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對所謂「化工感」不知所云,香水三調我明白,對於濃度、留香、刺鼻、擴散或投射力度等描述我也有感受,但是很多人說的「化工感」我一直不太理解,是指刺鼻么?或者是指很像日化用品?化工感到底是怎麼來的?


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我覺得「化工感」可以歸納為「不協調的味道」以及「非大自然所能聞到的味道」。

  1. 原料(大多時候是合成原料)過高或者不協調

天然原料往往含有多種氣味分子,自身香氣豐富,並且存在於我們生活中(例如花草木),因此,我們聞許多天然原料的時候,容易聯想起花園、草地等大自然景象,不會跟「化工感」聯繫到一起。

與之相反,合成原料大多是很單一的味道。相當於把複雜的天然原料裡面單獨某個氣味細節拎出來進行放大。例如存在於天然玫瑰精油里的rose oxide(玫瑰醚),單獨聞起來有點像燒塑料。假如調配一支玫瑰香水,本應該作為細節點綴的rose oxide濃度過高,失去平衡以至於打破了我們既有的對於天然玫瑰花香的印象,這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它不自然、有化工感。

很多山寨香水聞起來有說不清道不明的化工感,是因為這些山寨香水把一個優美完好的香水配方進行「拆解」,然後使用味道接近但便宜的原料組合起來。你有花,我也有;你有草,我也有;你有天然玫瑰,那我把玫瑰拆解成若干個氣味特徵,挑其中原料便宜的用,最後拼拼湊湊起來,就是一瓶聞起來相似但處處缺斤少兩的東西。

不過,有些情況下,原料比例不協調導致香水聞起來有化工感,也有可能是調香師有意為之,並非水平不佳或者成本受限,這種情況放在第4點解釋。

2. 原料或者香調聞起來過於尖銳、刺鼻

百里香精油、松針油、蒸餾提取的青檸精油因為含有較多terpene(萜烯),清新得有些尖銳,會讓我想起油漆或者消毒水,也會帶來化工感。

近幾年很流行的woody-ambery(木質龍涎調)總是讓我想起裝修工地的乾燥粉塵氣味,這個味道也讓我覺得化工感。在Stella的《Hermès Eau de Citron Noir 新香心得》中,把woody-ambery形容為「極為尖銳乾燥、猶如公鴨嗓嘶吼一般」,跟我的感受是一樣的。

3. 某個香調或者香水經常出現於「廉價物品」中,也會形成「化工感」的印象

聞到檸檬,想起長途大巴里的空氣清新劑;聞到橙子,想起洗潔精;聞到焚香,想起燒蚊香;聞到大衛杜夫冷水,想起酒店用的床單清洗劑;聞到香奈兒五號,想起香皂……

雖然這種情況難以避免,但還是挺為「原型」鳴冤,它們也很無奈吶。

4. 香水故意做出「人工痕迹」

再舉香奈兒五號作為例子,關於香水的設計,Coco Chanel告訴調香師Ernest Beaux:我想要創造一款人工香水,就像裙子一樣是人工製造出來的香水。我不希望女人聞起來像一朵玫瑰花。我希望香水聞起來是複雜的、矛盾的,這才是女人自然的味道。(大意)

因此,調香師過量使用了醛香——讓許多人會聯想到香皂的原料——來營造這種「人工痕迹」。五號作為20年代的香水,對許多中國消費者來講是陌生的,因此第一感覺「像香皂」或者「不自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回顧香水發展史,在20世紀早期,五號的這種創作方法是十分先鋒的。因為調香不再模仿天然的花香,而是追求更為自由和抽象、具有自我表達能力的、因為足夠抽象所以無法被下定義因此每個人都可以自行理解的香水。

有了開創者,才有了現在這麼多讓人浮想聯翩的香水。而香水發展至今,審美已經非常多樣化。「栩栩如生地描繪大自然」只是眾多調香風格中的一種,就好比繪畫,除了學院派之外,我們也能夠欣賞和認同印象派、野獸派、立體主義等等。百家爭鳴之下,香水裡玩「過量梗」和「合成梗」也不再稀奇。

