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友們最關心的是什麼?下角度!!

叉友們最怕的是什麼?掰腿!!

所以叉友就問了——

01

什麼是下角度?

下角度就是我們常說的掰腿。每個人的膝關節都有正常的屈膝活動度,膝關節術後會產生瘢痕與粘連,致使屈膝角度受限

下角度就是使屈膝角度至全形的過程。

02

為什麼要下角度?

屈膝角度是術後康復中很重要的一項,有了一定的屈膝角度才能實現我們日常生活中走路、跑步,甚至籃球足球等運動功能。

我們需要在膝關節術後下角度來實現患腿全形,康復至同健腿一樣的角度

03

下角度為什麼會痛?

術中進行軟組織的刨削,術後機體自我修復產生粘連和瘢痕。粘連是限制我們屈膝角度的主要原因,下角度本身就是就是撕扯粘連的過程,所以在下角度中會疼痛。

04

下角度的誤區

常常有人說「無痛掰腿」,但是不得不給大家闢個謠,無疼痛掰腿是不存在的!前面也說到了,下角度本身是一個粘連的撕扯過程,角度的進步必然伴隨著粘連的撕開,一切以無痛苦掰腿的教程和方法都是噱頭。

錯誤的下角度進度

經常看到有叉友分享掰腿角度,比如術後7天已經120度了,術後2個多月才90度這些。

身為康復師,對這些分享覺得很痛心,角度下的太快容易使前叉鬆弛,角度下的太慢又使粘連越來越嚴重,角度會下的越來越慢,越來越痛苦。

那麼術後多久應該下到多少度最合適呢?最安全且科學的角度進程是多少呢?

錯誤的下角度姿勢

經常在叉友分享角度時,看到他們下角度的姿勢千奇百怪,有趴著的,躺著翹腿的。每當看到這些,都會替他們捏一把汗,所謂無知者無畏就是這樣吧。

下面給大家盤點一下常見的錯誤下角度方式

—— 趴著讓康復師硬掰,容易出現骨化肌炎、股直肌斷裂等等問題

——術後六週內翹腿,膕繩肌發力,可能出現取腱位置發力出血

05

如何科學下角度呢?

◆垂腿

坐位,垂腿至牀邊。用健腿托住患腿,健腿一點點往下放,患腿不發力,直至90度。90度之後,可以用健腿向回勾患腿直至105度。垂至最大角度停留2分鐘

◆滑牆

仰臥位,將雙腿屈膝位搭在牆上,用健腿托住患腿,一點點往下放。滑至最大角度停留2分鐘。

◆抱腿

坐位,背靠牆,健腿自然伸直,患腿屈膝,用雙手抱住患腿往回拉,拉至最大角度停留2分鐘。

◆跪姿

跪坐位,膝下及腳踝下墊軟,屁股與小腿中間可以放置一個軟墊,身體重心後放,慢慢直立。隨著角度進步,可以由厚至薄更換軟墊,直至撤掉軟墊,屁股碰到腳後跟坐實。

06

幫助掰腿的小技巧

膝關節靈活性練習

滾球、自行車、快速屈伸膝

首先來看下,什麼是膝關節靈活性?經常有叉友和我反饋

◆晨起或久坐後膝關節很僵,活動一會就好了;

◆角度可以達到120度,但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達到;

◆掰腿的時候在某一個角度就會覺得膝蓋很痛;

◆昨天下到了120度,今天卻只能115,角度總是反彈。

如果你也有上述情況,證明你需要增強膝關節靈活性的練習了。

◆滾球

方法:身體仰臥平躺,雙腿放置瑜伽球上,用健側腿發力帶動患側腿瑜伽球緩慢向身體方向移動。移動至最大屈膝角度,停止3秒,緩慢回歸至初始伸直位。20次一組,一日2組。

ps:動圖中以90°例,具體根據自己目前的角度進程為準。科學角度進程同上文。

◆騎固定自行車

方法:術後6周角度達到120度以後,可以通過固定自行車進行靈活度練習。阻力調節為0,座椅高度調到最高,以膝關節有緊繃感為宜。隨著角度的增加慢慢將座椅調低,角度越大座椅越低。髖關節保持穩定,通過健側腿發力下蹬,每次5~10分鐘。

