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音樂,自己在腦海里想像過些旋律(純音樂),但每次都發現和自己聽過的曲子好相似甚至完全一樣,想知道作曲家是怎麼創作音樂的。


作曲家要寫什麼分好多種情況。

最開始作曲的時候,作曲家都會選擇簡單一點的體裁和形式,為的是磨鍊自己的寫作手段。

然後呢,就會選擇嘗試不同的體裁和領域。

到了一定程度了就會比較自由的去創作了。但是創作的過程還是會考慮一些問題的,比如什麼體裁,大概的長度,用途,還有就是手頭上的條件,比如樂團的大小,有沒有合適的演奏人員,有沒有合適的演奏條件等。

然後就是選擇合適的音樂語言和形式,尋找合適的音樂素材。說實在的,除了寫歌曲,沒有誰可以靠一個靈光乍現能把一個音樂作品完成的。都得老老實實的構思和工作,反覆的修改。

別跟我提莫扎特,即使莫扎特也是需要用心工作才能寫出來作品的,要不也不能那麼早就掛了。


每個作曲家都不同,不如先從瞭解自己開始學習他人。即使是無調性音樂也能在較短的時間抓住作曲家的作曲邏輯。

先從即興開始。

找動機音(就是你按下去的音(或幾個音)和你當時的心境相應)也是找可以變奏的素材,一般這個時候你彈奏的音不出差會是你常聽的音樂風格中的某一類,或像那種節奏,我喜歡爵士,但爵士重旋律而不重節奏,所以我先以假如是放克來比喻,節奏較強的音樂來舉例,當然旋律變奏起來,更好聽。只不過旋律、和聲和絃是少數人買賬的音樂,建議你多聽一些有語義的音樂先熟悉這種音樂表達方式,只是不像節奏那麼給人記憶印象強烈。還要看你瞭解作曲是玩還是賺錢。

那麼這裡推薦兩個視頻,它們都是和節奏有很大關係的音樂,請你自行嘗試分辨好的音樂,好的旋律如何源於節奏但不依於節奏,甚至提高審美。

《鋼琴對位》Steve Reich

【簡約派】Piano Phase - Steve Reich / 鋼琴對位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水之嬉戲》拉威爾

【拉威爾】Maurice Ravel for Solo Piano : Jeux deau / 水之嬉戲 /藝術歌曲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能掌握旋律的美後。

希望能幫到你:回到 - 假如是放克,那麼變奏的目的就是強節奏的東西後面跟的是流暢、速度、快節奏、乾淨的音,即整個過程就是在圍繞古典音樂變奏曲的格式,探索單一(原)動機的複雜性、變化,讓音樂自己寫自己,並且(這個不需要你刻意做)音階與音階的變化連起來如果是真的優秀,協調性高,那自然就會形成一定的節奏性,弱弱的和絃有了,但希望能更耐聽,後面就要更加努力,複雜性的探索是漸強,才能保證前面的動機在作品的後面有』答案『,當然你不需要對待古典音樂那樣要求自己的作品,但這也是無法刻意的,藝術的發生是無形的。

如幻如夢(去提示版)An Lambert的視頻 · 55 播放

以目前我最滿意的一部原創來舉例的話。

簡單說一下我的靈感,首先面對否定千萬不要被世俗和他人的語言所侷限,感到不快。因為有些人只能「聽懂」節奏,你做的再好也不會達到他們的審美期望,因為你利用變奏曲和即興就會涉及到每個人對作品發展的「求異心理」,不要太糾結就好,只要你的作品有邏輯是個「規矩」就行。

靈感:求異心理 簡約派的格式組合 = 這個鋼琴變奏。

如果更成熟的作曲技巧會出現和絃和聲(鋼琴的話),更有藝術性就更難了,如果你當下就體驗到快節奏是把「浴頭」,也是你完美的用好了動機的表現,比如說德彪西的音樂風格,模糊性很高,你不需要開始就細節得聽,但聽著聽著你就會感到音樂有風的樣子,有草地的茂密、有它們真實存在的感覺。那麼浴頭不論是多麼模糊,水的噴灑確是實際的嘩啦啦、速度又流暢、稀落與給人心靈被洗清的聽覺感受,這些卻不能太模糊,就像德彪西的音樂即抽象又具象,但知道他的音樂是把自己的手當真的可以運風一樣。同理,浴頭的作用很重要,浴頭並不那麼重要,所以後面延續的就是開啟動機(浴頭)的噴水的流暢、速度、快節奏、乾淨的音(如果你描述的是難過的心情也可以做到但要知道藝術不是你能控制的,具體是愉悅的「噴水」還是難過的,音樂本身都會很誠實的從你的心裡彈奏出來、除非你是高超的作曲家,能按要求去調整、但我想你也不會願意違背自己內心的),如果是這一段放克是一輛疾馳的超級跑車,那麼後面變奏出來的就是爽快過癮的流暢、速度、快節奏、乾淨的音,有油門加速、車輪拍打的(鋼琴裏有種音叫顫音)等等效果,以此類推、可以理解即興演奏就是在玩基礎音(動機)的變奏曲,而往後可以簡單學學樂理,就可以更熟練的掌握音樂的語言了,希望你做出更具藝術性的音樂,而非匠裏匠氣的,那你還不如別學樂理了,就看自己天賦看命吧,祝好。

