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們好,前不久入的這輛入門級GIANT TCR SL2,想問下後期改裝的大致方向和改裝的具體配件?,好多人都說這車輪組太重,暫時不考慮換車架的話求推薦一對適合的輪組和其他後期有必要更換的配件。求給出具體的名字,最後如果能給出一些專業的騎公路車的知識就更好啦,謝謝啦

(第一次在知乎上問問題,網友都好熱情啊,回答的很詳細,很感謝回答問題的大哥們)


十年折騰界過來人:不建議改裝車上的零件,只裝個鎖踏就完事。

先把上面沒有用的破爛都扔了,比如座套車鈴反光片,過於巨大的尾包。然後認真騎,一年5000公里以上,被小夥伴拉爆的時候不要腦補換了什麼零件也許就跟上了(不存在的),堆夠公里數方向自然就出現了。


收一對婦科龍R3,上個105鎖踏就夠了,以後要換車的。


1.去掉坐墊套,改穿騎行褲或者穿騎行內褲。在提升舒適度的方面,坐墊套看上去彷彿和騎行褲功能、效果一樣,但實際上,因為坐墊套會和坐墊之間產生滑動,會影響發力和安全。騎行褲沒這個顧慮

2.前後反光板建議換成前後車燈。前燈可以照明兼提醒對向來車,推薦400流明以上。後燈的亮度、可視距離、可視範圍都遠高於反光板,提升安全性,同時建議去掉輻條反光條,這東西意義不大

3.接下來你要準備的一些人身裝備

1)護具,頭盔、手套、騎行服,關乎安全和健康的東西,如果覺得不需要,那麼請辦理高額的人身保險

2)碼錶,可以方便的查看你在騎行中的數據。推薦使用gps碼錶,行者的小g+、黑鳥的bb10s,百瑞騰,佳明,看你的預算吧。gps碼錶可以記錄你的騎行軌跡,方便日後查看、分享,同時絕大部分非GPS碼錶,不帶ANT+模塊,無法連接其他設備,這也是推薦gps碼錶的主要原因。

3)心率帶,通過連接碼錶,可以實時查看你的心率,連貫性、準確性、方便性都遠高於各種運動手錶、手環。通過查看心率,你可以更好的規劃自己的體力分配,更高效的完成你的運動目的(例如燃脂、鍛煉心肺、鍛煉爆發),邁金、迪卡儂、黑鳥、佳明,看你預算

4)踏頻器,新手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過度迷戀大盤小飛(大力低踏頻)那種一腳下去可以騎很快或者很遠的感覺。這種情況下,膝蓋會承受很大的壓力。通常建議踏頻保持在90左右,合理的踏頻意味著你的發力在你身體的承受範圍內,避免過大的發力損害你的膝蓋。

5)鎖鞋、鎖踏。這套東西簡單說是三個作用,第一矯正你的騎行姿勢,經常能看到有人以外八/內八的姿勢騎車,這種姿勢下膝關節會有不同程度的扭曲,時間久了會產生預料之外的損害。第二是提升安全性,在高踏頻爬坡或者大力搖車的時候,可以避免脫踏導致的意外。第三是提升效率

4.車身裝備或者你說的改裝

第一步是輪組,因為體驗改變最大。低框爬坡高框氣動。選擇哪種看你騎行環境了,不過通常會建議用中框(35-55mm)的碳纖維輪組,平路能感受到氣動效果,爬坡又不會感覺太重。至於品牌,要看你的預算,不過盡量考慮大牌全新或者二手,廈門碳要看你是否識貨和運氣,和輪組一起還要考慮輪胎的更換,一來是輪胎的種類(管胎、真空胎、開口胎),二來是輪胎的型號。好的輪胎,可以得到更低的滾阻,更好的抓地力和耐用性。通常推薦禧瑪諾旗下的維多利亞、馬牌、倍耐力、米其林

