮散代替湯劑可以節約藥物用量的l/2 ~ 2/3,已肯定了煮散劑優於湯劑。創建於 2015-08-23
最關鍵的是,打粉你咋熬藥啊,水一沸好多質量輕的藥粉都糊鍋壁上了。

而且古代是沒那個加工條件,而現代你得考慮成本問題啊。特別是三七、龍骨,龜板這些比較堅硬的葯,這個賣葯老闆得哭死啊,多費機器啊。

現在也不是沒有打成粉的,藥廠生產的時候會把很多葯打碎的。藥店或者醫院也會把一些葯打粉裝膠囊讓病人服用。

你是煎藥,又不是煮粥。

當然了,也有需要粉碎的藥物,比如川貝母,這個很硬,買的時候是一粒粒的,藥房會幫你粉碎一下。

但是有些沒有必要啊。 起碼要考慮成本吧。難道方子裏要大棗,你也弄成棗泥?這是月餅啊。


女寶膠囊就是粉狀中藥。
這是一個矛盾的問題。有效成分提出的同時,雜質提出也多,過濾分離也增加了難度。
如果把藥材全部都打成粉就看不出質量。也看出產地。只有檢驗才能知道!藥材的價格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如果都打成粉質量好的藥材怎麼辦呢?但是對於藥材切成片。片的大小和刀功就會有價格高低的區別。說白了就是片或者段可以賣上好價格。有對比。但是粉只能比細度和氣味。
俺們省的省中醫院 老早前都是把所有需要內服的幹藥材都製成粉劑了 開好方子 拿葯 回家 把幾個小袋子的葯混到一起 用開水直接沖服 你要怕藥力沒有化開 就用冷水煮開沖 小火煎會
丸散膏丹 神仙難辨 說的就是顯微鑒定技術出現之前的中成藥市場

我記得宋代有藥材粉末化的趨勢(記憶不確切)但是摻雜使假和缺斤短兩解決不了

飲片好處是可以直觀的看到藥材的數和量
現在已經有了中藥提取技術萃取中藥有效成分製成顆粒散劑,您提的問題能夠做到。但是目前成本 高,人民大部分還是用飲片。而且確實存在藥品質量在成散劑以後肉眼無法分辨質量的問題,同一種中藥,產地不同,等級不同,還有野生家種的區別等等,飲片的形式容易看的出來。相信不久的將來,出現有良心,講誠信的企業,能夠把品質,性價比做好,會普及這種方便的形式的。
先問是不是,在問為什麼


神仙難辨刀下藥!打成粉狀後更家中了鑒別的難度,給不法商販提供了摻雜使假的機會,不利於飲片質量的監管
全打碎了你認識誰是誰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