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科學家葉培建近日在採訪中表示,中國將於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並計劃在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週年(2021年)之前降落在火星。我國的火星探測器暫時命名為「火星一號」。

1.探測器預計2020年發射,目前相關方面進展如何?

2.中國火星探測前景如何?這次的火星探測可能會有哪些任務完成,有哪些階段?

3.設計,建造,發射,控制火星探測器相比之前的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有哪些技術難點要攻克?

4.我國火星探索和西方差距如何,差在哪些方面?

5.有沒有可能2030年實現載人登上火星呢?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十一院研究員周偉江透露,我國計劃於 2020 年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已完成氣動外形設計,以及氣動力、氣動熱設計工作。據瞭解,我國火星探測任務力爭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三大目標。其中,著陸器的著陸過程涉及到多項空氣動力學難題。


謝天謝地你來了?

先說照片,NASA的Mars2020探測器、歐空局和俄羅斯聯合研製的ExoMars2020照片一堆一堆的,相關進展及時在網上公佈,我們也發了一張照片,不容易啊!

剛剛發現航天科技官微把微博刪了,幾個意思?

中國的2020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1月得到國家批准立項,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在火星表面開展區域巡視探測。如果一切順利,計劃於2020年7、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登陸火星。

中國2020年火星探測器中的著陸器和巡視器示意圖。巡視器,也就是火星車將在火星行駛!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科學家葉培建近日表示:這項工作正在有序進展當中,各項工作都在向前推進。

為什麼說「中國2020年火星探測器」呢,為什麼不像其他媒體那樣稱呼其為「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因為在我心中,「螢火一號」纔是我們國家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

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

俄羅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攜中方研製的首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 於2011年11月9日,在哈薩克拜克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進入近地橢圓轉移軌道。由於諸多原因,上面級主發動機未起動,星沉大海,任務未完成,但其設計理念、 研製經驗及技術,為我國自主火星探測器研製提供借鑒。

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示意圖。

我發現國家還是不承認或是不想承認2011年的「螢火一號」探測任務是我國首次探火任務,儘管整個發射不是獨立自主的,但地位應該存在啊!

儘管出師未捷,但也得給它個名分。不應該嗎?我們的「螢火一號」真是倒黴,這是我們國家相當悲催的一顆探測器。「螢火一號」就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儘管任務沒完成,但是它就是中國火星探測的第一!

拖拖拖,拖到現在!

大家知道,探測火星的窗口期十分苛刻,26個月才一次。

嫦娥二號是「嫦娥一號」的備份星。讓嫦娥一號的備份幹什麼?其實,按原計劃,原本想讓嫦娥二號飛往火星,但飛往火星太遠了,當時我們的測控能力不行。因為到月球是40萬公里,而到火星是4億公里。最後航天人決定讓嫦娥二號為探月工程的二期作準備。

葉培建:比方說,我講火星為例,從打完嫦娥一號,打嫦娥一號還沒有發射在靶場,孫家棟老爺子高瞻遠矚,他就問我,他說葉培建,嫦娥一號的備份幹什麼?當時我們就想飛火星,2007年。因此如果說我們,有比較好的一個規劃,我們國家應該在2010年,最遲2013年就能奔向火星。

由於種種原因,我們錯過了2013,錯過了2016、錯過了2018,我們真的不能再錯過2020年這個窗口了!

2017年3月6日晚,央視《東方時空》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系列各型號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

記者:您的專業是讓您去想天上的事,但是您是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人,又不得不去想地上的事。

葉培建:天上的事好辦,我們都同意天上的事好辦。

記者:地上的事什麼時候,有可能像天上的事那麼好辦?

葉培建:這幾年抓很多問題,應該說在改進。

記者:有責任心是不是都能夠步調一致好辦了?

葉培建:我覺得只要有責任心,至少好辦得多。每個人都把自己分管的事情,當作一件大事情來做,做不好就覺得對不起羣眾,對不起百姓,覺得喫不好飯睡不好覺,肯定能辦好,辦不好也能改進很多,至少不會越來越嚴重,只會是越辦越好。

記者:其實總結您不管幹什麼,就是一句特別簡單的話,給您任務就是拿事兒當事兒幹。

葉培建:你這話說太對了,我們單位對我的公認就是老院士要麼就不答應,這件事我幹不了。只要答應下來 ,小事都當大事,雞毛都會當成令箭。

一步實現繞著巡,總師直言壓力大

如今,晴朗的夜晚,孫澤洲更多的是遙望天幕上紅色的火星。「我現在覺得4億公里很頭疼。」孫澤洲笑道,指的是他的團隊正承擔火星探測器的研製任務。

孫澤洲,嫦娥三號、嫦娥四號探測器的總設計師,還是2020年中國火星探測器的總設計師,壓力多大可想而知!2013年12月14日21時14分,嫦娥三號探測器平穩降落在月球上。在當天的直播過程中,嫦娥三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在嫦娥三號平穩落月後低下了頭,用雙收捂住了臉。嫦娥三號落月的前兩天,他幾乎沒有合過眼。看到落月成功,鬆了一口氣!

