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價值的體檢,得有個性化、有價值且經濟實惠的體檢套餐,得有全面具體有指導意義的體檢報告,得有檢後分析和相應的飲食、運動、生活指導。

  定期體檢其實是一種健康投資,穩賺不賠的那種,有定期體檢意識的人都很明智。

  體檢項目選擇攻略:

  1、讓專業人士幫忙

  一個完整合適得體檢套餐,最好由專業的健康保健醫師制訂。

  你可以諮詢醫生、體檢中心或體檢預約平台,說出自己的體檢目的以及想要重點體檢的項目後,讓「專家」為你選擇體檢套餐。

  2、基礎項目不可少

  身高、體重、血壓等常規查體,通過抽血就能檢查的血常規、肝腎功能等項目,心電圖、X線胸片、B超等基礎體檢項目不可少。

  3、要有針對性

  年齡性別職業不同,檢查的側重點也不同,在基礎體檢項目之外,應該針對性得增加體檢項目。

各年段體檢重點

  以下各年齡段各體檢項目檢查頻率僅做參考用 ,已經有疾病、體檢結果有異常或者身體常常出現不適的朋友,得諮詢醫生後增加體檢次數。

  如果醫學檢查後 發現身體確實很健康,日常又從來沒有任何不適或老毛病的話,按照以下檢查時間表進行檢查就行,基本上能確保發現所有潛在隱患:

  18歲及以上:

  血壓、脈搏、身高、體重: 每兩年1次

  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內外科: 每兩年1次

  肛腸指檢: 每兩年1次

  DDR胸部正側位片: 每3年一次

  DDR數字頸椎正側位片+雙斜位: 每3年一次

  心電圖: 每3年1次

  B超(肝、膽、脾、胰、雙腎、膀胱): 每3年1次

  B超(子宮、雙附)(女): 每3年1次

  甲狀腺彩超: 每2年一次

  乳房臨床檢查+近紅外線乳腺掃描(女性): 每2年一次

  乳腺彩超: 每2年一次

  乙肝兩對半: 每年或每2年1次

  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 每年一次

  腎功能、血脂、血糖: 每兩年1次

  腫瘤標誌物: 每兩年1次

  總結:18歲及以上,年紀雖小,每年一次的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檢查不可少,別忘記檢查看看小時候打的乙肝疫苗有沒有失效。

  25歲及以上:

  血壓、脈搏、身高、體重: 每兩年1次

  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內外科: 每兩年1次

  肛腸指檢: 每兩年1次

  DDR胸部正側位片: 每3年一次

  DDR數字頸椎正側位片+雙斜位: 每3年一次

  心電圖: 每3年1次

  B超(肝、膽、脾、胰、雙腎、膀胱): 每3年1次

  B超(子宮、雙附)(女): 每3年1次

  甲狀腺彩超: 每2年一次

  乳房臨床檢查+近紅外線乳腺掃描(女性): 每兩年1次

  乳腺彩超: 每兩年1次

  乙肝兩對半: 每年或每2年1次

  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 每年一次

  腎功能、血脂、血糖: 每兩年1次

  腫瘤標誌物: 每兩年1次

  總結:體檢項目沒啥變化,和18歲那會兒差不多。

  30歲及以上:

  血壓、脈搏、身高、體重: 每兩年1次

  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內外科: 每兩年1次

  肛腸指檢: 每兩年1次

  DDR胸部正側位片: 每兩年1次

  DDR數字頸椎正側位片+雙斜位: 每3年一次

  心電圖: 每兩年1次

  B超(肝、膽、脾、胰、雙腎、膀胱): 每兩年1次

  B超(子宮、雙附)(女): 每3年1次

  甲狀腺彩超: 每兩年1次

  乳房臨床檢查+近紅外線乳腺掃描(女性): 每兩年1次

  乳腺彩超: 每兩年1次

  乙肝兩對半: 每年或每2年1次

  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 每年1次

  腎功能、血脂、血糖: 每兩年1次

  腫瘤標誌物: 每兩年1次

  總結:DDR胸部正側位片從每3年一次變為每兩年1次,心電圖和B超(肝、膽、脾、胰、雙腎、膀胱)也從每3年一次變為每兩年1次。

  35歲及以上:

