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快結束的時候,諮詢師會說,快到時間了。這個我理解,控制一個話題,把這個問題結束留著下個問題下次再談。

但是談話難免會多出或者少出幾分鐘。結束後,他就會說,看,時間剛好控制在52(或多少)分鐘。給我一種他會控制時間他很驕傲的感覺?給我一種他對我的工作想要很快結束的感覺?

三百塊一小時對我來說不便宜。我覺得多出那麼幾分鐘(不超過5分鐘)沒什麼。幾分鐘而已。我不明白他為什麼每次都要強調。

我承認我寫這段話帶著點情緒,確實是有點不爽。我知道規定時間是1小時,但是不要總是強調這次諮詢多出那麼一分鐘兩分鐘吧。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之前看過的一個文章,我花了點功夫又翻出來。

胡天:新手諮詢師札記02:準時開始,按時結束 @胡天

推薦大家讀一下。寫得挺好的。


對大多數諮詢師來說,並不是多出一分鐘值幾塊錢的問題。。。而是:

  • 沒有按時結束,沒有做好收尾,是我技術問題嗎?
  • 我來的及在下一個諮詢開始之前把這次諮詢的筆記做完嗎?
  • 來訪打開了一個新的話題,一個方向,我應該怎麼接住?怎麼在最短時間內處理完,怎樣結束這個session?
  • 諸如此類……

大多數,應該說是絕大多數諮詢師,在一個諮詢看起來不能按時結束時,都會發慌。無論ta們怎樣極力掩飾。

因此,我個人通常會在頭幾次諮詢時非常漫無目的地作為測試,看看快要超時的時候,諮詢師會用什麼方式、什麼狀態去處理,非常能看出穩定性好不好。很難說我是不是故意在那個時間點提出新話題。。。遇到過一些處理方式我很滿意的,也有一些處理不好結束後雙方都會難受的。

說說我覺得哪種情況最糟吧:時長太不固定、太隨意,因此每次我試探一下就延時,於是我就習慣性延時,時間長了之後諮詢師心態會失衡。最後肯定不是一個清爽而職業化的關係。

然後在開始長期合作之後,因為雙方比較熟了,我通常就會比較體諒,差20分鐘開始就不再拋出太難搞的話題,或者很直接地在微信留言把沒處理完的話題預留到下週。

總之,相信我,超時這件事更折磨諮詢師。所以來訪有意見直接表達和溝通會是最好的。


看到有諮詢師說時間設置與界線有關。說說我親身經歷的。

我遇到過時間一分都不能差的諮詢師。不管是在租用的公共諮詢室,還是在自己長租的工作室。不能早到一分鐘,也不能遲結束一分鐘的那種。心煩時不能增加諮詢頻率,嚴格遵守設置。

也遇到過因為重要的事情沒說完,情緒到一半,給我延時一二十分鐘的諮詢師。

前者,往往控制慾很強,並且會要求我「聽話」,要求我說ta感興趣的話題,我的人生決定,如選擇什麼愛好,什麼職業,ta也會幹涉,比如叫我不要去學習心理學等。我並不覺得這些人是有明確界線感的,而是對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知道來訪怎麼做對ta最有利。而這樣的諮詢師,也往往是可預約時間最多的,大概沒什麼來訪吧。

後者,願意給我多一些時間,讓我表達到一半的事情或情緒說完的,對我的決定、選擇都從不干涉,充分尊重我的決定和選擇。依我看來,後者的界線感要比前者強很多。

所以,諮詢師對時間的把握和界線感是不能劃等號的。

補充一點,前面那種諮詢師都是精神分析流派,後面那些全是人本主義。無一例外。


關於諮詢的時間設置,可謂是諮詢師受訓過程中的必修課。無論是師長、督導或是教科書,都會反覆地強調這一點。我想,在這樣的嚴防死守下,諮詢師,尤其是新手諮詢師,其實蠻容易會對時間產生焦慮感,乃至於過度警覺了。

