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超级好奇自己到底是什么性格,请求各位大佬分析一下。还有不是说Ne和Se一个在想像力方面发挥作用 应该是在现实发挥作用嘛,为什么两个相反的会同时这么高呢?或许……我不是人???


Ne和Se不是相反的,它们是同类型的N和S功能,它们之间甚至还有很多相似点,例如,都乐于尝试和体验,都很灵活多变,都喜欢新事物……

Se(现实感官)——尽情作乐于物质感官世界

Ne(宽性直觉)——无限的跳跃式联想出各种脑洞

而以你的八维测试图来看,明显是ETP啊!所以你觉察一下,你到底是被动温和、冷淡理性、隔离人群的INTP?还是外向自信、大胆主动、虚浅享乐的ESTP?或者幽默逗趣、多才多艺、古怪善变的ENTP?


你是打通了任督六脉的intp


迈尔斯在1942年就做出了第一张mbti测试量表,而荣格45年开始曾在美国等地演讲,我觉得他至少是知道有这样的量表,可他为什么不做一张自己对八维认知的量表呢?

因为荣格对八维的理解是架构在他的分析心理学上的,而不是单独抽出来了,他做的心理类型是哲学和心理学(当时定义的心理学)的结合,是通过的分析而不是「测试」来认知人格。

包括迈尔斯,她也知道自己并非一个心理学家,也没有接受过当时明明有很多渠道求学习荣格派分析心理学,但她们并没有。从一开始mbti出发的目的就并不是「认知自己」而是「获得资本的青睐」,但从客观上讲,mbti确实扩展了荣格理论的受众,也让更多人得以接触荣格。

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希望在育儿方面做出具有里程碑式的贡献。她在流行杂志上著文,称女儿是「顺从-创造性」体系的一次胜利。在该体系模型下,只有服从了学习和工作的命令,才能获得友善、热情和玩耍的回报。

在给女儿读睡前故事前,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要求她完成一套严格的学习任务。因此,30岁后的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成为了一名成绩斐然的通才,以及一名获奖侦探小说家,她的小说中规中矩却不失吸引力。

一次次尝试和冒险让母女二人日后对个人性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母亲布里格斯利用索引卡,对她所遇到的每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进行分类,希望借此让荣格晦涩不清的作品走向世界。20世纪30年代,女儿迈尔斯在经济大萧条中失去了写小说挣得的收入,于是她转而将母亲的工作整理归类,最终形成了MBTI测试体系。

也就是说,这个测试从一开始就抛弃了心理学的验证方法,而直接使用了自己主观的经验来进行总结(荣格至少是开过实验室来用语词联想研究心理类型的),而mbti真的能帮助我们「认知自我」么?

至50年代中期,她成功说服了逾45所医学院利用它来招生,通用电气、标准石油公司和贝尔实验室等客户也用此测试进行招聘和提拔决策。如今,MBTI测试的应用更加广泛,不过主要集中在企业:构建团队,或是管培招聘。

Emre在介绍MBTI测试的起源和吸引力时,细致入微且不带任何评判色彩。她精彩再现了两位率性而为的女性如何在一个充满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企业界,实现自己的目标。作者的出色之处在于,她点出了MBTI测试的成功源于它较为笼统地总结了一个看似高深莫测的主题:自我。此外,由于测试结果总是积极正面的,因此深受用户青睐。

从上面的引用可以看出,mbti的用户一开始是公司和招生等等,包括到现在为止,mbti的主要方向依旧是「企业应用」,也就是寻找自己适合的工作和方向

从这个角度上看,mbti测试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

正如Emre阐释的那样,MBTI测试成了塑造「组织人」(The Organization Man)的完美工具,William H· Whyte早在1956年出版了同名畅销书籍。具体而言,该测试要求员工服从严格的企业制度,推崇成为「个体」的必要性。

这不仅强化了雇佣-解雇管理特权,还扼杀了集体抗争的欲望。透过所有这些散发著光芒的自由主义表面,MBTI深藏著一颗极度保守的黑暗内核。这是一个维持现状的工具,而不是改变社会的工具。事实上,它的政治功能显而易见,这恰好是因为它背后的研究基础是如此薄弱。

或许是大家在之后知道了mbti的内核并不是为了认知自我,然后就出现了所谓的八维测试,但是八维真的是可以测出来的么,或者说能用简单的行为-特质循环论证来测试出来么?关于论证可看:

林川登罗:向MBTIers发起的战书,mbti这样的特质论有哪些问题 ?(一)?

zhuanlan.zhihu.com图标

如果说mbti是一种一开始就是为了商业而出现的必然产物(唯物史观),就算没有mbti也会有其他的理论,那么八维测试的出现就像是一个照猫画虎的反类犬的实例,心里想的是荣格的心理类型,面前仿照的对象却是mbti,最后得出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结果。(论证出来以上的待更)

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说八维测试和mbti是没有意义的,但这些却是还有诸多的问题,曾经那些不好的方向已经过去了,而且当时出现也是必然的。我们既然现在知道了更好的渠道去认知和了解自己,那何必还用mbti和八维测试,为什么不试试直接从荣格的理论出发呢?或者从荣格的角度出发来再设计一套更加符合当代人格学的量表呢?

