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音乐,自己在脑海里想像过些旋律(纯音乐),但每次都发现和自己听过的曲子好相似甚至完全一样,想知道作曲家是怎么创作音乐的。


作曲家要写什么分好多种情况。

最开始作曲的时候,作曲家都会选择简单一点的体裁和形式,为的是磨炼自己的写作手段。

然后呢,就会选择尝试不同的体裁和领域。

到了一定程度了就会比较自由的去创作了。但是创作的过程还是会考虑一些问题的,比如什么体裁,大概的长度,用途,还有就是手头上的条件,比如乐团的大小,有没有合适的演奏人员,有没有合适的演奏条件等。

然后就是选择合适的音乐语言和形式,寻找合适的音乐素材。说实在的,除了写歌曲,没有谁可以靠一个灵光乍现能把一个音乐作品完成的。都得老老实实的构思和工作,反复的修改。

别跟我提莫扎特,即使莫扎特也是需要用心工作才能写出来作品的,要不也不能那么早就挂了。


每个作曲家都不同,不如先从了解自己开始学习他人。即使是无调性音乐也能在较短的时间抓住作曲家的作曲逻辑。

先从即兴开始。

找动机音(就是你按下去的音(或几个音)和你当时的心境相应)也是找可以变奏的素材,一般这个时候你弹奏的音不出差会是你常听的音乐风格中的某一类,或像那种节奏,我喜欢爵士,但爵士重旋律而不重节奏,所以我先以假如是放克来比喻,节奏较强的音乐来举例,当然旋律变奏起来,更好听。只不过旋律、和声和弦是少数人买账的音乐,建议你多听一些有语义的音乐先熟悉这种音乐表达方式,只是不像节奏那么给人记忆印象强烈。还要看你了解作曲是玩还是赚钱。

那么这里推荐两个视频,它们都是和节奏有很大关系的音乐,请你自行尝试分辨好的音乐,好的旋律如何源于节奏但不依于节奏,甚至提高审美。

《钢琴对位》Steve Reich

【简约派】Piano Phase - Steve Reich / 钢琴对位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图标

《水之嬉戏》拉威尔

【拉威尔】Maurice Ravel for Solo Piano : Jeux deau / 水之嬉戏 /艺术歌曲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图标

能掌握旋律的美后。

希望能帮到你:回到 - 假如是放克,那么变奏的目的就是强节奏的东西后面跟的是流畅、速度、快节奏、干净的音,即整个过程就是在围绕古典音乐变奏曲的格式,探索单一(原)动机的复杂性、变化,让音乐自己写自己,并且(这个不需要你刻意做)音阶与音阶的变化连起来如果是真的优秀,协调性高,那自然就会形成一定的节奏性,弱弱的和弦有了,但希望能更耐听,后面就要更加努力,复杂性的探索是渐强,才能保证前面的动机在作品的后面有』答案『,当然你不需要对待古典音乐那样要求自己的作品,但这也是无法刻意的,艺术的发生是无形的。

如幻如梦(去提示版)An Lambert的视频 · 55 播放

以目前我最满意的一部原创来举例的话。

简单说一下我的灵感,首先面对否定千万不要被世俗和他人的语言所局限,感到不快。因为有些人只能「听懂」节奏,你做的再好也不会达到他们的审美期望,因为你利用变奏曲和即兴就会涉及到每个人对作品发展的「求异心理」,不要太纠结就好,只要你的作品有逻辑是个「规矩」就行。

