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外的富豪榜新一輪增長,經濟危機對富人有什麼影響?


今天晚上剛好看到一篇文章,是陳志武老師的演講稿,說的就是這個問題

貼在下面

————————————————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陳志武。因為疫情的原因,我不能到國內、到現場參加這次非常重要的會議,非常抱歉。首先,感謝鳳凰網財經峯會今年邀請我。

今年的新冠病毒疫情是一個非常時期,隨著疫苗慢慢推出,未來幾個月對投資界的朋友可能有非常深的意義。因為過去幾年,特別是2020年疫情期間,價值投資都表現得不好,對於追捧一些大的高科技股的投資者來說,今年是非常好、非常出色的一年,但是對於傳統的價值投資,今年是非常不好的一年。但是,隨著疫情的穩定,疫苗慢慢推出以後,最近幾周已經明顯看到一些順週期行業的價值投資,在比較快的追趕上來。可能很多朋友在想,價值投資過去一個月趕上來了,順週期行業過去一個月趕上來了,是不是太晚了,沒有機會再趕上了?未必,因為週期投資的安排重新做調整以後,應該是未來的一兩年了,價值投資的機會還是有的。

我給大家做三點分享,重點談一談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期間經歷的一些事情,關於投資市場,關於資本市場悟出來的基本道理。

第一個,我想要強調一點,在政策幹預非常強、非常多的時期,往往跟著大勢走就行,就是追求指數投資追求β,而不一定要做很多個股的選擇。因為政策幹預越多,α就越困難,花很多時間做很多個股,或者是具體單項的資產評估、研究,跟政策幹預少的時期相比,選擇個股、選擇公司的研究帶來的價值可能比平時少很多。

比如說,到上個月底,今年全球對沖基金行業的總體表現是累計平均漲2%,而美國的SP500指數上漲12%、納斯達克指數上漲35%。可以看到,這些股市的大盤指數,特別是科技行業的大盤指數,比起對沖基金行業的平均表現要好很多,這本身也進一步說明瞭在政策幹預非常強的時候,積極主動的投資安排實際上是得不償失的。因為你做的很辛苦,還不如去跟著大勢走,所以政策市往往是β投資的時代,而不是追求α的時代,這時精選個股,單個資產帶來的好處可能不太多。

這一點也給資本市場的監管者、政策治理者帶來一些教訓。今年的經歷告訴我們,如果要把資本市場做好,就不應該有太多的政策幹預。因為越是政策幹預,就越讓資本市場沒辦法把好公司跟壞公司做區分。政策幹預太多以後,好公司和壞公司同時受到懲罰,或者同時被獎勵,就很容易形成劣幣驅趕良幣的資本市場。而在政策幹預比較少的時候,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就更有激勵做不同的投資、選擇不同的公司,做更多細緻的研究、做精選。因為在政策幹預不多的情況之下,越是精選,α的可得性就會更好。那時,整個資本市場才會成為真正的良幣驅趕劣幣的市場。所以,今年的第一個教訓是,政策幹預不能夠太猛、不能夠太多,太多會把資本市場、把投資策略都搞混,最後很容易把資本市場搞成劣幣驅趕良幣的市場,這是我想給大家分享的第一點感受。

第二點感受是今年各個國家,從美國美聯儲到歐洲央行,到日本的央行,到印度的央行,還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各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都對於資本市場、對金融市場做了非常多的幹預。各個國家都比賽,看誰推出的量化寬鬆量更大、速度更快,再加上各個國家的政府、財政部門也通過大幅度的財政刺激,使得資本市場漲很多,但這樣操作會帶來不好的結果。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在新冠病毒危機發生以後,富人的財富今年增長了很多,而窮人今年財富沒有任何增長。原因很簡單,各個國家的央行和財政部門不斷放水,不斷通過財政刺激去救市、救經濟以後,使得美國股市不斷創新高,債券市場的價格也不斷上漲。其他國家的金融資產也因為政策幹預上漲很多,導致非常重要的歷史規律被打破。

據我瞭解,很多歷史學者對於過去幾百年、一兩千年,人類歷史財富差距、收入差距的變遷做過很多研究,他們發現在人類歷史上,每次大瘟疫的時候,一般的資產價格,尤其是金融資產價格會下跌很多。說明在大瘟疫發生時,有錢人受到衝擊,他們的財富受到的衝擊會很大,而沒有錢的人就沒有資產,也沒有財富,所以資產再縮水,對他們的影響也就沒多大。

