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曾看過一個貼,為什麼桂林米粉走不出桂林,如果搞清楚了這個問題,那熱乾麵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任何地方性的美食,本地特色越濃,就越難走出去。中國的疆域太大了,撐死了算,全國各地開始民間的交流也就是建國以後。在往前,基本都是相互閉塞的,別說美食,連語言都不互通。(這裡不得不感嘆千古一帝秦始皇,他最大的功績不是統一中原,而且統一之後頒布的書同文車同軌,文化上的統一才是真正的統一)幾千年的時間,都各自養成了不同的飲食喜好

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名菜或是小吃,根本就不是因為菜本身,更多的是因為人,不是宮廷專供就是千古留名的名人。比如東坡肉(蘇東坡),比如西湖醋魚(宋高宗趙構),比如北京烤鴨(朱棣),比如叫花雞(朱元璋),就連臭豆腐也少不了毛澤東的宣傳。

再說個例子,除中國外,全世界範圍的麥當勞都是吊打肯德基的存在,偏偏在中國,肯德基遠勝麥當勞,核心原因就是肯德基對口味的本土化。不僅賣粥、油條、卷餅之類,還有雞肉卷里的甜麵醬,雞排里放藤椒等等各種騷操作,這也是全世界最經典的案例。

還有個本人的小經歷,七八年前跟幾個小夥伴騎自行車從廣州北上1000多公里。其中好幾個湖南的,偶爾談起臭豆腐,我覺著長沙的臭豆腐巨難吃(有很多親戚在長沙株洲做生意20多年,現在都紮根當地了,以前經常去玩),被他們一頓懟,非說我是沒吃到正宗的。然後在長沙的兩天他們帶我吃了n多家所謂的正宗的臭豆腐,說實話被武漢的臭乾子完虐。後來想通了,對外地人來說正宗真的不代表好吃,尤其是口味這東西太主觀了

說起熱乾麵,作為最不河南的河南城市信陽,基本也是吃熱乾麵長大的,甚至都出了九頭鳥這種專門做熱乾麵的品牌連鎖店,跟武漢的蔡林記一樣樣的。口味上跟武漢熱乾麵的差異有多大都不知道咋描述,但在信陽的熱乾麵基本上必放豆芽的,這點武漢人怕是聽都沒聽過吧。別說信陽,湖北的其他城市大多也都吃熱乾麵,黃石和十堰的口味跟武漢的口感差別是最大的。另外,洪湖的熱乾麵很多店默認是不放芝麻醬的,對,人家也叫熱乾麵

別說其他城市了,10幾年前,習慣了漢口的熱乾麵,我覺著武昌的熱乾麵都是變異產品,雖然也沒有幾個人吃的出來。現在嘛,除了蔡林記所有門店都是統一口味,其他每家店的熱乾麵口味都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嘛,一道特色美食,如果想走出本地獲得更大的市場,就必須迎合當地人的口味做出改變。熱乾麵這種偏科生(國內各種干拌面不少,但像熱乾麵這種干到極致的無出其右了,我80%的外地朋友都覺得熱乾麵實在干到沒法吃完),我覺得能走出省真的是個奇蹟了。想起來豆汁兒和炒肝兒,估計永遠都只能是北京人的自我陶醉了。


麵粉這類的小吃基本都有這種問題,我曾經在深圳大芬油畫村附近吃了一家武漢人開的熱乾麵,味道都是對的,就是感覺面有點不到位,老闆自己都說沒辦法做到跟在武漢的時候一模一樣。

所以其實主要就是面的問題,人在深圳,熱乾麵不可能每天從武漢空運,同樣的原因,重慶小面、桂林米粉、蘭州拉麵這些離了自己的發源地,口感都會有差別。


每個地方的特色美食與當地的水和其他的原材料有很大的關係,我個人覺得還是與水有很大的關係。

武漢處在長江邊上,然後熱乾麵也發展了很多很多年,已經有一定特色了,而且還有一定的味道。一般情況下,其他地方如果引進熱乾麵是很難在短期內超越它。

哪怕是很多地方把熱乾麵引到當地,通過其他的一些原材料的配方的改革,也還是達不到武漢熱乾麵那種味道。

再一個就是武漢熱乾麵跟做面的人有一定關係。每個師傅的手法也是不一樣的,當然做出來的味道肯定是不一樣的。

總體來說,在武漢三鎮熱乾麵的味道差異不大,但是可能在漢口的熱乾麵還是比較地道一點點,我個人是這麼覺得的。畢竟漢口作為武漢的老區還是有一定優勢的,很多好吃的都在那邊,尤其是有地方特色的美食。


也有可能是吃熱乾麵的姿勢不對!

你到武漢的街(gai)高頭看哈子,總能發現端著熱乾麵站在路邊哈吃的,或者邊走邊吃的人,以前做公交車都有人坐在車上吃(現在很少了)。在就是很多過早的地方,店面很小,店裡面的坐不下,蠻多人都在外面搞個小板凳,加個方凳坐在人行道高頭吃,熱乾麵旁邊還要加一碗蛋酒。

在武漢以外的地方,冒得這種氛圍,吃不出這種感覺。


正宗的熱乾麵店子裡面你是可以點了之後問老闆要一碗綠豆湯的。如果店裡面沒有準備綠豆湯或是不給那就說明你吃到的是假的熱乾麵了。以前在北京吃過一次所謂的熱乾麵,沒吃完就走了,真的是太難吃了。還是武漢的最好吃,湖北其他省市也還可以,越往北越難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