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是七十多歲的時候淋巴癌去世的,爺爺有七個小孩,姑姑也是老年得癌去世,最近伯伯也查出了胃癌,然後我的焦慮症就發作了,覺得很恐慌,本身我就有很嚴重的焦慮症,這下這些打擊讓我真的崩潰了,我好怕我也得了絕症最後死掉…而且疫情在家下巴淋巴結腫大好幾個月,伴隨喉嚨發炎一直沒好,上個月去醫院拍了片顯示淋巴腫大醫生說沒什麼大問題,但我還是好擔心,會不會身體裡面某個部位已經長了腫瘤啊嗚嗚嗚,要怎麼調整心態和篩查呢?


首先需要看看家族裡是不是所有人,都是患同一個癌症,如果不是可能是環境的原因。不一定基因的問題。關於癌症和遺傳,癌度APP里有一個視頻課程。《凱哥談防癌》裡面講述的比較好,其實可以去看一下,這個是免費的公益視頻課,還是比較有幫助。

癌症這個疾病是部分會遺傳,部分癌症會遺傳。遺傳的是某些突變的基因,比如BRCA基因,這個基因是參與基因修復的,如果這個基因突變了,人就只剩下一份正常的基因了,很容易另一份基因也發生突變,這樣人就沒有正常的基因可以參與基因修復了,就容易患乳腺癌和卵巢癌。

癌症的遺傳,是所謂的二次打擊學說,比如上面這個圖。一個人遺傳了一個壞基因,全身都是只有一份正常的基因了,如果後天再發生一次突變,就導致癌症了。但是對於正常的人來說,全身有兩份基因是正常的。不大可能在同一個細胞,同一個基因發生兩次突變,兩個基因都失效了,這種概率比較小。所以遺傳了有害基因,確實大大增加了人患癌的風險。


繼承了癌症易感性基因的人是否肯定會罹患癌症?

不會。即使家族中存在癌症易感基因,也不一定意味著每個繼承該變異的人都會患上癌症。有幾個因素影響獲得了遺傳易感基因最終是否會確診癌症。一種是該變體的外顯率。當所有所有攜帶變異的人中只有一部分最終患病時,稱外顯率不完全或降低。另一種是遺傳性癌症表達能力,也會不同。也就是說,遺傳變異的人表現出該綜合症的癥狀和體征的程度可能會有所不同,包括相關癌症的發展。生活方式因素和環境風險也會影響疾病的表達。

哪些基因屬於高度遺傳易感基因,並可用於癌症風險評估?

已經描述了50多種遺傳性癌症綜合征。有關家族性癌症易感綜合征的列表,我明天發。其中大多數是由有害變體導致的,這些有害變體以常染色體顯性方式遺傳 -也就是說,從一個父母那裡繼承的基因的單個改變拷貝就足以增加一個人患上癌症的機會。對於大多數這些綜合征,可以進行有害變異的基因檢測。

還可以對與遺傳綜合征無關但已發現會增加患癌風險的幾種遺傳遺傳變異進行檢測。例子包括PALB2(與乳腺癌和胰腺癌風險增加),CHEK2(乳腺癌和結直腸癌),BRIP1(卵巢癌)以及RAD51C和RAD51D(卵巢癌)的遺傳變異。

哪部分人應該考慮對家族患癌風險進行評估?

家族中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之一的群體,如果本人及家庭成員中有符合家庭病史的特徵,可能需要注意患病風險,如有必要進行遺傳性基因篩查:

· 癌症被診斷為異常年輕

· 同一個人發生幾種不同類型的癌症

· 一組配對器官中的兩個器官同時癌變,例如雙腎或雙乳

· 幾個一級親屬(一個人的父母,兄弟姐妹或孩子)患有相同類型的癌症(例如,患有乳腺癌的母親,女兒和姐妹);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家庭成員;肺癌:結腸癌和子宮內膜癌的家庭成員

· 特定癌症類型的異常病例(例如,男性乳腺癌)

· 已知與遺傳性癌症綜合征相關的先天缺陷的存在,例如某些非癌性(良性)皮膚生長、息肉、結節和與1型神經纖維瘤病相關的骨骼異常。

· 已知種族或族裔成員患有某種遺傳性癌症易感性綜合征的風險增加,並且具有上述一項或多項特徵

· 幾位患有癌症的家庭成員

如果某人本人和家庭成員存在上述的特點,擔心自己和家庭成員可能患具有高風險的話,通常建議,如果可能,患有癌症的家庭成員應先進行遺傳篩查和檢測,以更加確定家庭遺傳癌症變異。但不建議提前手術切除易患病部位。例如,安吉麗娜·朱莉通過基因篩查攜帶遺傳變異BRCA1易患乳腺癌和卵巢癌,並切除雙側乳腺和卵巢。

如果已經發現該家庭中的某人患有遺傳易感性綜合征,那麼任何可能遺傳了該變異體的家庭成員都應考慮進行基因檢測,即使他們尚未(尚未)患有癌症。了解他們的風險可能有助於他們預防未來的癌症。


有家族病史,就更要注重每年的定期體檢了,建議你針對性地做好體檢攻略!