  血壓、脈搏、身高、體重: 每兩年1次

  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內外科: 每兩年1次

  肛腸指檢: 每兩年1次

  DDR胸部正側位片: 每兩年1次

  DDR數字頸椎正側位片+雙斜位: 每兩年1次

  心電圖: 每兩年1次

  B超(肝、膽、脾、胰、雙腎、膀胱): 每兩年1次

  B超(子宮、雙附)(女): 每兩年1次

  甲狀腺彩超: 每1年1次

  乳房臨床檢查+近紅外線乳腺掃描(女性): 每年1次

  乳腺彩超: 每年1次

  乙肝兩對半: 每年或每2年1次

  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 每年1次

  腎功能、血脂、血糖: 每兩年1次

  腫瘤標誌物: 每兩年1次

  胃鏡: 每兩年1次

  總結:DDR數字頸椎正側位片+雙斜位從每3年一次變為每兩年1次,B超(子宮、雙附)(女)從每3年一次變為每兩年1次,甲狀腺彩超、乳房臨床檢查+近紅外線乳腺掃描(女性)、乳腺彩超從每兩年一次變成每1年1次,得開始做胃鏡了。

  40歲及以上:

  血壓、脈搏、身高、體重: 每兩年1次

  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內外科: 每兩年1次

  肛腸指檢: 每兩年1次

  DDR胸部正側位片: 每兩年1次

  DDR數字頸椎正側位片+雙斜位: 每兩年1次

  心電圖: 每兩年1次

  B超(肝、膽、脾、胰、雙腎、膀胱): 每兩年1次

  B超(子宮、雙附)(女): 每兩年1次

  甲狀腺彩超: 每年1次

  乳房臨床檢查+近紅外線乳腺掃描(女性): 每年1次

  乳腺彩超: 每年1次

  乙肝兩對半: 每年或每2年1次

  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 每年1次

  腎功能、血脂、血糖: 每兩年1次

  腫瘤標誌物: 每兩年1次

  胃鏡: 每兩年1次

  總結:40歲及以上的年紀,需要檢查的項目和35歲及以上年紀需要檢查的項目差不多。

  45歲及以上:

  血壓、脈搏、身高、體重: 每年1次

  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內外科: 每年1次

  肛腸指檢: 每年1次

  DDR胸部正側位片: 每年1次

  DDR數字頸椎正側位片+雙斜位: 每年1次

  心電圖: 每兩年1次

  B超(肝、膽、脾、胰、雙腎、膀胱): 每兩年1次

  B超(前列腺)(男): 每兩年1次

  B超(子宮、雙附)(女): 每兩年1次

  甲狀腺彩超: 每年1次

  乳房臨床檢查+近紅外線乳腺掃描(女性): 每年1次

  乳腺彩超: 每年1次

  乙肝兩對半: 每年或每2年1次

  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 每年1次

  腎功能、血脂、血糖: 每年1次

  腫瘤標誌物: 每年1次

  胃鏡: 每兩年1次

  雙能X線骨密度儀: 每兩年1次

  總結:45歲及以上的年紀,身體開始進入疾病爆發期,大多數檢查都得開始一年做1次,45歲之後的男性也要每兩年檢查一次前列腺了,骨密度也得開始每兩年做1次了。

  50歲及以上:

  血壓、脈搏、身高、體重: 每年1次

  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內外科: 每年1次

  肛腸指檢: 每年1次

  DDR胸部正側位片: 每年1次

  DDR數字頸椎正側位片+雙斜位: 每年1次

  心電圖: 每年1次

  B超(肝、膽、脾、胰、雙腎、膀胱): 每年1次

  B超(前列腺)(男): 每兩年1次

  B超(子宮、雙附)(女): 每兩年1次

  甲狀腺彩超: 每1年1次

  乳房臨床檢查+近紅外線乳腺掃描(女性): 每年1次

  乳腺彩超: 每年1次

  乳腺鉬靶: 每兩年1次

  乙肝兩對半: 每年或每2年1次

  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 每年1次

  腎功能、血脂、血糖: 每年1次

  腫瘤標誌物: 每年1次

  胃鏡: 每兩年1次

  大便隱血試驗: 每年1次

  乙狀結腸鏡: 每年1次

  雙能X線骨密度儀: 每兩年1次

  總結:幾乎所有體檢項目都得每年做一次了。50歲及以上,心電圖和B超(肝、膽、脾、胰、雙腎、膀胱)得每年都做,乳腺鉬靶要開始每2年做一次了,大便隱血試驗、乙狀結腸鏡(防腸癌)得開始每年做1次了。

  55歲及以上:

  血壓、脈搏、身高、體重: 每年1次

  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內外科: 每年1次

  肛腸指檢: 每年1次

  DDR胸部正側位片: 每年1次

  DDR數字頸椎正側位片+雙斜位: 每年1次

  心電圖: 每年1次

  B超(肝、膽、脾、胰、雙腎、膀胱): 每年1次

  B超(前列腺)(男): 每年1次

  B超(子宮、雙附)(女): 每年1次

  甲狀腺彩超: 每1年1次

  乳房臨床檢查+近紅外線乳腺掃描(女性): 每年1次

  乳腺彩超: 每年1次

  乳腺鉬靶: 每兩年1次

  乙肝兩對半: 每年或每2年1次

  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 每年1次

  腎功能、血脂、血糖: 每年1次

  腫瘤標誌物: 每年1次

  胃鏡: 每兩年1次

  大便隱血試驗: 每年1次

  乙狀結腸鏡: 每年1次

  雙能X線骨密度儀: 每兩年1次

  總結:55歲開始,是癌症爆發期,最好每年都做一次全身大體檢,B超(前列腺)和B超(子宮、雙附)也得從每2年一次增加成每每年1次。

  60歲及以上:

  血壓、脈搏、身高、體重: 每年1次

  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內外科: 每年1次

  肛腸指檢: 每年1次

  DDR胸部正側位片: 每年1次

  DDR數字頸椎正側位片+雙斜位: 每年1次

  心電圖: 每年1次

  B超(肝、膽、脾、胰、雙腎、膀胱): 每年1次

  B超(前列腺)(男): 每年1次

  B超(子宮、雙附)(女): 每年1次

  甲狀腺彩超: 每1年1次

  乳房臨床檢查+近紅外線乳腺掃描(女性): 每兩年1次

  乳腺鉬靶: 每兩年1次

  乙肝兩對半: 每年或每2年1次

  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 每年1次

  腎功能、血脂、血糖: 每年1次

  腫瘤標誌物: 每年1次

  胃鏡: 每兩年1次

  大便隱血試驗: 每年1次

  乙狀結腸鏡: 每年1次

  雙能X線骨密度儀: 每兩年1次

  總結:60歲及以上,大多數體檢項目都得每年做一次,乳房臨床檢查+近紅外線乳腺掃描(女性)從每年查1次變成每兩年查1次,乳腺彩超不用做了,每2年做一次乳腺鉬靶就行。


您好!那要看您的年齡、性別和有沒有既往病史:

20歲+

20歲+ :有家族史的,留意血壓和生殖器官,20幾歲的朋友,身體機能幾乎是最好的。疾病的威脅,相對也比較小,一般常規體檢項目就夠了。

只有那些有特殊疾病家族史的朋友,體檢時需要注意:

1 .高血壓

如果你有:

早發高血壓家族史,即父母很年輕就發現高血壓的

必查項目: 測血壓

如果在平靜狀態下,非同日3次測得收縮壓≥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90毫米汞柱,為高血壓。

2.女性宮頸癌風險篩查

如果你有:

宮頸癌家族史,不潔性生活史等

有白帶異常、陰道出血等癥狀

必查項目:

宮頸超薄細胞學檢查(TCT)

人乳頭瘤病毒測試(HPV)