當你更換碳刀的時候通常會搭配11速的塔基,你可以趁這個時候更換套件,抑或是搭配墊圈繼續練腿,後期再次更換。套件的話,禧瑪諾算是主流,105<UT<DA,預算一般,105的性價比比較高,預算中等,那麼UT後期可以改電變。不差錢的話,DA~當然,如果你更喜歡或者想嘗試下其他的風格,sram、campagnolo也是極好的選擇。按照你現在的套件,比較建議你選擇大套(手變、前撥、後撥、牙盤、夾器),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中套(手變、前撥、後撥)牙盤、夾器自己憑喜好選擇。

接下來是坐墊,按照你的自身條件進行坐墊的更換,可以提升舒適度、改善發力、減輕重量

再然後,你可以考慮是否要更換橫把和把立,不過因為升級的影響很小,所以可以考慮不升級

現在往回看,你車上除了車架和把帶,其他都更換過了,把帶屬於消耗品,所以不提了。

其實改裝的費用並不低,甚至比你直接買臺更高級的整車還要貴。所以另一個思路,這臺車單純練腿,後期直接換車,一步到位。

最後說句題外話,對於騎行體驗來講,裝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車輛的調試和設定。良好的調試保養能保證各個部件準確、順暢的工作。正確的設定能保證騎行的舒適和健康,有時候僅僅是調整設定就會帶來完全不一樣的騎行感受,這方面,請和車店技師溝通、變更。


我也是同款車,本來我也想改車來著,但是一直蹲不到滿意價格的輪組,,鎖踏因為平時還兼顧通勤也沒上,我平時鍛煉都是夜騎。

就說一下我的心得吧,夜騎一定要上燈,因為有一次我騎行的時候,往回趕,燈快沒電了,有點暗,當時那一段路也沒路燈,然後路上有個人穿一身黑,離很近了纔看到,差一點沒撞上,嚇我一身冷汗,尾燈的主要目的是讓後方車輛看到你,因為有些汽車車的燈並不是很亮,有時候汽車快速行駛時真的可能看不清你,再加上你穿的衣服顏色比較深的時候,安全最重要。然後就是騎長途帶著備胎,學會換備胎,打氣用充氣瓶,比較輕,還省力,在家就用帶氣壓表的標準打氣筒就行。平時鍛煉先熟悉路段,不熟悉的路段在高速騎行時真的很危險,有一次我一臉懵逼的扎進隧道了,因為是單向的,沒有回頭路,只能硬著頭皮往前騎,然後一進隧道速度直接上40了(真爽),然後隧道里還有排水(就是那種公路車殺手),當時嚇死了,出來隧道腿都是抖得,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安全最重要。

騎長途也帶個便攜內六角工具,我第一次騎長途坐墊角度問題,一度懷疑我是不是睾丸反轉了(可以查一下,不及時治療會廢)調了好幾次才解決了我的痛苦(坐墊和雞兒的角度都調了調),長途其實不建議走國道,道路兩側並不幹凈,路上大車也多,灰塵很大,騎行回來仿若剛出土的文物,雖然距離會變短,但是危險係數和扎車胎的幾率也變高了,最後祝題主早日巡航40


把前後反光片、鈴鐺、座套、飛輪那的保護片、大盤防蹭油的保護片都去掉,上鎖踏,上入門級的帶踏頻的碼錶就夠了。

這個車屬於入門過渡車,練腿足夠了,改裝的意義不大。剛入門無非就那幾個結果

1.通通勤鍛煉鍛煉身體足夠了沒必要改裝,如果不喜歡或不適合這項運動退坑也不會有過多的金錢損失(配件=裝上車起就開始貶值了)

2.如果真愛自行車運動這項活動且能長期堅持的話,這車是練腿的好選擇。先期需要鍛煉的是自己的腿,以及各方面的經驗。剛入門車子改輕了=殺雞取卵,車子輕了可能會稍微提升些速度,但與鍛煉效果相比,相當於丟了西瓜撿了芝麻。經驗方面,入門各種摔車基本是不可避免的,這車皮實禁得起各種造,換句話說就是,摔車了也不心疼車子。如果繞過初期經驗積累的過程,升級部分的配件摔了估計車主會很肉疼吧!如果前期鍛煉的效果以及經驗的積累達到了覺得這輛車子已經滿足不了自己了,可以先換對好點的輪組,其他的沒必要換,換完輪組再無法滿足的話,恭喜你已經徹底入坑了,該換更好的整車了,整車的輪組一般都不太好,換上之前換的好輪組就ok了,這是比較省錢升級的方案。