另外说一点,mbti的所指已经滑动了,现在mbti的所指也包含荣格的心理类型极其在荣格派的发展。如果说是批判迈尔斯,那也只是从分析心理学的角度去批判,但从商业和职业规划,还有管理学上来讲,迈尔斯所创造和发展的模型,依旧有不小的市场也为大众提供了不少的帮助,并且他们一家创造出来的符号也确实更加便于传播和沟通。

但是如果目的是认知自己,发掘自性,那么mbti和八维测试是远远不够的。


引用:

MBTI性格测试是什么?它为何会风靡全球??

tech.sina.com.cn图标

书籍是:The Personality Brokers: The Strange History of Myers-Briggs and the Birth of Personality Testing 亚马逊有。

关于能指和所指:

林川登罗:拉康入门:基本概念(一)——能指和所指及结构主义的其他?

zhuanlan.zhihu.com图标

一个荣格和mbti回答的汇总:

林川登罗:荣格与MBTI:回答与文章汇总?

zhuanlan.zhihu.com图标

因为MBTI和荣格八维就不是一套模型,MBTI是很典型的人格类型论,而荣格八维更偏向于人格特质论的模型。

人格理论主要分两类,一种是类型论,一种是特质论。

人格类型理论强调的是:群体间的差异,及群体间的特质与质的差异。也就是所谓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人格类型理论的模型相较特质论更为粗糙,且信效度较低。同时,人格类型论可以单通过表象观察获得,它忽视了个体与个体间的差异,但彰显了人群的基础差异。因为可以简单通过观察获得,并不严谨,一直不被心理学界承认。人格特质理论强调的是:个体间的差异,及个体间的特质与量的差异。也就是是一片叶子与其他叶子的差异。人格特质理论的模型相较类型论更为精细,且信效度更高。同时,人格特质理论需要通过个体的心理测量进行评估,便不可避免地忽视了群体与群体间的差异,但更多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细差异。MMPI及大五人格是基于人格特质论所有的模型

MBTI是人格类型论的代表模型:

MBTI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由非科班出身的迈尔斯母女根据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所塑造,而这在美国百废待兴的复工潮情况下,成为了美国人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工具。可以说的是,MBTI一直是人们用来进行企业管理和职业规划的工具。且在不同文化背景因素下,N和S的区分需要有更多调整,因为这会导致人们理解题意的方式不同节选自文章:人格类型论与人格特质论的差异

MBTI实际应用范畴:

节选自文章:谈谈MBTI的实际效用与文化影响、发展取向

在中国,我们最常见到使用MBTI的领域,通常是企业管理及职业生涯规划,这其中也包括了九型人格。

在这里就要说说MBTI的来源了:其本身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员工需要大量复岗,企业无暇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人力资源无法产生更好的效用;迈尔斯母女顺时而动,她们通过荣格的《心理类型》,所构建成的职业风格测量模型,通过这个模型避免不合适的人到不合适的岗位上。就这样,在企业百废待兴的时代背景下,MBTI推动了一次成功的复工潮,企业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

所以说,一开始这个模型的设立,本就不是奔著心理测量而去的,它也更不属于主流心理学的范畴,而后,MBTI也被运用了教育学的领域。

我们可以说的是,MBTI本身并不产生任何心理测量及治疗的效用,它本身只是基于社会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需要,所诞生的一个比男女分工二元论更加先进的社会角色分类模型。

MBTI在心理学范畴内并不能作为心理测量工具使用,而它本身也不遵循主流心理学本身的基本科学逻辑;但在进一步推动社会角色分工个体化,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上,它具备了一定的成就。如果放到人文社科中的社会角色分工的课题,那么MBTI这套工具也不失其科学性。

笔者在此前试想了许多种MBTI模型的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哪怕是被MBTI亚文化圈所看好的与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的发展取向,都难以让笔者信服。因为在笔者眼中,MBTI具有时代的科学限制性。其已经被主流心理学摒弃,且基本逻辑也难以与自体关系理论对应,所阐述的也只是表象上的社会角色分工。已经全然不属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理性、客观的科研范畴。我们又何必老调重弹,玩一场文艺复兴呢?(何况无论是心理学或是主流科研都基本不属于文学或艺术范畴)

