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國家沒有教人做個好人的道德體系?他們國家政治鬥爭不是一樣的父子兄弟相殘么?


父母老師天天讓人好好學習,但不好好學習的還比比皆是,所以……


基督教教人為善,那麼中世紀為何許多神父會猥褻修女?為何信奉基督教的某些國家會屢屢危害國際和平?

佛教宣揚無欲無求,為何寺廟裡許多方丈主持依舊貪錢貪色?

道教宣揚養生節慾,可是為何歷代信奉道教的帝王都壽命不高。

尼采哲學為何會被納粹用來服務於種族歧視?

按照你的這個邏輯,可以直接解構掉一切所有的理論。

第一,任何學說都不是萬能的,儒學是如此,基督教如此,佛教亦是如此。

第二,任何學說都不能使得所有人變好,要是一個學說這麼厲害,那麼這個世上就不需要法律,監獄與警察了。

第三,宣稱自己信奉某個理論和是不是真正的信奉這個理論,是兩碼事,不是所有在寺廟的都是真正相信佛教學說。

第四,就中國歷史本身而言,並不是所有王朝都信奉儒家,更不是所有帝王都按照儒家的理論去身體力行了。

第五,儒家中分類很多。余英時先生說歷史上一直有兩個儒家,一個是迫害人的儒家,一個是被迫害的儒家。當然儒家內部也分很多類型,就像有考據派,事功派等。

我多次說過,我並不是儒家粉,相反,我很喜歡讀許多學者批判儒家的文章。但是知乎上很難看到。如果你對儒家有什麼看法,建議你先讀讀《中國哲學史》,然後再看看郭齊勇和鄧曉芒十年前關於儒家的那場論戰的文集,對於你理解儒家的利弊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帝王家內鬥和尊重那一門學說沒有關係,是歷史在特點時期必然會出現的行為。看看其他國家,無論他們信仰的是基督教,伊斯蘭教,還是古早的萬神,只要他們的國民沒有大規模的加入國家政治生活,就不會妨礙他們日復一日的自相殘殺。

要說儒家在抑制手足相殘方面已經算是居功偉業了,要不你去了解一下西方那些破事?羅馬今天禁衛軍殺皇帝了嗎?東羅今天又改朝代了嗎?

宗教,或者說是信仰,是必須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被」創新」的,儒家強調三綱五常,但同時也要求君主自身也要有較高的品行和能力,不然他就是獨夫民賊,被推翻是理所當然的。以上出自孟子,這種叛逆思想遭到中日君主們不同程度的抵觸,甚至孟子都被趕出過孔廟,與此同時,忠君思想不斷倍強化。

同樣在西方,早期基督教強調清貧,苦修,很多信徒在野外鍛煉自己的精神,一邊流浪一邊不斷抽打自己,以達到贖罪的目的,但到了中世紀已經很少有人苦修了,主教們熱衷於在聖經里找出能斂財的根據,比如著名的什一稅就出自「地里的作物有十分之一歸於上帝」,他們甚至篡改聖經原意搞出了贖罪卷。


就這?耶穌也教人向善,可美利堅殺起印第安人來也絲毫不手軟啊。西方這些老牌發達國家,哪個不是惡貫滿盈,血債累累。他們燒殺搶掠的時候,難道沒想到耶穌的教導?

說白了,人類本質上還是有「動物性」的。宗教和道德是建立「社會性」,約束「動物性」。平常大家與世無爭的時候,這一套倒也還是可行的。可真要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哪還顧得上宗教道德。

李世民當時就是不殺兄弟,就要被兄弟所殺。這種時候還提「兄恭弟簽」有什麼用?性命攸關之時,全人類都一樣,不是你殺我就是我殺你。所以別想把帽子套在儒家身上,基督這幫人的罪孽比我們大多了。


我國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何仍有人犯罪?為何人均GDP仍然不高?為何仍有人素質極低?是因為模稜兩可?不具有可操作性?

我笑了,這問題純粹是為黑而黑吧?

看到高贊說儒家不具備實操性,只會講道德不會創新,哈哈,這人恐怕十三經一本沒看,只憑藉著中學課本就來品頭論足。不具備實操性就能讓一個帝國維持兩三百年的生存?被兩千多年來的歷代統治者作為統治工具?能讓一個人口眾多,文化豐富,幅員遼闊的大帝國運行下去,本身就是一個極有效率的政治工具。

儒家因循守舊?那歷代的變法是什麼?為何孔子從周而不從商?什麼叫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中國歷史上那麼多變法改革被你吃了?