「去年體檢一切正常,為何今年一查就是癌症晚期,體檢到底有沒有用?」

在保險行業這幾年,我聽說過不少類似的情況。

很多人做著「中國式體檢」,像「工廠流水線」般走個過場,根本就達不到體檢的目的。

為了寫這篇回答,我特意和醫生朋友,還有公司核保出身的同事,溝通了很久...

總結了 常規體檢必備項目專項體檢選擇,以及 體檢機構怎麼選、體檢前後注意事項!

文章有點長,但乾貨滿滿,看不完可以先收藏起來,等有時間慢慢研究; 但不要只收藏不點贊,更不要忘記看!

大多數人的體檢,通常是 單位體檢團購套餐,這些體檢項目都是標準化的,往往千人一面,沒有針對性。

比如說,早期癌症通常不會影響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等生理指標,普通體檢幾乎就沒有辦法查出來。

想要真正有效地體檢,那就需要採取 常規體檢 + 專項體檢 的組合。

  • 常規體檢:針對普通人群的檢查,不同年齡段的體檢項目略有差異。
  • 專項體檢:針對有特殊癥狀、高危人群的檢查,需要了解自己的情況或結合醫生的建議。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的體檢過於簡單,甚至連常規體檢都算不上。

因此,很多疾病沒有提前查出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常規體檢套餐,如何挑選?

為了給大家更加直觀的實操建議,我查閱了大量的醫學資料,也諮詢了身邊的醫生朋友;

最終整理出 各年齡段的常規體檢表

大家只要找到自己的年齡段,「對號入座」就可以了。

可以看到,不同年齡段的身體情況不同,要進行的體檢項目也不一樣。一般年齡越大,需要體檢的項目也就越多。

下面我們分年齡段來看看:

1、 40 歲以下

年富力強的年紀,主要做一些基礎體檢項目。但由於工作生活壓力較大,很多疾病逐漸年輕化,所以也要注重血壓、血糖、血脂,以及常規的影像檢查。

2、 40 - 50 歲

到了不惑之年,隨著身體的免疫力降低,很多疾病的發病率也逐漸升高,要更加重視 心腦血管疾病癌症 的篩查。

比如:

  • 增加心腦血管疾病檢查:頸動脈彩超、心臟彩超、經顱多普勒腦血流圖
  • 增加肺癌、胃腸癌篩查:低劑量螺旋 CT 篩查肺癌、胃腸鏡篩查胃癌

3、 50 歲以上

步入中老年,也就到了疾病的高發期,更要注意「 體檢加餐 」,進行更全面的檢查。心腦血管、糖尿病、腎損害、眼底和耳底病變等都是不容忽視的。

比如:

  • 增加心腦血管疾病檢查:冠狀動脈 CT、頭顱 CT 平掃或核磁

以上常規體檢項目,適用於大部分人,大家根據自己的年齡段來選擇就好了。

二、專項體檢,又該如何選擇?

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家族病史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的潛在風險會比別人高一些。

這時候就需要採取 常規體檢 + 專項體檢 ,來更好地了解身體狀況。

為此,深藍君也整理了 癌症、心腦血管 等疾病的「高危人群專項體檢表」:

上表都是國人高發的疾病,對應的專項體檢項目也不同。但高發人群普遍存在以下特點:

1、有家族遺傳病史

很多高發疾病與家族遺傳有關。如果在你的家人中,某種疾病比較高發,那就建議進行相關的專項體檢。

深藍君以前也看過一則新聞:

同一個家庭,父親和哥哥都患了胃癌,於是弟妹四人堅持每年做胃癌篩查,果然都陸續查出早期胃癌。幸好發現及時,病情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另外,心腦血管、糖尿病、腎病等也受家族病史影響,大家也要重點關注一下。

2、有個人既往病史

疾病的發生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如果過去有相關的疾病史,就更應該加強檢查。

比如說,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史、胃炎病史,就應該重點關注胃癌篩查;如果有慢性肝病史,就更應該關注肝癌相關的篩查。

3、長期不良生活習慣

可以說,所有的疾病都和生活習慣密不可分,健康的生活習慣才配得上健康的身體。因此,有不良生活習慣的朋友要注意了。

如果長期大量抽煙,或者長期在有毒有害環境工作,那就要特別關注肺癌篩查。

總之,建議大家多了解家族的疾病史,關愛家人,珍惜自己,預防疾病從改掉不良生活習慣開始。

三、關於體檢,這幾點很重要!

