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好奇


因為唐朝雖有武周,但並未因武周而傷及國體。武周之前和武周之後,唐朝的社會結構,皇室脈系均未有根本的變動。

兩漢因新莽而分。面上看,兩漢首都一在長安,一在洛陽。深點看,是皇室小宗代替了大宗。但本質上看,西漢和東漢的社會結構完全不同。

西漢王朝,仍舊延續著秦代的一些制度,是一個典型的古典軍國主義國家。西漢政府對社會基層的控制能力很強,直到鄉裏一級,都有政府管理機構。國家對經濟的把控,更是嚴密,是一個國有資本大規模擴張的時代。因為,整個西漢的社會動員能力非常高,軍隊的規模也大,對外擴張的效率也很驚人,社會的階層上升機會也多。

東漢王朝則不同,中央實力大減,地方豪強坐大並逐漸控制了基層社會,導致國家的動員能力越來越弱,面對地方豪強,普通老百姓的階層上升機會越來越少。

如果不是劉家人當皇帝,西漢和東漢就是個從內到外都完全不一樣的國家。

兩宋和兩晉則是另一種情況,那就是國家被外敵入侵,國都淪陷,皇室離散,政權崩潰,可以說整個國家都死了一次。宋朝不用說了,兩代皇帝被抓去搞表演,宮眷被擄作玩物。西晉則是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同時,後續的南宋、東晉雖延續了國祚,但版圖始終沒有恢復過去,同時國家體制也都有所變化,分為東西、南北,言之有理。

但唐朝不同,雖然武則天作妖,但到底皇位還是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沒有說落到旁支那裡去。唐朝的制度雖在武周時期受到了各種破壞,但大體上武則天還是做到了政治上的承上啟下,整體上武則天在位時,對唐朝的政治體制更多的是進一步的完善,比如科舉制。可以說,武則天對唐朝的政治制度,是貢獻大於破壞。

因此,雖有武周,但唐朝的社會發展進程並未因武周的存在而出現斷層,皇族宗室沒有出現大的變動,政治體制是延續的而非斷裂的,所以不足以認為武周將唐朝分為了兩唐。


史學上怎麼來劃分東西這些稱呼的呢

一個是統治者世系的改變,以小宗承繼大宗,比如劉秀建立東漢,劉備建立蜀漢,他們分別是長沙王支系和中山王支系繼承了原本屬於西漢的高祖正系和代王正系,並且都城的位置發生了改變,比如劉秀遷都於洛陽,劉備暫都於成都,這種情況下,幾個漢朝需要區分開,於是有了西漢東漢和蜀漢的叫法,但是歷史上他們的國號都是:漢。

另一個是都城的變遷,但統治者仍為大宗,比如周平王遷都洛邑,西周變為東周,趙構於南京即位,南宋建立,弘光帝於應天府登基,南明開始,這樣的情況下,帝國的建立者仍然是跟之前的皇帝有著很深的血緣關係,比如周平王是周幽王的兒子,趙構是宋徽宗的兒子,宋欽宗的弟弟,弘光帝朱由菘是崇禎皇帝二叔的兒子,當然需要注意,趙構和弘光兩人,屬於大宗無後,以小宗為大宗,宋欽宗和明思宗有太子,但都因為歷史問題沒了,他們的登基屬於大宗已斷絕,所以以小宗繼承大宗,類似於嘉靖,漢文帝(感謝評論區老哥指正)。但世系還在大宗這邊,只是都城變了,為了方便稱呼這些不再是統一政權的地方割據政權,也需要給他們加以區分。

再一個就是本來跟前面的朝代沒有啥關係,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硬說自己是這個朝代皇帝的後代建國的,也需要加以區分,比如南唐,本來姓徐卻改姓李,說自己是大唐皇族後裔,比如後漢,說自己是漢朝後裔,也需要加以區分。

最後來說為什麼武則天之後沒有來區分呢,第一是因為武則天的皇位來自於自己兒子,唐睿宗李旦的禪讓,但是武周建立以後,太子卻依然是李旦,只不過給他賜名為武旦了,然後武則天被迫退位以後,皇位傳給了自己的長子,唐中宗李顯,李顯死後李旦又當了皇帝,原本屬於李唐的大宗世系並沒有發生改變,仍然維持著李淵—李世民—李治—李顯—李旦這麼一個順序來的,世系仍然屬於李世民的秦王正系。第二武則天當皇帝之後,定都在洛陽,當她退位以後,又重新還都於長安,並沒有出現都城改變的情況。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武則天死前,要求自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和高宗李治合葬,這就說明武則天已經承認了自己是李家的兒媳的身份,武周這個政權也和大多數唐朝人眼中一樣,是天子不行,太后代理國政而已,在唐朝的所有官方史書裏這麼一個政權是壓根不被承認的,武后臨朝,這個是事實,但是稱制,不認,所以一般來說,把武周時期也一起算作是唐朝,之後的唐朝也不用特別稱呼就是這樣啦


武則天死前去皇帝稱號,改為「則天大聖皇后」,以高宗皇后入太廟,這麼一搞之後武則天的身份成了「管家媳婦」。

李家是用兒子管家還是用媳婦管家,那是李家內部的家事,所以這一段後唐朝並未改名。



那個女孩子胡鬧,臨結束時,她自己乖乖的改回來了,那就不理她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