想起以前上諮詢倫理課的時候,老師曾半開玩笑地提醒我們:「記得要準時結束哦。在諮詢的語境下,時間不僅是時間,更是一種關注與愛。你每次都給某位來訪者更多的時間,或許也意味著你格外地偏愛他/她幾分;你每次都給每一位來訪者更多的時間,或許也意味著你習慣性地多付出,也就更有可能耗竭你自己。」

瞧瞧,時間=關注=愛=付出=職業耗竭指標,時間的意涵可真多呀~可不得捏把汗小心點嘛。

倘若又是面對面諮詢,敬業的前臺小姐或前臺先生還會在每次諮詢到點時,準時來到諮詢室前,先」咚咚咚「地輕輕敲三聲。三五分鐘後,再「砰砰砰」地用力敲三聲。諮詢師也需如同接收到接頭暗號一般,趕緊地摘要一下作結。不然,多出的時間所造成的場地費,究竟是諮詢師來付,還是來訪者來付呢?

若是趕上了諮詢室還有下一位要使用,那更得掐著點兒結束。否則,便會是一個負向的滾雪球效應呀。欠下的對於下一位來訪者或者諮詢師的時間,便一如欠了外債般,還了本金,最好再多添幾分利息。那可不是自討麻煩嘛~

我之前還聽說過更誇張的做法。某些諮詢室由於場地爆滿,為了嚴控諮詢時間,每次到點時,諮詢室內便會鈴聲大作。也有一些線上諮詢平臺,一旦到了約定結束的時間,便會立刻黑屏,強制諮訪雙方下線,真真是乾脆利落~

這樣一說或許已經有點扯遠啦。回到時間設置這件事本身來說,是什麼讓準時結束顯得如此重要呢?

我想,首先,就如很多答主所提到的那樣,時間是諮詢架構的一部分,也是對於界限的建立與維護。當我們知道諮詢何時開始,何時結束,諮詢關係就是在界限的約束與保護下進行的,不會無邊無際,永遠談下去。在一定的界限感中,我們易於體會到安全與穩定感,這樣也更適合開展諮詢。

然而,界限並不是一個固定的答案,更不是一件僵化的事情。界限如何建立、如何維護,是需要雙方在互動與討論當中逐漸形成的。

倘若只是一方驕傲地表示「你看,我們今天準時結束了」,另一方則感到被死死地釘在分毫不差的縫隙中並體會到深深的不舒服,那麼,這並不算是雙方都認可的界限,安全感與穩定感更是無從談起了。界限需要是清晰穩定的,也需要有一定的彈性存在。就像是一個足夠好的父親,他不僅告訴孩子規則是什麼,也會跟孩子探討其如何看待這個規則,並依據當下的狀況與需求做出適當的調整。

當規則大於一切時,人則被輕忽怠慢了。我想,這並不是維護時間設置的本意。

界限是有彈性的。通常來說,當來訪者常常踩界限時,例如頻繁地遲到、爽約、更改諮詢時間等等,諮詢師的界限便要踩得緊一些。反之,若是來訪者很有界限感,甚至過於有界限感,例如每當諮詢快到點時就會表露出侷促不安,多次看鐘表,或是明顯地收束話題甚而沉默不語,那麼這時候諮詢師的界限不妨稍稍鬆一些,這或許也在協助這類型的來訪者練習放鬆與自在。

此外,若是來訪者的狀況不太好,例如在諮詢快結束前出現強烈的情緒反應,或是出現了危機狀況,那麼通常來說,諮詢師也寧願多給一些時間來加以應對處理,而不是為了準時結束而倉促收尾。

我想,「人」纔是最重要的。眼中有人,心中有人,這或許正是很多諮詢師邁入這個行業的初衷吧。不要因為走了太遠,而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呀。