體檢時,我們會接觸到各種檢查項目和指標,普通人很難輕鬆看懂。在這裡,深藍君也整理了大家的常見問題。

1、腫瘤標誌物異常,就是得癌症了?

直接說結論:腫瘤標誌物異常,並不代表有癌症;而指標正常,也不代表一定沒癌症。

檢查腫瘤標誌物,只是發現癌症的其中一種手段。但如果要確診癌症,還得結合多項檢查,才能提高準確性。

所以說,就算查出腫瘤標誌物異常,也不用太過擔心。通常醫生會要求你複查,再來進行綜合判斷。

2、越貴的體檢就越好?

在體檢中心,常能看到動輒數萬元的 「高端體檢套餐」。不過體檢和保險一樣,需要因人而異,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以 PET - CT 為例,這種檢查每次花費 1 萬左右,可是並不適合作為常規檢查,主要針對 特定高危人群

比如說,在 X 光、CT、MRI 高度懷疑惡變,或者對一些沒辦法查找病源的腫瘤,才會考慮做。

因此,體檢前要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是適合常規體檢,還是要進行專項體檢?明明幾百塊就能解決的問題,沒必要花更多的錢。

3、去哪裡體檢,更加靠譜?

除了公立醫院,如今的民營體檢機構也越來越多,比如:美年大健康、愛康國賓、慈銘、瑞慈等。

兩種機構的差異如下:

  • 公立醫院:受國家嚴格監管,公信度較強,體檢查出問題可以及時治療,但也存在「排隊難」等問題。
  • 民營體檢機構:體檢環境和服務較好,但民營機構可能會追求更多的利潤,從而給用戶推銷更貴的體檢套餐。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公立醫院和體檢機構都有各自的優勢,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就好。

如果大家不想挑來挑去那麼麻煩,也可以像深藍君一樣,直接去當地的三甲醫院就好,心裡也會更踏實一點。

四、體檢報告異常,影響買保險嗎?

體檢與保險,都是應對風險的方式,一個側重事前預防,一個注重事後補救。

體檢結果和健康告知,是直接相關的,所以很多人買保險之前就會糾結,到底要不要告知,以及如何告知?

我整理了關於體檢,大家在健康告知階段需要注意的問題:

1、多份體檢報告,以哪份為準?

人的一生中會參加各種各樣的體檢,公司入職要體檢,學校定期要體檢,偶爾不舒服也要做體檢。

面對這麼多體檢報告,難免會有衝突,那保險公司會以哪份為準呢?我總結如下:

  • 個人體檢 VS 公司體檢,以公司為準。
  • 2 年前的體檢 VS 1 年內的體檢,以最新的體檢為準。
  • 體檢機構 VS 公立醫院體檢中心,以公立醫院為準。
  • 二級醫院 VS 三級醫院,以等級高的醫院為準。
  • 醫院體檢中心 VS 醫院專項檢查,以針對性檢查為準。

不管哪種情況都不必擔心,將相對更有價值的報告提交給保險公司,讓核保人員去處理就好。

2、體檢異常的那些箭頭,要告知嗎?

通常情況下,一個身體正常的年輕小伙去做一套全身體檢,多多少少都會發現一些不達標項目,更別說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了。

而有的人,特別擔心保險公司理賠時會耍賴 ,所以會 把自己過往全部的體檢情況或從小到大就醫經歷,都告知保險公司

比如乙肝表面抗體+、高密度脂蛋白 HDL 增高等,其實都是很正常的,並不是所有的小箭頭、陽性指標都是不利的或病理性的。 甚至有人把做過的基因檢測都告知保險公司,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這種情況下,不僅增加了保險公司核保人員的工作量,也讓核保員更加小心謹慎,所以核保結論也會更加苛刻。

如果你沒辦法判斷,可以諮詢一下體檢醫生,或者如實告知也挺好。

買保險如何進行如實告知?

推薦大家閱讀這篇文章《掌握「健康告知」的全部技巧》,大家可以了解買保險健康告知的規則。

五、體檢記錄,保險公司查的到嗎?