因此,在笔者看来,MBTI最适宜且能够产生最大效益的发展取向,即是被纳入社会角色分工模型的领域中。

关于MBTI与荣格八维的分化与区别

节选自文章:浅析荣格八维(三)——MBTI与荣格八维的分化与区别

如果说MBTI是《心理类型》的私生子,那么荣格八维就是《心理类型》的嫡长子了。荣格分析心理学派的后继学者,根据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构建了一套用于个体咨询分析的模型,能够用于解释人及其毕生发展与象征。这就是荣格八维的来源,同时荣格八维也有官方著作与理论,请见笔者个人文章:

浅析荣格八维(五)——八功能与八原型(毕比模型)

MBTI则由非科班出身且没有任何心理学背景的迈尔斯母女所构建;而后者则由荣格的正统继承人——分析心理学的学者们一同完成,分析心理学亦属于精神分析的领域,而其中的沙盒疗法,自由联想与积极想像依然在被心理咨询界所使用。而后者则更多具有心理学的色彩。

在荣格八维认知系统中,人格保有了更大的发展性与变动性,我们能够根据自身的个体性有策略性、选择性地进行人格整合与自性化。这便是与MBTI最根本的不同——MBTI更为僵化,它更多只是商业海选的工具,且描述笼统模糊,量表也存在信效度的漏洞,忽略了人的个体性与可发展性。

关于MBTI的漏洞人们常存在的误区便是二元对立论,例如:

你是INTJ,你一定很理性坚决,那么你一定冷漠无情。

你是INFJ,你一定很圣母慈悲,那么你一定毫无逻辑。你是ESTJ,你一定很顽固不化,那么你一定无知自大。你是INFP,你一定很天马行空,那么你一定一事无成。

...

荣格八维的起源则是由正统的荣格分析心理学派的学者,根据《心理类型》由八人格进行八功能转化的,而分析心理学派又分三种流派:经典学派,原型学派,发展学派,而其中原型学派的John Beebe为荣格八维系统的建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有关于阴面四维功能的组织与整合。

在此我们看看荣格最基础的理念,来阐明荣格八维它本身与MBTI最显著的区别与可发展性,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荣格八维的原因:

荣格是第一位提出心理生命周期的理论家。他把成长看成持续进行的过程,用自性化来说明心理的发展。他认为人具有成为一个完整而独特的个体的内在需要,成为真正的自己这一过程就是自性化。根据荣格等人的描述,自性化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自性化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上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展「面具」,适应社会

【阳面四维,一二三四功能的发展】

第二阶段—面对阴影,发掘内心;

【阴面四维,五六功能的发展替补】

第三阶段—整合异质,实现完整;

【七八的发展与平衡】

第四阶段—触碰自性,成为自己。

【人格整合,自性化】

荣格八维认知功能的系统忠实于《心理类型》与荣格本人的理念,强调的是八种认知模式都在我们身上存在,只是使用频次不同,并且是可以通过荣格八维认知功能系统作为辅助,在人格整合后开始自性化的。而根据此二者,我们可以了解到MBTI的二分法是多么的脱节。而荣格的八类型也并不是简单粗暴地划分人格,而是基于并强调力比多(与弗洛伊德的强调性的力比多不同,荣格的力比多意指普遍的生命能量,他认为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基于力比多的活动,在此方面也包括性本能)的循环与作用形成的理论,用于反应性格差异,绝大多数人并没有那么典型,处于中间态,并往往会根据不同情景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地调整自己的内外倾表现。


本以为intp的卖点是ti呢,不用被这类奇怪的结果困扰,真是太走运了。


和mbti和荣格八维没关系

十六种思维模式钉死的上下线在这16张表里面。

之后的邀请不要包含任何mbti。有关字眼

取首两位功能序列当命名手段。

tine nite neti teni 四个类型在下面。


可以移步我另一个回答:

有大神可以科普一下荣格八维和 MBTI 的关系,以及荣格八维的内容吗??

www.zhihu.com图标

1.两者理论架构不同。

2.八维信效度很差,mbti信效度也不高。

3.此类量表主要用于娱乐,数据分析的意义不大。


荣格八维与mbti测量都是不准的

荣格八维与mbti测量都是不准的

荣格八维与mbti测量都是不准的!!!

建议是

多测不同版本的荣格八维

mbti参考下就可以

其实最好的方法是研究

荣格老爷子的书

把八维搞明白自然就行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