另:個人覺得越早接觸,越早練收益越大的項目是踏頻的練習。踏頻是騎行過程中每分鐘腳踏轉動次數頻率。同樣速度的情況下高踏頻相對低踏頻對體力的消耗小,這就相當於同等條件下能騎的更遠,更久。個人認為非職業車手對耐力的需求大於爆發力的需求,提高踏頻的鍛煉是提高耐力的正途。同時低檔位高踏頻相對於高檔位大力出奇蹟更容易在騎行過程中保持有氧鍛煉區間,對於減肥的效果要高於後者,也可以避免腿向大象腿的方向發展。

提高踏頻的鍛煉,帶踏頻的碼錶(顯示踏頻數值),鎖鞋鎖踏(保持高踏頻如果沒有鎖踏鎖鞋的話容易發生蹬空,腳脫離腳踏,比較危險)必不可少。個人覺得這是比較超值的投入,當然這也取決於自身是否對自行車的喜好程度。如果真的喜好這項運動並能堅持的話,上這些是遲早的事情,那就不如早上,摘鎖解鎖先期一般都得摔車這基本必經的過程,入門車摔了也不會太心疼。更多鎖踏相關網上資料很多,可以自行查看。

個人見解,希望能給你些幫助。

如有不妥亦求大家指正!


樓上說的都挺好啊,跟身體接觸的換的話會舒適很多,鎖踏鎖鞋,坐墊。其他的根據身體素質調一下就好了。很有用的就是踏頻計了。騎行褲,頭盔準備一套。其他好像也沒啥特別的。這種級別的車就別折騰啥輕量了。玩玩,喜歡下次換個頂級就好了。


改裝的方向大致上就是輕量化、適應化、個性化。

適應化:1.通過fitting(專業,靜態+動態)微調座管高度+調整把立,一定要去專業車店fitting,寧願被人說不專業也不要太激進,騎一段時間後柔韌性變好後可以考慮激進點,第二次fitting。

2.換個座包,鎖踏(可加可不加),換剎車片,去車店調剎車為自己最能控車的設置。

輕量化:

1.要是低於1000的預算就不要換,1500左右可以看看一些輪組了。

2.別的好像也沒啥好換的,車架放在這裡。

個性化:

1.這個隨意吧,看自己喜歡什麼。。


看到你的坐墊套,基本可以確定你剛騎此類運動車型不久還未習慣適應這種競技性坐墊,建議你騎個半年以上,適應了坐墊不再需要坐墊套之後再著手開展升級計劃。

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讓你更加了解自己的車子,未來換了部分零件才會有更直觀的感受,而不是盲目的堆錢最終只是感覺用手拎變輕了而已。反過來也可以讓你更加深入的瞭解單車這項運動,確定自己究竟是否真的喜歡還是單純只是跟風而已,倘若喜歡就可以繼續深入升級,如果只是跟風則可及時止損,省下大筆金錢。

未來車子著重升級輪組會有較為直觀的感受,這個價位的車子建議升級鋁輪,CP ZONDA和Fulcrum R3和SHIMANO UT都是高性價比的不錯選擇,之所以不推薦MAVIC是因為在某寶上中低端輪組裡它的假貨實在太多了。當然錢包充裕升級 R0或DA也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碳刀的話合個大牌豐儉由人吧哈哈哈哈,你要是騎不快也感受不出碳刀的功效。


