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說或動漫塑造的長生不老之人總有因寂寞等原因而自殘、報復社會或內心自我封閉,這與傳統觀念幾乎矛盾,這讓我很是不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描繪呢?


會很無聊,所以很痛苦。

古人的平均壽命很短,所以他們許願生命無窮,同時很難想像活的長久會是一種折磨。

人的經驗隨著年歲增多,感受卻是持續變弱的,活的長久卻無聊,大概率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如果觀察周圍的人,就會發現,到了中年或者老年仍然能夠保持旺盛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人很少很少,更何況是活很久很久了。這個可以解釋為,世界觀已經定型了,待人處事的邏輯完全閉環,生活在繼續,新鮮的體驗卻很少增加。

舉例子,九歲的小孩子長了一歲,過去的一年在學校裏學會了很多新的知識,認識了新的朋友,這一年佔他/她人生的十分之一。四十九歲的人呢,同樣過了一年,做著同樣的工作,家人和朋友關係少有波瀾,這一年只是人生的五十分之一。穩定的生活很少有挑戰,換言之也就沒有新知識的增加。這就是「不進則退」的道理。

第一次的刺激總是最強的、印象也最深刻,之後若想繼續有同樣強烈的快樂,只能不斷的加強難度。這個例子就更多了。過山車或者鬼屋愛好者,總是不斷的尋找更刺激/恐怖的樂園,去挑戰世界之最;辣椒愛好者,變態辣火雞面川渝火鍋,總之是要不斷追求更辣更香。新事物總有盡頭,人是會厭倦的。

這個時候我們再去幻想長生不老是種什麼生活。你看見一個漂亮的美女/帥哥,毫無波動,因為你已經見過乃至交往過無數漂亮的美女/帥哥;你喫了新推出的熱門網紅食品,毫無驚喜,因為無非就是過去的某些口感的排列組合;你看著大錢內心毫無波動,因為反正生命沒有盡頭,急著掙錢有什麼意義呢,大房子、漂亮車而已,早晚有一天會得到的。

重複重複重複,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多可怕啊。沒有東西值得珍惜,因為早晚都會失去;沒有東西值得爭取,反正想要的話早晚都會得到的。一切看起來都那麼沒勁,簡直就是一種詛咒。

我們的時間其實恰恰是因為一去不復返纔有價值的,是死亡這個盡頭賦予了生一切意義。那些渴望著長生不老的人其實是在恐懼失去,想要快樂長長久久,但是很可惜,長生不老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不害怕失去的同時,就墜入虛無了。

冷靜想一想,失去感覺纔是更可怕的,活著也如同行屍走肉一般。「電影、小說或動漫塑造的長生不老之人總有因寂寞等原因而自殘、報復社會或內心自我封閉」,這大概是創作者們為這一困境中的人想出來的對抗手段吧,生命漫長又無聊,只能走走極端嘍。


因為長生不老的代價是百年孤獨,時光流逝而你仍在原地,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那些你愛的人離你而去,陰陽相隔,留下你一人,用自己剩下的時間去觸目傷懷。


如果只有一個人長生的話,會很痛苦。

長生的苦,叫做必失之苦。

父母,朋友,愛人,子女,都永不相見。曾經走過的街道,住過的小巷,身處的國家,都隨風飄散。

物非人異,滿眼無常。

這樣的長生者,一定是跳出塵世,飄轉若雲的吧。

再也沒有什麼值得去愛,再也沒有什麼能夠難忘。無論多少人陪伴,都無法擺脫孤獨。甚至越身處火樹銀花之處,越感到悲哀與如蛆附骨的痛苦。


有啥痛苦的。

人要能活一百歲,一樣父母朋友子女都離你而去,這樣的老人就算不熟總聽說過幾個吧。甚至有的家庭還有子女為財產反目的,朋友老死不相往來的,按說更痛苦吧,難道就生不如死每天只想解脫了?會謀劃著要坑害鄰居家小孩麼?不存在的,其實這些親人朋友什麼的,離開才發現根本沒那麼重要。

不知你有沒有見過移民家的孩子。短短几年間,熟悉的人、熟悉的地方都遠去了,變化可謂天翻地覆,甚至還語言不通,痛苦嗎?生不如死只想解脫?不存在的,要不了幾年,大部分都會成長為陽光開朗愛交朋友的人。

長生不老真的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為什麼文學作品中要出現長生不老是罪惡之源的描寫呢,因為如果寫長生不老並懷有善意,那是童話裏的神仙,大家小時候就膩了,標新立異纔能有人看。

每個人都故意反著寫,反而成了主流,甚至很多人習以為常。


那待看是誰 你看我們局裡那個說話能噎死人的白頭髮 就一點不會痛苦


如果一直沒有親人,朋友可能會沒那麼痛苦。


你看著你的親人和所愛的人一個個死去就知道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