修德沒有用?還只會修德?那請你告訴我,為何是德禮法在古代佔據了今日法律的生態位?在那個生產力,識字率低下的年代,不用德治用什麼?

大儒都是無能之輩,漢奸?感情韓愈,文天祥,王守仁都是無能漢奸?

我真是佛了,張口就來,隨口亂扯的答案還有這麼多人認同,感情黑儒在知乎已成政治正確了。


老師教學生遵紀守法,為什麼全世界還有那麼多罪犯?難道他們都不上學嗎?

這種問題是怎麼提出來的,知乎也開始低齡化了?


一篇《禮記·大學》送給某些人。

自然科學physics的翻譯,在以前就叫做格物學或者格致學。

憑你們這些不讀儒家經典的人,也配鄙視批判儒家。

不是沒有大儒為師,而是人的貪慾就是深淵。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脩,身脩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脩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詩云:「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康誥曰:「克明德。」太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詩云:「緡蠻黃鳥,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所謂脩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脩身在正其心。

  所謂齊其家在脩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脩不可以齊其家。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詩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僇矣!

  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於殷,峻命不易。」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刖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誥曰:「惟命不於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秦誓曰:「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

  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菑害並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衍聖公他們家自己家族還自相殘殺呢。你讓他們怎麼教別人。


你打我左臉,我把右臉讓你打,那不是孔老夫子的觀點,那是耶穌的觀點——也不是耶穌本人的觀點,是基督教的觀點。

儒家所謂的「仁義」不是「愚忠」,多了我不想解釋。

而且,在當時戰火紛飛的年代,那個沒有槍支彈藥,只憑一膀子力氣,憑手裡大刀樵斧的年代,你覺得一群知識分子,能平安穿越戰爭區?

現在旅遊團去森林探險,還經常有「下落不明」的呢,這些人可都是練家子,不是平白無故就探險野外的,準備充分子且不說,平日里也許沒少在健身房裡擼鐵,這群人去野外,還有消失的,你覺得,孔子一行周遊列國就那麼順利?

你真以為一個文質彬彬的老教授,手裡拿著兩把竹簡書,稀里糊塗的就能混過他國守衛,周遊列國啦?

你真以為一群只知道之乎者也的書獃子能在列國里平安旅遊,還沒人敢打他們主意?

孔子那個年代,有個大盜,據說長得和孔子一模一樣,為什麼一模一樣,我就不知道了……

所以,大儒不是愚儒,他是懂那些彎彎繞繞的,他是心中擁有大智慧,又以大智慧所示下的道理去教化他人,至於小智慧,小聰明,大儒也未必不知,有個例子是孔子借傘,他不像一個比較摳門的弟子去借,為什麼呢?因為那弟子雖 會借傘給他,卻也會因此懊惱。

大儒是情商與智商都超高的一流人才,所涉獵的知識領域,不僅僅是儒家那幾本指定經典……

愚儒是什麼也不懂,數黑論黃,專攻筆墨文章,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這叫愚儒,愚儒是沒能力在官場上混的風生水起的,他們往往會關上門來研究你經典,做學問,自然也不可能成為帝王之師。

而成為帝王之師的,有哪個不是雙商超高的人精?


有位建文帝倒是不忍心傷害自己的叔叔。因為自幼就是一群書獃子教的。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如果你去翻一翻國外的歷史書,你會發現兄弟父子相殘的事一點都不比中國少。

所以這個鍋,儒家不背。

權力的爭奪是殘忍的,但勝利者的獎勵又是極其豐厚的。因此,在面對如此豐厚的獎勵時,無論是任何指導思想,都會被最為野蠻的基本獸性取代,變成你死我亡的鬥爭。

在博弈論為我們指出的猜疑鏈和囚徒困境的場面下,那些遵循著規則的人,永遠也鬥不過不守規則的人。這是一個基本的原理。

因此,父子兄弟相殘,是一個權力鬥爭的必然狀態。沒有儒家會是這樣,有儒家還是這樣……雖然儒家反對,但反對無效。儒家倡導秩序,因此在儒家得到有效使用的時候,往往並不會存在權力鬥爭,或者鬥爭烈度非常低。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存在有漢唐宋明這樣持續時間很長的朝代,而國外這樣的朝代非常少。而當不可避免的殘酷的權力鬥爭最終到來的時候,儒家會被首先放到一邊去。