不建議改裝,這車也就過渡期或者日常訓練騎夠了……

車架底子一般般,改啥都劃不來,建議存錢直接整車換……


不換輪子,不換任何輕量化配件,全是亂花錢

換個坐墊,G原配坐墊forward版本沒有多少人能用。保守點附近有trek找Aeolus坐墊,否則閃電power

找地方調好彎把,G原廠彎把和手變沒有裝對的,相關看https://m.weibo.cn/1656034801/4121046749246845

座艙部件規格暫時不動就行


fitting,換合適規格的幾何件,功率計+頂級開口胎,11s入門套件,碳刀,電變。


坐墊套反光板能看出你是一個剛接觸公路車運動的萌新。

前期在不明確需求的情況下,不建議對大件作改動。(如車架輪組套件)在體會到明顯不夠用的時候再根據需求更換。

可以對腳踏把帶坐墊把組進行更換,注意並非升級。因為這些配件都是關係直接騎行體驗的,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了,不合適再貴也沒用。

不通勤只鍛煉身體的話,鎖踏是非常推薦選擇的,剛入門建議shimano。

坐墊和把帶可以換個自己舒服喜歡的。

另外tips:網紅配件一般都不難用但是最好用的永遠是經典常青款。

升級路線建議

坐墊-鎖踏-把帶-剎車-把組-輪組-套件-車架

以上經供參考


攢錢 換車

把錢花在刀把上

哦不 刀背上

如果有日後升級的打算

那就要去購買旗艦 或者次旗艦車架

把預算儘可能多的話在這上面

如果不打算改

那就無所謂了

tcr sl2多少錢…… 好像和tcr adv 3差不多吧

當時……?

所以攢錢換頂級架吧


改裝向競速方向走

先上鎖踏鎖鞋,好輪組其次 ,最後纔是套件。當然這是建立於三件套合適你不需要更換的情況下。

鎖踏,禧瑪諾r7000鎖踏夠用。像維格之類的牌子也可以嘗試。

鎖鞋,看自己

輪組,兩三千價位:r3鋁輪,國產碳刀。輪組對車的提升巨大,儘可能買自己力所能及裏最好的。

套件,sl2自帶4700其實完全夠用,但是為了性能需要(裝逼需求)。不上ut都對不起自己。


輪組,套件,最後就是換車,接著重複上一套動作


換個頂級的輪,然後換R8000,最後換碳架。折騰纔有意思。


說到「專業」的騎公路車知識,提幾條冷門的吧:

  1. 在安全的地方多練習向後看時車把不改變方向。如果不練習,一般車把會不由自主地左偏。通勤時會導致自己進入快車道,很不安全。不為通勤,也一樣要練習這個基本功。
  2. 練習慢速走直線。剛開始用地上的白線,只靠慣性,慢慢地加入蹬踏,技術提高有了自信心後貼著馬路牙子騎。練習這個其實很不容易,因為要抑制多年騎車形成的轉把本能,學會使用重心的調整。一來培養了自己的平衡感,二來碰到狹窄的地方會自信地通過,不會驚慌失措導致失誤。高速騎行時新形成的肌肉記憶會利用重心的微小變動保持車輪的筆直前行,一來騎行非常流暢,二來盡最大可能減小了阻力。
  3. 練習定桿。看上去很難,其實練上十次八次就有模有樣了,然後就是無止境的熟練和提高。學會這個是為了培養自己的人車合一的平衡感,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自信心,幾乎不會再有驚慌失措的情況。本人通勤時碰到過前後被進入自行車道的機動車夾在中間的情形,右邊還有電動車剛剛擠進來,定在那裡不動就是。如果想下車,從容地解鎖。如果不想下車,那就不下,耐心等前面擋道的機動車。

不要以為騎多了騎車技術會提高很多,主動練習才會有質的提高,否則騎一輩子都做不到。

除了這些,就是大家強調的踏頻。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平時90-100是最理想的。經常還要有意練習更高的踏頻(比如130),難度在於依舊保持身體的穩定。為了保持高踏頻,要「勇於」降檔。


換個鎖踏,安心騎就行了


我這邊的這款車賣6200,貴了嗎?在猶豫到底買這款還是斯特拉king or 300,不知道價錢如何


看錯了還以為是adv的sl2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