一般身體有狀況的朋友,都會問深藍君這個問題,答案是當然有機會被查到。

我們可以看一下投保須知的這一條:

所以在理賠的時候,保險公司有權利從各種渠道去獲取你醫療記錄。

深藍君就這個問題和保險公司核賠崗的同事進行溝通,得到的結論如下:

雖然國內醫院的診療信息為實名制,但是國內醫院的 IT 水平仍然較低,所以有的醫療記錄是沒有聯網的。 在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下,保險公司如果要查閱個人的就醫記錄,是需要一家一家去查的。體檢記錄也是如此,目前市場上體檢機構也五花八門,這也給調查客觀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礙。

還是那句話,能不能查到並不是關鍵,關鍵是要做好健康告知,買保險買的就是心安和保障,建議不要抱有僥倖的心理。

一點心裡話

在 我身邊的三個抗癌故事 中,我收到不少朋友的反饋,其中一條是這樣寫的:

我們要樂觀面對未來,也許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但仍然要重視健康做好體檢,還要買對保險以防萬一。

在我看來,無論體檢還是保險,都是科學面對風險的方式,每一個現代人都應該做好這兩點。

在體檢與保險的 8 個問題 中,我也做過更加詳細的分析,推薦大家閱讀。

如果是男性,我今年父親節還專門寫過一篇體檢攻略,點擊:

明天父親節,這是我認為最好的「兩份禮物」?

mp.weixin.qq.com圖標

寫在最後

我是深藍君,專註保險測評,日常科普社保和商業保險乾貨!

碼字不易,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用,記得點贊收藏~

有任何保險疑問,歡迎關注 深藍保機構號:

給我留言或私信,或者 點這裡諮詢,我都會盡我所能一一為你解答。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盡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盡量保持一個比較樂觀積極的心態,有事及時解決,別憋在心裡;適當進行體育鍛煉等。總之,記住一句,有癌症家族史的人,不一定就會得癌症,所以不要過度擔心,但是仍要提高警惕,做好預防工作


很多人對於家族性腫瘤是否與遺傳相關始終存在著疑問,可以肯定地說,癌症的確與遺傳存在著一些相關性,但並非所有,也不會直接傳給下一代,而是某種意義上的癌症易感性。例如,有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如果抑癌基因BRCA1出現突變,其後代罹患乳腺癌的幾率就會比其他人高,但並不意味著其後代一定患癌。

此外,正常人體每個細胞有46條染色體,各種致癌因子可以引起染色體畸變,使得這種染色體在數目和形態上與正常細胞不同,這種染色體的畸變有時會遺傳給後代,使其下一代具有患癌的可能性。例如第13號染色體缺失的人易患視網膜母細胞瘤;第22號染色體缺失的人,往往伴有慢性白血病

從發病機理來說,最主要原因是癌相關基因的變異。一方面,細胞內控制增殖、促進凋亡的抑癌基因突變,使得細胞失去了正常生長的調控;另一方面,促進細胞分裂的原癌基因突變後,發揮了癌基因的作用,促使細胞惡性增殖,最終導致癌症。

與遺傳相關的癌症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完全由基因決定的遺傳性腫瘤,往往有家族史,發病年齡早,多為雙側性或多發性;另一類是沒有明確遺傳物質基礎,但有明顯遺傳傾向的腫瘤,一般多散發,發病年齡較遲。遺傳性腫瘤不多,常見於兒童腎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另一種具有遺傳傾向的腫瘤,如結腸癌與飲食關係密切相關,在家庭中如果父母患有因多發性結腸息肉瘤導致的結腸癌,其子女患上同類癌症的可能性高達50%。肺癌的發病雖然與環境相關,但有報道顯示,吸煙者的近親中有患肺癌的,其患肺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14倍;日本調查證明,肺鱗癌患者中,35.8%有家族史,女性肺泡細胞癌患者中,有家族史的高達58.3%。胃癌病人的一級親屬,即父母和兄弟姐妹,得胃癌的危險性比一般人群平均高3倍。

專家分析,癌症的家族性有兩種表現,一是多人患不同的癌症,二是一個家族中存在某種癌聚集現象,雖然家族性能夠說明癌症具有一定的遺傳性,但並不代表所有人都會被遺傳,共同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更容易讓家族出現相同的癌症。

一套完整的癌症篩查應有3部分。第一是背景調查,包括家族史、個人病史和遺傳史等,這能幫醫生鎖定高風險人群,確定下一步的篩查項目。若跳過這一步,癌篩等同於大海撈針,是不靠譜的。第二是血液檢查,包括腫瘤標誌物、血常規、尿常規和生化檢查,從這些指標異常里,專業醫生能發現癌症的蛛絲馬跡。第三是影像學檢查,如CT、核磁、胃腸鏡等,這些檢查最能發現身體異常。檢查後的隨訪也很重要,因為癌篩並非一勞永逸,有的人可以一年或幾年查一回,風險高的則需一年多查幾次。

針對特定人群,有些篩查是必須做的,比如乳腺癌高風險人群,每年做一次B超和鉬靶檢查就很有必要。患肺癌風險高的,建議每年做一次低劑量的螺旋CT,輻射量很小,甚至低於我們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的輻射,非常安全。胃鏡和腸鏡檢查做起來雖痛苦一點,但它們對胃癌和腸癌高風險人群必不可少,建議每年一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