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市這個字的字面意思只是個交易場所 而古代路或省下的行政區一般是州或府 感覺州或府都比市好聽啊 為什麼要用市這個字呢


理論上,省下面直接管理縣,少數發達的城鎮發展成為城市,在民國時期這些城市叫特別市。現在的臺灣的行政區劃依稀可以看出這種模式,現在的臺北市就是當年臺北縣的縣城,發展起來後把縣城獨立出來設市。後來臺北縣的郊區也發展起來了,於是就變成了新北市。

言歸正傳,雖然最初規定省管縣,但是省太大了,所以政府又把一個省分成若干個「地區」。於是地區下可能同時存在市與縣,並且還存在著地區與市與縣同名的情況,讓人感覺很混亂。

後來地區與市開始合併,形成廣域市,即我們現在習慣的市管縣的地級市模式。

換句話說,原本中國的市和國外是一樣的,都是指高度發達的城鎮,只是隨著時代的改變,中國的市的職能不斷擴大,最終取代「地區」這一行政區劃,形成類似於古代「州府」的形式。

地級市下管轄的行政區劃主要就是三種:

1.市轄區,類似於古代州府的「府治」所在的縣。

2.縣(自治縣),和古代州府下管轄的縣差別不大。

3.縣級市,相當於縣城發展程度更高、財政更為自主的縣。

換句話說現在的市實際上就是府了,原本的市僅僅指市區的部分。


建議恢復郡這種稱呼。省管郡,郡管縣。

現在的市,太面寬了,京滬直轄市是副國級,省會市是副省級,一般市是地區級,還有大量縣級市。


那其實「府」這個字本義是官吏辦公場所或者倉庫之類的地方,本義也不是用來表示一個地域的。

省這個單位本來是中央政府機構,後來用做了地方行政區劃。州本來是大監察區,後來成了事實上的大行政區,後來又降到二級行政區。

而市本來也是指交易場所,引申做行政區劃單位,相對來說也沒有什麼不妥。只能說漢字的語意在演變,不停地擴展新的內涵,這都是正常的。


市作為法定地方行政區劃是日本人最先搞起來的,中國只不過是有樣學樣罷了。

看看日語維基詞典裏對市的解釋:

日本及びその影響を受けた東アジア諸國における、近代地方行政區分のひとつで。

也就是說「市」是近代以來日本以及受日本影響的東亞諸國所採用的一種地方行政區劃。

早在1888年,日本人就已經將市作為法定地方行政區劃了。而中國則要等到24年後的1912年才推行這項政策。


現在行政兩大俗:市和局

以前市就專指那個城市,省政府會根據本省情況劃分成專區(70年代後改為地區),即:專區行政專員公署,地區行政公署。最高行政領導人是「地區行政公署專員」雖然地區名稱會以城市名命名,但一般那個城市是不在所在地區範圍內的。 80-90年代漸漸被現在地級市取代。市的範圍也就包含縣了。現今中國還在新疆西藏黑龍江三個省還殘留7個地區行政公署。


對啊 你理解錯了啊 地級市 不等於 市 省以下是地區 同等級的還有自治州

如果你把地級市等相同的行政單位 理解成古代的州 那就理解了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