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因為「性能得符合售價,要不買家不答應」。

就像M2剛開始必須用N55引擎,是為了不和M4衝突,後期M2C用了S55引擎,馬力還是不能大於M4,而且M2的車架,重心也不如M4。

再看,M3到M5,M5不僅馬力更大,輪胎更寬,而且M3前懸掛只是麥佛遜結構,而M5是雙叉臂,現在又加上了四驅。

總結一下就是,輕+小的車天生優勢很大,但是車企必須讓性能符合售價,所以在大車上面無限加料。更大的馬力,更寬的輪胎,更好的懸架結構,更高的科技(比如紐北最速四門車,AMG GT63的後輪轉向)等等,這讓大車在性能上超越小車成為了可能。

但是話說回來,如果同樣200W造價,一臺大車,一臺小車,肯定小車快的多,先天結構使然。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改車,玩車都是玩小車。


有的人真的是太酸了。一定是我在街上正好遇見了帶著我名字車牌的車。BTW 我名字的車牌就兩張,一個姓一個名。一般是幾個月換一個車 或者車賣了換到一個臺車。 現在因為同時有超過兩臺車 所以M6和另外一臺車並沒有掛定製牌。


有人似乎對我的車有所疑問,so 發幾張車

這是2019年範圍內持有過的車。

當時我看了很久m2最後沒有下手。原因是不想直接買一臺原廠就改好的車。所以買了臺E92 M3來做track tool,現在是supercharged。不過最近還是覺得大了些,在考慮弄臺e46改成track car。

我其他車的圖片歡迎從別的回答裡面找。 沒有什麼吹不吹的,開過就是開過,有過就是有過,跑過賽道就是跑過。S63,RS7,我都下過賽道,M2也在賽道上跑過,不是competition罷了。牛和馬也跑過。各位要是真的經常跑賽道就會知道重,大的車是有多麼難受。


這個問題來答.

跟題目相關的我有過:M3,5,6 S8 S63 ftypeR

開過/想過買的有 M2 M4 Rs5 RS 7 M760

首先你的問題不太成立,啥叫遠遠跑不過啊……

車也不是隻有0-60加速的嘛。要我說,你要是問「為什麼像RS7這樣的車,有很高的馬力,卻跑不過RS3…」我覺得這樣才合理些…賽道上遛一圈,我真不覺得RS7 跑得過RS3,剎車撐不撐得住20分鐘都說不定…

其次的分類不太對。要我分的話:

Rs3 TTRS M2 1M 一組

M3 M4 RS4,5一組

M5 (M6)RS6 一組

Rs7 M8 S63一組

這些從上往下重量增加,馬力增大。

用途和目標也不一樣,最上面是最娛樂的,買來玩的,適合去賽道瀟灑瀟灑的。實用性不強的。

往下一點犧牲一點賽道和娛樂,增加一點實用性

…以此類推。

最下面的一組基本上是來炫技和強調品牌身份的,實在是沒什麼人拿去跑賽道。

用來賽道/跑山玩的車並不需要很大的馬力就能得到效果。然而後面的車越來越重越來越大,馬力也不得不提升 來從另外一個方面體現「性能」。

雖然馬力小,如果你給我選RS3 或者RS7的話 我更願意開RS3下賽道。畢竟經常跑賽道的人都知道,車重和大小比馬力更重要。你大我80馬力,我出彎速度比你快8mile/h,剎車比你衰減少,散熱比你好…

為啥不給Rs3/M2這些附上更大的馬力?

也不是不可以 自己改就好了。原廠是要追求平衡的,並不是馬力越大就越好駕馭。相反,馬力越大就要匹配更好的散熱,更好的剎車,更好的懸掛等等…成本也是大幅度上漲…實在是沒有必要。

要我說的話M2 competition確實足夠看了,也是手感和馬力的良好平衡。

不過畢竟手感這玩意太玄學,沒開過的人也很難理解,仁者見仁吧。不過要我說,還是小的好啊……


只聊聊M2和M4的對比。

猶記得M2剛發布的時候,配置單上列出來的N55B30讓所有人都驚呼「這不是真正的M!」,還不就是因為沒有S系列引擎?

