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中國房價行情平台上的15個副省級城市,其中第一的深圳是榜尾長春的7.6倍,你的城市怎麼樣,靠自己真的買得起房嗎,拿著微薄的工資面對房價真的十分焦慮,希望大家能分享一下


這15個副省級市的樓價,表現出了比較突出的南北方差異——基本上樓價高的大城市都會東部地區沿海城市,而樓價最少的好多個大城市,都會華北地區。

總體看來,一方面因為北方地區一部分大城市今年房價回調函數的幅度較強,銷售市場減溫的力度過大,在一定水平上必須對現行政策開展適度調節以確保房地產業穩定發展趨勢,另一方面城市房價也與自身的產業發展規劃、供貨狀況和住戶消費力密不可分有關。

這幾年的房市,好像一直在加強一個定義——

北方樓市早已不行。

先而言大局意識,這幾年的北方樓市,論表現,確實是缺乏活力。自然,這一「表現」關鍵指的是樓價。

在各種組織公布的樓價總榜中,北方地區的樓價上漲幅度,大多數是不盡如人意。環北京一帶的樓價早就下降,天津樓市乃至由於減價走上熱搜榜,東北小城鶴崗也是憑著2萬元一套房,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刷足了優越感。

樓價下滑的背後,通常是本地較高的庫存量壓力、經濟發展經濟下行壓力、欠缺人口數量誘惑力的壓力。如同前三季度,哈爾濱GDP環比下降3.3%,GDP總產量穩居副省級市最終一位,乃至位於洛陽等三線城市以後。毫無疑問,房地產業做為支柱性產業鏈的影響力不容置疑,許多大城市的財政局來源於便是房地產業

地產行業應該是經濟體系中的一方面,而不應該是經濟體系中十分關鍵的一方面。解決房地產業依賴感的過程也是發展趨勢各類實體經濟的過程,僅有讓房地產業以外各類人民團體穩步發展,經濟發展布局才會越走越寬。且當大城市的經濟形勢不可以吸引住充足的增加人口數量,那轉過頭來,再探討樓價也便失去實際意義。


怎麼叫買的起房,是買個郊區單間配套30個平方,首付兩成還貸三十年,還是一步到位,1000平方大別墅,全款買房精裝修?

前一個可能就花個幾萬塊就能搞定,不用靠父母,勒緊褲腰帶攢錢兩三年就能搞定。後一個估計要花一個億,只能靠家裡有礦了。

所以關鍵看你買什麼房,要選前一種,大部分都能買房,要選後一個,99%只能望房興嘆,然後上網開懟。


感覺房子是富人才買得起的。窮人要幫富人打工一輩子才有可能施捨一套半套給窮人。


我記得之前統計的數據,深圳是6萬多?

這意思深圳又小漲了一萬塊了?

那些說深圳要暴跌的人呢?

又要開始「小漲一萬,暴跌24塊」的遊戲了嗎?

既然是年輕人,要麼有家裡的支持,早點安家置業。

沒有家庭支持的,要麼努力工作,努力提升自己,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攢錢先上車再說。

在10幾年前,沒有家庭的支持,剛剛畢業兩三年,三五年就想買房,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樣會很焦慮。找准自己的定位,劃定好自己想置業的範圍,腳踏實地的,一步一步的來。天天盯著最精華最核心的區域喊房價貴,誰也沒轍。房價不是能喊下來的,也不是能罵下來的,如果可以,80後的人早就把房價弄下來了。


年輕人買不起房,買得起都是家裡給錢買的。


如果你存不到,湊不出首付,那麼很遺憾,你不屬於這個城市。

年輕人在大城市第一套房子是敲門磚,可以接受地段偏一點,上班一個半小時之內都可以接受的。以上海為例,剛出外環的地段,靠近地鐵的2000年之前的老公房,200萬出頭可以買到兩室戶,首房首貸首付百分之35,加上稅費中介費80萬以內完全可以上車,月供不到7000。在上海的外地人購房資格是社保滿五年且已婚,五年去湊這個首付,加上結婚家裡補貼一點,首付基本問題不大。剛結婚的年輕人兩個人上班這個月供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壓力的。過個五年十年,隨著年齡的增長,收入也在提高,再去按實際情況置換地段和房型。而且房貸基本上是普通人這輩子可以撬動的最高的槓桿了。你不買房,我相信大概率這個七千塊也省不下來。

至於說房價漲跌,國家政策是維持房地產市場不要崩盤,也不允許崩盤。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情況下房地產會崩盤呢?房地產的價值歸根結底是人們的共識,所有人都相信房地產不會暴跌,那麼就不會跌。但是如果國家限購限貸用力過猛,打破北上永遠漲的「定律」甚至短期讓房地產降溫,降價,那麼立馬就會打破這個共識,不再有人接盤,崩潰就不遠了!既然國家需要的是房地產市場穩定,那麼最穩定的方式是什麼?穩步上漲,最好稍微高於銀行理財,剛剛好跑過通貨膨脹,保持一定的市場活力,保持大家的共識!

所以我的結論是,買得起,有條件的也應該買。


人在武漢,已經買了,三環內離公司7公里差不多。價格也1w9了。

房價再怎麼降也不會腰斬吧,就算是便宜個1k2k的,那時候再買這個區域的房子也只剩二手房了。

畢業兩年存了25w,買房還能扣稅,每年還能省個1k多。

早買晚買都得買,未來的事那說得准,有個住的地兒管他虧便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