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魔獸爭霸、星際爭霸職業電子競技選手,韓懿瑩。三次WCG魔獸爭霸組冠軍,一次季軍。一次Ironlady國際女子邀請賽冠軍。現為《英雄聯盟》職業解說。

中國魔獸爭霸、星際爭霸職業電子競技選手,張翔玲。兩次獲得Ironlady國際女子魔獸邀請賽冠軍。2008年代表電子競技擔任北京奧運會火炬手

中國星際爭霸職業電子競技選手,馬雪。曾獲得第六屆世界電子競技錦標賽星際爭霸2女子組比賽冠軍

守望先鋒職業戰隊「LF」女選手177,負責團隊支援。熟練英雄:「天使」

不是沒有女選手,有時候女選手的操作。甚至比男選手(電子競技選手)更強。女生的優勢,在於有時候會比男生更細膩。注意到細節。

中國電競女選手能否發展的更多,我覺得消除性別歧視是很有必要的。


如今電競作為一個新興行業,也逐步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尤其是《英雄聯盟》為主的電競賽事尤為盛大,各項LOL電競賽事也得到了廣大的玩家的關注,但是不管是《英雄聯盟》還是其他類型的電競賽事,都極少有女選手出現。

其實也並不是沒有電競裏沒有女選手,國內知名女選手就有很多,比如Miss、小蒼等都是知名的女選手,但這樣的數量在電競行業中卻是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並沒有成規模的電競女子戰隊出現。

那麼為什麼電子競技比賽中很少有女選手呢?

女生的反應能力和執行力低於年輕男性

在電競比賽中,選手的年齡都比較低,《英雄聯盟》中的電競選手年齡大概在16~25歲之間,因為這個年齡段的男性反應力和執行力都是出於巔峯期,不得不說,男生的遊戲天賦的確高於女性。

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低於男生

大家都常常在說"電子競技,菜是原罪",就比如《英雄聯盟》的電競比賽中,即使是最頂尖的選手發揮不穩定,便會被網友口誅筆伐,噴的狗血淋頭,比如曾經的廠長和如今的Uzi,如果這樣的事發生在一個女生身上,她還能承受得住這樣的輿論嗎?

電競訓練強度非常高

電子競技並非是大家認為的打遊戲,平日裏的訓練不僅枯燥乏味,而且強度極大,就補兵都要聯繫上百小時,超長的訓練時間是一般女性都無法承受的,看看《英雄聯盟》那些電競選手,年紀輕輕就一身病痛就知道電競有多苦了。

女子戰隊並不一定是純粹為了電競而生

曾經國內也出現過一些女子戰隊,但是戰隊選拔要求不僅要求遊戲要打得好,甚至要求長相和三圍等,這似乎並不是一個戰隊需要的,而某些成立女子戰隊的的俱樂部,無非是吸引眼球,博取關注,糟糕的比賽甚至脫離了電競的精髓,對於老闆而言掙的錢比情懷更實在。

為什麼電競沒有女選手?不是天生的鄙視鏈,也不是女子不如男,只是目前並沒有一個成熟的而健全的女子職業賽事體制。

但是隨著電子競技行業日漸成熟,相信在未來會出現專業的女子職業聯賽,讓電競這個行業並不只是屬於男性,女子電競也應該走上正軌,為玩家帶來精彩的比賽,你是否期待呢?


有啊,LF177,多可愛的一個小姐姐啊。

並不能説沒有吧,衹能説比例很小。

在以前,我們上學的時候男孩子上網都是壞學生的表現,更何況是本應該乖乖的女孩子呢?有天分的女孩子可能是在上大學的時候陪男朋友打遊戲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天賦,可是這時候已經晚了。

而且,説實話,也就這幾年大衆才對電競圈稍微認可了,以前電競圈在很多人的眼中就是合法打遊戲的Loser,哪裏有什麼電競圈的説法,應該説是電競小水塘吧。也就是隨著這些年各種電競項目和資金的湧入才塑造成了今天的電競圈。

快大學畢業的時候,還是因爲看德雲色笑笑一直提他是抗韓英雄才知道以前DNF是有職業聯賽的...

現在國內電競圈的比較有名選手都是10年前-5年前孕育出來的,那時候有什麼電競環境麼?


本來這種高強度競技的女生玩的就少,更別說職業了,職業選手付出的辛苦不用我說,在本來少的資源裏再尋找出來的高水平肯喫苦的資源就更稀缺(少不代表沒有),遊戲性質使然,哪天奇蹟暖暖出個職業比賽,比誰的搭配的衣服更漂亮,你看男的多女的多?=================突然剛纔想到的,再說個更極端的遊戲例子,戀與製作人,你看男的玩得多女的玩得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