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用伺服,需要幾個?太陽能尋熱系統又是怎麼一回事?感謝解答


太陽能產業鏈中,有一環是專門做追蹤系統的,根據追蹤的原理不同,又分為單軸雙軸斜單軸以及一些更創新的方式。
有單軸和雙軸跟蹤。簡單的根據當地的太陽軌跡,按時間調整角度;或者使用光電感測器跟蹤太陽位置調整角度。


其實,我覺得在一個地區,太陽不像是風,不是每個時刻朝向都會發生無法預測的變化,所以不用追蹤的這種方式。太陽軌跡每年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律在循環,完全可以通過計算軌跡的方式,然後給太陽能板設定一個朝向上的運行曲線就行。

這個說簡單就簡單,說複雜也很複雜。有不同分類方法。有聚焦的有不聚焦的,有主動跟蹤和被動跟蹤,簡單的說是一種是根據太陽固定的運動規律來設定跟蹤器的運動,另一種是用感測器測太陽輻照度動態跟蹤。二者各有利弊,一般是二者的結合。按照跟蹤維度分可以分為一維跟蹤和二維跟蹤。說複雜是因為當聚焦倍數比較高的時候需要很高的跟蹤控制精度和機械加工精度,以及較高的安裝精度,任何一個偏差都會導致聚焦偏差或者完全不聚焦。在高聚焦的情況下聚焦偏差有時候會帶來危險,因為畢竟是好幾百度的高溫,打到哪都夠受的。這是個系統工程,可不是單片機伺服器這種簡單電子設計能搞定的。


根據我們早期對固定板和多種追蹤系統的對比試驗發現,在經濟性和維護性等方面,追蹤系統雖然能提高受光效率,但是相比於固定支架來說,它們的故障率、造價和維護成本均較高。


我有一個學長 做的這個專利 其實就是用單片機控制伺服電機 。程序是自己寫的。不同緯度的代碼略不同 。現在我們學校已經在用了


一種是輸入精確的經緯度,直接按照程序運行。另一種是兩個光差感測器,實時糾正調整姿勢。
這個很簡單,目前就有solar tracking的產品,國外很多,國內研究也很熱門。

關於這個有很多論文,簡單來說就是passive和active兩種,都是追著太陽軌跡跑。現在大多都是交給本科生設計,電子或光學系的論文一搜一大片,這種專業問題上萬方比知乎靠譜多了。


其實在做光伏電站的時候,有一個選配的裝備,叫做追蹤器。這追蹤器就是你說的讓太陽能板旋轉然後保證對著太陽的東西,但是我個人認為追蹤器的用處不大吧,畢竟多一個設備,就多一些故障率,電站的運營成本就會上去。再一個是追蹤器本身也是要耗電的。還有就是追蹤器也不便宜。


曾經接觸過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案:採集當地全年太陽高度及日出/日落信息,作為太陽能板指向的依據,當然最終的控制已經引入了很多修正參數,幾乎不會用到感測器,屬於比較易於維護和部署太陽能尋熱系統google未果,不知是不是指追蹤系統(Solar tracker),Wiki上面有比較詳細的解答,您的追問部分因為不是我熟悉的領域,所以留待其他人來補充
2個伺服軸,根據光照長度調整朝向,伺服跑相對位置模式
根據實際經驗來說,維修跟蹤軸的成本遠遠遠遠高於發電收益,除非你用軍事防護級別,或者套絲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