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實現永生是可能的,而且符合宇宙的發展趨勢——從盲目到準確。早期宇宙非常盲目地進行物質變化,物質隨機碰撞、組合;隨後形成了星系,宇宙更加有序地運行;之後產生了生命,能夠更加有目的地控制物質變化。早期生命的進化仍然非常盲目:因為不能確定適應環境的個體是怎樣的,所以產生大量個體卻只有極少數存活。但是生命的進化方式也在進化,生命能夠在產生個體之前進行初步模擬,比如說產生大量精子,選出更有可能適應環境的精子,只讓它們產生個體。同時親代可以對少量的後代進行精心照顧,進一步提高了存活率和物種進化的速度。生命的發展越來越體現出「準確地選擇和控制」的特點,不用產生很多註定失敗的個體,而且個體具有更強的改變自身適應環境的能力。減少死亡是生命發展的趨勢,因為死亡意味著物質和能量的浪費,是落後的迫不得已的方式。如果能夠只產生少量達到同樣目的的個體,生命必然會選擇這種方式。

現在的人類適應環境的改變能力還不夠強,一些舊思想會根深蒂固,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難以接受新思想,如果不死亡會限制人類的發展。正如玻爾所言「新理論被接受不是因為反對它的人改變了立場,而是因為反對它的人都死了。」人類需要做到隨著時代變化做出更多適應性的改變,使得永生不會阻礙歷史進步。同時死亡的心理作用提供了人類發展的很多動力,人類需要具有更強的主動性去完成一些過去在死亡驅動下完成的事。如果做到這些,永生是完全合理的。雖然這只是理論上的永生,到一定階段還是會有無法解決的限制,導致被迫結束,就像朝代一樣。

實現永生的載體肯定不會是現在的人體,因為不僅會衰老而且太脆弱了,與各種疾病鬥爭就像原始人與各種猛獸鬥爭一樣,是落後的體現。永生的載體可能是基因改造後的人體,也可能是機器,抑或二者的結合體。我認為最有可能是一種全新的載體,很可能是充分利用物質性質構造的一個擁有很多優良特性的載體。談到充分利用物質的性質,生命遠遠超過目前的任何人造物。即使一個細胞都充分發揮了非常多種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而且巧妙地組合,完成複雜的功能。人造物對物質的利用不那麼充分,雖然可能採用了一些自然界沒有的材料和設計,但是巧妙程度遠不及生命。比生命更巧妙和充分利用物質性質的載體將在未來作為永生的載體,將避免生命的很多缺陷,比如對地球環境的過於依賴、自我改變的能力有限等等。

為什麼人類現在還不能脫離肉體?除了技術原因外的原因之一是人類的文明程度還不夠高,如果過早地脫離肉體,人類很可能肆無忌憚地破壞自然界,因為自然界對人類的意義很小了。當人類還依靠肉體時,污染環境會影響自身,人類會有所顧忌。只有當人類文明發展到即使污染環境不會影響人類時也不會污染環境時,人類才能脫離肉體。

進入新載體意味著需要意識的轉移,而意識是一個難題,也許不是僅僅通過技術能夠解決的。為什麼意識保留才能認為是永生?同樣的,前文所述的永生後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思想,那麼一段時間後思想已經非常不同了,如何認為還是同一個人?或許在於獨一無二的意識和一些有個人特徵的記憶。這些提供真實世界的體驗感和自我存在的滿足感,使得人類能夠更好地適應環境。

總而言之,永生是符合宇宙發展方向的,但是要實現不僅需要解決技術問題,還需要解決很多哲學問題,需要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即使實現永生也只是理論上的,幾乎可以肯定到一定階段會積累一些無法避免的矛盾導致被推翻,真正的永生也許永遠無法實現,但是個體因為自我改變的能力不斷提高,能夠存在的時間會越來越長。

劉逸川:對永生的預測?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從物理理論上來說,一個系統以增加外部的熵為代價,持續產生負熵流是可以一直保持高度有序的狀態。不過人類真的實現了永生,生理心理結構已經有了極大的變化了,屆時可能不能稱之為人類了。


得看你是指的是那種類型的永生,肉體是不可以的,你可以讓的精神永生


可以


只要不滅絕就是永生


先做出通用智能,再以遠超人類的超級智能加速科研,數年可把生命科學推進到無所不能。但通用智能本身沒有幾十上百年難以做出來。


凡是存在的都是必然滅亡的。

天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死亡就是永生的開始,只是沒了感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