你縱然有大儒指導,縱然你學儒家有成,縱然你有心推行儒家,在政治鬥爭中,你都不得不使用最殘忍的手段。只有用最殘忍的手段得到了權力,才能用最理想的手段治國。

題主想黑儒家的意圖極其之明顯,然而水平又極其之低。我們講求科學,而科學要進行辯證。如果題主能舉出一種適用於古代的指導思想,而這種思想能夠徹底解決權力鬥爭中父子兄弟相殘的問題,那麼儒家的的確確可以被徹底否定。然而,據我淺薄的眼界,這種思想是並不存在的,無論是埃及、希臘、古羅馬、基督教政權、阿拉伯政權、印度教政權等等等等,都沒有見到這樣的指導思想存在。

以上。


一口一個說儒家教壞的,我很懷疑有沒有讀過諸子百家的書。「尚同」是誰說的,權力鬥爭是誰教的,反正鍋都往儒家身上甩唄。

比方說這個,儒墨不分還大放厥詞。

怕不是沒讀過墨子,不知道先秦墨家是個什麼組織?

儒家是裝點門面用來增加自身合法性的,實際上帝王之道還是外儒內法。「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

所謂霸王道雜之,即在統治思想上儒、法並用,其實質是以法製為內核而「緣飾以儒術」。漢初到漢代中期政治結構的變遷,為漢代中期「霸王道雜之」的統治思想的調整提供了可能。它既從思想上強調大一統的統治秩序.又從行政運作上兼顧依法行政原則。這一國策實施的結果是使政治清明、政治通道通暢、統治思想得以理順。

文章節選於《漢代中前期的政治結構與「霸王道雜之」的政治意義》作者:趙沛

也就是說儒家的思想是教化,真正搞權力鬥爭還是看法家。看看《韓非子》裡面的寓言故事,全都是活生生的例子。比如說智子疑鄰講人性的特點,鄭袖騙人割鼻子就是排除異己的經典案例。

那麼法家是個什麼主張呢?《韓非子·備內》說得非常明確:「以妻之近與子之親而猶不可信,則其餘無可信者矣。」對於君主來說,沒有任何人是可信的,包括自己的妻子和兒子。

還有,中國封建社會的皇室鬥爭並不是最殘酷的,因為儒家思想的臉不能不要,就算殺自己兄弟兒子也要不顯山不露水地動手,李世民如果不是因為自己能力太強絕對會被釘在恥辱柱上罵死。

奧斯曼帝國從巴耶濟德一世開始,新君就要剪除自己的兄弟,後來這事兒制度化以後就由老爹親自動手殺自己兒子。比如說賽利姆一世有二十多個兒子,而他在選定繼承人以後,就把自己剩下的二十多兒子全殺了,甚至包括他還不會走路的幼子。

中國歷史上的玄武門之變只有一次,其他試圖公開兄弟相殘的人基本都成了反面典型,比如北齊高家。受到儒家文化影響的中國古代相比於把兄弟相殘當成家常便飯的奧斯曼帝國來說,已經算是非常溫情脈脈了。


那你的意思,要是沒有儒家教人為人處世,帝王的兒子兄弟就不會相殘了?

要體會儒家教導的作用,你需要設計的思想實驗,是比較沒有儒家教導和有儒家教導的情況下帝王的兒子兄弟相殘的情況哪個會更多。

營養保健師教人養生保健,那麼為啥勤習養生保健的人還會死?

老師教人知識,那為什麼那麼多「學渣」?難道他們沒有老師么?

鍛煉養生不是要阻止死亡的發生,而是要遲緩死亡的到來。教書育人,沒想過要把所有人都培養成數學家科學家,而是要提高普遍的知識素養。

儒家教導教人為人處世,沒辦法讓所有人都成為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勇廉溫良恭儉讓,但是會讓這種人更多一些。


教人仁愛=鼓勵人相殘

磨平羚羊的犄角=鼓勵獅子捕獵羚羊


衍聖公家裡,最後一任衍聖公出生的時候,家族的人,軍閥的人,隔壁孟府的人,等等等等,一群人守著……

不然就不知道這一屆衍聖公是姓孔還是姓張了……

這就是絕世大儒家裡換屆時候的情況

儒家的問題啊,永遠都是把牛吹出去了卻做不到,也提不出來做到的辦法,最後只能憋一句修德出來……

那到最後也就是內卷,拚命遏制別人讓自己多搶點,他自己也不會創造啊……

我們看馬克思,他是怎麼說的?