最後的最後,我蠻同意 @喫瓜羣眾之一 所說的,時間可以用來測試諮詢師的穩定性。除此之外,對於時間的把控,其實也蠻考驗諮詢師的節奏感與諮詢意圖的。這也是我至今還在練習的部分。我發現,當我自我覺察當次的諮詢做得不佳,或是不太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對於諮詢意圖較為模糊時,便很容易呈現出難於收尾的狀況,很想多做些什麼,來補償這次做得不怎麼樣或者沒做什麼的自責感。但越是這樣,便越是如同老太婆的裹腳布呀,又臭又長。

回到超時這件事本身,我想,如果諮詢師清楚諮詢的節奏現在進行到哪裡了,也明白自己在多給的時間裡是想要做什麼,那麼彈性波動5-10分鐘也無妨。反之,多給出的時間,便真的只是補償、關注、愛、付出、職業耗竭指標等等時間以外的東西啦~

同樣,若是明瞭準時的意義,可以水到渠成地走到50分鐘或者一小時的位置,那麼準時才真的如其所是的珍貴。反之,大概也只是被規則所綁架的囚徒呀~渾渾噩噩、辛苦用力,又不知所終。


確實讓人不舒服。就跟我爸買菜回來每次都強調一下花了多少錢一樣。長此以往只會形成一種理解:請你把錢補給他老人家。這裡不討論老人家的動機了。這只是個比喻。

跟我諮詢師討論過時間問題。因為很多次我都發現,會超時一兩分鐘,這讓人非常糾結,不知道該不該坦然接受這一兩分鐘的「超支」。因為我是個搞財務的,多一分少一分都會讓我抓狂,覺得自己虧了或者虧欠了別人。所以超支的部分,心裡一直有疙瘩。

糾結了好多次,終於在某一次鼓起勇氣主動問,今天時間是不是快到了?

諮詢師說,我注意到,這是你第一次提時間問題。

我說是的,其實我糾結好久了。因為我總是多一點時間,我不知道這會不會影響你後面的工作。

他笑。說好像多一兩分鐘我就會受不了哦?

我說不不我沒有這樣以為你。我只是不知道會造成什麼後果。

諮詢師說如果讓我明白他對時間有足夠的把握,可能會讓我覺得好受一點。有時候因為一個問題還沒講完,那就把那幾句話說完,超個一兩分鐘,這是可以的。我們也不要那麼生硬一刀切。他大意如此。

後來我發現他確實對時間是有把握的。有一次處理一個我的問題,超了五分鐘或是十分鐘,他說,抱歉,今天超時了。我當時也忙不迭的道歉。事後回想,我們都在抱歉什麼?

其實我想了下,若是超得太多可能會導致我瘋狂內疚。估計他比我更明白這個影響。

重新又回到我爸買菜那個事情上。當我發現,我開始主動問起,今天菜錢多少的時候,他不再記得那麼清楚了。只說了一個模糊的數字。

題主你不爽又不好正面掰扯的話,要不要試試先於他提時間?


這是個好問題,我說一下為什麼心理諮詢中諮詢師強調時間的原因。

首先,諮詢時間過長會導致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諮詢效果下降。跟平常聊天不同,心理諮詢的對話過程通常會是分析式或者引導式的對話為主,會談中來訪者講述的內容會多一些,講多了之後狀態會很疲憊。

這個跟聊天的原理是一樣的,平時我們聊天,通常聊得時間不會太長,大概也會是1-2個小時,要是聊3個小時以上,整個人都崩潰了,後面都聽不進對方講的是什麼。

所以控制時間在60分鐘左右是比較合適的,恰恰是一個人注意力高度集中以及受取意見最好的時刻。

其次,諮詢時間太長會影響諮詢師的工作安排。通常而言諮詢師一天安排的諮詢個案量會是2-3個,有時也會多一些,4-6個,遇到極端的情況一天7-8個諮詢量也會有可能,要是諮詢超時,很有可能影響下一個來訪者的預約時間和進度,從而對工作造成困擾。