過量添加某個香調,例如Thierry Mugler Angel (天使) 過量添加了廣藿香,得到的是一支重金屬搖滾樂般的香水。玩脫的也有,Serge Lutens Laine de Verre (玻璃棉) 的醛香就好像冰冷尖銳的金屬刀片。

此「玩脫」的意思是,相比於SL大部分交口稱讚的香水,這款玻璃棉毀譽參半。

「合成梗」則例如Comme des Garcons Odeur 53和Odeur 71直接用「無機物的味道」作為概念,我沒聞過這兩支香水,參考網上香評,各種提到塑料、橡膠、金屬、洗甲水等等,也算是實至名歸的「化工感」。收斂點的例如YSL Parisienne (巴黎女郎),在玫瑰莓果香調中加入一點點塑膠氣味,營造「都市女性化著妝,拎著包,踩著高跟鞋,步履匆匆從曬得灼熱的瀝青路走過」的畫面感。

總的來講,除了確實糟糕的香水,除了CDG這種為了化工而化工的香水,很多時候「化工感」還是比較主觀的感受。例如Gucci Rush (狂愛) 里的內酯讓我覺得很像塑料假桃子味,Hermes Muguet Porcelain (陶瓷鈴蘭) 給我感覺是一潭死水泡著爛葉子,但不妨礙許多人喜歡它們。我喜歡的Bvlgari Black (黑茶) 對於許多人來講,也有燒輪胎的味道;我覺得有煙熏泥煤風味的Le Labo Patchouli 24,對我朋友來講則是煙熏臘肉的味道。我比較鼓勵大家「大膽地拓展嗅覺領域」,對於這種褒貶評論跑極端的香水,倒不如壯著膽子多聞聞,因為有趣的地方在於,你會發現自然的芬芳與合成的怪異,可能僅僅是一線之隔。


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問題。

先聲明,我是純外行,關於調香我屁都不懂,只是聞味兒時會琢磨。

我對 「人類為什麼用某些特定辭彙來形容香氣」蠻感興趣。如果這些詞兒是酸甜苦辣咸鮮,似乎很好理解,畢竟這些辭彙是描述人類具象感官的詞語,什麼東西讓你感到什麼味道都是有生理基礎的,嵌在你的味蕾上。

但是有的看起來 具象、但是和 嗅覺不相關 的形容詞 就有意思了。比如 「輕」、「重」、「黑暗」、「明亮」 、「光滑」 、「尖銳 sharp」、「粗糙 harsh」 ,我自己常用的 「有摩擦感」 、「實心兒 solid」,「蓬鬆 puffy」 ,「高音調 high-pitched」, 以及,這個問題問到的「化工感」,這些詞是怎麼進入我們嗅覺刺激的辭彙表的?

我有個很簡單的猜測:

我用某個形容詞 a 形容一種氣味,大多是因為這種氣味讓我 直接或間接 聯想 起了某種有 a 特質的實物,哪怕很多情況下,我壓根兒不知道那個實物是什麼。

比如我老形容某種木質琥珀分子 「實心兒」,「光滑」,是因為它讓我聯想到了摩挲得錚亮的實木桌子味兒,別人可能就覺得這個氣味粗糙刺鼻像噪音。

(還有可能是 1. 通感。 2. 看多了香評,大家都說這個氣味很 a,於是我被訓練出條件反射了(≧?≦) ,比如「柑橘」=「輕」、「明亮」。)

說回 「化工感」,真進過化工廠、聞過各種神奇的化學用品味兒的人,鳳毛麟角。我們普通群眾,對「化工味兒」的印象,大概是源於各種人工加了香的工業製品,但加的香水平太低,啥自然界香味兒都模仿不出來,以至於讓人一聞就意識到,這不是自然界實物具有的香氣。

我個人說得出名字的「化工」感製品:一個是老式洗髮香波,就是飄柔用的那幾種,不少新的洗髮液已經聞不著這種味兒了;還有一個是洗衣粉,傳說中「乾淨」的「白麝香」,我覺得尖銳化工得不得了(「尖銳」這詞兒哪兒來的?想不通);有的香調還有油漆味,不過這個少,不算數。

所以,對我來說,避開老香波,避開洗衣粉麝香,就能完全避開化工嗎?