為什麼當時的M2不搭配S55發動機?我無責任猜測一下,可能就是因為當時的M3/M4還不夠強,M2若搭配了S55可能會在各項性能上超過M3/M4,為此強行限制了M2。

為什麼後來的M2 雷霆版又搭配了S55呢?我再次無責任猜測一下,可能是因為M3/M4性能得到了升級,給M2留出了升級空間。

而在3系已經換代,M3/M4換代也箭在弦上的今天,M2得到更多性能升級也是必然的

————以上全部,都服從一個邏輯:至少顯性性能(比如靜止加速)必須是M5強於M3強於M2

M2這種佔盡輕+短優勢的車型必然會在科技/馬力上給老大哥讓步——喪心病狂的寶馬甚至曾經還讓全系給商務豪華的M760Li讓步,你說是不是瘋了。


不至於遠遠跑不過

只是馬力,缸數,直線加速能力有差距。

賽道上並不是一定的

比如f82的m4並沒有在賽道上比m2c有多少優勢,很多賽道圈速幾乎一樣,而且跑山的話m2c可能更快一些。

同樣賓士c63也不比a45s快出很多。

奧迪就更明顯了 rs4和rs5圈速經常跑不過ttrs,明明馬力更大了。

只有經常跑賽道的人才知道什麼叫「寧可輕100kg,不要大100匹」

馬力沒有是不行,但不是馬力越大就越好,很多時候一臺很重的大馬力車真的是跑不過一臺很輕但馬力較小的車的。

600lt vs 720s,就是例子,浙賽差距3秒多。

不負責任的預測,雖然f90的m5目前是寶馬m裏刷圈最快的,但新s58發動機+四驅+8at的510匹m3m4很可能可以達到甚至超過m5的賽道表現

對了還有488pista賽道幹812也沒問題。

所以你的提問並不完全正確,至少反例很多,遠不能說「遠遠跑不過」

再者嘛,畢竟花了更多錢,理應在更大的車上配置更大的性能參數和更好的配置,這點也是基本邏輯。咱們不說性能車,就說寶馬1系3系5系7系,賓士的a,c,e,s這些,哪個不是級別越高基礎性能越好,你難道給一臺7系寶馬配個1.5t三缸前驅嗎?那誰買這車?


題主這個問題一般問的是直線加速,在這裡要討論一個問題,就是直線加速穩定性。

現在不是缸數就是正義了,所有數據都被數字化,在直線比賽裏數字就是正義。數字越大,加速越快(非絕對)。

但是再快也要考慮一個問題,能不能開。速度快速提升下越短軸距越容易失控,這就是短軸距車救車是越難的,個人感覺是M2C會比M4 GTS更好玩,但是真玩脫了要救車M4 GTS是要比M2C容易的,這個不僅僅是什麼懸掛問題啥的,最重要的就是軸距。這個世界上玩直線加速的人本來就不多,更不用說頭鐵玩0-400m加速9秒內的人了,那種人對於這種車輛操縱能力真的不是普通人能比擬的,而M4或者M2C啥的車型都是給大眾消費的,馬力只需要足而且突破不了那羣購買用戶的駕駛操控極限就夠了,而且根據車輛物理設計學來說軸距越長對於加速安定性是越好的,意味著駕駛難度的降低,能讓水平更差的人享受到快速加速的美好。

第二件事,現在大型車都有四驅了,主要還是有空間塞進去四驅,小車很難在一個小車身裏塞進去一個很大的發動機加四驅系統,對於直線加速來說在國內這個大環境下四驅的加持會讓水平更低的人安全享受到更快的加速,而一些小車先天劣勢就導致只能後驅或前驅,讓本身操作難度再次上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