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瞭解各種哲學觀唸的時候,總會發出自己之前在什麼什麼時候有過類似或是相同的想法。但帶來的問題是,我發現我越來越會自己跟自己「打架」。沒有一個哲學體系能作為自己確定的精神依靠,當然我也是相信沒有什麼真確與否。但是在思考的過程中,人真的很痛苦。我知道想開點,不去思考這些就會輕鬆點,但這其中思考的魅力,我相信懂的人自然能理解。我有想過,我這種不定的價值觀或是說哲學觀念,會不會就是我的哲學觀?所以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固定的哲學觀支撐著自己生活嗎?


價值觀一個很現代的詞,其實就是把一個人喜歡的、厭惡的,能接受的、不能接受的,可以商量的、不可以商量的,可以交易的、不可以交易的,可以觸碰的、不可以觸碰的這些歸納總結成了一個詞,老話說心裡有桿秤,也就是這麼個意思。

價值觀是隨著認知不斷作出微調甚至改變的,這些也是根據時代潮流趨勢發展時人的應對措施,認知越高不見得價值觀就會很正面,認知越低也不見得價值觀就很狹隘。

在於我看來只有適合自己當下生活方式的價值觀,我並不需要在某些講座上聽到一些人的故事而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因為他說的東西未必適合我的生活。

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生活的價值觀纔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但是他並不意味著你需要拿什麼去換或者做出取捨,如果有人總跟你說你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要理會,他只是準備利用你而把你修剪成一根趁手的柺棍而已。

以上是我偶爾想到的,不成熟之處請指出來,謝謝


不存在絕對、天然、抽象的價值。

如果一個人有完全確信的價值觀,這個人的價值觀是錯誤的。

比如:

私有制是永恆天理麼?

不是。就像奴隸制,它在某些情形下行得通,有效,僅此而已。

婚姻制度也是一樣的。

沒了。


我的哲學體系你之前肯定從來沒想到過


不得不承認有人確實已經迷失在信息時代了,這部分人再難擁有自己的價值觀。

但是這部分人之外的人大多會在生命的前期一段時間在選擇中塑造自己的價值觀,在之後的時間裡基於社會現狀或妥協或踐行自己的價值觀。

有自己健康的價值觀的人少,但是他們活的更有意義。


不需要確信


以下只代表個人看法。

一.哲學觀

哲學觀涉及人對世界的組成結構的認識,即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哲學觀的質量是一個人能力和智慧的表現。哲學的目標,就是解釋世界所有的對象。

比如對待孝敬父母的問題,我們從哲學上就要思考什麼是孝,什麼是父母,孝敬父母的原因及意義等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識,所以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哲學觀。

二.價值觀

價值觀涉及人的意識對外界某一事物存在的合理性的判斷。在具體事物上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統一,如殺人犯法,如欠債還錢。但在抽象事物上我們往往就不容易統一,如辯護自由是否要給罪犯,如唯物辯證法是否可以解釋一切現象。

價值觀也自然是每個人都有的,因為我們都必須要確定好壞對錯善惡,之後才能進行趨利避害的行動。

三.兩者分析

每個人都需要知道一個東西是什麼才能計划行動(哲學觀),都需要判斷一個東西的好壞才能判斷是否執行行動。兩者配合,才能真實的在世界上行動起來。

四.自然人與法人的哲學與價值

自然人,指一個一個的人。而法人,指一羣人組合成的集合體。這裡把法律上的概念搬過來用。

自然人的哲學和法人沒的說,可是法人的哲學和價值就有些不直觀了。它是每個人都相信的那一部分。比如,國家就是一個法人(相信國家,承認國家的存在,國家就能以整體法人的形式存在,我們都是國家的一部分)。其哲學和價值,就是課堂上交給我們的東西。

每個法人和自然人一樣,都具有自己的哲學和價值。分清這個之後,你就更能體會到各人有各人的哲學和價值了。只不過我們更願意以「普遍哲學」來稱呼法人的哲學,「普世價值」來稱呼法人的價值。

綜上,問題的判斷是可以成立的,只是這裡的人不但包括自然存在的人,還有抽象存在的法人。


沒有的話,要建立。


自己和自己打架是很好的習慣。什麼時候不打了才需要警惕。

價值觀是隨著知識(論據)的積累而變化的,不需要確信或者固定住。要給自己變卦的自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