灵感:求异心理 简约派的格式组合 = 这个钢琴变奏。

如果更成熟的作曲技巧会出现和弦和声(钢琴的话),更有艺术性就更难了,如果你当下就体验到快节奏是把「浴头」,也是你完美的用好了动机的表现,比如说德彪西的音乐风格,模糊性很高,你不需要开始就细节得听,但听著听著你就会感到音乐有风的样子,有草地的茂密、有它们真实存在的感觉。那么浴头不论是多么模糊,水的喷洒确是实际的哗啦啦、速度又流畅、稀落与给人心灵被洗清的听觉感受,这些却不能太模糊,就像德彪西的音乐即抽象又具象,但知道他的音乐是把自己的手当真的可以运风一样。同理,浴头的作用很重要,浴头并不那么重要,所以后面延续的就是开启动机(浴头)的喷水的流畅、速度、快节奏、干净的音(如果你描述的是难过的心情也可以做到但要知道艺术不是你能控制的,具体是愉悦的「喷水」还是难过的,音乐本身都会很诚实的从你的心里弹奏出来、除非你是高超的作曲家,能按要求去调整、但我想你也不会愿意违背自己内心的),如果是这一段放克是一辆疾驰的超级跑车,那么后面变奏出来的就是爽快过瘾的流畅、速度、快节奏、干净的音,有油门加速、车轮拍打的(钢琴里有种音叫颤音)等等效果,以此类推、可以理解即兴演奏就是在玩基础音(动机)的变奏曲,而往后可以简单学学乐理,就可以更熟练的掌握音乐的语言了,希望你做出更具艺术性的音乐,而非匠里匠气的,那你还不如别学乐理了,就看自己天赋看命吧,祝好。

音乐爱好者,古典音乐小白,专业用语有照顾不周的,没服务好请多担待。


吃饭到没事干,随便吹吹流氓哨,于是乎。。。。。我用简单的3331~这样的大三度旋律动机经过一系列意淫,写出了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


作曲家写一首作品,不管这首作品是否是标题音乐,它至少是需要有一定地思想内涵和人文背景在蕴含在里面的(作曲家大部分是受教育程度高的知识份子,脑子里面哲学,文学,历史,宗教之类的知识储备也会很丰富,情感上面也自然会比普通人敏感地多)。例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与欢乐颂诗歌,马勒第二交响曲与复活颂诗歌。

有的作曲家是喜欢先写曲子,再确定思想情感与标题;有的作曲家是先想好思想内涵方面的东西,再以切合思想的标准来作曲。不管先后顺序是怎样的,他们总会在作品完成之前考虑清楚关于思想内涵的部分。

他们一辈子都在不停地做著听音乐,指挥乐队,看乐谱,背乐谱,哼唱旋律,练习乐器等类似的事情,脑海中随时都可能想到或者推敲出一些音乐素材。当作曲家发现某些主题或者旋律能够特别地激起自己关于那首作品相关的情感与思绪时,就可以将它们用乐谱记录下来备用。

当他们积累到足够用的音乐素材后,就会尝试在乐谱上面打一些草稿,通过不断地对曲式结构的构思将这些合适地素材整合到一个个乐曲片段中。乐曲经过了几次的整合与修改后就可能形成了一个乐章的雏形,作曲家再经过对它从头到尾地在结构,节拍,节奏,调式,音程,对位,和声,复调等无数细节上面的不断地精修与优化,最终将会改出一首作品的乐谱初稿。

根据作曲家的完美主义程度,这些作品可能需要修改过n次(有条件的作曲家会请管弦乐队帮忙演奏,再根据听起来的实际效果进行多次修改;也有很多作曲家一辈子没有听过自己部分的作品)。当作曲家将自己的作品修改到基本满意后,就需要联系指挥,剧院,乐队,出版商,金主,音乐学院等音乐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角色。

接下来就需要进行关于商业化方面的一系列的工作: 指导作品首演的排练;指挥(演奏)首演;邮寄作品给出钱买它的金主;将作品乐谱投稿给出版商,辅助乐谱版面的修订,签下出版合约;传授作品给徒子徒孙们等等。(这些工作如果不干的话,哪会有钱吃饭,哪能在音乐界拼杀出任何名气?)

这个过程中很多作曲家还是有一定可能对作品进行再次的修改。即使是工作都做完了,以后的任何时候对自己的作品听不顺耳了,依然还是会对它们进行的修改。(布鲁克纳喜欢这样做,有些作品过几年就要改一版)

ps:本人完全不会作曲,业余爱好了十多年音乐,听过很多作品,略懂一丁点乐理。上面整个作曲过程是我根据已知的纪录片,音乐家传记等资料,加上部分的脑补推理出来。请大家仅仅做个参考,它肯定会有一些错误,关于准确的作曲细节还是需要请作曲系的相关专业人士为我们解惑!


分享刘周源创建的歌单「我的管弦作品」: http://music.163.com/playlist/756467549/359759262/?userid=359759262 (来自@网易云音乐)

我只说我自己,首先第一步,想主题,第二步,大概想一想结构,第三步上手,旋律和声一起写竖著写,但也可能是横著写。然后就写完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