也未必。

有的香味兒顯然很宜人,但不在我認知的自然屆動植物範圍內,我就會覺得這種氣味很.......「香水感」,可以說是好聞版的「化工」。比如蘆丹氏的憤怒康乃馨,就很「香水感」,因為我沒聞過這樣的花香。對絕大多數西方群眾來說,「香水感 perfumey」 是用來形容的 醛香 的,是一種可以接受的非自然香氣。

總之,讓你潛意識都聯想不到任何自然界實物(動植物)的香氣,都會「化工」。但每個人經歷不同,聞過的動植物不同,對化工味兒的定義可能也是一人一味的。


感謝邀請回答~

「化工感」主要是用來形容刺鼻的氣味,但什麼是刺鼻因人而異。有些人工香材可能聞起來很舒服,例如Escentric Molecules就是以單一人工分子為主打,非常受歡迎。而有些天然香材卻可能給人刺鼻的印象,例如茉莉凈油里大量的吲哚就可能會令人聯想到橡膠或指甲水。

除此之外,有些香材在日常用品和工業化食品里使用廣泛以後,也可能會給人相應的聯想。比如醛香在香皂里使用很普及,醛香香水就很容易給人廉價肥皂的聯想。


可能就是味道感覺有些像她所說的那個東西。但是你又能感覺得出他不是那個東西本身天然的味道。很模糊的味道。舉一個可能比較好get的例子:西瓜味的香口膠是加了西瓜汁嗎?黃瓜味的香口膠是加了黃瓜嗎?

這都應該都是人工香精起的作用,人工的香精做出來的只是相似的味道,西瓜味的香口膠加了西瓜香精,然後告訴你這是西瓜味的東西。

你一吃。誒是有那麼點西瓜的意思,人們就默認了這個香精是西瓜味的。

那麼會有個可能,如果你拿著加了西瓜香精的東西給一個從未吃過西瓜香精的人吃,問他們是什麼味道,答案可能就千奇百怪了。

接下來解釋一下,這個或許和心理學有些關係

(稍微結合一下專業hh不想聽我bibi的可以跳過這段啦~)。

人在認知時會有個學習的過程,就像給小朋友指著車說,這是車。大腦就會建立一個最初的模版,噢,這個東西是車。

當然這需要你不停的教他辨認各種的汽車,他就會有個概念,四個圓圓的上面一個箱子都是車。這個是大概的原理。人工智慧最初也是基於此。

————稍稍簡略一下

我們長到那麼大,人造的東西見過那麼多,自然也有許多模版啦,所以我們就會產生一種,這個是玫瑰味的認知。

但是我們大部分聞過真玫瑰的都能清楚分辨

no

它沒有加玫瑰。

以上為本人的拙見,歡迎大佬們指正

順帶安利一下老公


大家用香水的時候有沒有遇到過一些令人特別抓狂的事?