腫瘤標誌物CEA、CA-153、CA-125

建議有高危因素的女性,每年做一次TCT。

第一次做TCT的時候,建議同時做一個HPV檢測。如果HPV檢測結果正常,之後可以每5~8年檢測一次;如果結果有異常,建議半年到一年檢測一次,並且建議進一步做陰道鏡檢查以及宮頸細胞病理活檢,以便診斷。

30歲+

30歲+ :關注乳腺和血糖

30歲開始,女性要特別關注乳腺方面的疾病。有家族史的朋友,則要關注血糖方面的問題。

1. 女性乳腺癌風險篩查

如果你有:

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疾病史

無生育史、哺乳史

乳房脹痛(與月經周期無關)

乳頭有異常分泌物(如非哺乳期卻有分泌物)

必查項目:乳腺彩超檢查

選擇性查項目:乳腺鉬鈀檢查

乳腺彩超作為能早期發現病灶,經常用於體檢乳腺疾病的篩查及定期複查。

乳腺超聲檢查無明顯異常者,4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不建議常規做鉬鈀檢查。但如有鈣化點等異常,則需根據情況行乳腺鉬鈀檢查。

只有發現有可疑病灶,才會用到乳腺增強MR。

2 . 2型糖尿病風險篩查

如果你有:

糖尿病家族史

妊娠糖尿病

肥胖

必查項目:空腹血糖

選擇性查項目:

餐後2小時血糖

糖化血紅蛋白

糖耐量試驗(OGTT)

建議每年篩查一次。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正常值3.89~6.11),和/或餐後2小時血糖≥11.1毫摩爾/升(正常值3.89~7.8),即可診為糖尿病。

Tips: 尿糖不能作為診斷糖尿病的依據哦~

40歲+

40歲+ :時常要關「心」

從40歲開始,無論男女,都要開始關注心腦血管疾病了。體檢項目的選擇,也是針對血管健康選擇。

1.冠心病風險篩查

如果你有:

冠心病家族史,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吸煙

必查項目:

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血脂四項、血壓

選擇性查項目:

頸動脈超聲

螺旋CT斷層掃描冠脈成像(CTA)

注意 :

冠脈CTA及活動平板不是常規體檢項目,如有胸悶、胸痛可疑者,可行冠脈CTA檢查。

頸動脈超聲可顯示頸動脈硬化情況,如頸動脈有斑塊形成,表示已存在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硬化風險亦高。

2. 慢性腎病風險篩查

如果你有:

腎臟疾病家族史

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

有眼瞼水腫、血尿、尿少、疲乏、厭食、噁心、嘔吐等癥狀

必查項目:

尿常規、血肌酐、血壓

選擇性查項目:

尿微量白蛋白

腎臟超聲檢查

其中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視的是尿常規

建議長期患高血壓及糖尿病者,體檢增加尿微量白蛋白檢測,更早了解有無早期腎損害。血肌酐升高,則表示已出現腎功能損害。

3.胃癌風險篩查

如果你有:

胃癌家族史

胃潰瘍、胃腸息肉等病史

腹痛、腹瀉、消瘦、柏油便等

必查項目:

胃鏡檢查

幽門螺旋桿菌檢查(HP)

建議40歲以上人群建議至少做一次胃鏡檢查。有高危因素者,檢查年齡提前。胃鏡檢查異常根據醫囑複查胃鏡,如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者根據胃鏡檢查情況殺菌治療。

4. 直腸癌風險篩查

如果你有:

直腸癌家族史

慢性結腸炎及腸息肉病史

下腹痛、便血、黏液便、大便頻繁等

必查項目:

肛診、大便潛血、結腸鏡

40歲以上人群建議至少做一次胃腸鏡檢查,有高危因素者,檢查年齡應提前。

有腸息肉者根據醫囑複查腸鏡。

肛診異常及大便潛血陽性者,應儘早行胃腸鏡檢查。

50歲+

50歲+ :全面關注健康

進入50歲,除了平時要留意的那些,身體不適的地方將引起我們要更加全面的關注我們的健康。

1. 外周血管動脈硬化風險篩查

如果你有:

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家族史

有間歇性跛行癥狀

必查項目:

空腹及餐後2小時血糖

血脂四項

足背動脈觸診

選擇性查項目:下肢血管彩超

外周血管動脈硬化狹窄,在活動時下肢血流供應不上,可出現間歇性跛行。

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提示下肢血管血流供應差,可行雙下肢血管超聲了解下肢血管情況,早期發現外周血管動脈硬化,預防動脈硬化閉塞症。

1. 肺癌風險篩查

如果你有:

肺癌家族史,吸煙、咳嗽、胸痛、痰中帶血、反覆肺炎等

必查項目:肺部低劑量CT

高危人群定期行肺部低劑量CT檢查,能夠發現早期肺癌,追蹤肺部結節的變化,建議每年篩查一次。

2. 肺癌風險篩查

如果你有:

肺癌家族史,吸煙、咳嗽、胸痛、痰中帶血、反覆肺炎等

必查項目:肺部低劑量CT

高危人群定期行肺部低劑量CT檢查,能夠發現早期肺癌,追蹤肺部結節的變化,建議每年篩查一次。

3. 腦中風風險篩查

如果你有:

中風家族史、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慢性房顫

必查項目:

? 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血脂四項、血壓、心臟超聲、心電圖

選擇性查的項目:

頸動脈超聲

24小時心電圖

頭顱MRI+MRA(頭部核磁共振及磁共振血管造影)

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對於腦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這些檢查都是為了更早發現這些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從而儘快干預,譬如降壓、降脂、降糖、抗凝等。

60歲+

骨質疏鬆

如果你有:

活動少 吸煙 酗酒 高鹽飲食 高蛋白飲食 大量飲咖啡 見陽光少 妊娠或哺乳 處於絕經期

必查項目:

骨密度

選擇性查的項目:

血鈣、磷和鹼性磷酸酶 血甲狀旁腺激素 骨更新的標記物 晨尿鈣/肌酐比值 骨影像學檢查

50歲後女性,有一半會發生骨質疏鬆,60歲後女性,有一半因骨質疏鬆發生骨折,因此應特別注意篩查,及時通過攝入富含鈣的食物或藥物,避免高蛋白高鹽飲食,改掉抽煙、酗酒,適當活動,多曬太陽等相應的措施來改善,預防骨折和摔倒。

70歲+

前列腺癌

如果你有:

前列腺癌家族史 高脂肪飲食

檢查項目

直腸指診、血清PSA、經直腸前列腺超聲和盆腔MRI

確診檢查:

前列腺癌需要通過前列腺穿刺活檢進行病理檢查才可以確診。

前列腺癌發病的高峰年齡是70~80歲,70歲以上的老人,建議定期健康體檢,健康飲食、合理作息。如有不適,請針對不適部分及時就醫檢查

基礎體檢怎麼做

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公布《健康體檢基本項目專家共識》的「必選」體檢項目,指的是所有成年人體檢都需要做的基礎檢查。

如果沒有各種慢性病、腫瘤高危因素的人,每年的體檢,只做這些就行了。但如果有不適癥狀,要及時告知體檢醫生。


為什麼現在有些人覺得體檢沒有用,主要是兩個原因。

1、一刀切的檢查項目

大部分人體檢都是單位統一安排的,或者是自己去網上團購的套餐。

這類體檢都是打包好的,並不會根據我們的家族病史、既往疾病,以及生活飲食習慣給我們安排專項檢查

就拿常見的血常規、肝功能這些項目來說,早期癌症通常不會反映在這些指標上。

而要是做胃癌篩查就需要專門做胃鏡,但是大部分人的常規體檢套餐里,並沒有這一項。

2、不靠譜的體檢機構

有些體檢機構為了吸引人大打價格戰,體檢費低得令人髮指。

但個別黑機構背地裡的騷操作太多了,比如用護士假冒醫生看超聲,抽血扔掉直接出一切正常的報告等…

(愛康集團董事長發言)