但在2020年,各個國家的現代政府、現代中央銀行、現代財政部,都可以主動進行經濟幹預市場,由此產生的結果,本次大瘟疫不僅沒有讓財富差距、收入差距變小,反而因為幹預政策、量化寬鬆的政策,使財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大家在想,這次新冠病毒結束以後,未來的世界秩序、地緣政治、各個國家的關係是會變得更平和還是更糟糕、衝突四起,尤其是各個國家的國內民粹主義是否會抬頭,政治秩序是否會好轉?如果你盼望疫情之後,各個國家的民粹主義、國內的政治格局、國內的社會動蕩都能夠平靜,我認為你的願望很難實現,你會很失望。

原因在於本次新冠病毒壓力之下,各個國家通過量化寬鬆,通過財政(刺激)使得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和社會民怨加大以後,之後的5年、10年,我認為各國的社會局勢會更糟糕,不容樂觀。因為今年各個國家為解決短期的挑戰,做了過多的刺激,做了救市,結果為未來5年、10年各個國家的政局和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埋下了很多的不好的伏筆。今年金融資產上漲很多,會感覺到很高興、很痛快,但別忘記,未來可能出現更多的風險,更多的危機。這是我今年感受到的、經歷的非常大的教訓。

第三點,今年疫情之下非常突出的表現,是讓人們看到了現代經濟實際上是贏者通喫經濟。如果疫情之前,大家沒有感受到很強烈的贏者通喫經濟,那麼我相信2020年最突出的感受之一就是各行業龍頭通喫整個行業的局面。

通過股票的表現可以看出來。截至前幾天,美國特斯拉公司的股票幾乎上漲5.5倍,亞馬遜的股票今年漲70%,Netflix、谷歌等頭部公司股票,有些漲百分之五十幾,有些漲百分之三十幾,都比大盤指數漲得多。像今年和未來可能是贏者通喫的環境下,越是跟著大牛走投資回報可能會越好。

當然,這跟技術變革有非常大的關係,如果沒有技術變革,贏者通喫的局面不可能到現在的程度。60年代、70年代,在湖南茶陵是沒有電視,也沒有錄像帶、錄音帶的時候,茶陵誰唱歌最好聽,人們都願意花錢買票。但有電視以後,就沒有誰再對當地的歌星和體育明星感興趣了,大家都看全省最好的歌星和全省最好的籃球比賽;再進一步有了中央電視臺,還有其他的全國省市的電視臺之後,誰是最好的歌星、最好的籃球比賽隊員,大家便只願意看他們。

再進一步到過去的20年,隨著全球化不斷升華,各個國家的電視臺都打通,電影行業也打通,以至於到今天,大家都只願意看好萊塢大明星的大片,看籃球比賽也只看美國NBΑ的籃球比賽,對於本地的,縣裡的、地區市裡面的、省裡面的,甚至於中國國內的職業籃球比賽也不太關注。

從這些親身經歷來看,因為技術變革,達到贏者通喫的局面。原來在一個縣的範圍之內發揮效果,後來在全省,再到後來在全國,現在變成了全球範圍之內利用技術發揮贏者通喫的所能夠帶來的最大化的投資的效果。今年新冠病毒期間,尤其讓大家更加看到基於物理網點去消費和基於網上購物消費,贏者通喫帶來的影響非常大。

舉一個例子,原來你在北京亞運村開雜貨店,東西可以賣得很好。但你在亞運村的雜貨店開得再好、營銷的再好,住在上海的、住在天津的,住在武漢的人,他們到你的亞運村雜貨店來買東西是不容易的。這是因為基於物理網點的消費,必須要坐飛機或者坐高鐵,然後再開車過來。但如果你開網店,不管消費者是在上海、在武漢、在天津、在哈爾濱,還是在北京都沒有關係。這就是為什麼收入差距、財富差距越來越大,跟技術有很大關係。

另一方面,從投資角度來講,在現代經濟、現代技術的支持下,贏者通喫讓人們跟著各行業龍頭走,特別是互聯網行業龍頭,跟著他們投資、投資於他們,長久來說會是上等選擇。

好,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https://mp.weixin.qq.com/s/Fi9vLgJSqbNSnD6nXGZHHw?

mp.weixin.qq.com


這是目前的必然,從幾個角度講,第一,貨幣政策,現在人類社會調控經濟的主要手段依然是放水,而富人有資產,窮人沒資產,所以一旦經濟不好,政府就選擇放水,資產水漲船高,所以經濟越差,富人越富,所以我反覆說沒房子的人別天天盼著房價崩盤,房價如果好好的,窮人大不了等廉租房,或者去小城市,如果房價崩盤了,很多人會喫不起飯的(有人噴這點,簡單解釋一下,銀行一定會到時候強制收貸,很多企業會倒閉,那麼欠著房貸和花唄,借唄的人自然會喫不起飯,然後政府再次放水,利好的又是富人,沒負債的普通人也會受損)