我們不會空談道德,因為好壞只是一種情況下的表現形式

道家也是這類似的理論

說白了就是奴隸社會的道德和現在工業社會的道德根本不可能是一回事兒

所以大家會看到貪污腐敗兄弟相殘出現了,要麼修改制度,要麼完善選舉換屆方法,

不管是對是錯,他終究是往前走的

儒家很簡單,修德啊,問題是沒用啊

最後只能是到了現在還是抱著孔夫子的話說,我們學好了,就能解決問題了……

我們看歐洲,同時期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這些人,到後來有彎路,是吧,黑暗中世紀,但是人家沒有打死不變啊,最後盧梭富蘭克林傑弗遜等等都出來了,逐漸進步,逐漸推翻前人的定理……

再回頭看看儒家,我們一點都沒錯!!錯了是你解讀錯了!我們要回到先秦……

你說這麼下去,儒家能教出來啥徒弟??

就是廢物啊

儒家的生產線,教育出來的優秀產品那些大儒是孫之獬啊留夢炎啊翁同龢啊,要麼無能要麼狗漢奸。

反而儒家生產線的殘次品,比如舉人左宗棠啊反賊李定國啊

都還有能力還忠心了……

找誰說理去啊……


那群說統治術的怕不是連論語都沒看過


這話講的就很沒道理,九年義務教育已經完全普及,思想道德教育更是中考必考內容,那麼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連基本的道德素質都不具備呢?難道他們都沒人教嗎?

講道理嘛,如果某一階段的教育就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一生的話,那這個世界就不存在多樣性了…如果光憑老師就能改變一個人的性情的話,那我們就不用強調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相結合了…


題主好,我以前也有過這樣的疑問。看電視上,很多太子和他們周圍的兄弟都有正直淵博的大儒作為老師,小的時候就跟著大儒們讀書學習。

帝王的兒子從小讀書明理,又有老師言傳身教,耳濡墨染,應該根紅苗正啊,那為啥電視上總看見兄弟鬩牆,互相殘殺的戲碼?是老師沒有達到大儒的程度么?或者大儒教的不對么?很多都不是。那能是什麼呢?

之後我有一次讀到《孟子》,孟子先生在書里舉了個例子,我就突然明白了,估計題主看到可能也有同樣的感覺,哈哈

孟子謂戴不勝曰:「子欲子之王之善與?我明告子,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 曰:「使齊人傅之。」

戴不勝先生是宋國的臣子,他希望他的君主可以往善的方向發展,就去請教孟子怎麼做。孟子就舉了個例子,如果有一個楚國的大夫想讓自己的孩子學齊國的語言,是讓齊國人教還是楚國人教。戴不勝先生回答:讓齊國人教。

這其實和所有帝王想的是一樣的,每個帝王都想自己的孩子學好,所以會選擇這方面最擅長的人去教自己的孩子,帝王希望孩子可以更好的去治理國家,和自己的兄弟親人都和睦相處,去保證國家的平穩和百姓的安定,那肯定也會選這方面的大儒去教自己的孩子。那問題就來了,為啥教也教了,但是做不好呢?

孟子在後面的內容告訴了我們答案。

曰:「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謂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於王所,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

想讓孩子學齊語,光靠一個教齊語的老師是不行的。齊語教著,周圍都是楚人的環境,也是學不成的。就像電視里那些帝王劇中,其實很多謀逆的親王都和一些大臣的攛掇,自己母親的教育有關一樣(藝術果然來源於生活)。

後面孟子先生更加深入的闡述的王學不好的原因「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即使王身邊有一個善士可以教善,周圍沒有個學善的環境,還是不能學善。所以,要讓帝王的孩子學好,也要給他創造一個好的環境,讓他儘可能多的接受到好的信息,不是簡簡單單有個能教人做人處事的老師就可以放手不管的。


我們國家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什麼還有人犯罪?至於有沒有大儒為師還另說;大儒跟做人做事有什麼關係,又要另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