音樂愛好者,古典音樂小白,專業用語有照顧不周的,沒服務好請多擔待。


喫飯到沒事幹,隨便吹吹流氓哨,於是乎。。。。。我用簡單的3331~這樣的大三度旋律動機經過一系列意淫,寫出了命運交響曲。

----貝多芬


作曲家寫一首作品,不管這首作品是否是標題音樂,它至少是需要有一定地思想內涵和人文背景在蘊含在裡面的(作曲家大部分是受教育程度高的知識份子,腦子裡面哲學,文學,歷史,宗教之類的知識儲備也會很豐富,情感上面也自然會比普通人敏感地多)。例如: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與歡樂頌詩歌,馬勒第二交響曲與復活頌詩歌。

有的作曲家是喜歡先寫曲子,再確定思想情感與標題;有的作曲家是先想好思想內涵方面的東西,再以切合思想的標準來作曲。不管先後順序是怎樣的,他們總會在作品完成之前考慮清楚關於思想內涵的部分。

他們一輩子都在不停地做著聽音樂,指揮樂隊,看樂譜,背樂譜,哼唱旋律,練習樂器等類似的事情,腦海中隨時都可能想到或者推敲出一些音樂素材。當作曲家發現某些主題或者旋律能夠特別地激起自己關於那首作品相關的情感與思緒時,就可以將它們用樂譜記錄下來備用。

當他們積累到足夠用的音樂素材後,就會嘗試在樂譜上面打一些草稿,通過不斷地對曲式結構的構思將這些合適地素材整合到一個個樂曲片段中。樂曲經過了幾次的整合與修改後就可能形成了一個樂章的雛形,作曲家再經過對它從頭到尾地在結構,節拍,節奏,調式,音程,對位,和聲,復調等無數細節上面的不斷地精修與優化,最終將會改出一首作品的樂譜初稿。

根據作曲家的完美主義程度,這些作品可能需要修改過n次(有條件的作曲家會請管絃樂隊幫忙演奏,再根據聽起來的實際效果進行多次修改;也有很多作曲家一輩子沒有聽過自己部分的作品)。當作曲家將自己的作品修改到基本滿意後,就需要聯繫指揮,劇院,樂隊,出版商,金主,音樂學院等音樂產業鏈上不同環節的角色。

接下來就需要進行關於商業化方面的一系列的工作: 指導作品首演的排練;指揮(演奏)首演;郵寄作品給出錢買它的金主;將作品樂譜投稿給出版商,輔助樂譜版面的修訂,簽下出版合約;傳授作品給徒子徒孫們等等。(這些工作如果不幹的話,哪會有錢喫飯,哪能在音樂界拼殺出任何名氣?)

這個過程中很多作曲家還是有一定可能對作品進行再次的修改。即使是工作都做完了,以後的任何時候對自己的作品聽不順耳了,依然還是會對它們進行的修改。(布魯克納喜歡這樣做,有些作品過幾年就要改一版)

ps:本人完全不會作曲,業餘愛好了十多年音樂,聽過很多作品,略懂一丁點樂理。上面整個作曲過程是我根據已知的紀錄片,音樂家傳記等資料,加上部分的腦補推理出來。請大家僅僅做個參考,它肯定會有一些錯誤,關於準確的作曲細節還是需要請作曲系的相關專業人士為我們解惑!


分享劉周源創建的歌單「我的管絃作品」: http://music.163.com/playlist/756467549/359759262/?userid=359759262 (來自@網易雲音樂)

我只說我自己,首先第一步,想主題,第二步,大概想一想結構,第三步上手,旋律和聲一起寫豎著寫,但也可能是橫著寫。然後就寫完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