我問了很多用香水的同學。有的人說撞香,也有的人說是別人不懂我的美,在這之中,我也發現有一個不少新人在意的問題,那就是聽到有人說「你的香水聞起來好廉價啊」。

廉價?在香氣之中,這似乎是一個極難界定的貶義詞。形容一個人的香水味廉價,無異於在說這個人很廉價。

可到底是什麼廉價呢,為什麼說有的香水聞起來特別廉價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

粗劣調製的香水給人最直觀的感覺就是聞著很不爽。

一般的經典香水你可能聞著覺得有點沖,或者不適合你,但總體上來說是渾然天成的,圓潤,變化有度的。

但廉價的香水呢?它會讓你覺得很莫名其妙。比如在馥郁的花香中突然冒出了一股塑料感。或者在參差不齊的香氣中彼此胡亂的竄。

這樣沒有重點,而且聞起來特別突兀僵硬的香水,聞起來就會讓人覺得很廉價。

原料廉價又細分為二個原因。第一個是廉價同款。

為什麼說是廉價同款呢?因為有的香水為了節約成本,用到了太多的人工香精,而人工香精是被廣泛用於許多日化類產品的,比如洗髮水,沐浴露等。

它的作用只是簡單粗暴的掩蓋原有成分的難聞味道。而當一瓶香水中出現了我們熟悉的味道時,它毫無疑問地會勾起人們的回憶。我去,這不是洗髮水的味道嗎,這不是沐浴露的味道嗎?

這就是我們覺得這支香水很廉價的原因。

第二個是細節不夠。舉個栗子。

我們現在要調一支玫瑰香水,廉價的化工合成的味道可能只有二三種構成玫瑰的分子,你聞著的確是玫瑰味,可能感覺還不錯,很逼真很還原,但你心裡肯定犯嘀咕,為什麼聞著這麼單薄呢?一成不變的,死氣沉沉的。

而真正從天然的玫瑰中萃取的味道自身就會帶有不少變化,這裡面可能存在著成百上千個構成玫瑰的分子,每個分子都承擔著香水變化中的平衡。

從一朵玫瑰的綻放開始,到凋落結束。

這種活生生的感覺讓香水聞起來顯得有血有肉,閉上眼睛你甚至會誤以為在聞一朵嬌艷欲滴的玫瑰花。這就是好的原料所帶來的厚度。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化工合成的原料就不好。許多化工原料合成的成本比天然的原料還要高。

在許多香水中調香師也會利用化工合成原料的特點酌情增加。但考慮到這並不屬於廉價範疇的化工合成,所以不作討論。

這裡額外說說仿香,剛入門香水的同學可能不夠了解香水,而追求著一些奇怪的仿香,聽別人說覺得味道差不多,就毫不猶豫地入坑。

但試想一下,那些廉價的「香水」真的會是香水么?她的味道可能很討好,但必然顯得單薄。這樣的廉價合成原料製作出來的香水,它的味道只會讓人覺得廉價。

而就仿香而言,因為其缺乏科學的製作,嚴格的監管,低劣的原料,很多都具有致癌風險,在這裡也希望大家小心謹慎。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我們無法控制的廉價感,那就是當你的身邊出現了一個檸檬精的時候,這時候你用再好聞的香水,那麼用她的話來說都是,你的香水味好廉價啊。

其實潛台詞是:我好酸啊,我只能說你廉價,來拉近我們兩個之間的檔次了。

對於這樣的廉價感,我始終保持可愛。


咋來的不知道…我感覺的化工感就是氣味刺鼻的一種。比如很多人喜歡聞新鮮的橘皮,但是這味道很快就散發了,聞不到了,這可能和橘皮中的芳香物質揮發很快有關。

香水需要的就是好聞,留香,高級的還要前中後變調。如果單純的用橘子皮擠出來的汁提取出那種香味物質,那麼它的問題就是留不住,要加一些其他東西讓它留住,但是這些物質可能是有味道的。如果想要變調,還要加不同的香料還要把他們完美的混合。

我想這和低級的塑料有味道異曲同工?


個人感覺但凡關於味道的這一類評價都又些主觀傾向,化工主要就是指人造感,不自然。但是大家對於不自然的理解也不一樣。

我個人就覺得雕牌真我濃烈的不自然,但是超多人愛。另外很多有醛累香味的也會讓我感覺不自然。

比方說香調裡面有一種叫克什米爾木的成分。我最早還以為是一種木頭,結果只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香。但是也並不是有這種合成成分的都化工。

所以個人感覺,非專業角度。就是主觀上,讓人不舒服,刺鼻,不自然的味道都可以說是化工感。


聞多了你就知道了,說再多都沒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