另外諮詢師諮詢之後也需要休息,也要有自己的生活,比如玩玩遊戲、唱唱K,出去逛逛街,旅遊之類的,所以他們不太喜歡來訪者在諮詢後還要聯繫他們,以免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時間的嚴謹設置就保障了雙方的關係和工作性質,避免雙方捲入太多的私人情感。

這麼一來,大家都能夠在各自的生活裏過好日子,避免雙重關係以及違反諮詢倫理的情況發生,有時間規定這是諮詢工作的特點,也是必須去遵守的。

最後,諮詢師對於界限感和諮詢節奏的把握會更加具有效率。這點可能來訪者不太好理解,諮詢時間對於心理諮詢有多大的意義,其實這裡面都是有規定的。

比如在強迫行為的諮詢裡面,採用ERP的方式,通常諮詢的時間是1個半小時到2個小時。15分鐘討論家庭作業,各用45分鐘時間進行想像暴露和現場暴露,最後再用15分鐘進行家庭作業的討論,這是一般程序。

如果這裡面暴露超時了,比如現場暴露超過了45分鐘,達到2小時或者3小時,會怎麼樣呢?效果會大大折扣。由於長時間的暴露,會讓來訪者特別不舒服,過度的超出時間,反而會讓暴露的做法起反效果。

誰會願意長時間暴露自己本來不願意去面對的事?一開始太過於刺激強烈,往往都是不好的狀態,都是從小到大,循序漸進慢慢過渡,最終變好的過程。所以,心理諮詢的時間設置是專業性的體現,也是諮詢師應該掌握的部分。

最後,我講一下關於50分鐘時間的說法。有網友向我反映,說諮詢師跟他講心理諮詢的時間不得超過50分鐘,一旦超過這個時間,諮詢就沒效果了,或者變差。

其實不是這樣的。

心理諮詢的時間不是非得固定50分鐘的說法,而是根據諮詢目標、諮詢方案的設置,視具體情況來定諮詢時間,諮詢超過50分鐘的情況也非常多。

比如,創傷治療的時間會是90分鐘,這裡面會有一些行為方面的技術指導,那麼諮詢時間會有延長;家庭治療時間則更長,比如青少年的諮詢,要把父母一起叫過來,三個人一起諮詢,諮詢的時間往往是90-120分鐘,甚至還要更久。

第一次初次會談的諮詢,通常也會是90分鐘左右,因為有時候諮詢師要給來訪者做量表,評估情況,蒐集信息和了解各種問題,要是情況複雜,比如來訪者對於量表不理解,諮詢師要進行解釋說明,那麼也會延長時間。

在理解心理諮詢的工作時,大家千萬不要心理諮詢50分鐘的時間當做評價諮詢師的標準,說諮詢師超過50分鐘的諮詢就不是好諮詢了,而是要看諮詢師的設置和安排。

諮詢師在心理諮詢工作中的目標把握是否準確,在諮詢工作中能否具體掌握要點,抓住問題核心去解決問題,不拖泥帶水的影響工作進度,並且能夠很好地把握雙方的諮詢關係,這是諮詢時間的本質。

不管是什麼形式的諮詢,是分析式、指導式還是非指導式的諮詢,諮詢風格是嚴肅的還是輕鬆的,只要諮詢師能夠把握好進度,來訪者知道諮詢師的工作是在幹什麼,怎麼幹,內心一清二楚,不會感覺一頭霧水、毫無目標的感受就可以了。

另外各位諮詢師也不要太過於死板啦,對於諮詢時間恪守得跟機器一樣,比如來訪者做諮詢中途突然內急,要上廁所幾分鐘,難道諮詢時間就不能延長幾分鐘,再跟來訪者交流一下?莫非你要說來訪者上廁所是對諮詢師有意見,心裏面有防禦才這麼做的,然後給人家扣帽子,說是分離焦慮?

ε=(′ο`*)))唉~連上個廁所都要被人說,以後我直接在你面前做這事行了吧~O(∩_∩)O~這就不焦慮了~要人性化~人性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