第二,撇開貨幣政策,就從人的素質來看也會產生差距,我並不是說富人都聰明或者都勤奮,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人有天賦差異,中國人造詞非常有內涵,危機是危也是機,所以每次危機來臨,都是有能力的人逆風翻盤的機會,比如我們看企業運營,每次危機來,總有一些牛逼的企業家在危機前保守謹慎,在危機最盛的時候大筆投入,之後危機過去,這些企業家就變更大了,多來幾次危機,這些公司就成巨無霸了,你可以認為這些人與眾不同,特別有眼光,也可以認為這就是倖存者偏差,拿房價舉例子,有人2003、04年拚命貸款買房子,之後13、14年又買,有人03、04年看到房價漲了就把房子賣了,然後13、14繼續賣,然後16年9月去擠破頭買房子,現在天天喊房價永遠漲,這兩類人自然財富會完全不同

第三,基於第一條,所以周小川說要把資產價格納入通脹,但是他沒想過一方面,因為第二條的存在,即使資產價格納入通脹依然會產生貧富差距擴大這個事實,另外一方面,如果把資產價格納入通脹來控制貨幣政策,必然導致除了資產價格以外的所有價格都進入通縮,而通縮比通脹更可怕,所以但願千萬別做這個嘗試


補充一點,評論裏的爭議全是關於房價的,在中國互聯網上,只要談到房價,永遠惹爭議,反正向來是互道SB,但是實際上房價沒啥好爭論的,因為都是有科學可以遵循的。尤其中國房地產市場並不市場化,供給是政府決定的,所以即使前幾年需求再怎麼萎靡也沒大跌(就跟茅臺愛馬仕不發貨一樣)

那麼既然供給是政府決定的,自然關鍵是政府的態度,政府說房住不炒這種不是關鍵,畢竟04年開始喊房地產調控也16年了,喊話是不可信的,關鍵是實質性政策和政策背後的意圖,最近易行長正好寫了論文,認為中國的槓桿率很高,而風險全都集中在銀行上,而基於中國特色,銀行的風險就是政府的風險,因此可以說中國的風險都在政府身上,而資產負債表裡的主要資產是土地,居民負債率很高,所以易行長提出了3個建議,第一穩住宏觀槓桿率,因此房價不能跌(所有人都知道資產負債表裡負債是剛性的,資產是彈性的,所以不能主動去槓桿,否則資產跌更快,槓桿率反而是上升的)第二,依靠改革開放減少間接融資,發展直接融資(發展股市),第三,嚴防系統性風險(防小銀行破產,防理財產品爆破,防房價下跌,股價暴跌),看了以上3條就很明確了,炒房的大時代過去了,但是指望跌……呵呵,跌了銀行資產負債表出問題,你覺得沒問題,國家可不覺得沒問題,如果發生,只能放水,類似美國09年至今,接著,結合今年的政策,明顯利好股市,最後,說我亂帶節奏的,說我別有用心的,麻煩別用屁股來辯論,請拿出靠譜的證據,YY這麼多年了,你有變有錢麼?既然沒有,繼續YY有意思?


首先想想市場經濟中的交易邏輯是怎麼樣的?市場中一件商品的價格不是因為其本身的實際價值,而是因為:「我有本事讓他以這個價格成交」。實際上市場中的交易與勒索或者詐騙使用的是同一套邏輯。

那麼一個人越是處於困境是不是就越容易被脅迫和欺騙?那麼相應的另一頭可不就更加富裕了。

經濟危機中頂級富人變得更富,本質上是因為其他階層遭遇了困境,導致面對掠奪時變得更加無力抵抗。


美國舉例,疫情爆發,美國放水,除了救濟老百姓以外,還要給大企業補助,名義上是要讓企業渡過難關,讓員工不失業,大企業拿了錢以後,名義上應該投入生產,然而世界上大企業也能拿錢去金融市場,金融市場賺來的錢,就和公司普通員工無關了。至於救濟老百姓的部分,老百姓沒那麼多錢生錢的渠道,基本上救濟的錢都去買生活必需品了,兜兜轉轉有轉回大企業手裡了。


富人真正的財富是窮人。


窮人搶飯碗,彼此踩踏。 富人藉助央行放水, 水漲船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