◆快速屈伸膝

方法:術後6周角度達到120度以後,可以通過快速屈伸膝方式進行靈活性練習。坐位,患腿由伸直慢慢屈膝至最大角度,停留1秒鐘快速伸直,要求每次屈膝都達到最大角度,伸直每次都完全伸直

——小結——

◆ 屈膝角度0~120°時,下角度之前選擇滾球方式。

◆ 屈膝角度在120°以上且術後時間滿6周時,下角度之前騎固定自行車,下角度之後做快速屈伸膝練習。

肌力練習

俯臥屈膝、坐位提踵

術後後期,增強肌力會對主動肌力有很大的幫助,同時肌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我們在術後早期就開始進行肌力練習。

◆俯臥屈膝(膕繩肌)

具體方法:過早的膕繩肌練習容易使取腱肌肉發力、出血,產生皮下瘀斑。術後滿6周可以做膕繩肌的練習。俯臥位,大腿後側繃住勁,勾腿將腳跟向臀部方向移動。勾至最大角度停留1秒,緩慢放下。

◆坐位提踵(腓腸肌)

具體方法:被動屈膝屈膝角度到了90度以後,就可以進行坐位提踵的練習了。坐位,在椅子邊垂腿。腳尖著地,小腿繃住勁,腳後跟離開地面抬高至最大,保持1秒鐘緩慢放下。

好啦!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有所收穫了呢?

小編來幫給大家總結一下!來份精簡版~

1、科學的進程:不可盲目激進或保守

2、適合的方式:每個角度範圍有其適合的方式

垂腿:0~105°

滑牆:105~130°

抱腿:130~140°

跪姿:140°以上

3、加強膝關節靈活性的練習

滾球:0~120°

固定自行車:120°以上(前叉術後需要術後滿6周)

快速屈伸膝:120°以上(前叉術後需要術後滿6周)

4、通過肌力練習加強主動角度

膕繩肌:俯臥屈膝(前叉術後需要術後滿6周)

腓腸肌:坐位提踵(被動角度達到90°後)


首先,韌帶重建後及時練習彎曲很重要,而不是一味的制動靜養。影響角度的有髕骨活動度,腫脹,肌力等等。彎曲的方法90度之前可以採用牀邊捶腿,90-120是滑牆,120以上可以坐姿抱腿。


題主問題中所提到的應該是膝關節周圍相關韌帶的損傷。

韌帶的重建術後一般會面臨幾大難題:關節活動度受限,腫脹,疼痛等

早期的康復是重中之重,相信一部分患者在做完術後有些醫生通知回去靜養,我覺得這個行不通。術後一般3天左右可以開始康復訓練,這個時候的關節的粘連和僵硬還不是太明顯,當然沒有疼痛幾乎是不存在的。

剛開始的時候疼痛和關節活動度受限幾乎是並存的,題主怕疼的話也要堅持。

待到活動度下來後,有的會出現膝關節的發涼現象,這是由於我們的膝關節分泌滑液異常。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注意保暖,不要讓膝關節受涼。

醫用護膝關節風濕保暖防寒膝蓋運動男女自發熱老寒腿滑淘寶¥ 28.00去購買?

如果你在專業機構康復,當然自己平時也需要訓練。注意不要暴力下角度。遵醫囑就行。

祝您早日康復


你這個問題可能是絕大多數膝關節交叉韌帶重建後所希望的,這個角度的進步涉及到多方面,要想疼痛減輕,就要注意周圍軟組織的鬆解和瘢痕組織的處理,關節周圍溫度的控制,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的支撐等一系列的綜合控制,可減輕角度進展的同時,疼痛減輕。

不要相信無痛,無痛只是相對的,因為在角度進展的過程中是需要撕開瘢痕組織的,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斷的撕開和適應性修復的過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疼痛是難免的,但是可以控制疼痛程度。達到輕度疼痛也能讓角度進度良好。

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術後就介入專業的運動康復,會讓你康復的快又好。


題主可以看下這個鏈接 採用裡面方法 再盡量配合呼吸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2829262?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