中國計劃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一次完成對火星的「繞、落、巡」。這樣形式的探測還沒有哪個國家實現過。孫澤洲說,這體現出中國在空間技術發展中的「首創精神」,但難度非常大。

PS:總師已經多次向媒體坦言難度大壓力大了,其實這是好事兒,這個工作就得提前做,讓大家知道這樣很難,成功了皆大歡喜,部分成功大家也能理解。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 目前,中國航天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中國2020火星探測器能不能按時打是一回事,2021年能不能成功實現繞著巡又是一回事。 說實話,真的挺難的!

有大氣比沒大氣還麻煩!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際上已實施的40多次火星探測任務,成功率約為一半。

最讓孫澤洲擔憂的是火星的大氣。

「當年我們研究如何登陸月球時,覺得月球如果有點大氣該多好啊,我們要完全靠探測器攜帶推進劑,一共不到4噸的發射重量,三分之二帶的都是推進劑。可是當我們開始研製火星探測器時,發現有大氣也很麻煩,雖然不用帶那麼多推進劑了,但是火星大氣的不確定性帶來的問題,要比沒有大氣複雜得多,有些事靠運氣。」他一連串用了好幾個「很麻煩」來形容研製火星探測器中遇到的難題。

但他和團隊勇敢地迎接著挑戰。「正因為有壓力,才能帶來技術的進步。」孫澤洲說,「等我們的探測器登陸火星後,我們就又成長了。」

航天事業就是大喜大悲的事業,真要是出了問題,就使勁兒罵航天人? 那太可怕了!

從近幾年輿論來看,我們目前還沒有這麼好的心理素質,成功了皆大歡喜,失敗了呢?能坦然面對再出發嗎?

長徵五號:我的病看不好,你們一個也走不了

2017年7月2日晚,長徵五號遙二火箭發射失利,星箭俱毀,在此後的89天時間裡,中國航天陷入沉默……

2017年7月2日19時23分,搭載著實踐十八號衛星的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圖源:互聯網

由於長五遙二任務失利,嫦娥五號的發射不得不推遲。所以,它不能按計劃(2017年11月底)奔赴月球了。

2018年4月16日中午,新華社發布了一條消息: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飛行故障調查完成 今年底將實施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發射

消息說:

記者16日從國防科工局獲悉,長徵五號遙二火箭飛行失利故障原因近日基本查明,改進後的芯一級液氫液氧發動機完成多次地面熱試車考覈,驗證了改進措施的有效性。

2017年7月2日,長徵五號遙二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發射,火箭飛行至346秒時突發故障。根據分析模擬計算及地面試驗結果,故障原因為芯一級液氫液氧發動機一分機渦輪排氣裝置在複雜力熱環境下,局部結構發生異常,發動機推力瞬時大幅下降,致使發射任務失利。

原計劃2018年復飛的長徵五號因為種種原因再次推遲,何時復飛?

更多消息請等待官方公佈,只能告訴大家一句:如果一切順利,2019年年底復飛有望。嗯,有望。

2019年10月12日上午9時,隨著水手解下最後一根纜繩,遠望21、22號火箭運輸船隊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

終於出發了!

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萬裏長徵第一步已經邁出去了,不容易不容易啊!

近期擺在「長徵五號」眼前的任務繁重,包括2020年中國火星探測器、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探測器「嫦娥五號」、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天和」等重量級航天器,都需由該型火箭託舉升空

希望長五成功復飛,希望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早日開啟飛天旅程!期待21世紀人類設計的第一個空間站——中國空間站早日建成!

長五遙三,責任重大,領導已經發話: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沒有任何退路和失敗理由,保成功是集團公司和院的政治任務,同時也是重樹全國人民對航天信心的重要契機。失敗不起,只能成功!

多年前的一句話:

遙三好累啊!

預祝成功!希望接下來的發射一切順利!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在深空探測領域,我們一定要飛得更遠,我們也有能力飛得更遠!

只是,在很多時候,說服領導比造航天器麻煩、地上的事情比天上的難辦……


哦…長五弄好了啊?


有點公佈的太早了點,應該取得全系統測試數據後,再公佈,畢竟,探火,不僅僅只有一個探測器就行了,還有運載器,地面站,測控等等…

但是,祝好吧!加油?!


長徵5號能如期嘛


只要火箭能解決,別的問題都不大。不知道到時候用長五還是繼續用俄羅斯的火箭?長五現在也不太順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