本來看病就很考驗醫生的經驗,如果在這種不負責任的機構檢查,查多少次都是白瞎。

而對於身體已經略有異常的人,本來應該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結果體檢顯示一切正常就沒管了,反而延誤了治療。

所以體檢有沒有用,關鍵還是看有沒有選對檢查項目和機構。

一些不推薦的體檢項目

體檢項目琳琅滿目,根本不知道怎麼選,特別擔心自己花大價錢查了些沒用的項目。

確實如此,小寶就先說下哪些不是必須要做的項目,幫大家把錢包守住:

1. 微量元素檢測

早在 2013 年,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已經明確規定:

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項目,對違規開展兒童微量元素檢測的醫療機構,依法依規處理。

因為不同的微量元素在體內分布不同,代謝、調節途徑複雜,簡單檢測血清、頭髮,不能真實反映體內微量元素的狀況,結果也不能作為臨床診斷。

2. 基因篩查癌症

號稱「一滴唾液就能篩查出癌症」,火了一波又一波,小寶身邊有些朋友,特別是女生朋友之前在營銷號的瘋狂推薦下就下單了。

看起來很高端,但這個檢查對於我們普通民眾來說其實性價比並不高,如果不存在家族遺傳史,基本上就是圖個樂

3. 腫瘤標誌物檢測

不少來諮詢小寶的朋友,體檢報告里時不時能看到這個項目。

但尷尬的是,這個指標異常,不代表一定有腫瘤,而指標正常,也不能肯定地說沒有腫瘤

比如說CEA指標偏高,可能是結腸癌,可能是腸道息肉,也可能是抽煙抽得太多。

所以用它來檢測一個人是否患癌,並不靠譜,但在實際治療中,醫生用來檢測癌症複發,效果還挺好~

4. PET-CT

號稱「一個檢查看到你全身的病灶」的PET-CT,做一次的費用就要1萬元上下。

那這麼貴的項目是不是一定就很好呢?

當然也不是。

它確實有能力找到可能的腫瘤病灶,但是比起其他專項體檢篩查方式並沒有明顯的優勢,而且輻射還不小,一般人在身體沒有什麼不適的情況下沒必要專門去查這個。

可為什麼很多體檢機構力推這項檢查呢?

價格擺在這,你懂的

建議關注的常規體檢項目

講完了常見的坑,再來看看建議要做的常規項目。

小寶諮詢了醫生朋友,也收集整理了一些相關領域的資料,製作了下面這個常規體檢項目表供大家參考——

如果身體比較健康,通常一年做一次常規體檢就夠了,重點看看異常指標。

比如是否超重,血壓,血糖是否正常,是否有淋巴結節,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乙肝等。

當然,這些也是投保健康險時比較受影響的問題

建議增添的專項體檢項目

目前重疾裡面最常見的就是癌症,以平安2019年的理賠數據為例,67.5%的人理賠重疾是因為癌症,所以很多人做體檢也主要是為了篩查癌症。

好在針對癌症的篩查,有一些項目還是有明顯效果的。

根據不同的年齡、家族遺傳病史、個人既往病史,以及生活習慣等,需要做的癌症篩查項目不同。

小寶把一些高發癌症的篩查項目匯總了一下,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比如說肺癌篩查項目,家裡有老煙民或者母親常年在家做飯的,務必要引起重視。

而對於女性朋友,則要重點關注乳腺癌,宮頸癌這兩個問題,發病率不用小寶多說。

另外,上班族工作時間緊飲食不規律,快餐吃地多的,容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導致胃病。

像小寶自己今年開始胃就不是特別好,偶爾會有隱隱不適的感覺,正計劃找個周末去做胃鏡看看情況…

以上這些項目,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在常規檢查的基礎上增添。

註:部分資料整理自丁香醫生,人民日報


請查看我的文章 《體檢權威指南》,有什麼不懂的請私信我
你好,我也想去香港做體檢,怎麼和你聯繫?可以給一個你的聯繫方式嗎?
體檢項目的確定,主要根據兩個條件:一,你的性別年齡,二,家族史,疾病史,目前身體情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