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不過是登利可汗的意譯,很普通的一個汗號,很多汗都叫過這個登利可汗罷。


對你這個問題,唐太宗本人也有相同的疑問:我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

他表示很看不起,甭管什麼天可汗地可汗都不過是個卑微的草原部落首領稱號,連普通都談不上,我尊貴的大唐皇帝,怎麼能屈尊去幹可汗的活?

什麼,不接受你們還跪著不起來了?

好吧,那我就委屈一下吧,我可是愛民如子的仁君嘛,蠻夷也是我的子民,一片孝心認爸爸,我怎麼忍心拒絕呢?

從今以後,你們要乖乖聽爸爸的話,哪個不聽話,大家一起打他。你們的內政外交,都要唯大唐馬首是瞻,新君上臺未經天可汗冊封就是不合法,大唐有徵伐隨時調用你們的軍隊。

當然了,爸爸也會盡到保護義務,帶你們發展帶你們飛(按唐太宗的原話叫做「如蒼蠅附驥尾」)。

那個叫薛延陀的,調皮了不是?還屢教不改了?剁了喂狼!

————正經的線————

不知道題主又哪裡看了篇網文,鑽在字面的牛角尖裏出不來了,之前我在知乎某個問題下的評論區也碰到一位知友,堅持以名推實,因為「天可汗」這個名詞的原意並不十分特別龍傲天所以唐太宗的天可汗稱號也不過是個虛名。

不看天可汗稱號得來的背景,不看唐太宗和其後歷任唐朝皇帝以天可汗名義行使宗主國權力的史實,光看稱號字面意思和有沒有別人用過來判斷其含金量,不是顛倒因果了麼。

貞觀四年,大唐以李靖為帥出兵,一舉消滅了草原霸主東突厥,生俘頡利可汗。突厥有多強大,不贅述了,只說一點,隋末的起義軍、割據政權,各個都要拜突厥為爸爸。現在,舊的霸主被打倒了,而且打得那麼乾淨利落大快人心,新的霸主——李唐崛起之快,令曾經拜伏在突厥馬蹄下的四夷尊長膽寒。他們一方面感謝大唐搬走了他們頭上的大山,一方面害怕大唐的兵鋒指向他們(事實證明擔心並不多餘),主動臣服,尋求大唐的庇護,懇請大唐皇帝為天可汗,做他們的可汗的可汗。

這是激情拜爸爸,再說蠻夷文化程度有限,只能拿出一個現成的尊號,沒法像李淵那樣花半年時間研發出一個「天策上將」官職來。

四夷尊長上稱號的行為,不過是順水推舟,不管他們此時服不服,大唐都將一步一步實現開疆拓土的宏偉藍圖,把北疆西域納入王化,瀚海草原設置州縣,絲綢商路暢通往來,文化騰達遠揚異國。

後人稱頌「天可汗」之功績,便是把這些震古爍今的成就簡化為一個標籤,非是「天可汗」一個名詞,正如「貞觀之治」被視為千年以來治世標杆,難道是因為「貞觀」這個年號牛筆?他要是年號叫「喵喵」,後世不也得「喵喵之風,至今歌詠」?隋文帝也有「聖人可汗」稱號,聽上去夠牛筆,然而他的對外功績未能澤被後世影響深遠,也就鮮少人提了。

最高統治者的職責,是保護人民的安全。以唐太宗的履職情況而言,對內的貞觀之治和對外的天可汗,是一體兩面,天可汗是貞觀之治的保障。沒有安定和平的國際環境,沒有足夠大的生存空間,沒有友好豐富的文化交流,國內如何愉快地發展經濟民生文藝呢?

所以講唐太宗的功績,不提及天可汗纔是不正常。過去中國人民經歷百年屈辱,自卑心理本能排斥「祖上闊過」論,前幾十年又是韜光養晦,官方民間的語境都比較忌諱談到我們民族對外征服的歷史(衛霍可以歌頌因為漢匈戰爭是「自衛反擊」、「雪恥」)。近年來大家普遍認識到國防強大的重要性,民族自豪感的具體內涵也在微妙變化。唐太宗的天可汗成就,也就被正視,擺到了貞觀之治同等的高度。

我們的祖上就是這麼闊,有意見?以史為鑒,未來我們還要更闊。


因為天可汗制度纔是真的厲害的,這和以往什麼聖人可汗都不一樣

天可汗是唐滅dong突厥之後四夷萬邦共上尊號,意為萬邦之汗,天下共同的君主,而且在李世民的操作下,影響力和勢力範圍輻射整個東北亞直至東亞。

四夷君主更替需要天可汗蓋章授璽方纔有效,不然就是偽王自立;

天可汗插手屬國君主廢立不是一次兩次,還喜歡一次封兩個可汗,不說誰聽誰的,讓他們自己掐明白;

天可汗維護國際平衡,覺得哪個國家對國際和平不利,或有擾亂國際和平之行為,就可以出兵滅之;

四夷萬邦以大唐屬國自居(包括吐蕃、高句麗等),天可汗出兵時,四夷屬國需要配合行動,有人出人,有物出物,很大程度上分擔了唐兵遠徵的後勤壓力;

還有很多其他制度,說白瞭如今燈塔玩的那一套,一千多年前李世民就玩過了


謝邀。

「天可汗」被尊為屬於唐太宗的榮譽僅僅因為聽上去霸氣嗎?如果不是萬邦俯首共尊的唐太宗叫這個,以他的豐功偉績給這個稱號賦予無上榮光,換成被突厥打得抱著孩子哭的隋冥帝,被孤兒寡母攆得騎馿的高粱河車神,換成他們,別說叫天可汗,就算更霸氣一點,叫成齊天大可汗,也不過是個笑話罷了

認真說,天可汗之所以被視作牛逼的象徵,不是這個稱號本身(太宗之後也有天可汗,但陳寅恪照樣說唐太宗是「古今唯一之天可汗」,就像太宗之後也有人被封過「天策上將」,但鬼知道算哪根蔥),而是它的意義:漠北草原的臣服,四夷萬邦的歸附。太宗以神級實操能力再一次實現了強大的榮譽稱號轉化率,以此建立起以大唐為核心的國際秩序,把影響力和勢力輻射範圍擴大到無可估量的地步,真正成為東亞共主。

天可汗即萬國之汗,得了這尊號的唐太宗,意味著他執了東方的牛耳,唐太宗成了歷代雄主難以企及的大材。——這句話不是我說的。

說白了,不是唐太宗需要靠「天可汗」這個稱號來裝逼,而是他的豐功偉績使得「天可汗」這個稱號成為可以無限裝逼的象徵。


抗戰期間,中國的國家元首是誰?

林森。

但人們只記得蔣介石。

東閣大學士不過正五品,但張居正坐上去時,這就是天下第一等高職。

重要的不是稱號,而是獲得稱號的人。

天可汗不是多高的稱號,但唐太宗坐上去時,他就是至高的稱號。


謚號為文皇帝

國內敬唐太宗

各族恭天可汗

文治武功到達一位帝王幾乎能到達的極致

這不是功績,而是在貞觀盛世所有人對他送上的敬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