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幾部香港的警匪片,感覺演員的演技、電影節奏、畫面都顯得粗製濫造,是什麼導致了港片質量下降?


誰告訴你去電影院是要看電影了。那就是個男女交流的場所,跟飯店和旅館一樣。再差的旅館也有人去開房,人多供不應求就會生意火爆。不用糾結這個。


港片的粗製濫造不是近年來開始的


近5年來,我基本不看港片了

除了幾部口碑比較好的比如《樹大招風》之類

根本原因是:沒錢沒人才

資本和市場都在大陸這邊,人才自然往大陸這邊跑,拍電影最重要是什麼,是人和錢啊,香港現在要人沒人,要錢沒錢,能拿出什麼作品出來?即使有不是驚鴻一瞥就是靠老人在支撐。

so,這是正常現象。時代在進步,港片卻停滯不前。就像我們內地的企業在轉型升級,但升級的前提是什麼?是要有資本,有市場,有技術,有環境。然而你現在看看港片現在還有什麼?

謝邀!

參見1950年代以後的京劇發展狀況...


四個角度說吧:

1.近年來大陸經濟發展實在太猛,大陸市場相較於香港市場也大太多了,賺錢機會也多,再加上之前香港相比大陸電影水平還是要專業一些,更大的市場和更弱的對手,很多香港電影人工作的重心一定會往大陸轉移,本地的出產相對會弱一些。

2.還是和經濟環境有關,比如王祖藍,不是說他演技不好啊,主要是和另外一些影帝級的前輩,比如梁家輝、劉青雲比,確實排不上號,和陳偉霆拼顏值也拼不過,但有一天祖藍會發現參加一次跑男比拍一部戲性價比高多了,有比拍電影更容易賺錢的事情做,大家都會選更容易的,人浮躁了就不會沉下心花大量時間去打磨一些經典的東西,也是出品量少的一個原因。

3.大環境變了,渠道變了,欣賞水平也變了,港片大行其道的90年代,當時大家欣賞電影的渠道有限,很多都是錄像廳+影碟,回頭看看,近年來周圍電影院多了多少?我去年一共在電影院看了35部電影,基本一到兩周就有一部我個人認為值得花錢的電影讓我進電影院看,另外,互聯網興起,大量電影資源在網路上共享,基本每天都會習慣搜搜有什麼不錯的片子可以從網上下,一年下來最少從網上看了100部電影吧,資源多了,好片子也就多了,見得多了,我們對好片子的評價標準就不斷提上去了。

4.還是說港片的黃金時代:90年代,那個時代的代表基本就是警匪片和武俠片,黃金時代的看港片的人,現在是多少歲呢?當時被英雄本色和男兒當自強影響的少年們現在都是中年人了吧,這個時候,你還給我看澳門風雲什麼的,老外隨便弄條狗就把我們感動的不要不要的,你還讓我看一個叫傻強的機器人吐老梗?

總結來說,還是出品太少,偶爾有些銀河映像的片子,包括大家不感冒的彭浩翔,個人覺得出品還是不錯的,但一兩年才能見到的一次好片子扔在漫威和華誼們中間,太弱了。


好萊塢大片養刁了觀眾的胃口,網路時代,大眾娛樂越來越多元化,人們對香港最擅長製作的警匪片和功夫片逐漸審美疲勞,要求越來越高。香港影視行業已經成熟,拍片子越來越貴,本土市場卻越來越小,要進入大陸市場,必須考慮審查因素,香港電影人還沒有調整好思路應對這個巨變的時代。小小的一個城市,很難產生豐富多元的題材。回到過去是不可能了,港片復興,絕不是靠復古,而是要創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